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一历史学案:必修二专题一第四节(人民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67699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一历史学案:必修二专题一第四节(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一历史学案:必修二专题一第四节(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一历史学案:必修二专题一第四节(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一历史学案:必修二专题一第四节(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一历史学案:必修二专题一第四节(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一历史学案:必修二专题一第四节(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襄阳市一中高一历史学案:必修二专题一第四节(人民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四节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学案编制老师:陈金虎 审定者:张利宝【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教学难点教学难点】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知识梳理知识梳理】一、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1)含义:又叫 ,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2)来历:开始战国时期的 ,后历代封建王朝沿用(3)目的:直接目的: 根本目的: (4)原因: 根本原因(5)重农抑商的表

2、现:时期抑 商 表 现战国 确定重农抑商原则汉代 ; ; ; ; ; 。唐代 ;政府严格管制商人和市场。 宋代 明清 ;加强对手工工场的控制和掠夺。(6)影响:积极(封建社会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a.经济上: b.政治上: 消极(明清后以消极作用为主) a. b. 思考:思考:古代中国历朝统治者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为什么商业还会有较高的发展水平? 2、工商业严格管理政策历代政府对工商业的管理措施:时期措 施秦朝 ;颁布秦律,对经济生活进行控制。汉代 ; 唐代政府对 严格管制,如市的设立和废止,市的交易时间都由朝廷控制。明清 ;加强手工工场的控制和掠夺。备注对于私营工商业,历代王朝通常通过 的

3、方式加以控制。如关津之税、市肆之税、缉私等。3、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1)含义:.海禁政策 .闭关政策 .海禁主要是 ,而闭关政策则更主要是 。 (2)原因 具体原因:a. b. 思想原因: 根本原因: (3)明清时期实施海禁政策的具体措施: 历史时期政 府 措 施备 注明明太祖时顺治时雍正时一度“开闽省洋禁”,允许浙江“一体贸易”。 乾隆时关闭江浙闽三海关,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明清有些时期曾短暂实行所谓的对外开放,但限禁极为严格。这种开放实质上具有 性质,民间贸易往来仍禁止。(4)影响: 积极: 消极: 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1)时间: (2)部门: (3)地区:(4)标志

4、: (实质是 )。 机户:早期的资本家(有大量资金、生产资料、机房;靠工人生产获得利润,剥削的是工人)机房:早期的手工工场 机工:早期的雇佣工人(靠给机户工作,领取工资)(5)资本主义缓慢发展的原因:根本原因: 具体原因:a. b. c. d. e. f. (6)特点: (7)从阶段、规模、地区、部门等方面对比明清资本主义发展情况。时期发展出阶段规 模地 区部 门明代清代备注雇工增多;工场数量增多;工场织机增多直隶宁津、江宁、佛山镇、景德镇、云南、陕南、台湾、江西、福建。纺织业、制瓷业、冶铜业、造纸业、制糖业、制烟业、制茶业(8)评价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是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的必然

5、结果。它的产生说明,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是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重要表现,对明清政府政治经济的发展,对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都有重要的意义。但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着它的成长发展,说明封建生产关系不能容纳新的生产关系。 (明清的资本主义萌芽,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不过,它只是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知,是稀疏而又微弱的;由于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缚,特别是受到封建王朝“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阻碍,发展非常缓慢。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补充资料补充资料: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

6、移及其发展趋势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及其发展趋势 1、发展历程:(1)商周:经济中心在河南、陕西一带;(2)秦汉:经济中心在关中地区;(3)三国:南方经济开始发展; (4)东晋南朝: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南北经济差距缩小,开始赶上北方;(5)唐朝:江南得到进一步开发,为超越北方奠定了基础。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6)五代十国:江南得到更大规模的开发,南方开始逐渐超过北方;(7)南宋: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不断壮大发展。(8)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2)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3)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4)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5)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3、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 (1)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4、经济重心南移的规律: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