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56765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濮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南省濮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南省濮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南省濮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南省濮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濮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濮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 word版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注意事项:本试卷共 8 页。全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本试卷包括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卷(表达题)两部分,均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全部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第 I 卷 阅读题(90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文,完成 1-3 题。 (每小题 3 分,共 9 分)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大致可以归纳如下。“天”仍然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这种“天”的意义,在祭

2、祀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支配力量,在占卜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对应关系。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 。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更加明确地被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所表述,而这些概念又被具体化为一些可以操作的技术,于是“天”与“人”之间就被联系起来。首先是“一” 。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宇宙的中心、唯一的本原、至上的神祇,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其次是“二” 。 “二”即阴阳,既可以指日月、天地,也可以指君臣、上下,以及从阴阳引申出来的冷

3、暖、湿燥、尊卑、贵贱。再次是“五” 。在吕氏春秋中,思想家曾为“五”并列出种种匹配的事物和现象。这说明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相反,如果五行、五色、五声、五味、五方、五脏、五祀等等发生紊乱,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整过来,否则人就会生病,社会就会混乱,宇宙就会无序。比如朝代的变更,要顺序地吻合五德的排行;人们的服饰,要顺序地吻合五色的轮次。这种数字概念经历了漫长的整合和论证过程,在秦汉时代终于以系统的形式固定下来。沟通天地人神的权力仍然被少数术士所掌握。大多数人相信,他们由于有某些特殊的禀赋与训练,拥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人们需要通过他们与天、与神灵、与祖

4、先交流。当时人们关心的中心问题有以下几类。一是生命。铜镜铭文这样的考古资料透露了秦汉时代人们的生活观念,看来当时的人们相信人是可以不死的,不过也相信人之永恒极其困难。如果说铜镜铭文、帛画、画像石中的神仙内容及秦汉方士的求仙寻药炼金活动,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期望和想象,那么很明显,他们也努力地探索过人体的奥秘与医疗技术,张家山汉简中的脉书 、马王堆帛书中的五十二病方等,就反映了人们的焦虑和忧患。正是在这种期望和想象、焦虑和忧患中,人们逐渐形成了生死观念。二是幸福。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对幸福的期望往往被普遍的神仙信仰具体化和世俗化,精神上的

5、自由和超越被生理上的自由和超越(永生)所取代, “富贵”与子孙“繁衍”成了更现实的追求,铜镜铭文中那么多的“富贵”和“宜子孙”的字样就是明证。三是国家。当诸侯国家日益消亡或削弱,各种文化区域日趋混融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的时候,人们开始彼此认同。 “天下”一词在当时是一个较纯粹的政治概念,当人们逐渐有了更广泛的地理知识之后,人们认识到自己所熟悉的地域只是天下的一部分,于是又常常使用“海内”一词。 “海内”一词在当时成了中国人的文化疆域的代名词,凡是生活在海内的人,凡是有共同语言、习俗、观念与服饰的海内人,都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 ,文化意义上的共同体已经在人们心目中确立了。(本文有删改)1关

6、于秦汉时代人们对“天”的认识,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天”是自然的法则,一切知识都与之相关,秦汉时代的人们以“天”为根本法则认识外部世界,以神仙信仰为终极依据认识自我。B无论普通民众还是权贵,都把“天”作为认识世界的基本依据,认为遵循“天”的规则,效法“天” ,能够获得思想和行为的合法性。C人类的社会秩序、伦理关系都是以“天”为依据来建立的。如果发生紊乱,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来进行调节,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D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这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普通人敬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一些基本的数字概

7、念的表述显示了天与人之间的关联,五行、五声、五色、五方、五祀等实际上都体现了“天”蕴含的自然法则与宇宙秩序。B “一” “二” “五”等数字概念表达了“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这些概念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并牵连着中国古代的思想传 C秦汉时代,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只有少数被认为有特殊禀赋与训练的术士才能与天、神沟通,并非人人都具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D因为“天”等同于“一” ,意味着绝对和神圣,所以,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以显示对唯一的神的崇敬。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秦汉时代,与“天下”一词作为政治概念不同, “海内”是“文化疆域”的代名词,“海内”的人

8、于文化层面能够彼此认同。B秦汉时代人们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反映出,中国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C秦汉时代,人们相信永生可以实现,这样的生死观导致了神仙信仰的世俗化,对于“富贵”和“宜子孙”的追求即是神仙信仰世俗化的重要表现。 D秦汉时代,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所以“五”也可以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19 分)邹智,字汝愚,合州人。年十二能文。家贫,读书焚木叶继晷者三年。举成化二十二年乡试第一。时帝益倦于政,而万安

9、、刘吉、尹直居政府,智愤之。道出三原,谒致仕尚书王恕,慨然曰:“治天下在进君子退小人方今小人在位而公顾屏弃田里智此行非为科名欲上书天子别白贤奸拯斯民于涂炭耳。 ”恕奇其言,笑而不答。明年登进士。改庶吉士。遂上疏曰:“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陛下岂不欲推诚待物哉?疏入,不报。智既慷慨负奇,其时御史汤鼐、中书舍人吉人、进士李文祥亦并负意气,智皆与之善。因相与品核公卿,裁量人物。未几,孝宗嗣位,弊政多所更。智喜,以为其志且得行,复上书曰:“少师安持禄怙宠,少保吉附下罔上,太子少保直挟诈怀奸,世之小人也。

10、陛下留之,则君德必不就,朝政必不修,此弊所当革者也。致仕尚书王恕忠亮可任大事,尚书王竑刚毅可寝大奸,都御史彭韶方正可决大疑,世之君子也。 ”帝得疏,颔之。居无何,安、直相继罢斥。而吉任寄如故,衔智刺骨。鼐常朝当侍班,智告之曰:“祖宗盛时,御史侍班,得面陈政务得失,立取进止。自后惟退而具疏,此君臣情意所由隔也。君幸值维新之日,盍仿先朝故事行之。 ”及恕赴召至京,智往谒曰:“后世人臣不获时见天子,故事多苟且。愿公且勿受官,先请朝见,取时政不善者历陈之,力请除革,而后拜命,庶其有济。若先受官,无复见天子之日矣。 ”鼐与恕亦未能用其言。会刘概狱起,吉使其党魏璋入智名,遂下诏狱。智身亲三木,仅属喘息,慷

11、慨对簿曰:“智见经筵以寒暑辍讲,午朝以细事塞责,纪纲废驰,风俗浮薄,生民憔悴,边备空虚,私窃以为忧。与鼐等往来论议诚有之,不知其他。 ”谳者承吉意,竟谪广东石城。智至广东,总督秦纮檄召修书。弘治四年十月得疾遽卒,年二十有六。天启初,追谥忠介。(明史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治天下在进君子/退小人方今小人在位/而公顾屏弃田里/智此行非为科名/欲上书天子/别白贤奸/拯斯民于涂炭耳B治天下/在进君子退小人/方今小人在位/而公顾屏弃田里/智此行非为科名/欲上书天子/别白贤奸/拯斯民于涂炭耳C治天下在进君子/退小人/方今小人在位/而公顾屏/弃田里/智此行非为科名/欲上书天子

12、/别白贤奸/拯斯民于涂炭耳D治天下/在进君子退小人/方今小人在位/而公顾屏弃田里/智此行非为科名欲/上书天子/别白贤奸/拯斯民于涂炭耳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考试,因考期在八月,故又称为秋试、秋闱。B致仕:古代官员交还官职即辞官叫作“致仕” ,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礼记上说“大夫七十而致事。 ”C三木,桎、梏、拲合称“三木” ,可以枷在犯人颈、手、足三处的刑具,因为是木制的 所以称为三木,一般借指较轻的罪行。D对簿,指受审问。簿,狱辞的文书,相当于现在的诉状。在古代审讯时,依据状文核对事实

13、,故称对簿。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邹智路过三原,拜见退休尚书王恕,为王恕的遭遇打抱不平,并表达了今后要上书天子的意愿,王恕没有发表什么意见。B万安、刘吉、尹直把持朝政,邹智十分愤恨,等到孝宗即位时,便对此三人进行弹劾,后来其中二人被罢免。C邹智向皇帝推荐王恕,等到王恕受诏进京后,又建议王恕先拜见皇帝陈述弊政,后接受官职,否则难以再见到天子。D邹智与御史汤鼐意气相较,关系友善,他们经常在一起品评人物,理论朝纲与民生,但后来也因此犯罪,被捕入狱。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2)居无何,

14、安、直相继罢斥。而吉任寄如故,衔智刺骨。(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11 分)等九峰楼寄张祜杜牧百感衷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注据云溪友议载:白居易长庆(821-824)年间为杭州刺史时,张祜和徐凝同应贡举而未能分出谁当首荐。白居易遂出试题命二人决赛。结果列徐第一,张第二。张以为耻,遂“行歌而返” 。后杜牧颇为张祜抱不平,写此诗寄赠张祜。8杜牧在诗中写了“角声”这一意象,请分析这一意象的特点及作用。 (5 分)9后人称此诗“纯乎写情” ,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杜

15、牧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复杂情感。 (6 分)(三)名句名篇默写。 (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怀良辰以孤往,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 (杜牧阿房宫赋 )(3) ,两朝开济老臣心。 ,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45 分)1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1)-(4)题。 (20 分)晒出一片秋实洪忠佩篁岭村的日子滑入秋天,家家户户的晒楼便展现出一幅幅晒秋图,明艳、质朴,既有齐白石画中的笔墨意趣,又有印象派画家笔下的新鲜生动。鳞瓦、屋檐,恰到好处地成了画框,布局简单,

16、却在交叉中有变化,搭配得近乎完美。走进篁岭村的一刹那,我的双眼立即被这样的画境吸引住了,甚至忘了看村口花圃的颜色,以及木坊上“渔樵耕读”的雕饰。其实,篁岭的出身平凡,只是婺源石耳山上的一个典型山村,一百多户人家,挤挤挨挨地蛰居在山腰上。在久远的年月里,满山翠竹青松,水口林立着红豆杉、香榧、香樟、枫香, “其地多竹,大者径尺” ,历史上,此地的竹海也相当壮观。篁岭山陡路窄,很难看到一块宽敞的平地,村庄依山而建,房屋错落有致,大多是两层的结构:墙脚山石砌起,一层大门口朝着路,二层开后门架天桥临着山,屋顶鳞瓦,墙体斑驳,大体是黑白色调,也有黄泥红砖裸露的砖墙。而五桂堂、怡心楼、书院、客馆,无不精雕细刻,称得上是村庄有名的“大屋” 。山村周围,茂林修竹,屋宇之间,鸡犬相闻,依然透着原始村落的生活气息。秋日的篁岭,天蓝得纯净,树绿得清亮,环境、空气都可以养眼洗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