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简介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7452622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常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常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常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常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简介(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简介 及对产学研工作的建议,常州市科技局 张 跃,2006年3月24日,第一部分 常州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及 到2020年远景目标主要内容,第二部分 常州化工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第三部分 2006年常州市产学研工作的重点,第四部分 对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工作几 点建议,第一部分、常州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及到2020年远景目标主要内容,规划纲要结构框架一、现状与形势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三、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与战略部署 四、重点任务 五、主要措施 六、常州市科技发展2020年远景展望,一、现状与形势,(一)常州市科技发展现状:“十五”发展回顾1

2、、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取得显著进展 2、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成效明显 3、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试点工作呈现新面貌 4、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5、科技创新创业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6、科技兴农和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取得成就 7、国际科技合作不断拓展,(二)“十五”科技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1、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产品竞争力不强 2、工业技术进步迟缓,科技对工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3、科技投入不足,稳定增长机制不健全 4、科技人才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优秀领军人物寥若晨星 5、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三)“十一五”我市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

3、、未来时期科技发展的新机遇2、未来时期常州市科技发展的新挑战 (1)科技创新机制缺失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制约 (2)科技供给不足与科技成果转化不力对科技发展的制约 (3)政府职能转变的滞后对新的科技管理机制形成制约,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技发展观,围绕实现“两个率先”与构建和谐社会、创新型城市的总目标,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将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增强产业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以技术创新体系为核心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发展

4、,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强化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进步,实现重点领域的技术跨越,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全面增强持续创新能力,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2、坚持自主创新原则 3、坚持市场导向原则 4、坚持突出重点原则 5、坚持融入开放原则 6、坚持促进协调发展原则,三、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与战略部署,(一)发展思路常州市“十一五”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概括为: 围绕一条主线:提高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建设一个体系: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

5、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实现一个目标:到2010年,常州进入全省科技强省行列,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显著提高,为2015年基本建成以自主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创新型城市奠定基础。全社会R&D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企业R&D投入占全社会R&D投入达90%;专利授权量达300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1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0%以上。,实施五大科技工程:高新技术产业“三倍增”、高新园区“二次创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产学研合作等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力争五大突破与跨越:在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三药”科技、新能源与节能等重点领域的有关技术

6、实现突破与跨越。,推进2个高新区和8个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突出发展两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支持发展软件、“三药”科技、轨道交通车辆及部件、数字视听设备、新型涂料、输变电设备、新能源、新材料等八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落实六方面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激励企业成为科技自主创新主体的政策体系,培育科技自主创新骨干力量;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形成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创业环境,构筑科技创新人才战略高地;建立和完善科技管理新机制,强化科技工作的先导作用;建立和完善科普工作新机制,强化科技创新的社会基础;建立和完善国内外科技交流平台,强化科技资源整合能力与利用水平。,(二)发

7、展目标总体目标到2010年,基本建成适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规律要求的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全面提升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发展整体水平,科技综合实力监测评价得分保持全省前四位,使我市成为全省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现代制造业基地之一,为2015年建成以自主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创新型城市奠定基础。,四、重点任务(一)加快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 1、大力推进重点高新技术领域科技自主创新确定先进装备制造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三药”技术、新能源与环保技术、农业高新技术等重点领域,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以研发重大战略目标产品为核心,开

8、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攻关,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倾力支持一批对全市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发展有先导性、创新性意义且产业关联度大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显著的高新技术产品群和产业群。,(1)先进装备制造 轨道交通装备。 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及功能零部件。 超高压、大容量输变(配)电设备。 成套纺织、印染机械及关键零部件。 大型工程机械。 节能环保型动力装备。 其他专用装备。金属成套装备,现代农业装备,智能化成套干燥设备。,重点高新技术领域,(2)电子信息技术 软件。 数字视听技术。 网络设备技术。 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技术。 (3)新材料技术 电子信息材料技术。

9、 高性能金属材料技术。 高性能涂料技术。 纺织新材料技术。 新型化工材料技术。,重点高新技术领域,(4)“三药”技术 新医药。 新型农药、兽药。 原料药及中间体。 (5)新能源、环保和资源利用技术 新能源技术。 节能技术。 环保及资源利用技术。,重点高新技术领域,(6)农业高新技术动植物良种选育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农业信息技术。,重点高新技术领域,(7)重点实施25个重大科技项目6000马力大功率交流传动内燃机车 牵引传动控制系统 适合中小城市的现代轻轨车辆 现场接触焊轨车 大型高性能数控龙门机床、数控加工中心 中高档数控系统及功能零部件 超高压直流输变电设备开发 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开

10、发 高精铜板、带、箔、管材连铸连轧装备 面向制造业的嵌入式软件与系统开发 车载卫星导航及通信指挥系统 数字高清平面彩色电视机开发及产业化 基于国产CPU的网络计算机(NC)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纳米材料产品群开发及产业化; 纳米透明隔热复合涂料、UV/EB辐射固化涂料等功能涂料开发及产业化 重大高发性疾病防治用创制药物的研发与产业化 缓、控释药物新剂型的研发与产业化 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研发与产业化 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 兆瓦级新型风电机组研发与产业化 白色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优良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 特色林木花卉新品种选育技术 农产品深加工技术 生态农业与食

11、品安全系统集成技术,2、大力推进重点高新技术及产业载体建设(1)突出发展两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突出发展八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软件产业基地 “三药”科技产业基地 轨道交通车辆及部件产业基地 数字视听设备产业基地 新型涂料产业基地 输变电设备制造产业基地 新能源产业基地 新材料产业基地,(3)高新技术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二)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1、改造升级传统制造业 2、改造升级传统农业 3、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加强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创新 (四)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五、主要措施(一)建立和完善激励企业科技创新主体政策体系,强化企业的

12、自主创新主体地位。 (二)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形成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 (三)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强化企业运用知识产权的战略能力。 (四)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创业环境,构筑科技创新人才战略高地。 (五)进一步完善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强化科技工作的先导作用 (六)进一步拓展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提高科技资源整合能力与利用水平。,六、常州市科技发展2020年远景展望 到2020年,我市将成为全省重要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与引进、消化、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将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区域经济、科技中心之一。 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社会,必将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事业。在市委、市

13、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新时期科技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坚定信心,知难而进,奋发图强,我们共同的目标和愿景就一定能够实现。,目前全市有化工企业2213家,就业人数77513人,实现工业产值306亿元,完成销售收入298.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3.9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产值的12.5%、工业销售收入的12.6%和利润总额的14.6%。,常州市化学工业已基本形成了具有基本化工原料、精细化工、高分子合成材料、化工机械等配套发展的化工生产体系。,第二部分 常州化工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一、形成以合成材料为代表的化工产业体系,2004年常州市化工各门类情况汇总表,二、形成一批重点化工企业,国内、省内同行业中有一

14、定优势的化工产品表,国内、省内同行业中有一定优势的化工产品表,国内、省内同行业中有一定优势的化工产品表,各辖市区化工企业分布图,三、形成一定规模的化工发展基础设施常州拥有化工铁路专用线和专用危险品库,长江万吨级石化专用码头和化工专业储运公司的约30万立方米的储罐区、正在建设的江苏国际和江苏长江两大塑化市场等。建成的化工污水处理厂有:常州江边水处理厂,处理能力3万吨/天;溧阳绸缪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3000吨/天。,四、常州市化工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 小:化工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低,装备水平差。2、 散:化工企业布局分散,各辖市区均有,化工园区建设滞后,污染处理难,管理

15、难度大。,五、常州市化工产业发展的重点(一)发展重化工 我国已进入重化工业时代,重化工的发展可以带动下游产品的发展。 常州化工发展以基础化工原料、盐化工、氯碱工业、合成材料为方向。,(二)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21世纪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高速发展的世纪。 我市重点发展肿瘤坏死因子(INF)、酶制剂、狂犬疫苗、甲肝疫苗和抗高血药等生化类产品。,(三)发展高效、低毒的绿色农药、兽药 农药安全性和有效性是未来世界农药的发展方向。 我市重点发展生物农药,如沙蚕毒素类、除虫菊酯类仿生农药。,(四)发展印染助剂、高档有机颜料、三药中间体、水处理剂等精细化工产品充分利用武进新材料、金坛精细化工特色产业基地

16、等的优势,重点发展“三药”绿色中间体、纺织印染助剂和塑料加工助剂。(五)重点发展水性化、光固化、功能化涂料充分发挥国家涂料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涂料工程中心等的技术优势,重点发展水性化、光固化、功能化涂料。,第三部分 2006年常州市产学研工作的重点,一、巩固关系 巩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大等已与我市签定全面合作协议的高校间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继续开展项目合作、成果转化、技术研讨、研究生实习、人才交流等活动。,二、拓展渠道 深入拓展与中科院系统、国防科工委系统及其下属高校、科研院所间的合作渠道。继续寻求与省内外具有明显学科优势高校及科研院所,如南大、南理工、上海等地高校间的产学研合作。三、共建机构 以项目合作为基础,与英国伯明翰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科院沈阳计算所等共建研发机构。 重点区域:常州科教城 重点领域:装备制造业,一、构筑1个平台以建设常州科教城实训基地为基础,构筑1个科研创新平台。为地区产业及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技术服务。二、服务4个阵地发挥学院化工学科优势,把常州专业化工园区作为产学研工作的主要阵地。常州专业化工园区有常州江边化工园区、溧阳绸缪化工集中区、武进武澄化工集中区和金坛盐化工集中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