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第6章发酵过程的检测与控制1节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57433902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第6章发酵过程的检测与控制1节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第6章发酵过程的检测与控制1节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第6章发酵过程的检测与控制1节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第6章发酵过程的检测与控制1节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第6章发酵过程的检测与控制1节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第6章发酵过程的检测与控制1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第6章发酵过程的检测与控制1节(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发酵过程的检测与控制,第一节:检测与控制概论,发酵过程检测与控制的概念,为了更好的进行发酵生产, 人们选取了发酵过程中的某些变量, 依据一定的原理, 利用一定的方法 并借助相应的仪器设备 对其进行检测 或检查, 并在此基础上 通过一定的方法 和仪器设备 对发酵过程进行有目的的干预, 使其尽可能按照预定的方向进行。,问题:如何发酵生产更好的进行?,都有哪些变量可选?选取的原则是什么?,?,?,?,如何对参数进行判断?,?,?,检测,控制,一、发酵过程的检测检查变量,(参数),1、检测的变量统计,问题:发酵过程中都有那些变量?,发 酵 罐,接种,压空,蒸汽,水,流加,取样,放罐,尾气,冷凝

2、,水,温度、PH、DO,2、检测变量选取原则,(1)实用原则(2)可行性原则,3、实际发酵生产和研究中主要检测的变量,(1)PH (2)DO (3)温度 (4)转速 (5)残糖 (6)其他,(1)流量 (2)温度,(1)流量 (2)温度,进罐,罐中,出罐,4、实际发酵生产和研究中主要的检查项目,(1)微生物形态的检查(2)无菌检查(3)泡沫检查,二、检测的原理和方法,1、PH,(1)仪器设备:PH电极,(3)方法:电位分析法,(2)原理:能斯特方程式,原电池工作原理,2、DO,(1)仪器方法:溶氧电极,(3)方法:极谱分析法,(2)原理:斐克扩散定律,法拉第电解定律,3、温度,(1)仪器设备:

3、温敏电极,(3)方法:利用温敏金属的电阻变化,(2)原理:温敏金属电阻与温度的关系,4、流量,(1)仪器设备:转子流量计,(3)方法:让气(水)流自下从一垂直管道中央契形塞子周围间隙通过,利用流体的速度、流量与塞子被冲起的高度的关系计算流量。,(2)原理:流体力学知识,5、转速,(2)原理:电磁感应原理,(3)方法:利用电磁感应将转速转换成感应电信号,(1)仪器设备:转速表,6、残糖,(3)原理:氧化还原电反应,(1)方法:斐林滴定法,(2)仪器设备:相应玻璃仪器发酵罐取样设备,7、其他,(1)氧气主要依据其高顺磁性以顺磁氧分析仪分析。,7.1、进出罐气体成分(主要为氧气和CO2),(2) C

4、O2利用其红外吸收特性用红外CO2分析仪分析。,(1)重量法。,7.2、菌体浓度,(2)比例法。,(3)体积法。,(4)利用其他物理化学性质与质量的线形关系:如测黏度测吸光度测浊度测荧光强度,7.3、某些中间代谢产物和酶,(1)中间代谢物一般有三种方法:生物传感器气质联用(GC-MS)(复杂代谢物)高压液相色谱(HPLC)(复杂代谢物),(2)酶常用活力测定表达结果。,7.4、终产物(并非控制依据),(1)化学法,如滴定。,(2)物理法,如测比色、旋光度等。,(3)生物法,如杯碟法测抗生素效价。,例如,终产物的特殊表示方法,三、检查的原理和方法,1、微生物形态的观察,取样后显微镜下观察。,2、

5、无菌检查,取样后显微镜下观察,结合平板法。,3、泡沫检查,泡沫电极。,四、主要检测变量的控制,1、PH,方法:采用在发酵过程中向罐中流加酸碱物质来达到。,原理:酸碱中和反应,仪器设备:补料系统手动或自动电路,2、DO,(1)原理:氧气传递、消耗的动力学原理,(2)方法:改变搅拌与通气量等,(3)仪器设备:发酵罐配套电路,3、温度,(1)原理:关于传热和换热的恒算,(2)方法:以水、蒸汽为介质换热、维持发酵罐温度或进行灭菌。,(3)仪器设备:蛇管、夹套及其他发酵罐换热设备,4、流量,手动或自动阀门开度直接调节。,5、转速,发酵罐电动机或其他动力设备直接调节。,6、残糖,(1)升高浓度:一般采用流

6、加灭菌糖液的方法。,(2)降低浓度:一般不能直接调节,而是采用其他调节手段改变菌体代谢途径和强度,加速糖耗,间接调节残糖浓度。,7、其他,发酵过程中主要依据此二者间接估算呼吸商、摄氧率等生物参数,不是控制的对象。,7.1、进出罐气体成分(主要为氧气和CO2),7.2、菌体浓度,是一个间接控制的参数,通过其他参数的控制而控制。,7.3、某些关键的中间代谢产物和酶,用于对发酵进程更精确的把握,一般不是直接控制的对象。,7.4、终产物,量度控制的效果。,五、主要检查变量的控制,1、微生物形态的控制,量度控制效果,不是直接控制对象。,2、无菌控制,提前放罐、加抗生素、设备灭菌、环境消毒等。,3、泡沫控

7、制,手动或自动流加消泡剂,或消泡浆自动打碎泡沫。,本节知识结构图,发酵过程检测与控制,检测参数种类,控制方法,更好发酵生产,备选变量,物理,化学,生物,流量,温度,PH,DO,残糖,转速,菌浓,尾气,中(终)产物,检测方法,直接控制对象,检查项目,一定原则,主要检测参数,形态、染菌、泡沫,流量,温度,PH,DO,残糖(升高),转速,其他环节,其他环节,其他环节,间接控制,间接控制,间接控制,电极,电极,电极,转速表,氧还滴定,顺磁、红外,流量计,阀门,夹套、蛇管,电路,流加,转速、空气流量,流加*,* 残糖降低时是间接控制,HPLC等,重量法、比例法等,专门检查控制方法,本节结束,请预习下一节

8、:pH的检测与控制,课下阅读: 营养基质及菌体浓度的影响及其控制 发酵终点的判断 发酵的优化控制 发酵过程的计算机控制 发酵过程的精确控制,产物量的特殊表示法,1、抗生素效价的表示,抗生素效价表示抗生素的有效成分的多少,效价大小用单位(U)来表示,效价表示方法:重量折算法重量单位类似重量单位特殊单位,重量折算单位:以最低抑菌浓度为 一个单位,如青霉素0.6微克1U,重量单位:规定某些抗生素活性部 分1g=1u 如链霉素、卡那霉素、 红霉素等定义活性部分1g1u,类似重量单位:规定抗生素的某种盐 1mg=1000u如金霉素、四环素的盐酸盐定一为 1g1u,特殊单位:药检所制定某些抗生素的单位 制

9、霉菌素 1mg=3700u 多粘菌素B 1mg=10000u,2、酶活力的表示法,酶活力用单位来表示。 国际上作了统一规定,在250C下,以 最适的底物浓度,最适的缓冲液离子 强度,以及最适的pH诸条件下,每分 钟能转化一微克分子底物的酶定量为 一个活性单位。,青霉素在碱性条件下加入过量的I2,反应生成 青霉噻唑酸碘,用Na2S2O3滴定多余的碘,可 计算出青霉素的单位,再如柠檬酸可以用NaOH滴定来计算柠檬酸产量,(1)化学法,(2)物理法,淀粉酶活力测定:在1%可溶性淀粉溶液中加入淀粉酶,所释放出的麦芽糖与生色试剂(3,5-二硝基水杨酸与酒石酸钾钠的碱溶液)产生颜色,它在540nm处所得吸光度跟淀粉酶活力成正比。,(3)生物法,杯(管)碟法:“杯”是放被测抗生素的不锈钢小管,小管内径为6mm,高10mm的圆筒形管子,管子的重量尽可能相等。碟是摊布培养基的玻璃培养皿。 在培养皿中倾注2层培养基。加药品,培养,测抑菌圈。,谷氨酸,氨基丁酸CO2,鸟苷发酵过程曲线,参见多尺度微生物过程优化 张嗣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