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26:我们的中华文化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32397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26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学案26: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导学案26: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导学案26: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导学案26: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导学案26: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学案26:我们的中华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学案26:我们的中华文化(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制作:题组反思网络教研工作室,导学案(二十六) 我们的中华文化,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必修3第三单元,第1-2节课: 任务驱动 自主建构,操作建议:学生:“动起来” 任务互助 老师:“走进去” 学情设计,第一,完成“知识梳理”第二,完成“知识判断”第三,完成“诊断题组”,要求:公布答案-自查自纠-合作互助-及时反馈,自主阅读教材,完成三大任务,展示之一:知识梳理反馈与拓展,第2节课:以题引讲 题组反思,展示之二:知识判断反馈与探究,展示之三:诊断题组反馈与探究,知识梳理反馈:请提炼关键词并用思维导图概括以下三个关键词的内在联系及各自的知识层次。,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包容性,建议:两名学生演板,

2、老师对比点评。,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始终辉煌灿烂。( ),知识判断反馈与探究:,追问: (1)追溯其他的古老文明,为什么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什么?,反思: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体现了文化的哪些特征?,2.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3.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吸收借鉴,日益趋同。( )4.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有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 ),知识判断反馈与探究:,追问: (1)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2)如何认识不同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关系?,5. 包容性是中华文化富有生命力的决定因素。( ),知识判断反馈与探究:,追问: (1)中华文化延续

3、至今,富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是什么?,诊断题组反馈与探究:,说明:三大题组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诊断题1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诊断题2、3、4、6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诊断题5 建议:1.老师按“题组”,基于学生的困惑集中反馈,并参考“探究建议”开展“引讲反思”活动。2.结合焦点问题,适度安排补偿训练,题组之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诊断1: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也成为“正史”。总共3249卷,约有4000万字。记叙时间前后跨越4000多年,记载了中国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是世界史学的奇观。这些史书典籍证明了: 中华文明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4、中华文化辉煌灿烂,独占鳌头 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历经劫难,绵延不绝 A. B. C. D.,达成目标: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反馈:集中反馈学生在第1题“自我习得”中的困惑。探究: (1)史书典籍在促进中华文化一脉相承中的作用? (2)如何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反馈与探究:,诊断2:(2013新课标II卷)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魅力 展现了中华文化

5、多姿多彩的魅力 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的重要体现 A. B. C. D.,题组之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达成目标:理解中华文化的多样性,诊断3:(2015海南卷)近年来,海南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本土题材的剧目,如琼剧海瑞、人偶剧鹿回头、歌舞诗达达瑟、舞剧黄道婆等。这些剧目在全国各地演出,展示了海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深受观众喜爱,引起了一股海南文化热,演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 剧目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魅力 剧目创作坚持市场至上的导向 剧目创作坚持现实主义风格 对本土历史文化的创造性发掘与转化 A. B. C

6、. D.,达成目标:理解中华文化区域性特征,诊断4:(2013福建卷)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 A.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B.引导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C.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D.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达成目标:理解中华文化的民族性特征,诊断6:(2015福建卷)燕赵多慷慨悲 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

7、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文化五千年自强不息的品格,达成目标:理解中华文化区域性特征,反馈:集中反馈学生在第2、3、6、4题“自我习得”中的困惑。探究:(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2)区分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反馈与探究:,题组之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诊断5: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登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 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 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 澳门文化具有

8、包容性、开放性 A. B. C. D.,达成目标: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反馈:集中反馈学生在第5题“自我习得”中的困惑。探究:(1)中华文化包容性的表现及意义?(2)结合中华文化的特点,感知中华文化的力量。,反馈与探究:,补偿训练:,依据学情,迎着学生的“痛点”,遴选补偿训练题加强训练。,知识结构:,突出重点: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3)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含义及表现,第3-4节课:热点探究 学以致用,背景: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积淀常识:如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当代社会相适应。,视角:让中国味道满园飘

9、香,设问指向:阐释说明 答题大逻辑:基于“中华文化相关知识”的理论逻辑 答题小逻辑:必然性+重要性,话题:美食节目中国味道寻找传家菜 问题: (1)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保留和继承中国味道,让中国味道满园飘香。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体现中国味道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的智慧结晶。我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彰显着独特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饮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和区域特色,保留和传承中国味道,是丰富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要求。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保留和传承中国味道,使之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10、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问题: (2)假设你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者,你将以什么样的态度传承中国味道的特点。,设问指向: 探究类 答题大逻辑:基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理论逻辑,(2)本题言之合理,即可得分,如:以尊重原貌的态度,秉承传统饮食文化原汁原味的特色;以追求个性的态度,传承传统饮食文化强调品质与个性的理念;以求真溯源的态度,传承传统饮食文化注重人与物情感关联、赋予中国味道以“生命”的理念;以创新的态度,传承传统饮食文化注重创造精神的理念。 (小逻辑:理论知识+具体话题演绎),大逻辑:文化传承、创新等理论知识,针对训练:限时完成 当堂反馈,操作建议:1.限时完成,收集学情,设计探

11、究活动;2.围绕焦点,组织讨论,捕捉教学生成。,设问指向:阐释说明 答题大逻辑:基于中华文化基本特征的理论逻辑,话题:我国戏剧及其发展 问题:(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戏剧及其发展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针对训练6:,(1)戏曲发展至今,并成为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的特征;戏曲以自身独特的曲调和表演特色,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特征。,大逻辑: 中华文化特征的理论知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小逻辑:归纳材料信息+理论知识,问题:(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的认识。,设问指向:评析类 答题大逻辑:基于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理论逻辑,(2)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在于它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中国戏剧拥抱西方戏剧体现了中华文化求同存异。中国戏剧吸收西方话剧、歌剧的营养,说明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中国戏曲演绎西方经典剧目,受到了外国戏迷的欢迎,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大逻辑: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层次,谢谢参与,记得温习哦!,制作:陈丽 审定:江传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