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6-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指导 中国古代经第一课时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31928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2016-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指导 中国古代经第一课时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北省2016-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指导 中国古代经第一课时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北省2016-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指导 中国古代经第一课时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河北省2016-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指导 中国古代经第一课时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河北省2016-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指导 中国古代经第一课时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2016-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指导 中国古代经第一课时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2016-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指导 中国古代经第一课时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心 爱心 用心- 1 -中国古代经济(中国古代经济(2 2 课时)课时)一、春秋战国、隋唐、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第一课时)一、春秋战国、隋唐、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第一课时)【知识整合知识整合】1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 (1)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和城市2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1)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2)农业的发展(3)手工业的发达(4)商业的繁荣(5)城市的兴旺3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1)农业生产的发展(2)手工业的进步(3)商业的繁荣和外贸状况(4)资本主义萌芽【重点突破重点突破】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农业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生产部门,土地是构成封建生产关系

2、和一切经济关系的基础,在中国古代史上,土地制度主要有: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等。(1)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始于商,完善兴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崩溃于战国。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土地国有制的典型反映。(2)封建土地所有制为三种类型:封建土地国有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类型。第一、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这是封建社会占义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其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直至民主革命后的土改才被消灭。东汉时的豪强地主的田庄、各封建王朝时的田庄和土地兼并,都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集中体现。第二、封建土地国有制。其形式有屯田制、均田制等。屯田制曾在西汉、曹魏、金朝、元朝、明初

3、实行过,形式有军屯和民屯。均田制实行于北魏和隋唐。这两种形式,多是在战乱和社会动荡后,国家控制大量无主土地情况下实行的。授田时,对地主土地所有制触动不大,又能使农民获得一定土地,有利于缓和政治矛盾和促进经济的展。2我国古代经济中重心的南移东汉末年以来,我国古代史上曾出现过两次大分裂时期,造成北方战乱不断,人口大量南迁,从而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从东晋南朝开始,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宋元时期,这一南移的过程最终完成。三国两晋南北朝以前,中国经济重心位于黄河流域,特别是关中地区。由于政治经济上的重要性,使其成为历代统治者争夺的对象,因此容易发生大规模的战乱。东汉末年以来,专心 爱心 用心- 2

4、 -北方大规模的战乱连绵不断,经济文化遭受毁灭性打击,长安洛阳两大古都几经洗劫,黄河中下游的文明一再受到破坏,人民生活流离失所,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南方地区,却获得了发展经济的许多便利条件:(1)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2)大批北方农民迁居南方,既增加了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3)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人民融合与共同劳动;(4)南方的某些统治者,比较注意采取措施发展生产。因此南朝时江南的经济发展水平开始赶上北方,为国家实现政治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前提,也为隋唐时期封建经济的空前繁荣准备了条件。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

5、。由于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发生,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此时,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南宋时期,南方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还大力兴办漕运和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典型题例典型题例】1概述我国战国时期与明朝中晚期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说明商品经济在封建初期和晚期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2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 ”请结合明清时期有关史实评述这一观

6、点。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 (1)表现:战国时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也兴起来。各地物产在中原市场上都可以买到。一些诸侯国的城市如临淄、邯郸、大染、郢等。聚集了很多人口。商业繁荣,发展成为新兴的封建城市。明朝时商品经济有了新发展。许多农业和手工业商品大量投入市场,成为交换的商品。全国出现了 30 多座比较大的城市。多为经济贸易中心市场。(2)作用: 战国时期由于商品经济发展,拥有雄厚资财的大商人逐渐成为占有大量土地的新兴地主;商业繁荣的新兴城市。成为地主阶级的政治中心;各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为后来秦的统一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江南一些地方稀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7、萌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以黄宗羲为代表的反封建的民主思想。2黄宗羲这句话批评了把农工商对立起来的观点,提出了农工商皆本的思想。是对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重农轻商思想的挑战,符合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时代要求。明朝中后期。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许多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大量投放市场,成为交换的商品;全国出现了三十多座较大的工商业城市;在商品经济较繁荣的江南一些地区,手工工场出现了。清朝前期,在江南和广东地区,具有资本主义的手工业部门比明朝增多了,规模也扩大了。但是,明清统治者仍然推行抑商政策;在国内设立许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还严格控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清府实

8、行闭关政策,几次下令禁止海外贸易,从而阻碍了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黄宗羲的观点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机户、专心 爱心 用心- 3 -机工、商人)解除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他把农工,商皆视之为本,其观点是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发展的进步观。【巩固训练巩固训练】一、选择题1铁器坚硬、锋利,胜过木石和青铜工具。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的西周时的铜柄铁剑证明西周晚期铁器已开始出现B铁农具在春秋时期已在较广泛地区使用,战国时则使用更普遍C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创造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灌钢法D魏晋时百炼钢技术相当成熟2春秋战国

9、时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铁农具的使用牛耕的运用水利灌溉的发展封建制度的确立ABCD3有关手工业情况的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春秋战国时人们已能以曲造酒B战国出现采用夹纻技术的精巧漆器C三国时吴国培养出“八辈之蚕” D东晋南朝时扬州成为冶铸中心4“天下之舟船所集,常万余艄,填满河路。”说的是唐武则天时的A长安B洛阳C扬州D广州5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其原因是地处大运河和长江交汇处。是南北交通的枢纽胡商云集,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政治、经济地位超过了当时的长安ABCD6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A农业生产力进步的促进B封建生产关系调整的影响C

10、商品经济繁荣的拉动 D对外贸易扩大的刺激7促成清代前期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玉米等高产农作物推广B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 C国家赋税改征银两D政府对商贸实行税收优惠8、明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处于“萌芽”状态,是指它始终未出现劳动力商品货币化力量远不足分解封建生产方式总体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长期不能改变其自然经济的性质ABCD9“海船多漳、泉商贾贸易,于漳州则载丝线、漳纱、剪绒泉州则载瓷器、纸张福州则载大小杉料、干笋、香菇,建宁则载茶;回时载米、麦、菽售于厦门诸海口。”(乾隆刊本台侮使槎录卷 2)这段材料反映了清朝前期国内市场商品种类的增多闭关政策的松弛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商贸城

11、市的兴起A BCD10五铢钱作为我国古代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A始于秦统一废于清末B始于秦始皇废于汉武帝C始于汉武帝废于唐高祖D始于汉武帝废于唐玄宗二、非选择题11材料一 在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上,我党提出国家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此国务专心 爱心 用心- 4 -院专门成立了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并强调要统一思想,不失时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0 年 6 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就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发表重要讲话。江泽民指出,加快开发西部地区,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大思路。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我

12、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西部地域广大,自然资源丰富,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也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加快发展西部地区可以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流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推动力量。 加快西部地区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加快开发西部地区应该是全面的,要把水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放在突出位置。生态环境建设、普及科学教育、推广实用技术、发展特色旅游、交通通讯设施建设等方面,都要统筹规划。材料二项目单位年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占全国面积比重%14.356.1198042.222.7199041.622.8占全国人口比重%199541.223.0198028.918.1

13、199038.021.7城镇人口比重%199524.720.0198045.118.4199046.219.3农业产值占全国总产值比重%199549.117.5198060.512.3199062.711.9工业产值占全国比重%199566.010.2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填写下表:比较内容占全国比重变化趋势(1980-1995)产生差异原因东部地区人口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工农业产值西部地区(2)从自然和社会的角度,综合分析我国加快西部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专心 爱心 用心- 5 -(3)试举出我国古代中央政府与西部地区进行友好交往的史实三例,并阐述近代以来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较大的历史原因

14、。12历史上黄河人海多次改道,秦时,经河北人海,汉代经山东,北宋经天津,南宋经江苏入黄海(当时称东海)(以上史实均见中国古代史教材插图),清末经山东入渤海(见中国近代史教图)。而这种现象在长江为何没有?运用历史学常识分析这种有无的原因,并根据中国古代朴素唯物思想的相关理论,谈谈我们应对的原则。参考答案(一)参考答案(一)一、选择题15CDCBA610BDCBC 二、非选择题11 (1)变小东部:城市化水平较高,人口政策落实到位变大西部:经济文化水平较落后,是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地区变大东部:地处沿海,原有基础较好,改革开放起步早,成效大变小变小西部:地处内陆,原有基础较差,经济发展相对缓慢(2)

15、 西部地区自然资源较丰富,尤其是能源和有色金属矿产更为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东部地区在加快经济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农业劳动力实现转化的潜力较大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西部的基础建设投入较大,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具有一定基础国家在政策方面给予优惠。 (答出其中 4 点就可给满分)(3) 汉武帝时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丝绸之路;东汉时班超出使西域,加强了东汉政府同西域的联系;唐太宗时文成公主人藏与松赞干布成婚,成为汉蕃两族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写出其他史实,只要正确也可给分)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殖民者迫使中国开口通商,其通商口岸绝大多数在东部沿海地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些地区开设工厂,较早接受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因此,东部地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较早解体并产生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有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军事、民用企业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工厂大都在东部沿海一带,经济发展有其连续性,有利于经济变化和发展新中国建立以后,政策上向东部倾斜,有利于东部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迈出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其重点和首要目标放在发展东部。在广东、福建两省的深圳、珠海、厦门和汕头建立经济特区,国家给予特殊优惠政策。1984 年又进一步开放上海等 14 个沿海开放城市,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