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31370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西省赣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西省赣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西省赣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西省赣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寻乌中学 2016-2017 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评估 语文试卷1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 4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2解答一律写在答题卷中,不能答在试题卷上。第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总分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近 10 年来,上百位的小小说个人专著作为“素质教育读本”成为了大中小学生换代的 课外文学读物。陈建功在中国小小说 50 强的出版序言中说:“不少作家的作品深深影 响了中国青少年阅读近三十年,相当多的作品入选小学、中学、大学语文教材乃至国外的

2、中文教材。还有的作品成为了中考、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试题。 ”中国的小小说已从专 门的期刊走出,与出版、与教育深度合作,出现了令其它小说品种和其它文学体裁羡慕的 境界。中国的小小说参与了民族的素质教育,成为出版事业的重要文体,在凝练为国家的 文化软实力,整合世界范围内的汉语文学创作,重建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正 在发挥着越来越明显和重要的作用。如果说,邢可的“小小说是立意的艺术”是“文体学”重要定义的话,那么杨晓敏的 “小小说是平民艺术”是“文化学”的定义。中国小小说的这个“文化学”定义,涵盖了、 提升了以往人们对小小说文体的各种认识,并是目前中国小小说从“文体现象”演化为 “文化现

3、象”的内涵鲜明、外延周全的精辟概括。因为“小小说是大多数人都能阅读(单 纯通脱) 、大多数人都能参与创作(贴近生活) 、大多数人都能从中直接受益(微言大义) ” , 这里面就涉及了大众文化的基本的寓教于乐的功能,也兼有了精英文学的“主旋律意识” , 还涉及了现代社会包括平民百姓在内的“人全面发展的主体创造精神” 。因为“小小说作为 一种文体创新,自有其相对规范的字数限定(1500 左右) ,审美态势(质量精度)和结构 特征(小说要素) ”等艺术规律上的界定(杨晓敏) ,这个文体理论基本上从内容到形式归 纳了 30 年来人们对小小说文体特征上的种种认识小小说是一种字数在 1500 字左右, 在立

4、意和结构上有特殊的创作要求的特殊的小说文体。这就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小小说 是一种高品位的大众文化,也是一种人们走向精神全面和谐和全面发展的“主旋律审美文 化” 。中国小小说这种“文化学”的理论与实践引起了国外比较文学学者的关注。美国爱荷 华州立大学穆爱莉教授以“中国小小说的文化学现象研究”成功地获得美国莱布斯特基金 资助,她在 2008 年用了半年的时间对中国小小说的文化现象做了广泛的“田野作业” 。她 的研究方法实际上是用世界文化的角度和眼光来比较探讨中国当代小小说的文化学现象。 她的研究成果将会成为我们观照、反思中国小小说从“创作现象”到“文体现象”再到 “文化现象”的重要参照系。 (摘

5、编自文体与文化:小小说的历史演进刘海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一代又一代的大中小学生将小小说著作作为“素质教育读本”的课外文学读物,不少小小说作品深深影响了中国青少年阅读近三十年。B相当多的小小说入选小学、中学、大学语文教材乃至国外的中文教材,还有的小小说成为了中考、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试题。C中国的小小说与出版、与教育深度合作,凝练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整合世界范围内的汉语文学创作,重建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 “小小说是平民艺术”这个“文化学”定义精辟概括了目前中国小小说从“文体现象”演化为“文化现象”的鲜明的内涵和周全的外延。 2下列理解和分析,

6、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 邢可和杨晓敏分别以“小小说是立意的艺术” “小小说是平民艺术”的论断给小小说下了“文体学”和“文化学”的定义。B小小说作为一种文体创新,自有其相对规范的字数限定、审美态势和结构特征,所以 30 年来人们对其文体特征有种种认识。C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穆爱莉教授是用比较文学的方法来研究探讨中国当代小小说的文化学现象。D我们将来研究中国小小说,还可以参照、反思国外比较文学学者有关中国小小说 “文化学”现象的研究成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论述不符合小小说“文化学”定义的一项是(3 分) ( )A小小说是大多数人都能阅读、大多数人都能参与创作、大多数人都能

7、从中直接受益的艺术形式。B小小说具有大众文化的寓教于乐的功能,精英文学的“主旋律意识” ,还有现代社会“人全面发展的主体创造精神” 。C小小说是一种字数在 1500 字左右,在立意和结构上有特殊的创作要求的特殊的小 说文体。D小小说是一种高品位的大众文化,也是一种人们走向精神全面和谐和全面发展的 “主旋律审美文化”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 梅贻琦:永远的清华校长1931 年,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并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 。在他的领导下,清华 在十年之间一跃而跻身国内名牌大学之列。梅贻琦,1889 年 12 月生于天津。其父中过秀才,后家境每

8、况愈下, “除去几间旧房庇 身以外。够得上是准无产阶级了” 。但他父亲始终没有放弃对子女的教育。梅贻琦自幼熟读 经史,且善背诵。他毫不自夸地说过:“假如我们之中有谁背诵任何中国古经传有错漏, 我可以接背任何章节。 ”梅贻琦后来成为天津南开学堂张伯苓的得意门生,也是首批清华招 考的留美公费生。其同届同学徐君陶回忆,学校招生放榜的时候,见一位不慌不忙,不喜 不忧的同学也在那儿看榜。看他那种从容不迫的态度十分淡定,后来才知道他就是梅贻琦。 同为 1904 年南开中学第一期学生,他与周恩来交往甚密。当时周恩来经常到梅家找梅贻琦 温习功课,有时通宵达旦。1908 年梅贻琦因“庚子赔款”留学美国。当时人们

9、留美选的都是中国人熟知的学校。 梅贻琦却单独去了伍斯特理工学院。徐君陶后来才听说,那是一所有名的工业大学,认为 梅贻琦的选择确和一般人不同。梅贻琦后来告诫行将赴美的学生:“诸君在关的这几 年许多学说或要变更。我们应保持科学家的态度,不存先见,不存意气,安安静静地 去研究。才是正当的方法。 ”留学美国的经历影响了梅贻琦。在他获得电机工程硕士学位回 国后,于 1916 年担任清华大学物理教授,先后任教务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当时的清华是一所留关预备学校,颇有名气但无学术地位。1931 年至 1948 年,梅贻 琦任清华大学校长,也是清华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梅贻琦个性沉静,寡言慎言,为人重实干

10、。梅贻琦认为“身教重于言教”和“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 也” 。他任校长后,奉行“教授治校”原则。他的一生仅仅做成了一件事,即成功地出掌清 华并奠定了清华的校格。这主要集中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师资人才的严格遴选和延聘;二 是推行一种集体领导的民主制度由教授会、评议会和校务会议组成的行政体制。梅校 长对清华大学的成长贡献巨大,受到所有清华人的崇敬。当时,国内情势风雨飘摇,学潮起荡,尤以北大清华为甚。驱逐校长的运动此起彼伏。 赶教授更是家常便饭,校长在任时间都不长。有人问梅贻琦有何秘诀,梅风趣地说:“大 家倒这个,倒那个,就是没有人愿意倒梅(霉)!”清华校史专家黄延复一直抱着“苛求

11、” 的心理,搜寻人们对梅的“异词”或“谤语” ,但却迄无所获。1948 年 12 月,北平即将解放。国民党政府再三邀请梅贻琦入阁,梅贻琦维持了一贯 的中间立场,始终婉谢,依然属意教育。梅贻琦离校那天,当时也在清华任教的吴泽霖教 授在校门口碰见他,吴教授问梅校长是不是要走,梅校长说:“我是为了保护清华的基金。”1955 年,梅贻琦到台湾,开始用清华基金会利息筹办“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 ,这就是 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的前身。梅贻琦在日记中表达了自己的中间立场:“余对政治无深研究,则以为应追随蔡元培 兼容并包之态度,以恪尽学术自由之使命。 ”梅贻琦认为这是“将来清华之为清华”的根本。 长沙临时大学期间,

12、学校请来名人演讲,各种人物都有,如陈独秀、湖南省主席张治中、 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等。对于学生,梅贻琦一律采取爱护的态度。“对知识分子心态了解之深,当时少有如他的人。 ”梅贻琦的儿子梅祖彦回忆。梅贻琦 在礼聘教师方面,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曾亲自到火车站接赵元任先生。延揽人才的诚意 在华罗庚身上得到了极好的体现,华罗庚从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人,先做小学教员,后为 店员,被破格招进清华大学加以培养,经中间的进修并被破格聘为教授,大多是在梅贻琦 的亲自过问下实现的。梅贻琦特别鼓励中西学术交流,积极支持教师出国讲学与在国外发 表论文。他实行休假制度教授工作一定年限后,可以休假一年,可赴欧美研究,学校 开支

13、一半薪水,还给予往返路费。这个传统在西南联大时结出硕果:西南联大的教师名士 如云。梅贻琦因为一手奠定了台湾的清华的基础,被称之为“两岸清华校长” 。1962 年 5 月 19 日,梅贻琦病逝于台达医院。他逝世后,秘书把他在病中一直带在身边的一个手提包打 开,原来是清华的基金帐目,一笔笔非常清楚。梅贻琦后来葬于新竹清华大学校园内,取 名为“梅园” ,园内有校友集资兴建的花木,曰“梅林” 。梅贻琦纪念奖章成为台湾清华大 学毕业生的最高荣誉。 (选自人物周刊 )相关链接:梅贻琦一生服务清华长达 47 年,担任校长 31 年,在两岸清华人的心中,是当之无 愧的“永远的校长” 。 (选自先生 )他领导的

14、清华为世界贡献了李政道、杨振宁、李远哲三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新中 国培养了 14 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涌现出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钱钟书、华罗 庚、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等一位位学贯中西、文理兼通的学术大师。 (梅贻琦:一个时代的斯文 )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虽然梅贻琦个性沉静,少言慎行,但“没有人愿意倒梅(霉) ”这句话,用双关和 夸张的方式展现了他自信与幽默的一面,并带有几分自嘲。B梅贻琦之所以一直从事教育事业,远离政治,一方面有他对时局的考虑,另一方面 也与他的留美经历有关。C “所谓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 ,正因为有这样的教育理念

15、,在梅贻琦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清华才从一所不被看好的一般留美预备学校发展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重镇。D本文主要讲述了梅贻琦求学、办学的主要片段,展现了一代知识分子热爱教育, 献身教育事业,为国家教育发展鞠躬尽瘁的伟大人格。 5、结合全文,举例分析作者是如何介绍梅贻琦这个人物的。 (4 分) 6、梅贻琦为什么受到所有清华人的崇敬,被称为“永远的清华校长”?请结合全文进行简 要分析。 (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老厨师 库帕乌斯托夫斯基一七八六年一个冬天的傍晚,维也纳城郊的一间小木屋里,一位失明的老人,杜恩伯爵 夫人从前的厨师快要死了。几年前,这位厨

16、师被炉子的热气熏瞎了眼。从那时起,伯爵夫 人的管家就让他住到这间岗棚里,偶然想起时才给他几个佛罗伦。厨师和他女儿玛丽亚住在一起,她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小屋里全部家什只有一张 床、几条瘸腿的板凳、一张粗笨的桌子、满是裂纹的瓷碟和玛丽亚的惟一财产一架拨 弦古钢琴。玛丽亚给她临终的老父亲擦过身,穿上冰冷干净的衬衫,这时老人说:“我从来不喜 欢神甫和修道士。我不能请牧师听忏悔,但是临终前我要净化一下我的心灵。 ”“你到街上去, ”老人又说, “把碰到的第一个人请到家里来,听取一个临终人的忏悔 吧。我想谁也不会拒绝你的。 ”街上空无一人。风把落叶刮得满街跑,昏暗的天空落下冰冷的雨点。玛丽亚等了很久,才碰到一位陌生人。她用颤抖的声音向他转述了父亲的请求。“好吧, ”那人平静地说, “我虽然不是神甫,但没关系。走吧。 ”他俩进到屋里。这个陌生人麻利地把凳子拉到床边,坐下来,俯下身,愉快地注视了 一下临终人的面孔。“您说吧!”他说, “也许我不是用上帝给予的权力,而是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