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6版高三考前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卷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31038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6版高三考前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卷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西省2016版高三考前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卷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西省2016版高三考前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卷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西省2016版高三考前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卷二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西省2016版高三考前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卷二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6版高三考前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卷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6版高三考前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卷二(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樟树中学江西省樟树中学20162016届高三考前最后一卷文综历史届高三考前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卷二试卷二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1.本试卷分第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2.第第卷(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卷(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2B铅笔填涂;第铅笔填涂;第卷(非选择题)必须将答卷(非选择题)必须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3.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试卷由个人妥善保管。考试结束,将

2、答题卡交回,试卷由个人妥善保管。第第卷卷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140140分)分)(本卷共(本卷共3535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4 4分,共分,共140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目要求的。24贞观元年,唐太宗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比来护己之短,遂成冤隙,或苟避私冤,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据此可知,唐太宗认为A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B制度实行的效果与初衷不符C中书省门下省不应互相牵制 D三省六部制导致了亡国危机25. 据中国近代

3、手工业史资料记载,鸦片战争后“自华人竞尚洋布,不特银钱流入外洋,即凡种棉织布纺纱之处,男女废工,民间骤少此一种进款,不免日渐贫乏。”材料说明A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入超 B. 传统自然经济走向解体C银贵钱贱加剧了农民贫困 D. 洋货已完全占据中国市场26.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中已经断绝。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由此可知宋代理学对儒学有所发展的是A继承“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 B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C回归孔孟之道,使儒学思辨化并形成谱系 D否定汉代以来的儒学27南京条

4、约申明:“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剖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后来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又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为备列。“平行之礼”的提出,对当时中国的主要影响为A推动向西方学习思潮出现 B推动传统礼仪制度的进步C传播资本主义的平等观念 D使夷夏之防观念受到冲击28维新变法期间,中国出现了强学会、保国会、时务学堂等一大批组织。他们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公开揭露和批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向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影响。从近代化角度上看,其反

5、映了A中国社会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 B儒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C抵抗西方入侵的近代爱国主义内容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停滞不前29“兵匪互换”是北洋政府期间军队与土匪的非制度关系的主要表现。朱执信有云:“古人寓兵于农,近人寓兵于匪”;黎元洪总统1922年通电亦称:“遣之则兵散为匪,招之则匪聚为兵”。该现象的出现A根源于自然经济的稳定,带来充足的兵源B反映了民国时期国民在职业选择上的自由性C说明“为匪耻辱”文化心理困扰的解除D反映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政治动荡30有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60年代上半期的经济调整为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这里的“借鉴”主要指的是A坚持发挥市场

6、经济的主体地位 B通过物质利益激发生产积极性C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相互促进 D重视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31“古希腊法律制度涉及社会各领域,而其中很突出的便是在文化方面的制度性规定。与中国秦代的书同文极为相似,古希腊也通过对语言文字使用的立法来加强文化思想的大一统,从而为公共生活和民主决策创造精神氛围。”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了A思想文化专制曾盛行于东西方 B秦朝与古希腊的阶级本质相同C古希腊民主政治以法制为基础 D古希腊是西方人文主义的滥觞32.“法国人从美国那里拿来的是他们发动革命的理论,而不是他们切割又缝合政府的理论。”这种观点A认为法国以美国为民主仿效对象 B预见了法国共和政体建设的曲折性C高

7、度赞扬1875年宪法的先进性 D批判了美国宪法允许奴隶制的存在33. 近年来披露的档案证实:“在朝鲜战场上,苏联没有出动一兵一卒,但美国对朝鲜战争政策的制定却一直受苏联的牵制和制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使其最终放弃动用核武器,并把朝鲜战争扩大到中国全境的企图。”这反映出A“一边倒”战略保障了中国安全 B苏联曾对美国构成实质性威胁C美苏“冷战”中以“热战”为主 D社会主义阵营的优势非常明显34.“20世纪初和20世纪末之间存在的类似之处和明显的连续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与这一观点相契合的是A跨国公司的资本扩张 B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C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D欧洲政治经济的一体化

8、趋势35在欧洲,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有着成千上万雇佣工人的现代工厂迅速取代家庭或小型的作坊,产业工人阶级作为人数最多的社会阶层进入现代社会。这种变化A推动代议制民主继续完善 B导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C促使城市化运动迅速起步 D引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发展第第IIII卷(非选择题共卷(非选择题共160160分)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 4242 - -48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40.(25分)阅读材料,

9、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宋代)郓州须城县杨村,民张诚者,其家自绾至诚,六代同居,凡一百一十七口,内外无闲言,衣裳无常主。旦日,家长坐堂上,率子弟而分职事,无不勤。张氏世为农者,不读书,耕田捕鱼为业,无蓄积,而能人人孝悌,友顺六世,几二百年,百口无一口小异,亦可尚也。 摘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材料二 民国时期,家庭小型化后,夫妇与子女成为家庭的中心,随着男女平权的提倡,人格对等的夫妻关系逐步取代等级尊卑的父子、夫妻关系,成为家庭关系的主轴。家庭中长辈权威逐渐旁落,他们更多地受到照顾而非绝对服从,子女们开始自由选择职业、自主婚姻。1919 年江苏吴江县农民离村率是 4.88%,山东化县的离村率更高达

10、8.7%。农民到城市后获得新的职业,一些富裕地主进城后转为官商,而贫苦农民大部分成为工矿企业的工人。20 年代社会上开始反对多生子女,妇女声等杂志很早就提出“节制生育”、“控制人口”的观点。之后妇女运动领导人纷纷主张“救治中国必须改良人种”,“与其多生而不能养不能教,不如生的少,养的好”。 摘编自陈蕴茜论民国时期城市家庭制度的变迁(1)概括材料一中宋代家庭的特点。(6分)(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民国时期的家庭呈现出哪些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10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类型家庭的优缺点。(9分)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五年规划”是中

11、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一五计划”(1953-1957):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二五计划”(1958-1962):“大跃进” “大倒退”;“七五计划”(1986-1990):改革闯关 治理整顿;“八五计划”(1991-1995):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改革潮涌;“九五计划”(1996-2000):宏观调控 经济软着陆;“十五计划”(2001-2005):指令性计划退场 市场配置资源;“十一五规划”(2006-2010):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十二五规划”(2011-2015):转变经济发

12、展方式 改善民生摘编自中国青年报上述材料能够反映我国经济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或过程。(12分)45.(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 在中国全面抗战初期日本一直叫嚣北进,迷惑美国, 美国政府认为曲“也许一年之内,国民党就会被一个日本傀儡政权所取代,那时全国就会变成一个大满州国了”美国人民认为中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个基本乱槽糟的,并不重要的外国。1937年在日本全部进口的军事原料和物资中,美国的钢铁占到92%,汽车及零件占到91%石油及石油产品占到60%美国国务卿史汀生在1937年坦率指出:“日本的侵略得到了我国的大力支持。”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13、(1900 - 2000)材料二 1944牟在美国政府支持下,美国志愿人员组成了志愿航空队,支援中国抗日战争。同年,罗斯福签署一系列论告,宣布对日本实行部分禁运。在日本进兵印度支那南部后,美国断绝了对日石油的供应,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对日实施经济制裁达到高峰。1941年11月,为了拖延于日本开战时间,罗斯福政府考虑对日妥协的“临时协定草案”美国民众和一些美国官员不赞成对日妥协,呼吁不要牺牲中国。在各方反对和中国所持坚决态度的影响下,美国政府打消了与日本达成临时妥协的念头。一一摘编由韩水利中国抗日战争与美国远东政策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国抗战初期美国对日政策形成的原因(7分)

14、(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日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8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4.答案:解析:由材料“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可知,唐太宗表明三省六部制度设置的目的是“以相监察”,并通过门下的“驳正”来避免“中书诏敕或有差失”。但在实际实行中却成了“护己之短”,成为“兆民之深患”,可见制度实行的效果与初衷不符,项符合题意。项材料无从体现,材料并未表明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唐太宗并没有认为中书省和门下省不应该相互牵制,C项不符合题意。D项曲解了唐太宗的意思,排除。25.答案:B解析:材料中“男女废工”“日渐贫乏”说明中国传统的手工纺

15、织业走向破产,这也必然导致传统自然经济中的“耕”“织”分离,从而使自然经济走向瓦解,故B项正确;虽然材料中有“银钱流入外洋”,但并不能说明中国对外贸易是入超的,A项错误;银钱外流必然会导致银贵钱贱,但材料信息没有体现,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只体现了“竞尚洋布”,而不能反映所有的洋货都已经占据中国市场,D项错误。26.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韩愈的观点,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而“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是西汉董仲舒提出来的,故A、D两项错误;根据“排斥佛、道”可知, B项错误;根据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可知,宋代儒学回归孔孟之道,继承发扬了韩愈的观点,故C项正确。27.答案:D解析:早在南京条约前的鸦片战争期间就出现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故A项错误;“平行之礼”是对尊卑等级的传统礼仪制度的否定,故B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