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中语文(必修5)学案:综合检测一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30372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高中语文(必修5)学案:综合检测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西省高中语文(必修5)学案:综合检测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西省高中语文(必修5)学案:综合检测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西省高中语文(必修5)学案:综合检测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西省高中语文(必修5)学案:综合检测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高中语文(必修5)学案:综合检测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高中语文(必修5)学案:综合检测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基础知识(18 分,每题 3 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意有误的一项是( ) A.桑梓(z) 蓬蒿(ho) 草芥(ji) 白云出岫(xi) 命途多舛(chun) B.胡诌(zhu) 奢侈(ch) 酗酒(x) 叨陪鲤对(to) 草菅人命 (jin) C.险衅(xn) 蕴藉(ji) 倒涎(xin) 载欣载奔(zi) 涸辙之鲋 (h) D.绾结(wn) 鲫鱼(j) 陨首(yn) 得鱼忘筌(qun) 力能扛鼎 (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出师未捷 抱薪救火 阴谋鬼计

2、再接再厉 B.刚愎自用 素昧平生 龙盘虎踞 追本溯源 C.老当益壮 门衰祚簿 海市蜃楼 怅然若失 D.察颜观色 雕栏玉彻 涣然冰释 针贬时弊 3.下列各句中词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 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_的细枝。 它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_处的剪力,以减少梁的折断之可能的。 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_,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A.规范 交界 事例 B.规格 交接 实例 C.规格 交界 实例 D.规范 交接 事例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奥运会之后,王楠、张宁、陈艳青等体育界大腕纷纷退役,因为他们在自己所从事 的领域中,已染指了几乎所有的冠军奖杯,其进取动力也就丧失

3、了。B.连续几年来,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受到了全国观众的喜爱,洪战辉、 丛飞、孟祥斌、张平宜、朱光亚他们用行动影响着人们。韬光养晦,不露锋芒, 这正是他们的写照啊。C.事情已经过去了,希望你能从中吸取经验,或许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呢。 D.1950 年,毛泽东和当时的教育部部长马叙伦谈话时就提到了“减负” ,时隔 60 多年,我 们的孩子仍在宵衣旰食,挑灯夜战。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江西代表团的代表经过一天的热烈讨论,一套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执政为民理念的 议案,终于产生,表达了广大人民的心声。B.中国人民解放军舰艇编队于亚丁湾当地时间 6 日凌晨抵

4、达预定海域,开始执行护航任务, 保护本国商船,使其免受海盗袭击。C.奥巴马建立平等伙伴关系的主张和他谦恭自省的态度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是一 个真正具有国际视野、能为美国开辟崭新未来的总统。D.陶渊明在当时只是以隐士著称,他的文学创作没有得到高度评价,原因是因为他平淡自 然的风格与当时崇尚的华丽文风不合。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古诗中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名句,在鲁迅的笔下,知春、报春、不争春,正是崇高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2 -的野草魂。 最可贵的是,你虽知花叶不美,但仍散发着一点无名野香,给那 里带去春色和生机。

5、在雪的下面,已出现了“冷绿的野草” ,在初春的寒风中,勃发着盎然的春意。 严冬刚过,残雪犹存。 为使春意更浓,春色更娇,你甘当陪衬,默默无闻。 待到春满人间,姹紫嫣红开遍,你却不居功,不争俏。A.B.C.D. 二、 (9 分,每小题 3 分) 王国维的“阙疑”精神李学勤 王国维先生的研究领域广博,成就卓越,在学术史上早有公论。他一生学风笃实矜慎,不 轻易立说,也不任意争辩,虽已多年闻名于海内外,仍然保持谦虚的态度。 大家知道,王国维先生对尚书有深入的研究和创造性的贡献。他的论文集观堂集林, 开卷生霸死霸考、高宗肜日说、洛诰解,一直到书顾命同瑁说等好多篇,都是关于 尚书的,可说达到了这方面研究的

6、最高水平。尽管如此,他却再三声明尚书有许多地方“不能解”。 观堂集林卷二收有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其中王国维先生自述说:“诗书 为人人诵习之书,然于六艺中最难读。以弟之愚暗,于书所不能解者殆十之五,于诗亦十 之一二。此非独弟所不能解也,汉魏以来诸大师未尝不强为之说,然其说终不可通,以是知夫 儒亦不能解也。”王国维坦承他对尚书好多文句“不能解”,并且指出前人的解释“不可通”,是 “强为之说”,他不能与之苟同。 1924 年夏,王国维先生为容庚先生的金文编撰序,首先引用孔子讲的“多闻阙疑”和“君 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二语,认为:“阙疑之说出于孔子,盖为一切学问言。”接着他讲到易 和书的“难解”

7、,并说:“余尝欲撰尚书注,尽阙其不可解者,而但取其可解者著之,以自附于 孔氏阙疑之义。” 他于 1925 年到清华研究院任导师,曾专讲尚书,确实体现了“阙疑”这一点。据当时听课 的学生吴其昌先生的王观堂先生尚书讲授记和刘盼遂先生的观堂学书记,他上课先 讲述历代尚书传流和注释的历史,其间便强调“其不可通音,终不可通也”。他讲授尚书各 篇,于各家学说择善而从,同时结合自己甲骨金文研究的心得,提出很多新颖见解。例如讲高 宗肜日,即以甲骨文“肜日”为据,论证元代金履祥以该篇为“祖庚时文”的正确。类似的精彩之 处,不胜枚举。 王国维指出前人注解尚书多“强为之说”,许多文句“终不可通”,并不是抹杀历代学者

8、的 成就。相反的,他认为尚书的研究不断前进,各时期的著作都有应当肯定之处。这从他最后 一篇有关古代研究的作品尚书覈诂序可以看得很清楚。 尚书覈诂的著者杨筠如先生也是王国维在清华的学生。他听了王国维的尚书课,编著 覈诂四卷,得到王国维,还有也任导师的梁启超的奖励,经修改后,从南方寄给王国维,王国 维给他写了序。这个时候是在 1927 年的农历四月,离王国维的去世已经没有几天了。 这篇序文,把历代尚书之学划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从西汉伏生到欧阳、大小夏侯章 句,是今文之学;从孔安国到贾逵、马融、郑玄、王肃,是古文之学。“今古文诸家之学并亡,然 传世之伪孔传,殆可视为集其大成者也”。第二阶段始于北宋

9、欧阳修、刘攽,苏轼、王安石、林 之奇等“皆脱注疏束缚而以己意说经”。蔡沈受朱子之命所编书集传,“可谓集其大成者也”。 在这以后,王国维历数清代阎若璩以来各家成绩,一直讲到俞樾和孙诒让,“惜未有荟萃而画一 之如孔、蔡二传者”,希望杨筠如“异日当加研求,著为定本,使人人闻商周人之言,如乡人之相 与语,而不苦古书之难读,则孔、蔡二传又不足道矣”。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3 -(摘自中华读书报)7.下列不能表明王国维“笃实矜慎”的一项是( ) A.尽管王国维先生在尚书研究方面达到了最高的水平,但他仍声明有许多地方“不能 解”。B.为容庚先生的金文编撰序,王国维首先引用

10、“多闻阙疑”和“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 也”二语。C.在清华研究院任导师时,王国维讲述历代尚书传统和注释的历史,强调“其不可通音, 终不可通也”。 D在讲授高宗肜日时,即以甲骨文“肜日”为据,论证元代金履祥以该篇为“祖庚 时文”的正确。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国维在自己严谨治学的同时,也告诫友人做学问须谨慎,不可“强为之说”。 B.对于诗书的难读,他也坦陈自己“于书所不能解者殆十之五,于诗亦十 之一二”。C.王国维以“诸大师未尝不强为之说,然其说终不可通”这样的尚书研究状况来劝慰友 人。D.在为尚书作注时,王国维以“尽阙其不可解者,而但取其可解者著之”作为编纂思想。9.下

11、列有关尚书覈诂序的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篇序言是王国维应学生杨筠如的请托而写的,杨的四卷编著深受王国维治尚书的 影响。B.在序言中,王国维把历代尚书之学分为分别以西汉、北宋、近代为起始的三个重要 阶段。C.王国维认为孔传和书集传是有关尚书研究的前两个阶段的集大成者。 D.王国维认为“古书之难读”是因为尚书本身深奥难懂,他希望杨筠如有所突破。 三、 (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王定国诗集叙 (宋)苏轼 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诽而不乱。 ”以余观之,是特识变风、变雅 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

12、,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 于无所止者而已。若夫发于情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 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余意其怨我甚, 不敢以书相闻。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 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 父祖耳。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 ”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人之浅也。 又念昔日定国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13、一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曰:“李 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 ” 今余老,不复作诗,又以病止酒,闭门不出。门外数步即大江,经月不至江上,眊眊焉真一 老农夫也。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衰,所至翱翔徜徉,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今而 后,余之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4 -【注王定国:北宋文人,名巩,工诗。受苏轼“鸟台诗案”的株连,被贬岭南。眊眊:昏乱,糊涂。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特恐死岭外 特:特别 .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 穷:困窘 .畏其敏 畏:敬服 .饮酒不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