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29529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昌二中南昌二中 2016201620172017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高一历史试卷命题人:王命题人:王 娜娜 审题人:孙诗苑审题人:孙诗苑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 )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2据史书记载,秦朝皇帝玉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钮,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这本质上反映了( )A上供玉玺,臣子谄媚 B以玉制玺,

2、天子专有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皇权至上,丞相左右3从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 。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 )A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 B人才选拔权由谁掌握C能否合理调动地方积极性 D宰相权力的大小4据川唐书刘祎之传记载:宰相刘祎之得罪了武则天,武则天借故敕惩治他, 祎之见敕文未经中书门下附署,遂说:“不经凤阁(中书)鸾台(门下) ,何名为敕?”对这一故事的阐释,正确的是( )A武则天时期相权在与皇权的斗争中处于上风B唐代三省六部制有效限制、约束了皇权C武则天的做法违背了权力中枢的运行程序D唐代皇帝的诏令、

3、制敕需经中书门下批准5洪武元年,明太祖命儒臣修女诫,他对学士朱升说:“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 ”洪武三年,正式明确“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缤妇之事,即宫门之外,毫发事不得预焉” 。材料主要反映出明太祖( )A力图阻止相权的扩大 B注意吸取前朝政权覆亡的教训C欲限制女性人身自由 D欲抑制外戚,严防恃宠干政6雅典城邦时代戏剧流行,在戏剧公演上众多的雅典公民在同一个场合中,在同一个时段里经历同一种感受,他们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人,一个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这表明戏剧公演( )

4、A强化了雅典“人人平等”的原则 B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开放性C调动了雅典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D培养了雅典公民的集体意识7下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81784 年,英国下议院以 208 票对 196 票延搁了首相小威廉皮特关于增收补助金的议案,并上书国王要求改组政府。小威廉皮特宣称:“我信任我的同僚,但我更信任自己 ”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A交给最高法院裁决 B提交国王作出决策C悍

5、然出兵驱散议会 D解散议会重新选举9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一个立宪君主的意见如遭作为立法机构的两院的反对,他就不能进行统治,这在欧洲已成定论。但是大家知道,美国有好几位总统曾在立法机构失去多数,但并未被迫放弃权力,也未给社会造成严重的灾难。 ”由此可以判断( )A美国的民主制度优于欧洲的立宪君主制 B立宪君主制度只能给社会带来灾难C美国总统的行政权相对于立法权是独立的 D只有总统制才能确保社会秩序稳定101905 年,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为了挽救自己的统治危机,清政府首次派出以王公大臣为首的考察团去欧、美、日等国考察政治,此次考察团出洋,对德国的宪政考察尤为仔细,收获颇多。对德国宪政最

6、感兴趣之处在于( )A实行议会制度,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B宪政之下,皇帝掌握国家大权C宰相由议会选举产生,不能世袭 D德国宪政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11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据此可知( )A这一现象出现在十九世纪中期 B如果外国人寻畔滋事,地方官可以裁办C中国内地实现向外国人的全面开放 D清地方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12. 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

7、,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 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 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 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13近代某条约规定:“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 ”据此判断该条约( )A客观上引发了义和团运动 B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C导致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 D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4“长江深入中国内地谁拥有了长江

8、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观察右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B革命党人在处打响辛亥革命的第一枪C中国共产党处召开了中共一大D北伐战争期间国民政府从迁到15陈旭麓文集中写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 ;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如 。题干中划线内容很可能是( )A辛亥革命取代戊戌变法 民国与清朝B戊戌变法取代洋务运动 “预备立宪”与戊戌变法C民国取代清朝 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D扶清灭洋取代拜上帝教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16 “华盛顿会议给中国造成一种新局面,就是历来各帝国主

9、义者的互竞侵略,变成协同的侵略,这种协同的侵略,将要完全剥夺中国人民的经济独立,使四万万被压迫的中国人都变成新式主人国际托拉斯的奴隶。 ”上述材料出自( )A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纲领B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C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D 国民政府自卫抗战 声明书171930 年 2 月 26 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七十号通告,提出“扩大红军的总策略是要建立在集中农民武装,扩大红军向着中心城市发展,以与工人斗争汇合之整个基础上” ;同时,又提出“打破游击战争中之上山倾向、保守观念、分散政策等农民意识和土匪倾向” 。本通告提出的总策略( )A是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的反映 B客观反映了当时的革

10、命形势C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D带有“左”倾冒险主义的倾向18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这个战役是指中国的( )A平津战役 B淞沪会战 C渡江战役 D百团大战19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种信息。从图 1 到图 2 的变化反映的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A革命中心:从北方到南方 B政权性质:从抗日民主政权到工农民主政权C主要矛盾:从阶级矛盾为主到民族矛盾为主D军队名称:从国民革命军到工农红军20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

11、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此军事举动是指A皖南事变 B.跃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21马克思说:“公社的真正秘密在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 。恩格斯说“你想知道无产阶级专政是什么样子吗?请看看巴黎公社吧。这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马克思、恩格斯的判断是基于巴黎公社( )A发生的时间 B参加的阶级 C采取的措施 D发生的国家22 “9 月,列宁从芬兰给布尔什维克党中央连续写了布尔什维克必须夺取政权 马克思主义和起义两封信,提出把夺取政权和推翻临时政府统治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列宁提出上述主张主要是基于( )A布尔什维克

12、党的革命性质 B俄国在战争中处于有利的局面C革命已失去和平发展可能 D布尔什维克党控制了大量武装23.人民日报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报纸之一。1949 年 9 月 30 日头版特大粗黑标题报道:“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下列对此报道分析正确的是A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B规定了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C仿效英国大宪章,体现主权在民思想D“人民大宪章”的提法反映了共同纲领的性质和地位24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指出:“时至今日,种种条件都对统一有利,可谓万事俱备,任何人都不应当拂逆民族的意志,违背历史的潮流。

13、”当时有利于统一的条件有( )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一国两制”方针的推动 大陆安定团结,实行改革开放 台湾当局对大陆部分开放A B C D251950 年,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宣布:“废除某些外国过去利用不平等条约中所谓驻兵权在北京市内占据地面建筑之兵营。 ”这主要体现出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 “另起炉灶” B “一边倒”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61972 年 2 月上海公报中明确规定, “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对公报解读准确的有( )对当时世界超级大国之一美国的约束 这是中美建交后

14、取得的第一个重大成果 包含着反对苏联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 有助于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A B C D27. 1972 年 3 月,田中角荣说:“世界上有三个据点,即柏林墙、朝鲜 38 度线和古巴,这是东西方的三个接触点。必须使这三个接触点不发生纠纷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这一言论认为 A. 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越过日美关系 B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促迸中日建交C. 维护远东和平可以促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D. 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改变远东“冷战”态势28美国参谋长联系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这样评论日本:“这个曾是敌国的国家,对我国来说不仅是太平洋上最强大的堡垒,而且作为太平洋战争胜利的果实,是留在我们手中唯一有价值的地方。 ”二战后日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A成为美国的最大商品市场 B成为遏制苏联、中国的前哨C为美国提供廉价劳动力 D提供反面教材,警示战争291961 年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被法国看成是美国埋的“伏兵”,会使美国控制欧共体,并挑战法国地位。1967 年英国的申请又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