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五市九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29083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五市九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西省五市九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西省五市九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西省五市九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西省五市九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五市九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五市九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总分:总分:100100 分分 时间:时间:100100 分钟分钟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要求,每小题 2 分,共 56 分)下图为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图中经纬线之间经纬度的间隔都是相等的。读图 1 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图示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A的坐标为 20W,60N B与之间的比例尺大于与之间的C在的东南方 D在的西北方 2、甲、乙两架飞机于北京时间 6 月 22 日晚上 8 点同时从、两地沿纬线起飞,目的地分别为、两地,飞行速度都是 1110 千米/小时。 (不考虑地球自转)关于两架飞机飞行的描述,正确的是( )A飞机出发时与日期不同 B乙飞机到达目的地时地日坠西南

2、 C甲飞机到达目的地时,地夜幕深沉 D甲飞机飞行角速度比乙飞机小 【答案】1.C2.D【解析】试题分析:1.由题干中下图为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可知图中的方向为上南下北,左东右西,由此可以判断出在的东南方,选 C。2.、两地相差不到 4 个小时,飞机出发时与日期相同,乙飞机到达目的地时大约用了 2 个小时,地大约是 16:40 日坠西北,甲飞机到达目的地时用时 4 个小时,地大约16 时,还没有日落,BCD 错误。甲飞机向东飞行,乙飞机向西飞行,所以甲角速度比乙飞机小,D 正确。考点:时间差异,地理自转。读图 2“某区域等高线和地层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3、关于图中地貌叙述合理的是(

3、) A.甲处为背斜成山,甲处从四周往中间,岩石越来越容易受到侵蚀B.乙处地下水丰富,容易发育成南北向的河流C.乙处是李家庄良好的引水源头,八达岭长城主要修筑在乙这样的地貌上D.甲、乙两地之间地势差异主要是外力作用形成的4、若图中李家庄海拔为 750 米,最高山峰海拔为 1350 米,则它们之间的平均坡度约为( )Aarctan0.17 Barctan0.214Carctan0.4 D.arctan05【答案】3.D4.C【解析】试题分析:3.从等高线可以看出甲地为山地,从岩层的新的关系可以看出甲地中间新两侧老为向斜,属于向斜山,A 错误;根据指向标和等高线可以判断乙处容易发育成东北西南向的河流

4、,B错误;乙为勾谷,长城应该修筑在高处,C 错误;甲为向斜成山,乙为背斜成谷,甲、乙两地之间地势差异主要是外力作用形成的,D 正确。4.用度数来表示坡度,利用反三角函数计算而得,其公式如下:tan(坡度) 高程差/水平距离所以 (坡度) tan-1 (高程差/水平距离),利用比例尺可以算出水平距离,高程差从题干中给的数字可以算出,经过计算 C 正确。考点:地质构造和地形广州的城市人口密度在 1982-2010 年间出现了如图 3 所示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5、图中所示的人口增长状况反映了该城市( )A人口由中心向周边迁移 B出现逆城市化现象C人口密度降低 D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6、以下哪种现象不

5、利于图中现象的产生( )A城市房价上涨 B地铁通车C工厂向外围搬迁 D商业区集中在市中心【答案】5.A6.D【解析】试题分析:5.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集中中心向周边迁移,A 正确,但不是逆城市化现象,人口密度升高,看不出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BCD 错误。6.城市房价上涨工厂和住宅都会由中心向外迁移,地铁通车给外迁提供条件,工厂向外围搬迁会带来人口的外迁,商业区集中在市中心会带来人口向中心聚集,D 符合题意,选择 D。考点:城市化对城市的影响读“某地区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 4” ,假设气压状况暂不变化,完成下列问题。7、关于图中内容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时间中国东北大部分地

6、区晴朗干燥 B.O 气压中心的气压值可能为 996hPaC.从 M 点向 N 点穿行天气变化依次为晴雨晴雨晴 D.从 N 点向 M 点穿行风向依次为偏西西南东南 8、若 BC 线为晨线,则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N 点日落地方时晚于 18:00 B大西洋冰岛低压势力正弱C开普敦地区森林火险等级高 D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正值小麦播种季节【答案】7.D8.C【解析】试题分析:7.中国东北地区大部分在高压控制晴朗干燥,A 正确;O 为低气压中心,从等值线也可以推导气压值为 995-1000 hPa,B 正确;根据锋面前后的降水情况可以判断从 M 点向 N 点穿行天气变化依次为晴雨晴雨晴,C 正确;从

7、 N 点向 M 点穿行风向依次为偏东西南偏西,D 错误,选择 D。 8.若 BC 线为晨线,北半球昼短夜长,N 点日落地方时早于 18:00A 错误;北半球为冬季,大西洋冰岛低压势力正强,B 错误;南半球为夏季,开普敦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森林火险等级高,C 正确;澳大利亚每年 1-6 月是小麦种植期,D 错误。考点:等值线的判读,世界地理。林下经济是近几年农业生产领域涌现的新生事物,它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完成下列问题。9、林下经济多采用林一菌、林一药、林一禽、

8、林一草一牧等模式,很少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其主要原因是( )A粮食价格低,经济效益差 B种植粮食劳动强度大,农民积极性低C林下水源紧缺,粮食作物生长需水量大 D林下光照不足,不利于粮食作物生长10、林下产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是( )A环境承载力有所上升 B野生动植物的种类与数量增加C环境污染程度下降 D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降低【答案】9.D10.A考点:林下经济模式中作物类型特点及原因,对环境的影响。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面图 5 为贵州某山区各海拔地带 2000 年、2008 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完成下列问题。11、2

9、000-2008 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是( )A.1300 米以下地带 B.1300-1900 米地带 C.2500 米以上地带 D.1900-2500 米地带12、2000-2008 年,该地区 1900 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 )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B. 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C. 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答案】11.A12.C考点: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水寒效应”是指由于水汽蒸发而引起体感温度低于实际温度的现象;“风寒效应”是指因风引起体感温度较实际气温低的现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3、对下列现

10、象解释正确的是( )A身体潮湿时散失的体热比干燥时多,是因为风寒效应在起作用B冲锋衣与羽绒服都能防寒,是因为克服了风寒效应C初到上海生活的东北人冬季会感觉更冷,是因为风寒效应D印尼坦博拉火山 1816 年大爆发致使当地该年无夏天,是因为有风寒效应【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水寒效应”是指由于水汽蒸发而引起体感温度低于实际温度的现象;“风寒效应”是指因风引起体感温度较实际气温低的现象,身体潮湿时散失的体热比干燥时多,是因为水寒效应在起作用,A 错误;冲锋衣与羽绒服都能防寒,是因为克服了因风引起体感温度较实际气温低,属于风寒效应,B 正确;初到上海生活的东北人冬季会感觉更冷,是因为上海水汽大,属

11、于水寒效应,C 错误;印尼坦博拉火山 1816 年大爆发致使当地该年无夏天,是因为大气的削弱作用,D 错误。考点:主要考查资料判读能力“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是吉林雾凇的真实写照。读吉林市雾淞景点分布图 6和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水温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14、该季节图示河段的水文特征是( )A.流量大,结冰期长 B.含沙量大,流速慢C. 流量稳定, 无结冰 D.处于丰水期,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15、该地区为著名雾凇观赏区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地形平坦 夜间晴朗,气温低 水温与气温的温差大 交通便利A. B. C. D.【答案】14.C15.B【解析】试题分析:14.从表格中表层水温数

12、据可知,松花江该河段水温在 0之上,无结冰期,冬季松花江主要水源为松花江湖;东北地区植被覆盖良好,河流含沙量较小:冬季松花江主要补给水源为松花湖,流量稳定;冬季为枯水期,流量小,流速慢。正确答案为 C。15.由于晴朗的夜间,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且该段江水温度较高,水温与气温的温差使江水产生雾气;而凌晨气温明显下降,雾气冷却成过饱和水汽附着在树枝上凝华成雾淞。正确答案为 B。考点:河流的水文特征;雾凇的成因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治理度下小流域生态整体模型试验,是在短期内检验小流域内各种水保规划合理性与否的方法。经对模型试验结果的统计,绘制出如下两图,据图

13、7 回答下列问题。16、据图示判断,植被覆盖率与径流产生量的关系是( )A植被覆盖率与径流产生量呈线性正相关B植被覆盖率提高 20%,径流产生量相应增加 20%C植被覆盖率与径流产生量呈负相关D植被覆盖率在 20%-60%之间时,径流产生量最大17、根据图示情况,在考虑了生态、经济等综合效益后,黄土高原最佳减沙减流效益的植被覆盖率是( )A20%-40%之间 B40%-60%之间 C70%-85%之间 D85%以上【答案】16.C图 717.C【解析】试题分析:16.根据植被覆盖率与径流产生量、泥沙产生量的对比关系可以推理出植被覆盖率与泥沙产生量呈负相关关系。植被覆盖率与径流产生量呈负相关关系

14、。所以本题选择 C 选项。17.从右图中看出,当植被覆盖度大于 70%时,随着植被覆盖度增加,减沙效益基本不变,因此 70%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佳结合位置,从左图看,植被覆盖度达到 80%左右时,经济产生量已经变得比较小,再小就会影响经济,故选 C。考点:考查学生获取地理图表信息的能力。水土流失与植被覆盖率与降水状况关系密切。城市化过程一般分为景观城市化(即可以被人们所观察到的城市的发展变化,如道路、建筑物、绿地等的变化)与人文城市化(即城市内部人口潜在的变化,如人口素质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等) 。图 8 表示某城市区域剖面的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8、该市 A、B、C、D 四个区域中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A 区域 BB 区域 CC 区域 DD 区域19、B 区域 ( )A目前景观发育程度较高,城市规划合理 B进行合理的区域规划,加强人文城市化建设C今后需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 D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努力提高人口素质【答案】18.A19.C图 8【解析】试题分析:18.读图可以看到,A 区域景观城市与人文城市化水平都较高,城市化水平最高,故 A 对。19.读图,B 区域的人文城市化指数高,景观城市化指数低,A 错。人文城市第指数已经较高,不用加强,B 错。所以在今后要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C 对。人口素质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