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高中政 治《求索真理的历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428614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高中政 治《求索真理的历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高中政 治《求索真理的历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高中政 治《求索真理的历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高中政 治《求索真理的历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高中政 治《求索真理的历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高中政 治《求索真理的历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高二政治必修四江西省上饶市横峰中学高二政治必修四第第 课时课时 一、人的认识论从何而来一、人的认识论从何而来 一、一、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识记识记 : 实践 理解;理解; (1)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践活动的三种形式 二、二、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1) 、实践的基本特点(2)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三、 【辅助教学辅助教学】:pptppt 四、四、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人的认识论从何而来一、人的认识论从何而来 (一)(一) 、实践及其特点、实践及其特点 1 1实践的含义。实践的含

2、义。 课堂探究:课堂探究:(1)谈谈你对实践的理解。 (2)简要分析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与上述观点的不同。探究提示:探究提示:(1)同学们可以谈出自己对“实践”概念的感性认识,不必苛求准确,如实 践就是人们做事情,譬如农民种田、工人做工、教师教学、演员表演、科学家做实验等。 但这里提前告诉同学们,实践是指人们认识活动以外的活动。(2)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具 有本质区别。上述观点认为实践是“利己主义”活动,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具有 社会性,不是孤立的、单个人的活动。上述观点认为实践是人的精神、观念的活动,而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在把

3、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2)改造客观世界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社会之间的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 活动如思考、修行、辩论等不是实践。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 2 2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的基本形式。教材“专家点评”阐述了实践活动的三种形式: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二是变革社 会的实践;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实践活动的形式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容之一,理解这一内容应注意以下:第一,要明确实践的具体形式是无限多样的,每一种实践活动都有它

4、的表现形式。尤 其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实践的内容日益广泛,实践的形式更加复杂。第二, “基本”不是“全部” ,人们难以穷尽实践的所有形式,这里只研究实践的“基 本”形式,即上述三种。这三种基本形式只是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第三,在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中,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平衡的,其中生产实践是最基本 的实践活动。因为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实践中结成的生产关系决定着其他社会关系,生产实践也是人们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前提,所以,不能把三种基本 形式并列起来。 (二)(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课堂探究:课堂探究:(1)

5、西红柿等的食用之谜是如何揭开的?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2)想一想,人的正确认识是从哪里来的?探究提示:探究提示:(1)西红柿的食用之谜是通过“品尝”揭开的,这启示我们,对万事万物, 我们只有勇于去“尝试” “做一做” “试一试” ,才能获得对它的认识。(2)敢于“品尝西红柿” ,敢于“吃螃蟹” ,这些事例都告诉我们,人的正确 认识只能从实践中来。教材中引用了毛泽东同志的两句名言以朴实的语言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一认 识来源于实践。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即人)对客体(即客观 事物)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在实 践活动中

6、,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 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教材此处的“相关链接”栏目告诉我们两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获得认识的途 径有两条:一是直接经验,二是间接经验。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 2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课堂探究:课堂探究:是什么力量推动了科学的发展?想一一想,古代的天文学、力学和数学都是 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探究提示:探究提示: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 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实践的需要,尤其是生产实践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古代天 文学的

7、发展是由于农业发展需要知“农时” ,力学的发展是由于制作生产工具的需要(如水 车),数学的发展则是计数的需要,如丈量土地促进了几何学的产生和发展,此方面的古籍 如周髀算经和明代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对此,我们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对此,我们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解:(1)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口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 人类认识的发展。(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因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

8、主观世界,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3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课堂探究:课堂探究:(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以上说法的理解。(2)你认为是非能够说清楚吗?怎样才能说清楚?探究提示:探究提示:(1)庄子在这里陷入了不可知论,认为找不到一个标准判断是非。(2)是非是能够说清楚的,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 ”判断是非的标准也看 事,实看实践的结果。教材设置这一栏目,旨在引导我们深入探究是非或真理的标准问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对此,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

9、标准,对此,可从以下三方面理 解:解:(1)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来回答。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 映了客观事物,就必须超出认识的范围,从认识之外寻找判断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 的标准。(2)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3)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自身都不能作为判断真理的标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 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 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 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 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

10、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此时,我们可以水到渠成地得出一个结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教材此处引用的恩格斯、列宁的名言,也正阐述了这一道理。教材“相关链接”引用了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论证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 标准,今天,我们之所以说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是真理,就是因为它经过了勒维烈科学实 验(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的证明。这一栏目再次以实例强调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 一标准这一道理,同时激发我们努力学习,将来检验和证实一系列科学假说。 4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课堂探究:课堂探究:这位归国博士为什么要来到草原?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探究提示:探

11、究提示:这位归国博士来到草原,就是为了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改变 草原的面貌,造福于草原人民。这启示我们,知识只有应用于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 才能实现认识的目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 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 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所谓学以致用,也正是强 调这一道理。教材引用毛泽东和陆游的名言论证了认识的目的在于实践,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在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问题上,历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把学来的理论用于解 决实际问题,这是正确的态度。另一

12、种是把学来的理论束之高阁,或空谈一阵,并不实行, 这是错误的行为。我们应该坚持正确的态度。教材“相关链接”提供的故事告诉我们,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应该表示为:行知 行或实践认识实践(包括创新),这一公式从实践出发,又落脚于实践和创新,表 明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的道理。 五、五、 【本课板书设计本课板书设计】: 一、人的认识论从何而来一、人的认识论从何而来 (一)(一) 、实践及其特点、实践及其特点 1 1实践的含义。实践的含义。 2 2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的基本形式。 (二)(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六、六、 【教后练习教后练习】七、七、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