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主题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57428567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史主题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史主题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史主题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史主题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国现代史主题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史主题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史主题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察上幅图片,分析归纳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特点?原因 何在?由此归纳国家经济发展应具备哪些条件?,我国的经济建设成就与失误并存,在曲折中前进,主题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时间和历史地位,1.在中国历史的地位:,2.在世界历史中的位:,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改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是建国以来我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三次巨变.,为整体世界提供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有利于推动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进步,时间:,1978-今,你是否在历史时间的衔接上有疑问呢?,1

2、976年1978年,党和国家的工作一直在徘徊中前进,1978年12月,邓小平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你认为这一讲话与改革开放之间是什么关系,由此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构建主题知识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良好的开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 改革,对外 开放,关系,经济 领域,农村,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教育 科技,政治 领域,思想 领域,逐步建立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高考;义务教育;“863”计划;科教兴国 国家最高科技奖,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依法治国”成为国家基本方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制度逐步健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 导思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社会生活,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衣食住行,设立特区 (试验田和窗口),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推动 促进;世界贸易 组织;承办 展示,引进来,走出去,解放思想 大胆实践 高举旗帜 勇于创新 循序渐进 实事求是 逐渐深入 全面推进成就辉煌 影响深远,改革促进开放,开放要求改革,二者是相辅相成;改革开放都是发展的途径,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强民富是目的.,1978年,1992年,对内改革的重心在农村, 主要改革经济体制中 不适应生产力的环节,对内改革的重心在城市,

4、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你认为推动改革深入的因素有哪些?最关键因素是什么?,1.国内:P98,2.国际:苏东剧变,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30多年改革的重要节点和分期,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南方讲话和中共十四大,下面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家庭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份的出现是因为,A.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现代农业 B.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国有企业改革加速进行,(2010河北)15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度经济学家 华而诚曾讲到,“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遂道中探索, 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

5、遂道口的光亮。”这一 认识得出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了经济特区 C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 D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课程标准】 (1)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3)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4)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5)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6)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

6、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7.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8.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9.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10.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1.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12.了解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13.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

7、产生的影响。 14.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15.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08中考34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三十年来,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大台阶,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材料二: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

8、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1)三十年前,我党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国内外有利因素主要有哪些?(6分)(2)分析材料一,从中能得出什么重要结论?(2分)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4分),34(14分)(1)国内: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状况;“文革”结束后,出现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人们思想的解放;外交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国际: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快速发展(6分)(评分说明:答出国内国际两个方面的任意三点即可,每点给2

9、分,共6分。若只答国内或国际方面的内容,最多给4分。其它答案符合题意也可)(2)结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或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或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或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2分),25河北省一位普通农民从1959年开始到现在,坚持每天 写日记,用自己亲身体验,记录了生活的点点滴滴,见证 了半个世纪农村的历史。其中1983年8月23日是这样记的: “今早开会,下午分田。”对他日记中所记内容的理解符合 当时史实的是( ) A此次“分田”废除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B此次“分田”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

10、分田”后农民对土地有所有权,可以随意转让或买卖 D“分田”后农民对土地有使用权,可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2010福建莆田)27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材料二 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 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 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听说深圳治安比过去 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 物质条件也好多了,可见精神文明说到底是从物质文明来的嘛!邓小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我国最早设置的四个经济特区分布在哪两个省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建设经济特区

11、的主要好处。(4分) (3)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今后的对外开放中, 我们应当如何面对?请你提1个合理化建议。(2分),(1)福建省,广东省。(4分) (2)有利于引进外国先进技术; 有利于学习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利于培养各种人才;有利于 扩大中国的对外影响;有利于刺激就业,增加收入。(4分。 答出其中2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际竞争能力;积极 参与各种国际组织, 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2010广西河池市)1993年底,工厂要和港商合资 成立

12、股份公司,这一事件是( )D A资本主义公私合营 B国有企业的破坏 C外资独资商业的改革 D国有企业的改革,民主法制问题:见考什么第48页24、25题,(2010江苏泰州)1993年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 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先进典型。 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B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D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邓小平理论与改革开放以及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拓展思考:,(2010山东潍坊)23(16分)物质生活的变化主要 反映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这些变化描绘出了历史 发展的轨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

13、料二 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粮食实行计划供应,凭证定量购买,粮票出现了。这一时期,除了购粮需要粮票外,其它生活必需品,如油、布、糕点等同样需要凭票证购买。甚至在重大节日还出现了节日补助票 (2)材料二反映了人们物质生活中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 出现这一现象?(6分) 材料三 上世纪60、70年代,大柳村人只有很少的生活必需品,日常消费压缩到最低限度。80年代以来,90以的村民住进了新房;村民娶亲用的“彩礼”也由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旧四大件”,变成了彩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等“新四大件”。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大柳村人生活发生的变化。概述 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6

14、分),(2)现象:凭票证定量购买生活用品。(2分) 原因:计划经济时代,物资短缺;生产力水平不(4分) (3)变化:从贫穷到富裕。(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原因: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歌以言志 歌以抒情,(1)材料一中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 春天的故事中的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 么?有何影响?,材料二 图片诉说历史 图片见证历史图一 昔日购物凭证 图二 天天网购物优惠券,(2)材料二中,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材料三 数据反映变化 数据体现发展数据一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

15、济保持年均9%的增长速度,创造了 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2007年,我国的GDP世界位次由第10 位上升到第四位,我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分额由1978年的18% 上升到2007年的6%数据二 2007年我国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实际增长 65倍,农村居民增长63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从219元增 加到13万元,(3)由材料三的数据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 带来了希望;邓小平南方讲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改革 开放指明了方向 (2)我国的人民生活由温饱到逐步实现小康;我国的经济体制从 计划经济体制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改

16、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物质供应得到了保障。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饿生产力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3首歌折射30年中国人成长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 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幸福的花儿心中开放,爱情的歌儿随风飘荡,我们的心儿飞向远方,憧憬那美好地革命理想。啊!亲爱的人儿携手前进,携手前进,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1979: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千万里我追寻着你,可是你却并不在意,你不像是在我梦里,在梦里你是我的唯一” 1993:千万次的问,“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 2008:我和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