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二)归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7428415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认知(二)归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社会认知(二)归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社会认知(二)归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社会认知(二)归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社会认知(二)归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认知(二)归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认知(二)归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认知、归因与偏见,social cognition, attribution and prejudice,5,任课教师:武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我们构建起社会现实,心理学关心的主要不是客观的社会环境,而是人们如何受他们对社会环境的解读和主观建构的影响。,2,3,社会建构的动机,人们是如何获得对世界的主观印象,如何诠释社会世界的? 两种基本的动机: 自尊取向: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觉,维护正面的自我形象。自我服务动机 社会认知取向:尽可能准确地感知这个世界。,4,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人们如何看待自己和社会世界,更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如何选择、诠释、记忆和使用社会

2、信息来做出判断和决定。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是指对人、人际关系、社会事件等的知觉。个体通过社会知觉来解读关于他人和环境的信息。,5,社会认知的特点,人类认知活动的两种类型 控制的过程(控制性思维) :有意识的、有意图目的的、需要付出努力 自动化过程(自动化思维) :无意识的、不带意图目的的、不需努力 无意识的活动往往优先于有意识的活动。为什么? 人的信息加工能力尽管有很大的潜力,但仍然是有限的。 自动化加工提高认知效率。 现实社会情境中的信息不完全。 在知觉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设法走一些“捷径”。,6,社会知觉的特点,1、社会知觉是一个寻找意义的过程。 运用已有的知识经

3、验 倾向于将人或事件相互联系 2、人们在社会知觉中遵循图形-背景原则。 3、人们在社会知觉过程中倾向于对信息进行归类。 类别化是一种有效率的认知过程。 类别化的后果:刻板印象(Stereotype)。 所谓刻板印象,就是指人们对某一个群体的人形成某种概括性的固定化的印象。,7,社会知觉的特点,4、人们在社会知觉中善于运用图式。 自动化思维最核心的特点:运用图式(Schemas) 什么是图式? 心理模板、脚本 信息组织,认知架构 解释新情况 图式是一种类别化的信息加工 图式导致刻板印象(stereotype),8,我们在社会知觉中是如何运用图式的?,(1)图式填充信息的空白:运用内隐人格理论 内

4、隐人格理论(implicit personality theory):人们认为具有某种人格特点的人也同样具有另外一些人格特点。 运用内隐人格理论作出判断时往往会产生晕轮效应。 凯利的教授实验 当情境越模糊时,就越多用图式填充空白。,我们在社会知觉中是如何运用图式的?,(2)图式引导记忆 记忆重构 (3)图式的可提取性与启动(priming)效应 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最近的经历会增加某个图式、特征或概念的可提取性。实验:唐纳德的印象,9,10,启动,很多东西都可以被启动认知 情感怎样启动一个人的权力感 启动智力,11,我们在社会认知中是如何运用图式的?,(4)图式的固着效应

5、。 人们关于自己和社会世界的信念会保持下去,即使知道支持这些信念的证据是虚假的也会如此。 先入为主信念 一旦为错误的信息建立了理论基础,就很难再让他们否定这条错误信息。 喜欢冒险的人是优秀的消防队员? 我们越是想极力证明自己的理论和解释是正确的,就对挑战自己信念的信息越封闭。纠正信念固着:解释相反的观点。 实验:猜遗嘱,12,我们在社会认知中是如何运用图式的?,(5)图式的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人们对其他人产生一个预期,这个预期会影响他们如何对待他人,这种对待方式又导致那个人的行为与人们最初的预期相一致,使得这一预期成

6、为现实。,13,社会知觉的特点,5、社会知觉具有选择性。 选择性注意与知觉 管理中的应用: 跨部门团队 如何引导员工的选择性知觉?,14,行为确证,一旦形成错误的社会信念,就可能引发他人做出某些行为反应以支持这些信念。 斯奈德的吸引力实验:让男学生和他们认为有吸引力和没有吸引力的女性通电话 学生对老师的期望效应:“S教授很有趣”或“Y教授是一个乏味的家伙” 个体对自我的信念也存在自我实现。人们通常会实现对自己行为的预测。志愿服务 4%-50%,15,控制性思维,控制性思维的作用:为自动化思维提供制衡。 需要能力和动机 控制性思维的特殊形式: 思考抑制(thought suppression)

7、反事实思维(counterfactual thinking),16,自动相信理论(Denial Gilbert),人总是自动的相信他们所看到或听到的信息,接下去再评估其所见所闻是否属实,必要时加以“拒绝”。 评估和拒绝的过程费时费力,很难运作。,初步接受信息,评估已接受的信念的真实性,必要时加以拒绝,自动过程,控制性过程,自动化相信,控制性怀疑,17,思考抑制,思考抑制(thought suppression):试图避免想起一些我们宁愿忘记的事物。 两种过程的交互作用 监控过程:在意识中搜寻要避开的事物 操作过程:通过找到别的事情来思考以转移注意力的意识努力尝试。 当人们尽最大努力想要回避某事

8、时,如果他们很疲劳或者三心二意,处在认知懈怠状态下,这些想法极有可能不经检测流露出来。,18,反事实思维,反事实思维(counterfactual thinking):在心理上改变过去的某些环节,以便想象事情可能有所不同。 功败垂成,“要是,那我可能就会” 在心理上对结果进行改变越容易发生,对结果的情绪反应就越强。 银牌获得者和铜牌获得者谁更快乐? 反事实思维是对将要发生的事情的心理模拟。构成了我们幸运感的基础。绝大多数人对已做的事情的悔恨比对没有做的事情的悔恨要小。,归因,归因理论 归因偏差 归因的文化差异,20,归因,归因(attribution):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

9、推论 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对人们解释自己及他人的行为的起因的方式的描述。,社会知觉是一个寻找意义的过程。,21,两种归因,美国心理学家海德(F. Heider)在1958年最早提出了归因问题 人们通常试图将个体的行为或者归结为内部原因(例如性格特征)或者归结为外部原因(例如人们所处的情境) 个人特质归因(dispositional attribution)与情境归因( situational attribution),22,两种归因,内部原因是指个体自身所具有的、导致其行为表现的品质和特征,包括个体的人格、情绪、心境、动机、欲求、能力、努力等。 外部原因是指个体自

10、身以外的,导致其行为表现的条件和影响,包括环境条件、情境特征、他人的影响等。,23,对应推论理论,琼斯、戴维斯的对应推论理论(theory of correspondent inferences)。我们常常通过别人的行为来判断他们的目的和意图。 我们可以很轻易的推断出个体行为背后的特质。 正常的意料中的行为只能让我们了解一个人很有限的一些方面,而其不寻常的行为则能让我们更多的了解这个人。 内部归因偏好:我们更倾向于把一个人行为原因归为内部原因。,24,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196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利发表社会心理学的归因理论,提出三维归因理论,也称为三度理论。 共变模式(covariatio

11、n model):当我们形成对他人的印象时,会注意并思考不只一种信息,我们会检视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的各种行为案例。对可能原因的存在与否和该行为的发生与否两者间的模式进行系统的观察。 三种因素一致性、区别性和一贯性会影响我们将某人的行为归结为内因或者外因。,25,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一致性(consensus):也叫共同反应,指其他人对同一刺激物是否也做出与行为者相同的方式反应。 区别性(distinctiveness):指行动者是否对其它同类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 一贯性(consistency):指行动者是否在任何情境和任何时候对同一刺激物做相同的反应,26,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一贯性 在这种

12、情境下,个体总是表现出这种行为吗?,区别性 不同情境下,个体是否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一致性 其他人在这种情境下是否也会表现出这种行为?,外部归因 归因于情境,内部归因 归因于个体,是,是,否,否,27,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28,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人们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通常包括三个维度: 内外: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 稳定性: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稳定的经常发生的因素还是不稳定的偶然性的因素 控制点:将成功或失败归于可控的因素还是不可控的因素。,29,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能力:内在、稳定、不可控 努力:内在、不稳定、可控 任务难度:外在、稳定、不可控 运气:外在、不稳定、不可控 他

13、人的帮助:外在、不稳定、可控天时、地利、人和,30,成败归因,成败归因理论对我们有哪些启示?,32,成败归因理论的启示,我们在对行为进行归因时应该有意识的去分析造成成功与失败各种内部的、外部的、稳定的、不稳定的因素,避免片面的看待问题。 不同的归因对人的行为会起到不同的影响。 例如,将失败归因于任务难度、运气等因素,那么就会降低努力程度,33,归因偏差:基本归因错误,基本归因错误(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当我们解释他人的行为时,我们会低估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高估个人特质和态度造成的影响。 基本归因错误的原理是对应偏见。 假定人们的行为与其内在个性倾向相一致。

14、 关于人类行为,大多数人都有一个普遍的基本的理论或图式:人们的所作所为起因于他们是怎么样的人,而非他们处于什么样的情境。 归因于内在特征而非环境是一种有效率的行为。,34,基本归因错误的实验研究,琼斯和哈里斯让杜克大学的学生阅读演讲稿。当告诉学生该演讲立场是演讲者自己选择的时候,学生们有理由认为这是评论家个人态度的反应。而告诉学生立场是被指派给演讲者的,仍然归结于评论家的个人态度。 斯坦福大学的一项实验,随机指定学生扮演考官和考生,模拟测验游戏,要求考官编制能证明自己知识面的难题,所有人都知道考官是占优势的,但考生和旁观者都错误的认为考官确实懂得更多。,35,归因偏差:行为者与观察者偏差,基本

15、归因错误并不是被平等的运用。在观察别人的行为时,偏好做性格归因;在解释自己的行为时,却更加着重于情境因素。 行为者对自身行为的归因,倾向于强调外部环境等不可控的因素,做出外部归因。 观察者则倾向于强调行为者本身的特质因素,进行内部归因。,36,行为者与观察者偏差,如何成为自己行为的观察者?,37,归因偏差:我们在自己关注的地方寻找原因。,聚焦观点偏见。 聚焦在不同对象身上,归因不一样。 观点随时间变化。 当观察者回顾记忆内容时,通常会更强调情境的作用。 提高自我觉知,会更倾向于自我归因 如何提高自我觉知 越是缺乏在不同的情境下观察人们行为的机会,就越容易归因于人格特征。 陌生人与熟悉人,38,

16、归因偏差:自我服务偏见(自利归因),自我服务偏见(self-serving bias):个体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或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39,归因偏差:自我服务偏见(自利归因),为什么会有自我服务偏见? 维持自尊 在别人面前维持正面形象 所拥有的信息 体育比赛中的自我服务偏见,40,归因偏差:防卫归因,不切实际的乐观(unrealistic optimism):认为好事比较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比较不可能发生在别人身上,坏事则比较可能发生在别人身上,比较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公平世界信念: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本质上也是基本归因错误。,41,归因的两阶段过程,归因的两阶段过程:在分析别人的行为时,人们通常会先自动的做内部归因,此后才会想到行为可能的情境因素,然后可能会对原先的内部归因做出调整。,初步接受信息,评估已接受的信念的真实性,必要时加以拒绝,自动过程,控制性过程,42,归因的两阶段过程,行为,43,别人如何对我们的行为归因?,我们倾向于对他人作出内部归因(基本归因错误),我们是否意识到别人也正在对我们作出内部归因呢? 当我们在课堂上答错了问题 在食堂里,把餐盘掉在地上 理了一个糟糕的发型 探照灯效应:高估自己在别人眼中的显著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