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vip版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424904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7.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vip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vip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vip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vip版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vip版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vip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vip版课件(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心内科 李振龙,定 义,1、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心脏骤停常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2、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无论有无心脏病,其死亡的时间和形式均无法预料心脏骤停发生后,由于脑血流突然中断,10秒左右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经及时救治可获存活,否则将发生生物学死亡,罕见自发逆转者,猝死时限与特点,WHO规定发病6小时内为猝死,则心脏猝死占75%,仍有1/4左右为非心脏猝死 目前国际上多数心脏病学者主张把时限定在发病1小时

2、内,则心脏猝死率占90%,排除了许多非心脏病的病因 多没有预兆:约80发生于院外 发生时间短:约在1小时之内死亡,鉴 别,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是指心脏射血功能(搏动)突然终止,导致全身血液循环处于停止状态。未预料的、刚发生的停搏 心脏停搏 ( asystole ) 是任何患慢性病者在死亡时的必然结果,心跳都会停止,这就称为“心脏停搏”、而非“骤停”,二者有本质的不同。预料之中的停搏 心脏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以急性症状开始一小时内、骤然丧失意识为前提的、无法预料的自然死亡,发 生 率,美国:每年有3040万人发生猝死,占全

3、部心血管病死亡的50以上 北美和欧洲:每年有60余万人发生猝死 日本:每年也有4万人的死亡“出人意料” 中国:每年大约 26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每年因心脏病猝死的人数也逐年增多 台湾:每年有4400多人猝死,是世界之最(总人口2千万),病 因,绝大多数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1、冠心病及其并发症:80%其中75%有心肌梗死病史(预测因素:左室射血功能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左室射血分数降低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预测因素 ) 2、各种心肌病:5%-15%;肥厚性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为冠心病易患年龄前(小于35岁)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病 理

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1、急性冠脉内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5%-64%,仅20%左右为急性心肌梗死 2、陈旧性心肌梗死 3、左室肥厚,伴或不伴有急/慢性心肌缺血,病 理 生 理,1、主要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冠状动脉血管事件、心肌损伤、心肌代谢异常和(或)自主神经张力改变等因素相互作用引起 2、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心室停顿;窦房结和(或)房室结功能异常 3、非心律失常性心脏性猝死:比例较少,常有心脏破裂、心脏流入道和流出道的急性阻塞、急性心脏压塞等 4、无脉性电活动:有持续的电活动,但没有有效的机械收缩,可见于急性心梗时心室破裂、大面积肺梗死时,临床分期,临 床 表 现,1、前驱期:有或无非

5、特异性症状,胸痛、心悸、气促、疲乏等,部分病人可无预兆 2、终末事件期:心血管状态出现急剧变化到心脏骤停发生前的一段时间,自瞬间至持续1小时不等由于猝死原因不同,临床表现亦不相同典型表现:胸痛、呼吸困难、突发心悸/头晕 多数在猝死前的数小时或数分钟内有心电活动的异常:其中以心率加快及室性异位搏动增加最为常见。室颤之前常有室速发作心脏性猝死所定义的1小时,实质上是指终末事件期的时间在1小时内,3、心脏骤停:心脏骤停脑血流急剧减少(意识丧失), 可表现为肢体抽搐、短暂的叹息样呼吸、大小便失禁 4、生物学死亡:心脏骤停(4-6min)不可逆性脑损害(数分钟)生物学死亡。避免生物学死亡的关键:立即心肺

6、复苏、尽早除颤心肺复苏之后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其他常见原因为继发感染、低心排血量、心律失常复发等,大量实践证明: 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一半人被救活 4-6分钟内进行复苏者,10%被救活 超过6分钟存活率仅4% 超过10分钟存活率几乎为0,心跳骤停的处理,抢救成功的关键:尽早心肺复苏,尽早复律治疗 处理顺序: 一、识别心脏骤停 二、呼救 三、初级心肺复苏:CAB1、胸外按压2、开通气道人工呼吸,有条件进行球囊辅助呼吸、气管内插管3、除颤:有条件尽早除颤,识别心脏骤停,首先需要判断患者反应,观察皮肤颜色,有无呼吸运动 患者无反应时,应以最短时间判断有无脉搏(10秒钟内完成)。如

7、10秒内没有明确触摸到脉搏,应立即开始初级心肺复苏。 非专业施救者不需要!判断循环:触摸颈动脉搏动 。1岁以上触颈动脉,1岁一下肱动脉 1、颈动脉位置: 气管与颈部胸锁乳突肌之间的沟内。2、方法: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一旁滑移约2-3cm,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凹陷处。,呼救,在不延缓实施心肺复苏的同时,应设法(打电话或呼叫他人打电话)通知急救医疗系统(emergency medical sySTem,EMS),心肺复苏(CPR)程序变化( A B C C A B ) 胸部按压(C,compression) 开放气道(A,airway) 人工呼吸(B,br

8、eathing),初级心肺复苏BLS(CAB),患者仰卧位放到硬质的平面 部位:胸骨下半部或双乳头与前正中线交界处 定位:用手指触到施救者一侧的胸 廓肋缘,手指向中线滑动到剑突部 位,取剑突上两横指,另一手掌跟 置于两横指上方,置胸骨正中,另 一只手叠加之上,手指锁住,交叉 抬起,胸部按压 (C,compression),1、保证手掌根部横轴与胸骨长轴方向一致,保证手掌用力在胸骨上,避免发生肋骨骨折。不要按压剑突 2、按压时肘关节伸直,依靠肩部和背部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 3、 按压后使胸廓完全回弹,放松时双手不要离开胸壁 4、 按压中应努力减少中断,尽量不超过10秒钟,除外一些特殊操作,如建立人

9、工气道或者进行除颤 5、 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为4厘米,儿童大约为5厘米),主要包括:肋骨骨折、心包积血或心脏压塞、气胸、血胸、肺挫伤、肝脾撕裂伤和脂肪栓塞不推荐进行胸前叩击,有可能使心律恶化,如使VT加快,VT转为VF,或转为完全性心脏阻滞,或引起心脏停搏 禁忌症:胸部压伤,张力性气胸,或严重的肺气肿患者。在持续胸外心脏按压无效时,若有具备充分经验的医生在场,医疗设备条件允许时,可改行胸内心脏挤压,胸外按压的并发症、禁忌症,医务人员确认没有颈部外伤者采用仰头抬颏手法。医务人员怀疑颈椎损伤,开放气道应用托颌手法。但如托颌

10、手法无法开放气道,则应采用仰头抬颏手法,因为在CPR中维持有效的气道保证通气是最重要的,开放气道(A,airway),仰头-抬颏法:将一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部,用力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置于下颏骨骨性部分向上抬颏。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托颌法将肘部支撑在患者所处的平面上,双手放置在患者头部两侧并握紧下颌角,同时用力向上托起下颌托颌法因其难以掌握和实 施,常常不能有效的开放气道,还可能导致脊髓损伤,因而不建议基础救助者采用,去除气道内异物:舌根后坠和异物阻塞是造成气道阻塞最常见原因。开放气道时应先去除气道内异物 开放气道后,先将耳朵贴近患者的口鼻附近,感觉有无气息,再观察胸部有无起伏动作,

11、最后仔细听有无气流呼出的声音。若无上述体征可确定无呼吸,应立即实施人工通气,判断及评价时间不应超过10秒。 气管内插管是建立人工通气的最好方法。当时间或条件不允许时,可以采用口对口、口对鼻或口对通气防护装置呼吸,人工呼吸(B,breathing),口对口呼吸是一种快捷有效的通气方法,施救者呼出气体中的氧气足以满足患者需求 术者用置于患者前额的手拇指与示指捏住患者鼻孔,吸一口气,用口唇把患者的口全罩住,然后缓慢吹气,每次吹气应持续1秒以上,确保呼吸时有胸廓起伏 过程:开放气道 捏鼻子 口对口 “正常”吸气 缓慢吹气,胸廓明显抬起,8-10次/分 松口、松鼻 气体呼出 胸廓回落 施救者实施人工呼吸

12、前,正常吸气即可,无需深吸气,单人CPR时不推荐使用,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球囊面罩 体位:仰卧,头后仰体位 抢救者位于患者头顶端。 手法:EC手法固定面罩1、C法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面罩紧扣于患者口鼻部, 固定面罩,保持面罩密闭无漏气。2、E法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病人下颌角处,向前上托起下颌,保持气道通畅。3、用右手挤压气囊挤压球囊的1/22/3,使胸廓扩张,超过1s,面罩固定手法,单手“EC”,双手“EC”,上述通气方式只是临时性抢救措施,应争取马上气管内插管,以人工气囊挤压或人工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与输氧,纠正低氧血症无论是单人还是双人进行心肺复苏时,按压和通气的比例为30:2,交替进行未培训

13、的施救者,可单纯胸外按压受过培训的非专业人员,按30:2人工呼吸医务人员,按30:2进行按压-通气,初级心肺复苏注意点,在基础生命支持的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特殊技术等建立更为有效的通气和血运循环主要措施包括:1、气管插管建立通气。2、除颤转复心律成为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心律。3、建立静脉通路应用必要的药物维持已恢复的循环。4、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血气分析、中心动/静脉压等。,高级生命支持,气管插管术,气管插管:将合适的导管插入气管内的操作。它是建立人工通 气道的可靠途径 其作用有: 任何体位下均能保持呼吸道通畅; 有利于呼吸管理,辅助或控制呼吸; 增加有效气体交换量; 消除气管

14、、支气管内分泌物或脓血; 防止呕吐物或返流物所致误吸窒息的危险; 便于气管内给药。,气管插管分类,经鼻气管插管(nasotracheal intubation,NTI) 经口气管插管(orotacheal intubition,OTI) 快速气管插管(rapid sequence intubition,RSI)给予肌肉松弛剂和镇静麻醉药物,以便迅速施行,适应证、禁忌证,适应证、呼吸衰竭(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 气道的反射功能消失 颅内压增高(GCS8)躁动的患者(需用大剂量镇静剂、麻醉剂或肌肉松弛剂,便于进行抢救操作) 禁忌证喉头水肿; 颈椎骨折; 喉头粘膜下血肿; 急性咽喉炎,喉镜分类,类型

15、包括 弯镜(macintosh) 直镜(miller) 5岁以下的儿童选用直镜,喉镜型号 成人选用34号 48岁儿童选用2号 婴幼儿(3岁以下)选用1号,导管,成年女性常用内径7.08.0 的导管,插入深度为21cm左右; 成年男性常用内径7.58.5的导管,插入深度为22cm左右。,插管方法,1.仰卧,头垫高10cm,置入导管芯 2.右手拇、示、中指拨开上、下唇启开口腔 3.左手持喉镜沿右口角置入口腔,左推舌体,使喉镜移至正中位 4.喉镜片抵达舌根与会厌交界处,上提喉镜,撬起会厌,显露声门 5右手以握笔式手势持气管导管,插过声门,进入气管 6.放牙垫,退喉镜 7.确定位置后,妥善固定导管与牙

16、垫 8注套囊空气(3-5m1),操作轻柔。 选择导管的大小以能容易通过声门裂为好,太粗或暴力插入时易致喉、气管损伤,太细则不利于呼吸交换。 导管尖端通过声门后再深入56cm,使套囊全部越过声门,但不要误入一侧支气管或食道。 套囊充气恰好封闭导管与气管壁间隙为度,勿盲目注射大量空气而造成气管壁缺血坏死。 放置好手术休位后应试行气管内吸引,并检查导管是否通畅。 留置时间一般不宜超过72h,72h后病情不见改善,可考虑气管切开术。,注意事项,损 伤:牙齿松动或脱落、粘膜出血等。 神经反射:呛咳、喉痉挛、支气管痉挛、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骤停。 炎 症:插管后引起喉炎、喉水肿、声带麻痹、呼吸道炎症等。,并发症,除颤,目击院外SCA: 立即CPR尽快取AED并使用 非目击院外SCA:开始CPREMS人员检查ECG准备除颤 院内SCA: 开始CPR 准备除颤(发生室颤到除颤时间少于3分钟),(适应症 :室颤和无脉搏的室速),手动除颤仪、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