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脑淋巴瘤ppt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421941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6.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发性脑淋巴瘤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原发性脑淋巴瘤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原发性脑淋巴瘤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原发性脑淋巴瘤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原发性脑淋巴瘤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发性脑淋巴瘤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发性脑淋巴瘤ppt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发性脑淋巴瘤,概念,CNS淋巴瘤可继发于全身淋巴瘤,也可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以往的名称包括:网状细胞肉瘤、微胶质瘤。罕见,占恶性淋巴瘤的0.2-2%,占所有颅内原发肿瘤的0.85-2%。大多数恶性颅内淋巴瘤是原发还是继发仍存在争议。少数情况下转移到CNS以外的其他部位。,流行病学,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发病率正在升高,可能超过低级别星形细胞瘤,达到脑膜瘤的水平。部分是因为爱滋病和移植患者的PCNSL发生率升高,但过去20年中总体发病率也已升高。根据文献回顾,男:女=1.5:1就诊时平均年龄:52岁(免疫抑制的患者中年龄更小约34岁)。最常见的部位为幕上

2、:额叶、深部神经核团、脑室周围也常见;幕下:小脑半球最常见。,PCNSL的高危因素:1 胶原性血管病A 系性红斑狼疮B Sjogrens综合征:自身结缔组织免疫性疾病,特征性表现为口眼干燥湿性关节炎 2免疫抑制A器官移植患者的长期免疫抑制B严重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SCIDS”)CAIDS:CNS淋巴瘤发生率为1.9%,0.6%的患者作为首发临床表现D由于老年患者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导致发病率升高 3 许多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伴有Epstein-Barr病毒,全身淋巴瘤该病毒的检出率约30-50%,而PCNSL的检出率为100%。,临床表现,原发与继发CNS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相似。最常见的症状为脊

3、髓硬膜外压迫或癌性脑膜炎 (多发颅神经麻痹,癌性脑膜炎)。癫痫的发生率可达30%。,症状1超过50%的患者症状为非局灶性、非特异性,常见症状包括:A1/3的患者出现精神状态改变B颅内压升高的症状(头痛,恶心呕吐)C癫痫大发作率为9%230-42%出现局灶症状:A偏身运动或感觉障碍的症状B部分发作性癫痫C多发颅神经麻痹(由于癌性脑膜炎)3局灶和非局灶症状均有。,体征116%为非局灶性A视乳头水肿B脑病C智力减退245%为局灶体征A偏身运动或感觉障碍B失语症C视野缺损3同时有局灶和非局灶体征,不常见但有特征性的综合征葡萄膜炎,与淋巴瘤伴发(6%)或早于淋巴瘤(11%)亚急性脑炎伴室管膜下侵润MS样

4、疾病,激素治疗可使其消失,病理学 肿瘤细胞与全身淋巴瘤一致。大多数体积大,与脑室或脑脊膜延续。 病理学特征为:受侵的血管基底膜增厚,最好的证据为银网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可区分B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原发CNS及AIDS患者以B细胞性淋巴瘤多见)。 电子显微镜显示缺乏连接复合物(桥粒体),这种结构通常见于上皮来源性肿瘤。肿瘤发生的特征性部位:胼胝体、基底节、脑室旁。,诊断方法影像学上50-60%发生于一个或多个脑叶(白质或灰质);25%发生于深部中线结构(透明膈、基底节、胼胝体);25%发生于幕下;10-30%为多发。与此相反,全身淋巴瘤转移至CNS常位于软脑膜,而不是脑实质。,影像学表现,CT:

5、中央灰质或胼胝体均匀一致增强的病灶应怀疑为CNS淋巴瘤。75%与室管膜或脑膜相连(与明显强化一起产生“假脑膜征”,不过淋巴瘤无钙化,有多发倾向)。60%为高密度,10%为等密度。 特征性表现,90%以上肿瘤强化,74%以上强化均匀。因此当病灶无强化时,常导致延误诊断。CT上PCNSL增强的表现象“棉绒球”。周边可有水肿,常有占位效应。 使用激素后CT上可见部分到全部消失(甚至在手术时),导致所谓的“幽灵瘤” ,这种现象有助于诊断。偶尔表现为环形增强(壁较脓肿厚)。,透明膈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1例,病例:男 59岁。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渐加重,无恶心及呕吐,无抽搐及二便失禁,近3天来头晕加

6、重,站立加重,伴有轻度头痛,言语增多,吐字清楚,缺乏逻辑,远记忆正常,近记忆明显减退,无发热,无咳喘。,图一,图二,图三,图一:T1WI 病变呈“握拳”样(),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中心见低信号坏死区。图二:T2WI 侧脑室扩张,侧脑室前、后角见不规则高信号影()。图三:增强病灶均匀强化(坏死区未强化),与侧脑室脉络丛静脉丛相延续,静脉丛迂曲,以左侧更为明显()。,图四、五、六:病灶呈“团块”状,T1WI 呈低或等信号,中心见散在点状低信号,T2WI 呈等或稍高信号,中心见散在点状高信号,增强均匀强化,坏死区未强化()。,图四,图五,图六,图七,图八,图九,图七、八、九:矢状位示增强“团块”样均

7、匀强化,与脉络丛上静脉()及大脑内静脉()关系密切。,MRI:在透明隔区见一不规则肿物,该肿物在室间孔附近以中线为中心大致对称的向两侧膨胀性生长,呈“握拳”样和“团块”样,大小约2*2.2cm,周边呈等或稍长T1等或稍长T2信号改变,中心可见散在点状长T1长T2信号改变;增强后见肿物呈“握拳”样和“团块”样强化,与左、右侧脑室脉络丛静脉丛相延续,脉络丛扩张迂曲,以左侧更为明显,在矢状位可见肿物与前联合、大脑内静脉、脉络丛上静脉、丘纹上静脉及透明膈静脉等关系密切。左、右侧脑室扩张变形,双侧侧脑室前、后角可见不规则片状长T1长T2信号改变(由于室间孔占位导致脑脊液循环受阻,脑脊液渗出)。,手术所见

8、: 肿瘤大部位于透明隔,并与双侧穹窿柱、体部及丘纹上静脉粘连,肿瘤大小2*3cm,质地中等,与周围组织界较清,但与丘纹上静脉粘连,探查双侧室间孔通畅不佳。病理检查及所见: 镜下:显示瘤细胞弥漫成片,大小较一致,核小,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粗,可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染色结果:GFAP(-),EMA(-),Vim(+/-),LCA(+),CD3(-),CD20(+),CD68(+/-).诊断: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符合透明膈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B细胞来源。,诊断要点,直接征像:(1)肿瘤位于透明膈区域,增强扫描见淋巴瘤多为“握拳”样增强或“团块”样增强; (2)透明膈淋巴瘤常常与前联合、透明膈静脉

9、、丘纹上静脉、大脑内静脉及脉络丛上静脉等关系密切。 间接征象:(1)肿瘤常导致室间孔梗阻,引起侧脑室扩张,脑脊液外渗。(2)如肿瘤伴发葡萄膜炎(葡萄膜炎,与淋巴瘤伴发(6%)或早于淋巴瘤(11%),基本可诊断为该病。 好发人群:(1)好发于50-60岁,免疫缺陷者好发于30岁左右。(2)非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生透明膈淋巴瘤时,肿瘤内囊变坏死少见。,1. 透明膈淋巴瘤与颅内其它区域的淋巴瘤相同之处为:“握拳”样或(和)“团块”样强化,可出现“幽灵瘤”;区别为:其他区域的肿瘤往往为大片水肿中有明显的均匀一致的增强病灶,边界不清,周边水肿类似指状;透明膈淋巴瘤常常出现由于增大的病灶造成脑室系统的改变。

10、,鉴别诊断,2.胶质瘤:胶质瘤常伴有明显的边缘强化和 (或)不规则强化,周围浸润水肿区和占位 效应明显。当胶质瘤和淋巴瘤同时发生囊变和坏死时,鉴别诊断十分困难。 3.转移瘤:转移瘤一般水肿和占位效应更明显,可多发也可单发,好发于大脑中动脉供血范围皮髓交接区,一般增强后呈环形强化。,胶质瘤(CT),胶质瘤(MRI),胶质瘤(MRI),胶质瘤(MRI CE),4.脑膜瘤:脑膜瘤有明显强化趋势,很少误诊为透明膈PCNSL。鉴别要点为“白质凹陷征”和“脑膜尾征。 5.脑脓肿:可以根据发生部位及强化呈环形强化区别。 6.炎性肉芽肿:结合临床炎症病史,对鉴别诊断有帮助。,参考文献,1 Fermann H,

11、 Heindel W, Schaper J, et al. CT and MR imaging in primary non-Hodgkins lymphoma. Acta Radiol, 1997, 38:259-267. 2 Johnson BA, Fram EK, Johnson PC, et al. The variable MR appearance of primary lymphoma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omparison with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AJNR, 1997, 18:563-572. 3 Ruiz A, Post MJ, Bundschu C, et al. 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in patients with AIDS. Neuroimaging Clin North Am, 1997, 7:281-296.,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