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ppt课件-第四章 变态心理的分类与诊断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418140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6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态心理学ppt课件-第四章  变态心理的分类与诊断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变态心理学ppt课件-第四章  变态心理的分类与诊断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变态心理学ppt课件-第四章  变态心理的分类与诊断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变态心理学ppt课件-第四章  变态心理的分类与诊断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变态心理学ppt课件-第四章  变态心理的分类与诊断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态心理学ppt课件-第四章 变态心理的分类与诊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心理学ppt课件-第四章 变态心理的分类与诊断(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变态心理的分类与诊断,授课教师:冯 辉 助教 临床心理学教研室 E-mail: ,内容提要,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 第三节 美国的分类 第四节 中国的分类 第五节 心理障碍的评估,第一节 概述,一、变态心理分类的方法 分类的目的是把不同的心理疾病按各自的特点和从属 关系,划分为病类、病种和病型,并归成系统。分类是正确诊断和评估的基本条件,是进行合理治疗、 预防和预测转归的基础,也是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学 术交流的前提。,(一)病因学分类基本假设:要查明心理问题的特殊原因,有必 要对特定的心理障碍进行确认和分类,“心理疾 病”的每种形式之间都是有界限的,它表现出特 殊

2、的症状,遵循独特的可预知的疾病过程。,(二)症状分类以主要症状命名的诊断分类,即依赖对障 碍表现的准确描述,依据症状表现并结合病程、 预后和发病年龄等进行诊断。缺点:忽视了对主要的、决定性因素的病因 学考虑,也忽视了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促发 因素等的区别对待。,(三)维度法对心理障碍的各维度进行量化,最后得到一 个综合的分数,如MMPI特征图。 (四)原型法对实体的某些本质特征进行归类。同时允 许一些非本质性的差异,但这些不会影响到实 体的分类。,二、分类的标准与程序 (一)命名 命名是指将构成分类学的那些心理障碍形 成具体名称。包括内涵和外延,抽象和概括形 成的标准化术语。,(二)合理的分类

3、标准根据临床特点、病程和结局对心理障碍进 行分类比较合适。 (三)分类的一般程序把心理障碍按照各自定义、临床特征、病程、 结局进行划分,然后将每一诊断类别按从属关系 分为病类、病种和病型。,三、主要的分类系统 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四、分类中的问题 (一)诊断暗示了变态行为与正常行为有本质的区别 (二)命名分类的频繁变化不利于临床、教学和科研 (三)诊断标签伤害了个人 (四)诊断结论限制了专业人员的思维 (五)高发的“共病”却没有说明 (六)阈下障碍处理困难,五、分类学与临床诊断的关系

4、分类对肯定的、有诊断意义的特征性表现进行 标准化,并在统一的国际范围内使用。 分类在诊断过程之后才有可行的和有意义的。 临床诊断不一定要限制在分类范围内,分类不 能单用诊断来衡量。,一、ICD-10的产生与发展 1948年ICD-6将变态心理纳入疾病分类。 1955年ICD-7 1965年ICD-7 1977年ICD-9 1992年ICD-10,第二节 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二、ICD-10与ICD-9的区别 (一)分类的变化 (二)增加了诊断要点 (三)编码变化 (四)诊断的灵活性 (五)取消神经症与精神病在分类学中的位置 (六)与美国的DSM系统尽量保持一致 (七)与DSM-不同之处,第三节

5、 美国的分类,一、DSM的产生与发展(一) DSM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1952年APA出版DSM- 1968年DSM- 1980年DSM- 1987年DSM-R 1994年DSM- 2000年DSM-TR,(二) DSM- 向描述性诊断转移 诊断标准(症状学、病程、严重、排除) 多轴诊断 对传统诊断名称与分类方法的改革,(三) DSM- 消除了前版的器官原因障碍与心理原因障碍的划分,将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大类名称改为“谵妄、痴呆、遗忘及其他认知性精神障碍。 对多维系统的修改 取消和新增了一些障碍 简化了诊断 还试图从整体上考虑社会与文化对诊断的影响,二、多轴诊断 轴I:临床障碍 轴II:人格障碍 精

6、神发育迟滞 轴III:一般医学情况 轴IV:社会心理和环境问题 轴V:功能的全面评定,第四节 中国的分类,一、中国精神障碍分类的产生 1958年,将精神疾病分为14类。 1989年,正式公布CCMD-2 1994年CCMD-2-R 2002年CCMD-3,二、CCMD-3的分类原则 遵循为患者服务的原则 具有中国特色 继承CCMD以前版本的优点 注意与国际接轨 简明,三、CCMD-3的特点 兼顾病因病理学分类和症状学分类 向ICD-10靠拢,分类排列次序服从登记诊断和ICD-10分类原则。 大类与小类保持内容的主从逻辑关系 保留神经症、复发性躁狂症、同性恋等诊断名称。 对不适合国庆的某些精神障

7、碍不予采纳。 编码早小数点后不采用编号0。 临床 诊断为“可疑”时,可以小数点最后一位用“9”。 注意文字表达和写作格式。 专业名词首先考虑患者和社会需要。 七轴诊断,未来多维系统诊断,第一维度 基因型 第二维度 神经生物学表现型 第三维度 行为表现型 第四维度 环境调节因素或加重因素 第五维度 治疗目标与患者的反应,第五节 心理障碍的评估,临床评估是对可能存在心理障碍的个体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进行系统的评价和衡量。 采用评估的策略和程序,使用各种心理、行为评估的技术和工具来完成。 评估可以全面而深刻地了解一个人的更多的特征过程,更倾向于个性的了解。,一、临床访谈 是临床心理工作者通过与患者或来访者的有目的的会谈来收集资料。 效果取决于来访者问题的性质和研究者本身的会谈技巧。 精神状况检查:外表和行为、思维过程、情绪与情感、智能、感知觉。,二、半结构化临床访谈 措辞严格推敲、经过反复检验的问题组成,能以一种稳定的方式获得有用的信息。 面谈 互动、面谈与测验的比较、面谈的艺术,三、身体检查 四、行为评估 行为晤谈 行为观察 自我观察 五、心理测验 行为样本、标准化、难度的客观测量、结果描述。,小 结,一、变态心理学的分类方法 二、分类的标准与程序 三、主要的分类系统ICD-10DSMIVCCMD3 四、分类中存在的问题 五、心理障碍的评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