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9课课后知能检测 (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741640 上传时间:2017-09-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第9课课后知能检测 (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三单元第9课课后知能检测 (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三单元第9课课后知能检测 (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三单元第9课课后知能检测 (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三单元第9课课后知能检测 (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第9课课后知能检测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第9课课后知能检测 (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1(2014福州高二检测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一古代的四言诗歌语言优美,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它出自于()A 诗经 B 离骚C 唐诗三百首 D 宋词三百首【解析】诗经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与题干信息相符。【答案】A2 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 ;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说明诗经()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B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解析】材料反映了“劳动” “恋爱”及人民“喜怒哀乐”的生活,体现了

2、强烈的现实感,是现实主 义的艺术风格。【答案】C3成语“骚人墨客”指的是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其中将诗人称作“骚人”是源于屈原的离骚 。该诗篇所展现的风格是()A现实主义 B自由主义C浪漫主义 D理想主义【解析】屈原创作的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答案】C4我国传统的“端午节”据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下列语句出自于他的文章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C水则载舟,水则覆舟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解析】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是屈原留给我们的脍炙人口的名句。【答案】B5 “其作品往往以帝王游猎为题材,极力描写皇家苑囿

3、的广阔,林木的繁盛,禽兽的众多,游猎场面的壮观,以及音乐美女之盛” 。 这里评论的文学体裁是( )A原始歌谣 B骚体C唐诗 D汉赋【解析】 从题干材料中反映出写作中的华丽的词 藻、夸张的手法、宏大的场面,可以判断出这是汉赋 的创作风格。【答案】D6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此诗赞誉的是唐代大诗人( )A杜甫 B李白C白居易 D陆游【解析】陆游是宋代诗人,D 项应排除;A、 B、C 三项中,杜甫的诗反映社会现实,充 满忧国忧民的炽热 之情,其 诗以现实主义为 特点,符合 题干信息。【答案】A7南宋后期著名的理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

4、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严羽认为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是唐朝()A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C知识分子队伍空前壮大 D士人群体的刻苦钻研【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试题要求回答“严羽认为”唐诗繁荣的原因,而不是我们的观点。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唐以 诗取士,故多 专门之学” ,说明唐朝以诗赋作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提高了知识分子对诗歌创作的热情。【答案】B8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 B李清照C陆游 D辛弃疾【解析】材料中的“柳郎中”是指柳永,他是婉约派词人

5、的代表。 “学士”是指苏轼,他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选项中属于豪放派 词人的是南宋的辛弃疾。【答案】D9(2014北京西城区高二检测)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生动反映。下列文学形式与商品经济发展关系最密切的是()A楚辞与汉赋 B汉赋与唐诗C唐诗与宋词 D宋词与明清小说【解析】宋词与明清小说出现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有关。【答案】D10元朝时期杂剧流行,杂剧的创造和演出兴盛,城市里“瓦肆” “勾栏”纷纷出现,到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繁荣,晚清则产生四大谴责小说,这反映出()A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B民间思想的广泛传播C文化政策影响文化现象D文化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解析】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观念

6、上的反映。元朝时期杂剧流行,明清时期古典小说 繁荣,反映了市民 阶层对 文化的需求,故 D 项符合题意。【答案】D11这是一部为后人“说不尽”的奇书,通过贵族家庭的变故,揭示了专制帝国和封建社会由强到弱的必然命运。这部书是()A 红楼梦 B 三国演义C 水浒传 D 西游记【解析】红楼梦通过贵族家庭的变故,揭示了专制帝国和封建社会由强到弱的必然命运。【答案】A12(2014淄博高二检测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金瓶梅问世后风靡全国,被誉为“四大奇书” 。这些作品都是()A适应当时市民生活的需要B明末异端思潮的载体C正面刻画商人的群体形象D反映现实生活的短篇小说集【解析】题干的文学作品大约出现

7、在明末清初这一时期,风靡全国的原因是由于内容通俗易于老百姓接受。其余选项不符合在这一时期出现的背景。【答案】A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 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 乐土。诗经材料二离骚诗句摘录与译文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长声叹息泪流满面,是 为百姓的多灾多难而伤悲。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我心中总是牵挂着祖国的安危,即使九死一生也不后悔。材料三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材料四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 夺人衣作地衣。白居易新乐府红线毯请回答:(1)诗经由哪几部

8、分组成?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内容?(2)材料二和材料四作品的内容有何相同之处?为什么?(3)比较说明李白与白居易诗歌的不同,并分析其不同的原因。(4)材料一、二和材料三、四反映出的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解析】第(1)问,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分析材料理解比喻手法表达的真实含义。第(2)问结合屈原及白居易生活的时代背景来分析两人作品内容的相同之处。第(3)问从李白、白居易生活的不同时代特点来分析。第(4)问从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来回答。【答案】(1)风、雅、颂。劳动人民以形象的比喻揭示了统治阶级的寄生虫的本质,倾诉自己身受的苦难。(2)忧国忧民。原因:屈原、白居易所处的社会环

9、境相似,即社会动荡、民不聊生。(3)李白的诗歌想象丰富,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白居易的诗歌采用现实主义写实的手法。原因:李白生活在唐朝全盛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白居易生活在唐朝衰落时期,统治黑暗,阶级矛盾尖锐。(4)材料一、二为我国古代诗歌的奠基时期,材料三、四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繁荣时期。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材料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 车坐爱枫林晚,霜叶 红于二月花。材料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西下,断 肠人在天涯。材料四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

10、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请回答:(1)请按所给材料的顺序写出它们都是什么文学体裁?(2)请指出材料二中文体兴起和发展的历史原因。(3)请指出材料四文体的特点,并举出三位代表。【解析】本题以古代文学的发展演变为主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第(1) 问应结合所掌握的文学知识,由材料明确是谁的作品或作品的特色来进一步明确是什么体裁。第 (2)问分析历史原因应结合当时的政治形势、政府的政策等方面来分析。第(3)问在明确是什么体裁的基础上,联系教材回答即可。【答案】(1)楚辞;唐诗;元曲;宋词。(2)政治上:唐朝开明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 ,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直接促进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经济上: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文化上:民族、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3)特点:词起源于民间,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三位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