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效应动力学课件 (2)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414804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效应动力学课件 (2)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药物效应动力学课件 (2)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药物效应动力学课件 (2)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药物效应动力学课件 (2)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药物效应动力学课件 (2)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物效应动力学课件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效应动力学课件 (2)(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学习要求:掌握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掌握药物剂量-效应间的规律;掌握激动药与拮抗药的概念;熟悉药物作用机制。,3.1 药理作用与效应 1. 作用(action): 药物导致效应的初始反应。效应(effect): 药物引起机体生理、生化功能或形态的变化,是作用的结果。 肾上腺素:,作用,效应,作用,效应,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管平滑肌,注:一般情况下,两词互相通用。,3.2 药物效应的分析 3.2.1 效应的基本类型:兴奋(stimulation) 机体功能活动增强。抑制(inhibition) 机体功能活动减弱。血压 ,尿量血糖 ,催眠,兴奋,抑制,3.2.2 效应形式:

2、直接效应:直接对所接触的器官、细胞产生的效应。间接效应:通过机体反射机制或生理性调节间接产生的效应。,肾上腺素: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升压反射,直接,间接,3.2.3. 作用特点: 选择性(selectivity):药物引起机体产生效应的范围的专一或广泛程度。 选择性高靶点专一、效应范围窄,特异性强选择性低 靶点多、效应范围广,特异性不强, 易产生副作用。(结构特异性&剂量)意义:提高疗效 用选择性高的药物。多病因,诊断不明 用选择性低药,3.3 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两重性: 治疗作用(therapeutic effect):符合用药目的、有利于防治疾病的药物作用。 不良反应 (adver

3、se drug reaction,ADR):不符合用药目的、引起患者病痛或危害的反应。,3.3.1 治疗作用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消除致病因子治本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 改善疾病症状治标 补充疗法(supplement therapy)或替代疗法(replacement therapy):补充营养、代谢物不足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3.3.2 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 1. 副作用(side reaction):治疗剂量下、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原因:选择性低,阿托品:腺体、平

4、滑肌、心脏、眼等。,2. 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剂量过大、用药过久使药物蓄积,血药浓度达到中毒浓度时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短期内过量用药引起 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 长期用药在体内过量蓄积而逐渐发生 特殊毒性:三致效应: 致畸(teratogenesis) 致癌(carcinogenesis) 致突变(mutagenesis),3. 后遗效应(after effect):停药,阈浓度以下,残存的效应。e.g. 巴比妥类催眠药后的困倦 4. 继发效应(secondary reaction):治疗作用后的继发反应

5、,是药物治疗作用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 e.g. 二重感染 5. 反跳现象: 长期用药时突然停药出现原有疾病加剧。e.g. 抗高血压药,6. 变态反应(allergy, allergic reaction, 过敏反应) 药物引起的与药理作用无关的免疫病理反应。特点:仅见于少数,不易预知;与剂量无关。致敏物:药物 代谢产物 杂质 e.g.青霉素过敏(皮疹,过敏休克)7. 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 指少数特异体质的患者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遗传异常所致。,3.4 药物效应的量效关系和构效关系,3.4.1 量效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

6、ip):药物的效应与其剂量或血药浓度呈一定关系,又称为剂量依赖性(dose dependent manner)。,效应的类型: 量反应(graded response):个体上反映的效应强度,并以数量的分级来表示。e.g. 血压kPa(mmHg), 心率(次/分),质反应(quantal response):群体中某一效应的出现,以阳性反应的出现频率或% 表示 。e.g. 死亡或生存、惊厥、治愈等,量效曲线:药物效应为纵坐标,剂量或浓度为横坐标绘制的曲线(dose-effect curve)。,类型:“量反应”量效关系曲线 “质反应”量效关系曲线,一、量反应的量效曲线 效应强度为纵坐标,剂量或

7、浓度为横坐标,斜率越大,表明药物剂量的微小变化 即可引起效应的明显改变。,分析: 药物达到一定的剂量或浓度时才产生效应,此剂量或浓度称为最小有效量(minimal effective dose)。 效应强度随剂量(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达最大效应后再增加剂量或浓度,效应不再增强,此最大效应(maximal effect,Emax)称为效能(efficacy)。iv.半效浓度(half maximal effect concentration, EC50):1/2最大效应的药物浓度。 v.效价强度、效力(potency):指引起药物间等效反应的相对剂量或浓度。越小效应越强。,比较不同药物的强度

8、可以效价强度或效力比;也可以效能比,效能: 效力:,注:比较方法不同结论可能不同。,二、质反应的量效曲线 横坐标:剂量 纵坐标:频数或累加频数或百分率,分析: i. 频数分布图:常态分布曲线 ii.频数累加量效曲线:长尾或对称S型曲线。 iii.半数有效量(50% effective dose, ED50):群体中半数个体出现疗效的剂量。,半数致死量(50% lethal dose,LD50):群体中半数个体出现死亡的剂量。半数惊厥量(50% convulsive dose,CD50):群体中半数个体出现惊厥的剂量。,iv.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LD50/ED5

9、0, 表示安全性,越大越好; 安全范围:LD5/ED95 或LD1与ED99间距。,3.4.2 构效关系(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 SAR)药物的化学结构决定药物化学反应的专一性,从而产生药物作用的特异性。.结构相似的药物,可作用于同一受体或酶相似、 相反作用。ii.同一类药,侧链不同,强弱、快慢、久暂不同。.化构相同,光学异构,作用不一定相同。,3.5 药物作用机制(mechanism of action) 了解: 1. 改变理化环境 如抗酸药治疗溃疡病。2. 补充机体缺乏的物质 如胰岛素治疗型糖尿病、铁剂治贫血补充、替代。3. 影响递质或激素的分泌与

10、释放 如麻黄碱 促NE释放。4. 作用于靶点:影响酶活性、离子通道、受体、载体分子5. 基因治疗,3.6 药物与受体 3.6.1 受体的定义及特征受体(receptor):位于细胞膜上、胞浆内或细胞核上,能与相应的配体分子特异结合 ,传递信息,引起生物效应的功能蛋白质。配体(ligand): 能与相应受体特异结合的分子。受点(receptor site):受体上能识别和结合特异分子(配体)的位点。,了解受体特性:1.特异性 对配体的化学、立体结构具有很高的专一性2.竞争性和可逆性 可被其他配体竞争性置换3.饱和性 受体数量有限,当药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其效应不会随其浓度增加而继续增加,在药物的作

11、用上反映为最大效应。4.灵敏性 低浓度即可产生显著效应。5.多样性 同一受体可广泛分布于不同组织或同一组织的不同区域,受体密度不同。,3.6.2 受体与药物的相互作用的学说,一、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D + R DR ED:药物;R:受体;DR:复合物;E: 效应k:解离常数,k1,k2,(一)占领学说(occupation theory ) 基本观点:受体需与配体结合才能激活而产生效应。效应强度与药物占领受体的数量成正比。全部受体被占领时可产生最大效应。 补充修订产生效应的条件: 要有亲和力(affinity):药物与受体相结合的能力。 要有内在活性(intrinsic activity):

12、能激活受体引起特异药理作用的能力。内在活性常数 ,衡量亲和力的指标,KD:药物受体复合物的解离常数;引起最大效应的一半时的药物剂量或浓度。亲和力指数pD2: KD的负对数(-logKD)。值越大,亲和力越强。,根据占领学说,将药物分为 1.激动药(agonist):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1 完全激动药(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 1部分激动药(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弱内在活性) 2.拮抗药(antagonist):有亲合力,无内在活性( =0)。,(2) 速率学说(rate theory)药物效应强度强弱不取决于受体被占领的多少, 而取决于药物-受体复合物的结合与解离速率;(3) 二态模型学说(two-state model theory)受体有两种构象状态:活化态(激活态)Ra,失活态(静息态)RiRa 与激动药有亲和力,结合后产生效应;Ri 与拮抗药有亲和力,结合后不产生效应; (4) 三态模型学说,四、受体的生理性调节与药物作用的关系(p36)(a)向下调节(down regulation)数目:(向下调节)反应性:(耐药) 影响因素:长期应用激动药后敏感性下降或产生耐受性。(b)向上调节(up regulation)数目:(向上调节)反应性:(增敏,撤药反跳) 影响因素:长期应用拮抗药后敏感性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