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与教师道德修养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57410074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X 页数:121 大小:10.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经典与教师道德修养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国学经典与教师道德修养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国学经典与教师道德修养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国学经典与教师道德修养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国学经典与教师道德修养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学经典与教师道德修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经典与教师道德修养(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德讲堂,儒学的复兴是对症下药的一剂良方,在当下有人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归罪于市场经济。社会两极分化、惟利是图、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等问题是任何国家现代化过程中都难以完全避免的;而价值紊乱、诚信缺失、心态冷漠、人伦失范等等问题,则是传统文化断裂,社会转型急剧所造成的中国特有问题。,伟大时代:以回归为风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回归 什么,对大自然的热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1、儿童读经,成人学国学,央视开百家讲坛,传统文化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2、以儒家文化为主流传统社会,个人的入仕还是国家的治理,皆以道德

2、为精神支撑。一条足资现代借鉴的文脉,阴差阳错而出现断层。 3、党员干部学国学,对于增进自道德素养,陶冶性心,有不可忽视的借鉴作用。,讲道德、有品行,5000年文明中孕育的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的文化沃土,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理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传统美德。,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无必凝结在国学及经典之中。,一、什么是国学,国外叫中国学。中国学的

3、内容记在典籍之中,都是用汉字书写的,也叫汉学。,国就是中国,学就是中国的学问,传统文化就是国学。,“西学东渐” 张之洞、魏源等人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阴阳八卦、谶纬迷信、星相占卜、特异功能、巫婆神汉、建阴宅、拜神庙,繁体字。,三教九流 三大传统宗教:儒、释、道。 汉书班固把天下学说分为九流十家。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除却闲事娱乐,不耕不织,迎合他人,阿谀奉承。被认为不入流。,国学的主体部分保存在清代编撰的四库全书中,包括“经史子集”四大部门。 1、“经”:儒家经典以及历史注解,十三经。经的原意是线,经

4、书就是线装书。意义为常道。先秦五经、汉七经、唐“九经”、五代“十一经”乾隆时期,镌刻十三经于石 易诗书仪礼春秋左传公羊传 谷梁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尔雅。 四书五经:南宋朱熹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形成四书,并为官方所认可,易诗书礼春秋称五经。最初有六经,后来乐经失传。,(三)、国学的主要内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2、“史”正史二十四史及各类历史类典籍 官修为正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清史稿为末定稿新元史为廿五史。 私家著史为

5、别史通志。 纪述制度文物沿革的史书叫政书。 不以中央政权为纲领的史书叫杂史。,3、“子”诸子百家,儒家,道教、佛教的著作,兵家、法家、阴阳家、天文历法家、农家、医家、小说家、杂家。 4、“集”包括各种集子,有个人文集,也有学派汇编的文集。收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曲和文学评论等著作。秦汉以后,以一切文章为文学。诗经、楚辞、汉赋、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散文、小说。,“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等发起新文化运动,将中国的落后挨打归罪于二千年来的封建制度,归罪于以孔子和四书五经,提出“打倒孔家店”等激进口号。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学”作为一个口号或名词已基本消失。,孔子学院”在海外的

6、遍布和祭孔大典在国内的连续上演,“国学”方在海内外以前所未有的热度火起来。,(四)、国学的衰落和复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爱我中华” 之风日炽和“中国崛起” 口号之响起,,国学不是老学者们钻在故纸堆里埋首做的文章。 是每个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和精神脊梁。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都是知识分子的追求,修、齐、治、平的观念总足或隐或显地影响着你的思想,左右着你的行动。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中国的历史发展,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仁、义、道、德、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五)、国学与每个中国人密切相关,经典著作“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国学博大

7、精深,浩瀚无边 ,儒家文化是传统文化主流,代表着最主流的思想智慧。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以儒家文化为主流传统社会,个人的入仕还是国家的治理,皆以道德为精神支撑。,二、国学经典中的道德修养理论,想象古人或正襟危坐,或颠倒衣裳,严肃而真诚地反省自己,并不厌其烦地记录自身感受,用心可谓良苦。 尝试走近古人,关注自己内心所想,毕竟,无论在多么现代化的社会中,注重自我修养,带来的终归是件愉快的事。,抛开理学家之庄严面目与经学家之道德衣冠,道,是万物万法之源,是创造一切的力量;,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德是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的行为方式。,道德是人本能的东西,更是后天养成的合乎行

8、为规范和准则的东西。它是做人做事和成人成事的底线。,何为道德,何为修养,意识和行为方面进行的道德上的自我锻炼,及达境界。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一个人立身之根本。 在中华民族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自古就有“文明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这一切都是来源于儒学的道德塑造,儒家文化对后世个人道德修养的影响可谓深远。,5、道德修养,是个人自觉地将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变为个人道德品质的内在过程。,古代各思想流派中都有关于道德修养的论述,儒家思想最为系统,既肯定道德修养的极端重要性,同时为指导人们的道德修养提出了许多具体可行的道德修养方法。,“立志”、“学习”、“克己”、 “内省”、“实践”、“慎独”,(一)论语论道

9、德修养,儒家文化,大成至圣先师,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方面的儒家经典。史称“大成至圣先师”,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确立了中国文化的价值理性,奠立了中华文明的道德基础,塑造了中国文化的价值观,赋予了中国文化基本的道德精神和道德力量,使儒家文明成为“道德的文明”。,1、以“仁”为核心的君子人格,“仁”表示一个站立的人,不仅是我一个人,还有我以外的很多人,代表天、地,指做人要效法天地 “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人人相等,即君民同视,平等博爱。论语仁字出现了109次,频率最高的概念,道德思想:,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

10、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结构。仁的内容 1、血亲之爱;“孝悌”为核心 2、仁者爱人;四海之内皆兄弟 3、理想境界;个人品徳杀身成仁,社会天下归仁 仁义 仁爱 仁慈 仁政 仁人君子 仁至义尽 仁人志士 孔子道德修养目标培养做君子型的理想人格。君子是儒家对道德完善的人的一种尊称。,崇德、贵仁、尊义、守中、尚和,“君子”虽非孔子首创,但孔子对其作出了新的阐释与界定,以具体道德品质充实了君子内涵,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价值与理论体系。 论语中为我们描述的君子必须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很好相处的人。 “君子”是一种理想人格。做事以道义为基

11、础,依礼仪来实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论语出现107次。 “孔子对中国哲学的最大贡献”,奠定了“君子”在儒家学说中的核心概念地位。,君子原是对有权位、有财产的贵族统治阶级的统称。地位较高者称“君”,地位较低者称“子”。孔子是君子之义由“位”至“德”。决定一个人能否成为君子是高尚的思想和正派的行为,指有德者或道德高尚之人。,道德人格,君子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怀德,小人怀土。,任重道

12、远,君子要有崇高的德性,有宽广、坚韧的品质,有了完善的人格,就能在群众中起到表率的作用。不仅道德楷模,而且在面临危机时,要能够挺身而出,具有杀身成仁的勇气。君子的理想修己以安百姓 。君子的形象文质彬彬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2、道德修养内容,(1)合“礼”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就是仁。对仁的追求完全取决于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 “不合于礼的现象不要看,声音不要听,话不要说,事不要做。”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

13、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己复礼,入则孝,出则悌,(2)孝悌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孝”指孝顺父母,“悌”指敬爱兄长,如果能做到维护父子、兄弟之间的孝悌关系不受破坏,人们就不会犯上作乱。,“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弟子入则孝,出则悌”,(3)爱人 樊迟问仁。子日:爱人。 “爱人”不是具体的规定,而是一般的精神。不仅仅是爱自己的家人,还要把这种爱推广,做到“泛爱众,而亲仁”。 乡党记载的爱人思想一个故事。“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马棚烧了,孔子首先想到的是否有人受伤,而不是问损

14、失了多少马。,泛爱众,而亲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忠恕 “忠恕”是指待人的态度。忠者,心无二心,意无二意之谓,恕者,了己了人,明始明终之意。 “忠”、“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自立,也要帮助别人自立,自己要通达,也要帮助别人通达。“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就是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忠恕之道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己,推己及人。人心都是肉长的,自己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想这样;自己不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不想这样。忠恕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核心。农民种菜自己不吃,3、道德修养方法,论语道德修养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归纳学、思、行 。“博学”“ 慎思“ 笃行”

15、 (1) 博学:“ 性相近也, 习相远也” “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广泛的学习古圣遗文, 再用礼来约束白己,就不会有背离仁道的行为。做官的学习了, 就全有仁爱之心; 老百姓学习了, 就会循规蹈距,学习经典,还要向道德先进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博学”“慎思”“笃行”,(2) 慎思: “内省” 和“自讼”道德上的自我反省,道德上自己检查自己, 自己责备自己。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第一是为人谋而不忠乎。第二一个是与朋友交不信乎。曾子的第三个标准很可爱,叫做传不习乎。你所学的这些个知识,你又温习了吗。 (3) 笃行: 主张“ 躬行实

16、践”,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毛泽东的两个女儿取名李敏和李讷。,吾日三省吾身,(二)孟子论道德修养,居仁由义,孟子为孟子、孟子弟子、再传弟子的记录,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义”的道德范畴,仁义道德由此而来。被称为“亚圣”。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之书了。 提出了以“居仁由义”为核心的道德观。,至圣孔子复圣颜回宗圣曾子亚圣孟子,儒家四圣,1、“居仁由义”为核心的道德观,(1)人性善,道德修养能使人保持善性。“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仁、义、礼、智这四种道德心理,不是经过后天的努力强加进来的,是与生俱来的。“性善四端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