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3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57407009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  第3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第1章  第3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第1章  第3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第1章  第3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第1章  第3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章 第3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 第3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复习目标展示 1.能够根据反应物、生成物能量的变化判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2掌握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并进行简单计算。 3能够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及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4了解新能源的开发及综合应用。,知识点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问题1:怎样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根据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情况不同,把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 应和吸热反应,二者比较如下:,放出,吸收,大于,小于,大于,小于,DH0,【思维延伸】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变化,同时还有光能、电能 等变化形式。 (2)化学反应开始是否需要加热与化学反应是否是放热反应或吸热反

2、 应没有直接关系。 【特别记忆】,识知点2 反应热及其分类 问题2:你是怎样理解反应热概念的?常见的有哪几种反应热?2反应热:反应热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 的热量。符号 , 单位 。3燃烧热与中和热的比较,放出或吸收,H,kJmol-1,【思维延伸】 (1)影响反应热大小的因素有测定反应热的条件(温度、压强),反应物、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系数。 (2)正确理解燃烧热:1 mol纯物质变为稳定的氧化物,如 “C2H6”CO2和H2O(l);文字叙述时,用正值或“H”表示,如 CH4的燃烧热为890 kJ/mol或H890 kJ/mol。 (3)正确理解中和热:必须是自由的1 mo

3、l H和1 mol OH结合 为1 mol H2O,其值为57.3 kJ/mol或H57.3 kJ/mol。,知识点3 化学反应方程式 问题3: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与一般反应方程式的区别是什么? 4定义:能够表示化学反应 放出或吸收热量 多少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 5意义:它既表示了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情况,也表示了化学反应中 的 能量 变化情况。 6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步骤(1)依据有关信息写出注明各物质的 聚集状态 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2)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计算相应的反应热的 数值 , 并以“H”形式写在方程式后面。(3)如果题目另有要求,如反应物燃烧热的热化

4、学方程式和有关中和热 的热化学方程式,可将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变换成 分数,【思维延伸】 (1)H单位为kJmol1,其对象不是某种物质,而是针对一 个具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只具有宏观意义。,考点1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判断一个热化学方程式正误的方法 1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正确,方程式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2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注明; 3方程式是否配平; 4反应热H是否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其符 号和数值是否正确。,反应热的计算方法 1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反应热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2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通常人们把

5、拆开1 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 能,键能常用E表示,单位是kJ/mol。方法:HE(反应物)E(生成物),即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 键能总和跟生成物的键能总和之差。如:反应H2(g)Cl2(g)=2HCl(g);HE(HH)E(ClCl)2E(HCl)。,3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 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 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即:,【例1】 (2009四川,9)25,101 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 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辛

6、烷的燃烧热为5 518 kJ/mol。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H(aq)SO (aq)Ba2(aq)2OH(aq) BaSO4(s)2H2O(l);H57.3 kJ/molBKOH(aq) H2SO4(aq) K2SO4(aq)H2O(l);H 57.3kJ/molCC8H18(l) O2(g) 8CO2(g)9H2O(g);H5 518kJ/molD2C8H18(g)25O2(g) 16CO2(g)18H2O(l);H5 518kJ/mol,解析:本题通过热化学方程式来考查中和热和燃烧热的概念,所以 解答时要紧扣中和热和燃烧热的含义、表示方法。选项A,2 mol H(aq)

7、和2 mol OH(aq)反应应放出57.3 kJ2114.6 kJ热量,同时Ba2与 SO 反应生成BaSO4沉淀也有热效应,A错误。选项B,符合中和热的定 义,B正确。选项C,生成的H2O不是稳定的液态,C错误。选项D,反应 热H25 518 kJ/mol,D错误。 答案:B,方法总结: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防错诀窍 热化学方程式往往是接受容易,书写难。这种“难”主要体现在写不完整,且常有如下漏写之处: 漏写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其根本点是没有认识到反应热与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 将H的正、负混淆,其关键是没有体会到“”“”分别表达吸收或放出热量后使反应本身的能量升高或降低了。 未注意到:化学

8、计量数不同,其反应热的数值也不相同。,变式练习 1(2010山东省实验中学期中考试)在298 K、1.01105 Pa条件 下,将22 g CO2通入750 mL 1 molL1NaOH溶液中充分反 应,测得反应放出x kJ的热量。已知在该条件下,1 mol CO2通 入1 L 2 molL1 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放出y kJ的热量。则 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HCO3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O2(g)+NaOH(aq) NaHCO3(aq); DH=(2y-x)kJmol-1BCO2(g)+NaOH(aq) NaHCO3(aq); DH=-(2x-y)kJmol-1CC

9、O2(g)+NaOH(aq) NaHCO3(aq); DH=-(4x-y)kJmol-1D2CO2(g)+2NaOH(l) 2NaHCO3(l); DH=-(8x-2y)kJmol-1,解析:0.5 mol CO2与0.75 mol NaOH反应生成0.25 mol Na2CO3 和0.25 mol NaHCO3,反应所放出的热量为x kJ,则生成1 mol Na2CO3和1 mol NaHCO3放出4x kJ的热量。1 mol CO2通入含 2 mol NaOH的溶液中生成1 mol Na2CO3,放出y kJ的热量,则 1 mol CO2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反应所放出的热量为 (

10、4xy)kJ。D项中NaOH和NaHCO3的状态标错。 答案:C,考点2 有关反热的定量实验 中和热的测定 1实验原理实验时,先测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起始温度,求其平均温度 t1,两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读取混合液温度t2。为了使计算 简便,可以近似地认为:(1)50 mL 0.5 mol/L盐酸和50 mL 0.55 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 是1 g/cm3,则:盐酸质量m1=50 g,氢氧化钠溶液质量m2=50 g。近似认为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所以中和反应放出的热 量Q=(m1+m2) c (t2-t1) J=0.418(t2-t1)kJ。(2)又因50 mL

11、 0.5 mol/L盐酸中含有0.5 mol/L0.05 L=0.025 mol的H+ 所以跟0.025 mol的OH-发生中和反应,生成0.025 mol的水,放出热 量为Q,所以中和热=,=,kJ/mol。,2实验用品烧杯(500 mL、100 mL各1个)、温度计(100)、量筒(50 mL 2 个)、纸条、硬纸板或泡沫塑料板、环形玻璃搅拌棒;0.50 mol/L HCl(aq)、0.55 mol/L NaOH(aq)。 3实验步骤(1)安装仪器(2)量取两种反应液并记录起始温度(3)先后加入两种反应液用环形玻璃棒搅拌(4)记录最高温度(5)重复实验两次,要点深化 测定中和热实验的注意事

12、项 (1)酸碱溶液应当用稀溶液(0.10.5 mol/L)。 (2)要使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先后测量酸、碱及混合液的温度时,测定一种溶液后必须用水冲洗干净并用滤纸擦干。温度计的水 银球部分要完全浸入溶液中,且要稳定一段时间再记下读数。 (3)实验中所用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配好后要充分冷却至室温, 才能使用。 (4)操作时动作要快,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失。 (5)碱液可以稍过量,以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例2】 (高考题改编)实验室用50 mL 0.5 molL1盐酸、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 验,得到表中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

13、验时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溶液的方法是 , 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的理由是 。 (2)数据处理,t2t13.4 。则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 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按1 g/cm3计算, 反应后混 合溶液的比热容(c)按4.18 J/(g)计算。 (3)若将NaOH溶液改为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氨水,测得中和热为 H1,则H1与H的关系为:H1_H(填“”或“”),理由是,上下抽动,铜传热快,热量损失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56.8 kJmol1,因为NH3H2O是弱电解质,电离时本身会吸收一定的热量,,故生成等量的水时放出的热量较少,变式练习 2“中和热的测定”(1)准备反应装置如图所

14、示。(2)用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1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 计测量盐酸的温度并记录。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3)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1 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 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并记录。(4)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 NaOH溶液一次性倒入小烧杯中(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用环形玻璃搅拌 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5)_。 (6)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中和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补上第5步(填在横线上)。 (2)第2步如果不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直接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

15、则测得的H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怎样才能确保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_,重复操作23次,记录结果,偏大,不断读取温度数据,并记录,直到出现下降,取最大值,(4)近似认为50 mL 0.50 molL1盐酸和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 的密度都是1 gmL1,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1,起始平均温度为t1,反应后最高温度为t2,则中和热(不用化简):H_。 (5)_(填“能”或“不能”)直接用浓硫酸代替50 mL 0.50 molL1盐 酸。若配制1 000 mL 0.25 molL1的硫酸溶液,需要98%(密度1.84 gmL 1)的浓硫酸_mL。定容时俯视刻度,会使所配硫酸溶液的浓度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6)_(填“能”或“不能”)用稀Ba(OH)2和稀硫酸代替盐酸和NaOH溶 液,理由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