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德州方言中保留的汉语史资料1、秫秸高粱秆 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脱纱堆塑泥子坐像,法身折料,增以秫秸油灰,脱纱使布十五次 ”《儿女英雄传》第六回:“说着,她就先到厨房,向灶边寻了一根秫秸,在灯盏里蘸了些油,点着出来 ” 老舍 《骆驼祥子》七:“秃碴碴的露着两块白木碴儿,非常的不调和,难看,像糊好的漂亮纸人还没有安上脚,光出溜的插着两根秫秸秆那样 ”【2】 (摘自罗凤竹 2001 《汉语大词典(第八卷) 》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第 66 页)德州方言里,秫秸秆儿就是指高粱秆的意思,例如李准《黄河东流去》第十八章:“这天她在门口坐,长松扛了两捆秫秸秆儿回来 ”【3】 (许宝华 宫田一郎 《汉语方言大词典》第一卷 中华书局,1999 年 4 月第 1 版,第 4880 页.)2、夜来 昨天 宋 贺铸 《浣溪沙》词:“笑捻粉香归洞户,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 元 无名氏《 度柳翠》第二折:“夜来八月十五日,你不出来,今日八月十六日,你可出来 ”《水浒传》第三四回:“总管夜来劳神费力了一日一夜,人也尚自当不得,那疋马如何不喂得他饱了去 ”【4】 (摘自罗凤竹 2001 《汉语大词典(第二卷) 》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第 359 页)音译,山东方言(鲁中、鲁北、鲁南、鲁西、胶东、胶南地区通用)意指昨天。
《抗日小调》上的“夜来后上把命藏” (昨天晚上把命藏)就是典型的山东民歌,这里的“夜来”就是指的昨天 【5】(曹延杰 1991《德州方言志》语文出版社)3、稀罕希奇;稀少 《红楼梦》第三回:“你那玉也是件稀罕物儿,岂能人人皆有?” 鲁迅 《<伪自由书>后记 》:“这就是说,自由原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给你一谈,倒谈得难能可贵起来了 ”羡慕;以为希奇而喜爱 《红楼梦》第二九回:“﹝ 寳玉 ﹞瞅着 黛玉 赸笑道:‘这个东西有趣儿,我替你拿着,到家里穿上个穗子你带,好不好?’黛玉将头一扭道:‘我不稀罕!’ ”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章:“算啦,我才不稀罕他的栽培呢我们说不到一块儿,只好各行其是!” 【6】 (摘自罗凤竹 2001 《汉语大词典(第八卷) 》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第 90 页)4、妗子舅母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今七夕节在近,钱三贯与娘娘充作剧钱,千五与皇后,七百与妗子充节料 ”《醒世姻缘传》第八二回:“吃毕,同 狄希陈 到了 相主事 宅内,见了母舅妗子合 相主事 已毕,你问我对,说了前后始末根由 ” 【7】 (摘自罗凤竹 2001《汉语大词典(第四卷) 》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第309 页)冀鲁官话,山东淄博、寿光、济南、德州方言是舅母的意思。
例如李季《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鹁鸽落在灰堆里》:“端阳来在舅舅家,头三天象客人一样待他三天好来三天坏,妗子的白眼窝不住盯她 ”【8】 (许宝华 宫田一郎 《汉语方言大词典》第一卷 中华书局,1999 年 4 月第 1 版,第 3014 页.)5、鼓捣 拨弄;反复摆弄如《红楼梦》第六三回:“一坛酒我们都鼓捣光了,一个个喝的把臊都丢了 【9】 如《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把他失手扔的那根绳子拿在手里,却贴着西边第二扇槅扇蹲着,看他怎的般鼓捣 【10】 (摘自罗凤竹 2001 《汉语大词典(第十二卷) 》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第 1393 页)鼓捣,一词在德州方言中也为摆弄、拨弄的意思,属于冀鲁官话 例如“这玩意儿都叫你鼓捣坏了 【11】 (许宝华 宫田一郎 《汉语方言大词典》第一卷 中华书局,1999 年 4 月第 1 版,第 6410页.)6、数落列举过失加以指责泛指责备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三折:“猛见了他面目,事在当初,不合将他千般数落十分怒,料应来命在须臾 ”《红楼梦》第六九回:“ 邢夫人 听说,便数落了 凤姐儿 一阵 ” 梁斌《红旗谱 》三二:“ 老驴头 坐在炕沿上,把两只手掌抠在怀里,合着眼,闭着嘴,什么也不说,干挨 春兰 数落。
”不住地述说 《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 安太太 ﹞一面哭着,一面数落道:‘我的孩子!你可心疼死大娘子!拿着你这样一个好心人,老天怎么也不可怜可怜你,叫你受这样儿的苦哟!’ ” 杨朔 《永定河纪行》:“那个好心情的农民数落开了:‘村里要装电灯,装,装收音机, ;还要修澡堂子,修电影院,修学校 ’”【12】 (摘自罗凤竹 2001 《汉语大词典(第五卷) 》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第 510 页)7、芫荽又名“胡荽” ,俗称“香菜” 一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羽状复叶,茎和叶有特殊香气,花小,白花果实圆形,可做香料,也可入药嫩茎和叶可以用来调味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三折:“卖菜也,青菜白菜赤根菜,芫荽葫萝卜葱儿呵 ” 原甸 《沙爹诗人自画像》:“让这尺方体积的空气,有芫荽粉的馥郁 ”【13】 (摘自罗凤竹 2001 《汉语大词典(第九卷) 》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第282 页)8、宿又去声 《广韵》 《集韵》 《韵会》 《正韵》 息救切,音秀◎按《史记》 《汉书》二十八宿 《正义》音息袖反,又音夙 《左思·吴都赋》穷飞鸟之栖宿,注亦音秀,是星宿之宿,与栖宿之宿,古皆通同。
又叶息流切,音羞 《庄子·天地篇》至无而供其求,时骋而要其宿 【14】 (摘自《康熙字典•寅集上•••宀部》 )量词用以计算夜宋方凤《物异考•木异》:“刘曜时,有大树风吹折,一宿忽变为人形 ”杨朔《秘密列车》:“大家熬了三天两宿,又饿又困,胡乱弄了点吃的 ” 【15】 (摘自罗凤竹 2001 《汉语大词典(第三卷) 》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第 1518 页)9、杌唐韵》 《集韵》 《韵会》 《正韵》丛五忽切,音兀 《玉篇》木无枝也 《集韵》木短出貌又《类篇》鱼屈切,音崛又《集韵》鱼厥切 【16】 (摘自清 陈廷敬 2004《康熙字典••辰集中•木部》中华书局)小凳子 宋 曾慥 《类说》卷三四引《摭遗·安禄山》:“ 唐明皇 召 安禄山 ,用矮金裹脚杌子赐坐 ”《水浒传》第一○四回:“有个彪形大汉,两手靠着桌子,在杌子上坐地 ”《红楼梦》第四三回:“ 贾母 忙命拿几张小杌子来,给 赖大 母亲等几个有体面的嬷嬷坐了 ”【17】 (摘自罗凤竹 2001 《 汉语大词典(第四卷) 》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第 773 页) 秋瑾《看护学教程•病室及卧床》:“床前安小杌,上可放置药物及病者之用品。
”【18】 (摘自罗凤竹 2001 《汉语大词典(第四卷) 》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第 773 页)10、刀螂,螳螂,冀鲁官话,河北、山东郝懿行《“螳螂”疏》:“螳螂,今呼刀螂 ”清光绪十年《畿辅通志》:“螳螂,今人通谓之刀螂 ”清光绪十二年《顺天府志》:“顺天人呼螳螂曰刀螂 ”【19】 (许宝华,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第一卷.中华书局,1999 年 4 月第 1 版,第 149、150 页.)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一·螳螂桑螵蛸》:“蟷螂,两臂如斧,当辙不避,故得‘当郎’之名,俗呼为刀螂 ” 【20】 (罗竹风主编, 中国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纂.汉语大词典 2.0 版,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8 年 9 月版.)如今北方方言中仍把“螳螂”叫作“刀螂” ,如“螳螂捕食害虫,对农业有益,有的地区叫刀螂 ”【2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 5 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年 3 月版.)参考文献【1】【2】罗凤竹 2001《汉语大词典(第八卷) 》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第 66 页【3】许宝华 宫田一郎 1999《汉语方言大词典》第一卷,中华书局第 4880 页.【4】罗凤竹 2001《汉语大词典(第二卷) 》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第 359 页【5】曹延杰 1991《德州方言志》语文出版社【6】罗凤竹 2001《汉语大词典(第八卷) 》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第 90 页【7】罗凤竹 2001《汉语大词典(第四卷) 》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第 309 页【8】许宝华 宫田一郎 1999《汉语方言大词典》第一卷 中华书局 第 3014 页【9】清 曹雪芹 2008《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 3 版 第 864 页【10】罗凤竹 2001《汉语大词典(第十二卷) 》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第 1393 页【11】许宝华 宫田一郎 1999《汉语方言大词典 》第一卷 中华书局第 6410 页【12】罗凤竹 2001《汉语大词典(第五卷) 》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第 510 页【13】罗凤竹 2001《汉语大词典(第九卷) 》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第 282 页【14】清 陈廷敬 2004《康熙字典•寅集上•••宀部》中华书局【15】罗凤竹 2001《汉语大词典(第三卷) 》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第 1518 页【16】摘自清 陈廷敬 2004《康熙字典••辰集中•木部》中华书局【17】罗凤竹 2001《汉语大词典(第四卷) 》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第 773 页【18】罗凤竹 2001《汉语大词典(第四卷) 》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第 772 页【19】许宝华 宫田一郎 1999《汉语方言大词典》第一卷 中华书局 第 149、150 页【20】罗凤竹 2001《汉语大词典(第九卷) 》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第 551 页【2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2008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第 5 版 第 27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