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温简化版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401021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暑温简化版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暑温简化版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暑温简化版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暑温简化版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暑温简化版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暑温简化版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暑温简化版ppt培训课件(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暑 温,一、概述,(一)暑温的涵义病因暑热病邪内涵 初起主证阳明热盛:季节夏季外延:一种急性外感热病,暑温,以发病急骤,初起即见壮热、汗多、烦渴引饮、 面赤、脉洪大等气分阳明热盛证候,为其主要特点。,根据暑温的发病季节和临床特征,西医学中的流行性乙型脑炎,以及其他发生于夏季的传染病,如登革热、登革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感冒、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等,可参考暑温辨证论治,(二)暑温的临床特点,1、起病急,多发自阳明气分 2、传变迅速,最耗伤津气,甚则津气欲脱 3、易闭窍、动风,动血 4、易夹湿邪 5、有明显的季节性,首犯阳明,易伤津耗气,津气欲脱,闭窍动风,(三)源流,始于内经,阐发于仲景,分类

2、于明清,砥定于吴瑭。 素问热论:“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 素问生气通天论描述了暑病的临床表现:“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张仲景所称中热、中暍,皆指暑病。并有病因、主要症状、治疗方法的论述。 金匮要略:“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风,身热而渴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清代对本病的认识更加深入,吴鞠通认为热与湿搏谓之暑,将暑病之偏于热者命名为暑温,首次确立了暑温之名。他说:“暑温者,正夏之时,暑病之偏于热者也。” “形似伤寒,但右脉洪大而数,左脉反小于右,口甚渴,面赤,汗大出者,名曰暑温。 ”,二、病因病机,(一)病因 1、外因暑热

3、病邪 2、内因元气亏乏,不足以御夏令暑热病邪的入侵。,(二)病理特点,1、初起暑伤气分,径犯阳明。叶天士“夏暑发自阳明”。 2、气分暑热炽盛,极易耗伤津气 3、多兼夹湿邪 4、传陷心营(血),闭窍、动风、动血 5、后期津气未复,邪气留恋,津气欲脱 津气两伤 暑热病邪 阳明 太阴脾(暑湿) 心营 厥阴心包 厥阴肝 (闭窍) (动风) 血分 迫血妄行 (动血),暑温病理传变示意图,三、诊断要点,1. 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病于暑气当令之时,一般在夏至后到处暑期间。 2. 起病急,初起较少见卫分过程,多见壮热、烦渴、汗多等阳明气分热盛证候。 3. 病程中病情变化较快,部分严重病例,可见津气欲脱、直入心

4、包、动风频作等危重证候。,鉴别诊断: 1、与春温鉴别。 两者起病均可即见里热证候。 但春温发生于夏至之前的春季;初起所见之里热证候,不是气分阳明邪热炽盛的证候表现;病变过程容易伤阴。 暑温发生于夏至之后的暑热当令之夏季;初起即见之里热证候,是气分阳明邪热炽盛之大热证;病变过程极易耗气伤津。,2、与湿温鉴别,四、治疗,基本治则:清暑泄热,2、暑伤气分的治则 张凤逵说:“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 “首用辛凉” 初发阳明气分,宜辛寒清气,泄热涤暑。 “继用甘寒” 出现津气两伤,宜用甘寒之剂,清热生津。 “再用酸泄酸敛”暑热虽去,而津气大伤者,宜酸苦泄热,酸甘化阴,益气敛津。,3、暑入营

5、血分的治疗 (1)闭窍:涤暑开窍 (2)动风:凉肝息风 (3)动血:凉血散血 4、后期多津气未复,余邪留恋益气养阴,兼清余邪,(二)分型论治,气分证治:暑入阳明 暑伤津气 津气欲脱 营血分证治:暑入心营 暑入血分 暑热动风证治 暑伤心肾证治 暑邪未净,痰瘀滞络证治,1、气分证治,(1)暑入阳明 辨证要点 阳明里热炽盛:壮热,汗多, 烦渴,尿赤阴津耗伤:齿燥,苔黄燥 基本病机 暑入阳明,里热蒸迫 治则及处方 清暑泄热 白虎汤,若兼津气两伤,则宜兼以益气生津,方用白虎加人参汤。以白虎汤泄阳明经热,以人参益气生津,壮热、汗多,同时兼背微恶寒、脉洪大而芤者,温病条辨:“太阴温病,脉浮大而芤,汗大出,微

6、喘,甚至鼻孔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脉若散大者急用之,倍人参。” “浮大而芤,几于散矣,阴虚而阳不固也。补阴药有鞭长莫及之虞,惟白虎退邪阳,人参固正阳,使阳能生阴,乃救化源欲绝之妙法也。汗涌,鼻扇,脉散,皆化源欲绝之征兆也。”,(2)暑伤津气 辨证要点 暑热内盛:身热、心烦、尿赤津气两伤 :肢倦神疲、自汗、脉虚 基本病机暑郁气分,津气两伤 治则及处方 清气涤暑,益气生津王氏清暑益气汤,王氏清暑益气汤 (王孟英温热经纬) 西洋参12g,石斛15g,麦冬10g,黄连6g,竹叶12g,荷梗10g,知母15g,西瓜翠衣15g,粳米10g,甘草5g,清热涤暑,益气生津,两个清暑益气汤的比较,“但东垣之方

7、,虽有清暑之名,而无清暑之实。” 王氏清暑益气汤中的黄连苦寒,恐伤津化燥之弊,只宜少用。 汪曰桢:“此方较东垣之方为妥,然黄连尚宜酌用。”,王氏清暑益气汤的运用,王氏清暑益气汤为清补合剂,为邪不甚而偏于正虚者设。 临床应用时,可根据暑热邪气与津气耗损两方面的轻重而灵活使用。 若暑热较甚,可加重清热涤暑之药; 若正虚较甚,可加重益气生津之品。 若久热不退,可去黄连、知母,加白薇、蝉蜕、地骨皮,王氏清暑益气汤与白虎加人参汤的比较,均能清暑泄热,益气生津。 王氏清暑益气汤以甘寒药物为主,重在益气生津。 白虎加人参汤以辛甘寒药物为主,重在清暑泄热。 再以益气与生津而论,王氏清暑益气汤重在生津,白虎加人

8、参汤重在益气。,(3)津气欲脱 证候身热已退,汗出不止,喘喝欲脱,脉散大。 辨证要点元气大伤,津液外泄:身热已退而汗出不止津液耗伤太过,肺之化源欲绝:喘喝欲脱阴津失于内守,阳气失于固敛而欲脱:脉散大 津脱 汗出不止阴不敛阳 气不摄津气脱 喘喝欲脱,脉散大,基本病机 暑伤津气,津气欲脱 治则及处方 益气敛津,生脉固脱生脉散 温病条辨:“汗多脉散大,喘喝欲脱者,生脉散主之。” “汗多而脉散大,其为阳气发泄太甚,内虚不相留恋,可知生脉散酸甘化阴,守阴所以留阳,阳留汗自止也。以人参为君,所以补肺中元气也。”,生脉散方酸甘化阴法。 人参三钱、麦冬二钱不去心、五味子一钱。 水三杯,煎取八分二杯,分二次服,

9、渣再煎服,脉不敛,再作服,以脉敛为度。,辨津气两伤与津气欲脱,(4)热结肠腑 证候身灼热,日晡为甚,腹胀满硬痛,谵语狂乱,大便秘结或下利稀水,循衣摸床,舌卷囊缩,舌红,苔黄燥裂或焦黑起刺,脉沉数。 辨证要点 基本病 机热结阳明 治则及处方攻下腑实,清热涤暑调胃承气汤(见风温章)解毒承气汤(伤寒温疫条辨),张凤逵说:暑病“不必用下” 但暑温热结肠腑者,则当早下,导热外出,否则痉厥立现,危在顷刻。 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属热结肠腑者。,解毒承气汤方解,热泄热通腑大承气汤(大黄、硝、枳、朴)透邪外达升降散(僵蚕、蝉蜕) 毒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连、芩、柏、栀),适用于腑实而热毒盛者,(5)暑湿困阻中焦 证候

10、壮热,汗出,面赤恶热,气粗息促,肢体酸楚,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脘痞呕恶,舌红赤,苔黄腻,脉洪大。 辨证要点 暑热内盛阳明(主) :壮热,汗多,烦渴 湿阻太阴(次) :脘痞、苔腻 基本病机暑热内盛阳明,兼湿阻太阴 治则及处方清暑化湿 白虎加苍术汤,清热为主,化湿为辅,(6)暑湿弥漫三焦 证候身热面赤,耳聋,头眩晕,咳痰带血,不甚渴饮,胸闷脘痞,恶心呕吐,大便溏臭,小便短赤,舌红赤,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要点 蕴蒸上焦:头晕,面赤,耳聋,痰中带血 困阻中焦:胸闷脘痞,呕恶 流注下焦:大便溏臭,小便短赤 基本病机气分暑湿弥漫三焦 治则及处方 清暑利湿,宣通三焦 三石汤,暑湿,三石汤方解,暑湿弥漫三

11、焦,上焦清宣上焦 中焦清泄中焦:石膏、寒水石、金汁、竹茹 下焦淡渗凉泄下焦:滑石、白通草,宣肺化湿:杏仁(气化湿化) 轻清泄热:银花,(7)暑湿干于胃肠 证候发热,腹痛,心烦躁扰,口渴喜饮,呕恶频作,大便溏泻,泻下急迫秽臭,小便短赤,舌红,苔腻,脉濡数。 辨证要点 胃肠失和:呕吐频作,泻下急迫臭秽 暑湿:发热,口渴,舌红苔腻,脉濡数 基本病机暑湿干于胃肠之气分证。 治则及处方清解暑热,化气利湿。 方选桂苓甘露饮(宣明论方),桂苓甘露饮,暑热清解暑热暑湿清暑利湿,石膏、寒水石六一散(滑石、甘草)五苓散(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2、营血分证治 (1)暑伤肺络“暑瘵”暑热灼伤肺络而出现的高热

12、咳嗽咯血,颇似痨瘵之证。 辨证要点 暑伤肺络:咯血、衄血 暑热内盛,暑热蒸迫:灼热烦渴、头目不清、舌红苔黄 基本病机暑热伤肺络,迫血妄行,治则及处方 凉血解毒,清络宣肺 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解肺络之热 宣降肺气,+,(2)暑入心营 证候灼热烦躁,夜寐不安,时有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謇肢厥,舌红绛,脉细数;或猝然昏倒,不知人事,身热肢厥,气粗如喘,牙关微紧或口开默不作声,舌绛脉数。 辨证要点 暑热内闭心包:谵语、昏迷营热炽盛:灼热、舌绛 由气分传入心营者: 直中心包者(“暑厥”):暑热病邪直中心包,出现猝然昏倒,不省人事,甚或神昏谵语表现。,基本病机 暑入心营,闭塞机窍 治则及处

13、方 凉营泄热,清心开窍 1)暑热由气分内陷心营者:清营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 2)暑热直中心包,引起暑厥者:用行军散,亦可用“三宝” 。,本证是病人感受秽浊不正之气,导致中焦气机逆乱, 清浊相干,升降失常和蒙蔽心窍,扰及神明而成。,功用:清热开窍,辟秽解毒。 主治:暑秽。吐泻腹痛,烦闷欲绝,头目昏晕,不省人事。,(3)暑热动风 辨证要点暑热炽盛:身灼热不已暑热内陷厥阴,闭塞机窍,引动肝风,导致痉厥,如神迷、抽搐、甚或角弓反张“暑风” 基本病机暑入厥阴,闭塞机窍,木火相扇,引动肝风 治则及处方清泄暑热,息风定痉,羚角钩藤汤,“暑痫”暑热引动肝风,出现高热、抽搐等表现。,(4)暑入血分 辨证要

14、点血热炽盛,迫血妄行,阴津耗伤:灼热、躁扰、斑疹、吐血、衄血、便血、舌绛苔焦。热陷心包,化痰生风: 神昏谵语、喉中痰鸣、抽搐、角弓反张 基本病机 暑热火毒燔灼血分,闭窍、动风、动血 治则及处方 凉血解毒,清心开窍,神犀丹(温热经纬)合安宫牛黄丸,3、暑伤心肾 基本病机心火亢甚:心热烦躁,舌红绛肾阴消灼:消渴不已肝失所养:肢体麻痹 治则及处方清心火,滋肾水 连梅汤,病机关键是心火旺、肾水亏 且两者又相互影响 故以心烦、消渴为主症,连梅汤,心火亢盛清泄心火(苦寒泻火):黄连肾阴消灼 肝失所养,滋肾养肝(酸甘化阴): 麦冬、生地、阿胶、乌梅,暑伤心肾,本方为伤寒论黄连阿胶汤 去黄芩、芍药、鸡子黄, 加乌梅、生地、麦冬而成。,体现暑温后期 “酸泄酸敛”治法,酸苦泄热,连梅汤与黄连阿胶汤相比,都为治在心肾,但两方主治、功用有所不同。,4、余邪未净,痰瘀滞络 证候身热不甚,久留不退,神情呆钝,终日昏睡,或痴呆不语,手足拘挛,肢体强直。 辨证要点 余热未净:低热不退 痰瘀滞络:心包络:神情呆顿,不语或痴呆经络:手足拘挛,强直 基本病机 暑温后期,余邪未清,痰瘀滞络。 治则及处方清透余邪,化痰祛瘀搜络薛氏三甲散,薛氏三甲散(仿三甲散) (湿热病篇) (醉地鳖虫、醋炒鳖甲、土炒穿山甲、生僵蚕、柴胡、桃仁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