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导论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400450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156 大小:1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系统导论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6页
控制系统导论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6页
控制系统导论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6页
控制系统导论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6页
控制系统导论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控制系统导论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系统导论ppt培训课件(1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utomatic Control Theory,河南理工电气学院,自 动 控 制 原 理,罗宇锋联系电话:13782631982 邮箱:助教:电气本:李敏捷,15824628877,D216电气:贾珍,18300629066,D219,最初的闭环自动控制装置是1788年瓦特(J.Watt)发明的飞锤调速器的研究。 四个阶段: 经典控制理论阶段 现代控制理论阶段 大系统控制理论阶段 智能控制阶段,序:自动控制的发展简史,1868年麦克斯韦尔(J.C.Maxwell)基于微分方程描述从理论上给出了它的稳定性条件。1877年劳斯(E.J.Routh),1895年古尔维茨(A.Hurwitz)分别独

2、立给出了高阶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判据。,经典控制理论阶段(传递函数作为系统数学模型),劳斯,古尔维茨,1892年,李雅普诺夫(A.M.Lyapunov)给出了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判据。在同一时期,维什哥热斯基(I.A.Vyshnegreskii)也用一种正规的数学理论描述了这种理论。1922年米罗斯基(N.Minorsky)给出了位置控制系统的分析,并对PID三作用控制给出了控制规律公式。1942年,齐格勒(J.G.Zigler)和尼科尔斯(N.B.Nichols)又给出了PID控制器的最优参数整定法。【上述方法基本上是时域方法 】,经典控制理论阶段(传递函数作为系统数学模型),1932年柰奎斯特(

3、Nyquist)提出了负反馈系统的频率域稳定性判据。1940年,波德(H.Bode)进一步研究通信系统频域方法,提出了频域响应的对数坐标图描述方法。频域分析法主要 用于描述反馈放大器 的带宽和其他频域指 标。,经典控制理论阶段(传递函数作为系统数学模型),柰奎斯特,作为贝尔电话实验室的工程师,在热噪声(Johnson- Nyquist noise)和反馈放大器稳定性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早期的理论性工作关于确定传输信息需满足的带宽要求,在贝尔系统技术期刊上发表了影响电报速度传输速度的因素文章,为后来香农的信息论奠定了基础。1927年,奈奎斯特确定了如果对某一带宽的有限时间连续信号(模拟信号)

4、进行抽样,且在抽样率达到一定数值时,根据这些抽样值可以在接收端准确地恢复原信号。为不使原波形产生“半波损失”,采样率至少应为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这就是著名的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奈奎斯特1928年发表了电报传输理论的一定论题。1954年,他从贝尔实验室退休。,美国物理学家,1889年出生在瑞典。1976年在德克萨斯逝世。奈奎斯特对信息论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奈奎斯特1907年移民到美国并于1912年进入北达克塔大学学习。1917年在耶鲁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17年1934年在AT&T公司工作,后转入贝尔电话实验室工作,小知识:奈奎斯特,1943年,霍尔(A.C.Hall)利用传递函数(复数域模型

5、)和方框图,把通信工程的频域响应方法和机械工程的时域方法统一起来,人们称此方法为复域方法。1948年伊文斯(W.Evans)又进一步提出了属于经典方法的根轨迹设计法,它给出了系统参数变换与时域性能变化之间的关系。,经典控制理论阶段(传递函数作为系统数学模型),总结:经典控制理论的分析方法为复数域方法,以传递函数作为系统数学模型, 优点:可通过试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物理概念清晰。 缺点:只适应单变量线性定常系统,对系统内部状态缺少了解。,经典控制理论阶段(传递函数作为系统数学模型),1954年贝尔曼(R.Bellman)的动态规划理论。1956年庞特里雅金(L.S.Pontryagin)的极大值

6、原理。1960年卡尔曼(R.E.Kalman)的多变量最优控制和最优滤波理论。现代频域方法,自适应控制理论和方法、鲁棒控制方法等。,现代控制理论阶段(以状态空间表达式为模型),1957年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现代控制理论中的卡尔曼滤波器,正是源于他的博士论文和1960年发表的论文A New Approach to Linear Filtering and Prediction Problems(线性滤波与预测问题的新方法)。,小知识:卡尔曼,Rudolf Emil Kalman,匈牙利数学家,1930年出生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1953、1954年于麻省理工学院分别获得电机工程学士及硕

7、士学位。,总结:状态空间方法属于时域方法,其核心是最优化技术。它以状态空间描述(实质上是一阶微分或差分方程组)作为数学模型。适应于多变量、非线性、时变系统。,现代控制理论阶段(以状态空间表达式为模型),20世纪70年代,随着控制理论应用范围的扩大,人们开始了对大系统理论的研究。大系统理论是过程控制与信息处理相结合的综合自动化理论基础,是动态的系统工程理论,具有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功能综合、目标多样、因素众多等特点。它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多干扰、多变量的系统。大系统理论目前仍处于发展和开创性阶段。,大系统控制理论阶段,智能控制:依据人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技巧,解决那些目前需要人的智能才能解决

8、的复杂的控制问题。被控对象的复杂性体现为:模型的不确定性,高度非线性,分布式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动态突变,多时间标度,复杂的信息模式,庞大的数据量,以及严格的特性指标等。,智能控制阶段,环境的复杂性则表现为变化的不确定性和难以辨识。试图用传统的控制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复杂的对象,复杂的环境和复杂的任务是不可能的。 智能控制的方法包括模糊控制,神经元网络控制,专家控制等方法。,智能控制阶段,4050年代 经典控制理论 (频域法或复频域法) 核心:传递函数,稳定性、稳定裕度等 特点:图形方法,直观简便,设置参数少, (以简单控制结构获取相对满意的性能) 适用范围: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统。 数学基础

9、:复变函数,积分变换。,SISO: Single Input and Single Output,6070年代 现代控制理论(状态空间法) 核心:状态变量的能控、能观性, 系统性能的最优化。 特点:时域法,统一处理SISO、MIMO系统, 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数学基础:线性代数,矩阵理论。 缺点:对系统的数学模型精度要求高, 实际性能达不到设计的最优, 所需状态反馈难以直接实现。,MIMO: Multi-Input and Multi-Output,70年代现在 多种新型控制理论 多变量频域控制理论 经典SISOMIMO; 基于互质分解的全新的频域优化理论。 鲁棒控制(robust contr

10、ol) 鲁棒性(robustness):系统存在模型误差或 受到扰动时仍能保持良好性能的能力。 鲁棒控制:使系统具有良好鲁棒性的控制。,70年代现在 多种新型控制理论 智能控制(intelligent control) 控制系统具有拟人智能(学习、记忆、判断、推理等) 大系统控制、复杂系统控制等 被控系统具有高维数、强关联、多约束、多目标、不确定性、分散性、非线性、大时滞、难建模等特征,如电力系统、城市交通系统、网络系统、制造系统、经济系统等。,系统,社会系统 地球系统 宇宙系统 工程系统 生物系统 医学系统 环境系统 经济系统,工程控制论,人工控制 自动控制 半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理论,经典控

11、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 先进控制理论(智能),开环控制理论 闭环控制理论 复合控制理论 非线性控制理论 离散时间控制理论,自动控制原理学习的重点,小结:,先进控制理论,小结:,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承上启下的关系,本课程涉及到的基础理论知识,自动控制原理主要内容第一章 控制系统导论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第七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不讲第八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不讲附加:MATLAB工具和拉普拉斯变换,自动控制原理参考教材,1.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版),胡寿松, 科学出版社 2. 自动控制原理习

12、题集 ,胡寿松, 科学出版社 3. 自动控制原理(第一版),张 莲,中国铁道出版社 4. 自动控制原理的MATLAB实现,黄忠霖,国防工业出版社 5. 控制工程与信号处理,程桂芬,化学工业出版社 6. 自动控制原理与设计(英文版,第五版)GENE F. FRANKLIN 著,人民邮电出版社,第 一 章 控制系统导论,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 1-2 自动控制系统示例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1-4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本章主要内容,1. 明确什么叫自动控制,正确理解被控对象、被控 量、控制装置和自动控制系统等概念; 2. 正确理解三种控制方式,特别是闭环控制; 3. 掌握由系统原理

13、图画方框图的方法,并能正确判 断系统的控制方式; 4. 明确系统常用分类方法; 5. 明确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正确理解三大 性能指标的含义。,本章基本要求,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一、基本概念,自动控制,自动 不需要人的介入,控制 达到人想要达到的某种目的,1. 定义,由被控对象和自动控制装置按照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称为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理论,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自动控制系统,由一些元部件按一定要求连接并具有某一特定功能的整体。,系统,2.研究对象:单输入、单输出、集中参数、线性、时不变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3.研究内容 (1)系统的分

14、析:已知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分析和评价系统的稳态和动态性能以及抗干扰能力的优劣。 (2)系统的设计:按照给定的任务(控制任务)设计一个满足稳态和动态性能要求及抗干扰性能要求的控制系统,并确定其结构和参数。,4.研究的具体目的: c(t)r(t),分析是基础、设计是重点、满足要求才是目标。,5. 自动控制系统的常用术语 被控对象:要求实现自动控制的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 被控制量:指被控制系统所要控制的物理量,一般指系统的输出量 给定值:根据生产要求,被控制量需要达到的数值 扰动:破坏控制量与被控制量之间正常函数关系的因素,称为系统的扰动。如扰动来自外部,叫做外扰,如果扰动来自内部,如系统中各元件参数

15、的变化,称为内扰。给定值和扰动通称为输入量。 控制装置:能够对被控对象起控制作用的设备总称,二、反馈控制基本原理,在工业控制中,龙门刨床速度控制系统就是按照反馈控 制原理进行工作的。当负载波动时,必然会引起速度变化, 由于龙门刨床不允许速度变化过大,因此必须对速度进行控制。,反 馈:取出输出量送回到输入端,并与输入信号相比较产生偏差信号的过程。,在反馈控制系统中,控制装置对被控对象施加控制作用,是取自被控量的反馈信息,用来不断修正被控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偏差,从而实现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的任务,即反馈控制原理。,反馈控制本质是按偏差进行控制的过程。,反馈控制原理,三、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输入信号系

16、统控制目标的反映,是人的意志的具体体现。 控制系统主要完成对有关信号的变换、处理,发出控制量,驱动执行机构完成控制功能。 输出信号系统的控制结果,反映了被控对象的运行状态。,前向通道,主反馈通道,比较元件,偏差量,主反馈量,控制变量,操作变量,被控量,给定元件,反馈控制系统组成图,前向通道,主反馈通道,比较元件,偏差量,主反馈量,控制变量,操作变量,被控量,给定元件,主反馈:直接取自系统输出端,经过测量和变换,又 引入到系统输入端的信号叫主反馈信号,相应的 反馈叫主反馈。,前向通道,主反馈通道,比较元件,偏差量,主反馈量,控制变量,操作变量,被控量,给定元件,前向通道:从系统输入端到输出量之间的通道称为前向通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