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社会分层与流动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57399974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社会分层与流动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社会学社会分层与流动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社会学社会分层与流动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社会学社会分层与流动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社会学社会分层与流动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学社会分层与流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社会分层与流动(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社会阶级与社会阶层,7.1 社会分化与阶级1,7.1.1社会分化 (1)社会分化的概念:分化是指事物从同质性向异质性的变化。社会分层研究所说的社会分化特指社会系统的结构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地位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不同社会地位的过程。 社会分化特征;功能专门化和地位多样化。,7.1 社会分化与阶级2,7.1.1社会分化 (2)社会分化类型 A.水平分化与垂直分化 B.基于自然因素的分化与基于社会因素的分化,7.1 社会分化与阶级3,7.1.2 当代社会中的阶级划分 A.阶级、阶层概念 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是分层研究的基本范畴,它们一般是指社会垂直分化产生的各个社会地位层次以及分

2、处于这些地位层次上的人群。 B.社会差别是一种集体性差别。 C.新中间阶层:管理层,7.1 社会分化与阶级4,7.1.3种姓、等级、阶级 封闭型的制度叫作种姓制度。个人在这样制度中的社会地位完全取决于他的出身。种姓制度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它们实行族内婚。 开放型的制度被称作阶级制度。在阶级制度中不同阶层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7.2 社会分层1,7.2.1社会分层的概念:依据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把社会成员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社会分层体现着社会不平等。,7.2 社会分层2,7.2.2社会分层的理论与标准 (1)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 三位一体的社会分层理论 (2)社会分层的方法与标

3、准 A.社会分层的方法:客观法、主观法、声望法 B.社会经济地位 (3)地位一致与地位相悖,7.2 社会分层3,7.2.3社会分层的功能 (1)功能论 (2)冲突论 (3)社会分层与社会平等问题 社会不平等是指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性。社会不平等是对有价值的社会资源即社会价值物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有差别的分配状态的客观概括。,美国声望等级分布,1998年北京居民职业声望调查: 科学家88.95,大学教授86.37,工程师82.97,物理学家81.94,医生79.98,经济学家79.23,社会学家78.57 ,法官78.25,飞行员76.8

4、4,检察官76.82,律师76.58,建筑师74.96,高级军官74.95,大学普通教师74.94,银行行长74.47,翻译73.40,音乐家72.74,作家72.27,画家71.45,教练员71.33 传达室人员36.37,人力车夫36.51,废品收购人员36.61,包工头37.63,保姆38.80 ,搬运工41.22,农民工41.71,保安42.20,进城经商的农民42.21,乡镇企业人员43.64,7.2 社会分层4,我国社会正进入一个高风险时期,整个社会的安全、和谐运行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对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的分析表明,我国的社会分层呈倒“丁” 字型,社会关系处于一种很强的张力中,在

5、这样一种状态下,社会矛盾比较容易激化,社会问题和社会危机比较容易发生,并将导致整个社会的结构紧张。,据统计,2003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为2900万,比2002年增加200万,在经历了多年的扶贫攻坚之后,第一次出现增加之势。在城市,低保人员、流入城市的无业人员以及一部分非法(非正规)就业人员也落入底层社会。这个底层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处于底层,他们只占有少量的社会资源,最下层的20%的人口所占据的财富只有3%。,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M,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N。并以M除以M+N

6、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如果M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N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收入分层与基尼系数,洛伦茨曲线越是平坦,即越是靠近直线,所表示的不平

7、等就越低;相反,洛伦茨曲线的弯曲度越大,即越是靠近折线,所表示的不平等程度就越高。基尼系数的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趋向于平等;反之,其数值越接近,表明收入不平等程度越大。 基尼系数,近年来所讲的社会结构的“断裂” ,基本上也是同一涵义。由中国人民大学编撰出版的“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 2003、2004和2005年的年度主题词分别是“走向更加公正的社会” 、“走向更加安全的社会” 、“走向更加和谐的社会” 。,毛泽东曾将中国社会自上而下地分为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等五层。 农民阶级不是一个阶级,建国后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仍然坚持纵向分层,但以上层为荣

8、。按照当时的政治标准,整个社会被分为三层:阶级成分好的,如工人、贫下中农、革命干部、革命军人和革命烈士家属;阶级成分一般的,如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和小商小贩等;阶级成分不好的,如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和右派分子。,3、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经济发展导致产业、行业、职业构成的变化 体制改革导致所有制成份的变化 社会分化加剧、不定性状态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划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划分标准:组织资源 经济资源 文化资源 组织资源:权力。国家政权组织和党组织系统拥有的支配社会资源的能力 经济资源:生产资料的占有、使用、经营权力 文化资源:社

9、会认可的知识和技能的拥有 以职业分类为基础,A、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状况,(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党政机关、事业团体的领导干部)(2.1%) 他们的社会态度、利益、行动取向和品质特征,对整个社会结构的变迁有决定性影响力。 (2)经理人员阶层(大中型企业中非业主身份的中高层管理人员(1.5%) 在社会政治态度和利益认同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支配着大量的经济资源;较高的政治、社会地位 (3)私营企业主阶层:利用自己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或固定资产投资并获取利益的人。(0.6%) 因为资本规模差异、政治文化素质不同,社会声望与地位差异较大;与其他群体在经济利益上矛盾;管理上家族化特征明显;劳资关系存在一定

10、问题,(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各种经济成分的机构中专门从事各种专业性工作和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5.1%)。 中间阶层比例 介于社会高层与社会底层之间的缓冲层政治稳定 会形成一个庞大而稳定的消费市场经济稳定 代表温和、保守的意识形态思想稳定,(5)办事人员阶层(协助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专职办公人员)(4.8%) (6)个体工商户阶层(个体户、小股东、小股民、出租少量住房者)(4.2%) (7)商业服务员员工阶层(商业服务业中从事非专业性的工作人员)(12%) (8)产业工人阶层(第二产业中从事体力、半体力劳动的生产工人)(22.6%) 由于户籍和单位因素,社会经济状况存在明显的差异、人员

11、变化非常大,(9)农民劳动者阶层(承包集体所有的耕地,以农业为唯一或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为唯一或主要收入来源(44%) 1986年颁发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城镇,凡国家举办的中小学新建、扩建、改建校舍所需的投资,按学校隶属关系,列入主管部门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予以照顾。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投资,以乡、村自筹为主。地方人民政府对经济有困难的地方,酌情予以补助。” (10)过渡性的特殊阶层(无固定职业的劳动年龄人群)(3.1%) 十大社会阶层和五种社会经济地位,B、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特性,阶层的分化越来越趋向职业的分化 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些特殊制度性安排对社会阶层分化有显著影响

12、 生产资料所有权仍然是导致当代社会阶层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济体制转轨的过渡期对社会阶层分化也产生特殊影响,7.3社会流动,7.3.1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的概念 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 社会流动的程度与社会分层体系封闭或开放的程度密切相关。 社会流动会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大多数人流动的方向和频率反映着社会变迁的方向。因此,社会流动被人们看作是社会变迁的指示器。,7.3.2社会流动的类型,根据流动的方向: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 垂直流动是指一个人从下层地位和职业向上层地位和职业的流动,(上向流动)或者从上层地位和职业向下层地位和职

13、业的流动(下向流动)。 水平流动是指一个人在同一社会职业阶层内的横向流动。,根据衡量流动的不同参照点: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 代内流动即个人一生中的流动,指个人在职业和地位方面的水平的或垂直的流动。 代际流动是两代人之间的职业和社会地位的流动,具体操作是通过测量儿子的职业与父亲职业的异同表示出来的。,根据流动的原因:自由流动和结构性流动,自由流动是指个别发生的流动,是由个人原因造成的地位、职业的变化或地区的移动。自由流动不会对社会结构和人口的分布产生重大的影响。 结构性流动是相对于自由流动而言的。凡是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突变,或由于某项社会发明与创造而引起的相当多的人的流动,包括有组织的和无组

14、织的流动,都是结构性的流动。,7.3.3社会流动的决定因素,(1)可以获得的地位的多少以及人们从一种地位向另一种地位移动的难易程度。 (2)社会上的地位越多,人们实现流动的机会也越多。一个社会上的先赋地位越多,流动性可能越少。 具体因素:社会结构的性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程度、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家庭背景、社会网络资源,7.3.4合理的社会流动,合理社会流动的一般标准 (1)量的合理性 社会流动产生两类后果:必然后果和可能后果。应根据社会需要和社会承受力积极开拓适量的流动机会 。 必然后果是指,社会流动必然改变分布在各个社会地位上的具体人选,即必然伴随着流动参与者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就必然后果来说

15、,在不出现可能后果,只要坚持机会平等原则,则增加流动机会,加大流动机会,加大流动量和流动速度,往往有利于社会良性运行。,可能后果是指,社会流动有可能改组整个社会中社会地位的配置结构。 社会地位配置结构只有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才有可能维持社会的良性运行。 它的改变绝不是任意的,而是有其特定阀限:至少应当满足体现这些因素变化的一定社会需要(下限),至多不能超过社会的承受能力(上限),(2)质的合理性 合理的流动应体现机会平等原则。 要想实现机会平等的社会流动,还要同时满足普遍性原则和自获性原则。 普遍性原则是用来衡量社会地位的开放性质是否合理的标准。首先,社会地位开放范围的普遍性。其次,筛选标准的普

16、遍性。再次,实现标准的普遍可能性。,自获性原则则是用来衡量个人获得社会地位的条件是否的标准。 首先应当排除或缩小个人的社会先赋条件对其流动的影响。 其次,自获性原则不承认个人的分层归属性或集团归属性是其流动的唯一决定因素。 第三,个人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素质、知识、技能、成就应当是影响其流动的决定因素, 在实践中,自获性原则具体体现为用人唯贤,唯才是用。,7.3.5合理的社会流动的功能,1)形成开放、动态的分层结构取代封闭、固定式分层结构,有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2)合理的社会流动拓宽社会各层次之间的接触界面,有助于各层之间相互了解和相互联系。 3)合理流动能有效地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开拓进取精神,给社会系统注入活力,从而促进和推动社会的运行和发展。,社会流动,社会结构的调整过程主要是通过社会流动实观的。如果说分层研究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研究社会地位结构的话那么社会流动研究就是从动态的历时性角度研究社会地位结构。 社会流动的涵义:所谓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