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的定义与分类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7399968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3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药的定义与分类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农药的定义与分类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农药的定义与分类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农药的定义与分类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农药的定义与分类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药的定义与分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药的定义与分类(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农药的定义与分类第二节 农药的毒力与药效第三节 农药对农作物的影响第四节 农药的毒性第五节 农药科学使用基本原则本章小结,第一章 植物化学保护基本概念,一、农药的定义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为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它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物或者来源于生物、其它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第一节 农药的定义与分类,有害生物:害虫、病菌类、螨类、杂草、线虫、鼠害及有害的鸟类等 农药的范围: 杀灭各种有害生物的有机或无机化合物及提高其活性的辅助剂、增效剂等; 动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抑制动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生殖及生物学特性的化学物质,如保

2、幼激素、蜕皮激素、不育剂、拒食剂、驱避剂等; 动植物及微生物中有效成分提取物:Bt毒素、烟碱、鱼藤酮等; 转基因生物:将害物的致死基因导入植物中培育的抗虫、抗病、抗除草剂的作物。,要有量的概念杀虫剂: 4mg/Kg(虫体重)杀菌剂:喷雾 0.5斤/亩(有效成分)土壤处理100 ppm(化合物重量/土壤重量)种子处理1000 ppm(化合物重量/种子重量) 对作物安全,对人畜毒性低 不污染环境,农药的定义,二、农药的分类 (一)按主要的防治对象分类1.杀虫剂:用来防治有害昆虫的化学物质。2.杀菌剂:用来防治植物病原微生物的化学 物质。3.除草剂:用以防除农田杂草的化学物质。4.杀螨剂:用来防治蛛

3、形纲中有害种类的化学物质。,5.杀鼠剂:用来防治害鼠的化学物质。 6. 杀线虫剂:用来防治植物病原线虫的化学物质。 7.植物生长调节剂:用来促进或抑制农林作物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二、农药的分类,(二)按成分与来源分类1. 无机农药主要由天然矿物原料加工、配制而成的农药,故又称为矿物性农药。常见的有石灰、硫磺、磷化铝、硫酸铜等。,二、农药的分类,2.有机农药主要由碳氢元素构成的一类农药,且大多数可用有机化学合成方法制得。通常又可据其来源及性质分为: (1)天然有机杀虫剂 植物性杀虫剂(烟草、除虫菊、印楝等) 矿物油杀虫剂(石油乳剂等) 微生物源杀虫剂(苏云金杆菌、农用抗菌素等) 动物源杀虫剂

4、(沙蚕毒素类),二、农药的分类,(2)人工化学合成的有机农药 有机氯 有机磷 氨基甲酸酯类 拟除虫菊酯类 有机氮等,(三)按作用方式分类 1.杀虫剂,触杀剂:表皮(体壁)血液作用部位(神经系统) 胃毒剂:口腔消化道(中肠)血液 作用部位 内吸剂:植物吸收植物汁液(药剂) 口器消化道作用部位 熏蒸剂:气门气管微气管血液,二、农药的分类,拒食剂 引诱剂 昆虫生长调节剂 不育剂 增效剂:本身基本无效,但能提高杀虫剂的杀虫效能,2.杀菌剂,保护性杀菌剂 治疗性杀菌剂 铲除性杀菌剂,二、农药的分类,3. 除草剂,输导型除草剂:施用后通过内吸作用传至杂草的敏感部位或整个植株,使之中毒死亡的药剂。 触杀性除

5、草剂:不能在植物体内传导移动,只能杀死所接触到的植物组织的药剂。,二、农药的分类,按对植物的性质分 选择性除草剂:即在一定的浓度和剂量范围内对杂草有效而对作物安全的药剂。如:2.4-滴 灭生性除草剂:在常用剂量下可以杀死所有接触到药剂的绿色植物体的药剂。如:草甘膦,(四)按毒理作用分1.物理性毒剂:油剂(矿物油)、惰性粉2.原生质毒剂:重金属(铜、汞、砷)3.呼吸毒剂:HCN、H2S 、鱼藤酮4.神经毒剂:OCl、OP、Carb、ON、Pys5.特异性毒剂:激素类6.生物毒剂:苏云菌杆菌、杀螟杆菌,二、农药的分类,一、农药的毒力与药效的基本概念1.毒力2.药效 二、影响药效的主要因素,第二节

6、农药的毒力与药效,(一)毒力:是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发生直接作的性质和程度。一般是在相对严格控制的条件下,用精密的测试方法,及采取标准化饲养的试虫或菌种及杂草而给予药剂的一个量度,作为评价或比较标准。,一、农药的毒力与药效的概念,毒力测定的优点和局限性,优点: (1)供试材料生理状态一样,结果准确。 (2)排除环境因子的干扰。 (3)快速、简便。 局限性:不能单纯依靠毒力测定的结果预测田间。,毒力测定方法,胃毒作用:叶片夹毒法、药液饲喂法、口腔注射法 触杀作用:点滴法、浸渍法、药膜法、喷雾法、喷粉法 内吸作用:药液培养法、盆栽植物法 熏蒸作用,毒力表示方法,1. 死亡率及校正死亡率死亡率()

7、100校正死亡率() 100公式的基本依据 假定自然死亡率及被毒剂处理而产生的死亡率是完全独立不相关的。 自然死亡率在20以下。,死亡个体数,供试总虫数,对照组内生存率处理组内生存率,对照组内的生存率,2. 致死中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在一定条件下,杀死供试生物种群50的个体所需要的药剂剂量。致死中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3.有效中量(ED50)和有效中浓度(EC50)有效中量(Median Effective Dose):抑制病菌50%的孢子萌发所需的剂量。有效中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

8、centration):抑制病菌50%的孢子萌发所需的浓度。,毒力表示方法,毒力表示方法,4.相对毒力指数T = A(B)/S100 T-相对毒力指数S-标准药剂的致死中量(或浓度)A(B)-供测药剂的致死中量(或浓度),相对毒力指数比较 A药剂的相对毒力指数(TA)TA = A LD50 / S LD50100 B药剂的相对毒力指数(TB)TB = B LD50 / S LD50100,(二)药效:某种制剂在田间条件下对害虫的杀灭作用,是药剂本身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田间药效试验可分为: 小区试验 大区试验 大面积示范试验,田间药效试验的意义,是在自然条件下研究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效果,评

9、价农药使用与推广价值的重要方法; 对新农药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作进一步的验证; 进行农药品种的比较试验; 研究某一农药品种在当地条件下或不同作物上的使用技术; 农药对作物安全性及天敌的影响 。,田间药效试验的设计原则,田间试验小区要随机排列 试验要设重复 要运用局部控制克服重复间误差 必须设立对照区及保护行,药效表示方法,杀虫剂:校正死亡率 100 虫口减退率 100,对照组生存率处理组生存率,对照组生存率,防治前活虫数防治后活虫数,防治前活虫数,杀虫剂防效计算,Ta = 处理区防治后存活的个体数量Tb = 处理区防治前存活的个体数量Ca = 对照区防治后存活的个体数量Cb = 对照区防治前存活

10、的个体数量,Henderson-Tilton公式:,防治效果(%)=,杀虫剂防效计算,Pt:防治前后处理区的活虫差数(可用死亡率(%)表示) Pck:防治前后对照区种群增加或减少的百分率+:种群增加; -:种群减少,Sun-Shepard公式:,杀菌剂防效计算,感病指数,绝对防治效果病指增长值施药后感病指数施药前感病指数,除草剂防效计算,除草剂选择性计算,1.有关药剂本身的因子 2.与防治对象有关的因子 3.与环境有关的因子,药剂防治 环境对象 条件,二、影响药效的主要因子,药效是三者相互联系和综合作用的结果,1. 药剂,药剂的结构类型及异构体组成 不同种类药剂,效果相差很大。PysOP、Ca

11、rbOC无机杀虫剂。 同类药剂中,不同品种药效具有差异。 Pys: DelCyperFenvalerate。 同种药剂,不同异构体药效差异大:六六六8个异构体中,-六六六药效最高,氰戊菊酯四个异构体中,仅S-S-异构体有效。,药剂的理化性质 溶解性:一般情况下,要求药剂具有较高的脂溶性和一定的水溶性,这是由昆虫体壁的结构决定的,昆虫表皮是由蜡质和脂类物质组成,是亲脂性的,皮细胞层是亲水性的。 稳定性:药剂的稳定性与使用后在作物上的药效持久期、农副产品上的残留量有关。 挥发性:药剂的挥发性与熏蒸杀虫作用有关。 离解度:离解度强,利于中肠的吸收。,药剂的加工剂型 药剂的分散性,粉粒的细度,一般来说

12、乳油大于可湿粉。 药剂的使用方法 雾点的大小,喷雾压力。 同一种药剂,同一种剂型,采用不同喷雾方法,药效相差很大。 不同药剂和害虫种类 氯菊酯防治鳞翅目害虫、蚜虫,防治蟎类效果差(不含F);杀虫脒,防治蟎类和螟虫,防治高龄稻苞虫效果差;敌灭灵防治棉铃虫效果差。,2. 靶标因素(防治对象),害虫种类 同一药剂对不同防治对象表现出不同药效。 溴氰菊酯对鳞翅目幼虫效果好,而对螨类效果差。 同一种防治对象对不同药剂也表现出不同的耐药性。 吡虫啉对灰飞虱效果差,而氟虫腈效果好。,个体发育阶段及生理状况 卵、蛹期耐药性幼虫、成虫期耐药性 对于同一种害虫的卵期来说,胚胎发育的中后期耐药力较差;越冬卵生长季节

13、的卵 对于同一种害虫的幼虫期来说,虫龄越大,耐药性越强。 蛹早期和后期较敏感,中期抵抗力强。 成虫耐药力:雌雄;雌虫产卵前产卵后,生活习性 叶背面危害,喷药要喷于叶背 卷叶害虫,卷叶前用药 钻柱害虫(螟虫),钻柱前用药或用内吸性药剂 基部危害,熏蒸剂或内吸剂泼浇,3. 环境条件,温度: 温度升高,昆虫的活动、代谢、呼吸、取食增加,药效也升高,这些药剂属于正温度系数药剂。如OP、Carb等。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下降,药效增高,这些药剂属于负温度系数药剂。如DDT(1535度)、Py(1228度)。 可能的原因: 解毒酶:T升,酶活性增加,降解杀虫剂量增多;T降,相反。 脂肪体贮存能力:T升

14、,增加。 作用部位:轴突膜Na+通道,T升,不敏感。,湿度 湿度上升,药效增加(水溶性),如敌百虫;RH升,有利于内吸性药剂被植物吸收,如呋喃丹。 有些药剂易产生药害(三氯杀螨醇)。 有些药剂容易分解。 降雨降雨,雨水冲刷,可导致药效降低。,光照有些药剂对光敏感,易分解。如辛硫磷、天然除虫菊酯。 风风可以促进药剂挥发和飘移。大风时,不宜进行喷药。 土壤质地 砂性,吸附力小;粘性,吸附力大。,第三节 农药对被保护作物的影响,一、保护作用 二、刺激作用 三、损害作用(药害),三、农药对作物的药害1. 药害的种类和症状 (1)急性药害施药后几小时至几天内植物上发生的明显异常现象。,急性药害症状表现:

15、 发芽率 种子或土壤处理后下降 根系 短粗肥大、缺少根毛、表皮变厚发脆、不向土层深处延伸等发育不良的现象 茎部 扭曲、变粗、变脆、表皮破裂、出现疤结等,一般损失很大,应尽量避免发生,如发生轻微多数情况可以恢复。,叶:叶斑、穿孔、焦灼、失绿、畸形、厚叶、落叶等 花:落花或授粉不良 果实:果斑、锈果、畸形、落果 农艺形状:有异常气味、风味、色泽等受到影响,(2)慢性药害 施药较长时间后才在植物上表现出异常现象,常表现为植株矮化、畸形、生长缓慢、生长期延迟、农艺性状恶化等。 慢性药害一旦发生,一般是很难挽救的。,(3)残留药害农药使用后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成分或其分解产物对生长植物引起的药害。 (4) 二次药害农药使用后对当茬作物不产生药害,而残留在植株体内的药剂可转化成对植物有毒的化合物,当秸秆还田或用植物作为绿肥或沤制有机肥而使用于农田,使后茬作物发生药害。,2. 产生药害的因素,药剂本身的因素 成份、使用质量、药剂质量等 植物方面的因素 种类、生育期、生理状态等 环境方面的因素 高温、强光照、风、高湿等,3. 药害的预防和消除应根据药害产生的因素,合理选择药剂,减少用药量,使用适当的浓度,确定合适的施药时期,并注意稀释剂的使用等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