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版广西生物高考专题二轮课件专题六生物与环境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395760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版广西生物高考专题二轮课件专题六生物与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2014版广西生物高考专题二轮课件专题六生物与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2014版广西生物高考专题二轮课件专题六生物与环境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2014版广西生物高考专题二轮课件专题六生物与环境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2014版广西生物高考专题二轮课件专题六生物与环境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版广西生物高考专题二轮课件专题六生物与环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版广西生物高考专题二轮课件专题六生物与环境(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一、种群、群落的概念、特征及数量变化 1.种群和群落的辨析: (1)种群强调的是一定区域内“同种”、所有的“生物”。 (2)群落强调的是一定区域内所有的“生物”。 (3)两者关系:同种生物个体 种群 群落。,2.个体特征与种群特征的辨析: (1)个体特征:个体只具有性别、年龄、出生、死亡等特征。 (2)种群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3)种群特征关系图解:,3.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比较:,二、生态系统的功能 1.物质循环相关图解的识别: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解,(1)判断图解中的各种成分。 根据双向箭头判断出E为生产者,A为大气中的CO2库。 根据其

2、他生物部分的箭头都指向C,判断出C是分解者,剩余的B、D、F则为消费者。 (2)总结图解中的食物链: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 两种成分,根据图解中的箭头指向,可知该图解中的食物链是EFDB。,2.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误区: (1)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的能量。流入各级消费者的总能量指的是该级消费者同化的总能量,消费者粪便中所含有的能量是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能计入该级消费者同化的总能量中。 (2)能量传递效率=某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 (3)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有富集现象,即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3.物质循环和部分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热点考向1 种

3、群增长曲线的数量分析 【典例1】(2012重庆高考)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标准解答】选B。据图分析可知,a点表示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增加最快,应该在a点以前控制种群密度,由此判断A正确;东亚飞蝗的增长模式为S型增长,增长率与时间呈负相关,又因a点以后种群数量增加,至b点达到最大,种群密度随时间逐渐增大,由此判断B错误;因为c点表示改变环境条

4、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可防止c点出现,由此判断C正确;东亚飞蝗属于害虫,应将其数量控制在最低水平,即de段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由此判断D正确。,备选角度:种群密度的调查 【备选典例】(2013新课标全国卷)某农场面积约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

5、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标准解答】选C。本题以农场生态系统为命题线索,综合考查种群密度、能量流动等知识。鹰以鼠为食,因而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导致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降低,故A正确;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100280/(2140)=100只/hm2,故B正确;群落丰富度由该群落中物种种类数的多少决定,故C错误;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因而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所含的能量就越少,故D正确。,【拓展提升】 种群增长曲线、微生物生长曲线、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分析,(1)曲线解读: 图A:“J”型曲线。 a.曲

6、线特点:理想状态下的种群增长曲线,该曲线无K值,且增长率保持一定的数值始终不变。 b.曲线的数学模型:该曲线的数学模型为Nt=N0t,代表的是增长倍数,不是增长率。1时,种群密度增大;=1时,保持稳定;1时,种群密度减小。,图B:“S”型曲线。 a.曲线特点: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该曲线有K值,且不同种群在同一环境条件下K值不同,同一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K值也不相同。 b.应用:理论上树木采伐、渔业捕捞的最佳时期在K/2点以后;农业害虫的防治应在K/2点之前,且越靠前越好。 图C:微生物(细菌)的生长曲线,从开始生长到死亡的动态变化可分为四个主要时期: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7、图D:我国的人口数量总体呈“S”型增长,但在一段时间内近似“J”型增长,该段时间内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较高的生育率和逐渐下降的死亡率,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使人口增长加快;人口基数过大也是原因之一。,(2)A、B、C三曲线所示种群增长率或增长速率的分析:,【对点巩固】 1.(2013杭州模拟)浙江某地乌鸫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如图所示,后一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第1年乌鸫种群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 B.第5年和第7年的乌鸫种群数量相同 C.第9年的乌鸫种群数量最大 D.乌鸫种群数量受领域行为等外源性因素调节 【解析】选A。从图示看出,前3年大于1

8、,说明第1年乌鸫种群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第5年和第7年的乌鸫种群相同,而数量是不相同的;第3年后小于1,乌鸫种群数量最大不是第9年;领域行为属物种的一种先天性行为,应属内源性因素。,2.(2013重庆高考)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 (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 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 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 所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_。图中Oa,物种密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的_;bc,物种逐渐消失,物种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能耐受_;c点后,在适宜气候

9、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将是_。,(2)该坡地经治理后,既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对大气中_的固定,又提高了经济产出,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解析】综合考查种群与群落的相关知识,涉及种群密度调查、群落演替等内容。 (1)对植物和活动能力比较弱的动物,一般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结合题中材料,图中表示一年生草本植物,表示多年生草本植物,表示灌木。决定种群密度最直接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图中Oa,物种密度上升,数量增多,说明该时间段内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c段,群落由多年生草本阶段向灌木阶段过渡,灌木取代了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的水

10、平,说明能耐受灌木丛导致的弱光环境,并在该环境下保持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c点后,若气候条件适宜,高大的乔木能获得充足的光照取代灌木的优势,成为该地区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2)该坡地经过治理,增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同时增加的植被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固定更多的碳元素(CO2),增加了农林产品的产出,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答案:(1)样方法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弱光 乔木 (2)碳元素(CO2),热点考向2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角度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典例2】(2013南昌模拟)甲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乙图表示一个长期有效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碳

11、进入生物群落依赖于_。 图中过程与过程中碳流动形式的不同点是_ _。 (2)甲图中分解者通过_(生理过程)将碳放回大气中。 (3)乙图食物网中的肉食动物是_,通常数量较少,从能量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 _。若人们想通过此生态系统更多地得到种群X,理论上你认为达到目的的最有效手段是_ _。,(4)一个农田生态系统,若干年后该弃耕农田中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演替出森林,我们把这样的演替类型称为_。植被优势种群的演替,从根本上体现了植被对_的竞争能力不断增强。,【标准解答】从图示看出,甲图碳进入生物群落依赖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图中过程与过程中碳流动形式的不同点是前者以CO2的形式流动,而过程以含碳有机物的

12、形式流动。甲图中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将碳放回大气中。乙图食物网中的肉食动物是X、H,由于在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能量就越少,一般个体数就越少。若想通过此生态系统更多地得到种群X,理论上最有效的手段是除去此生态系统中的G、S种群。农田生态系统经若干年后弃耕农田中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演替出森林,这种演替是在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演替,称为次级演替。群落的演替实质上是优势种群的取代过程,植被优势种群的演替,从根本上体现了植被对阳光的竞争能力不断增强。,答案:(1)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过程中以CO2的形式流动(或过程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呼吸作用

13、) (3)X、H 在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能量就越少,一般个体数就越少 除去此生态系统中的G、S种群(减少G、S种群的数量) (4)次级演替 阳光,角度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典例3】(2013桂林模拟)下表所示为生物学工作者收集到的某市某湖区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表示存在食物关系)。请据表回答问题。,(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_条食物链,在该食物网中鲫鱼占有_个营养级。 (2)若由于某种原因螺蛳全部死亡,轮虫的种群数量在短时间内将_,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_。 (3)假如鲫鱼的食物有1/5来自轮虫,1/5来自螺蛳,1/5来自水草,2/5来自绿藻,能量流动效率按10

14、%计算,该鲫鱼增重2 kg需消耗绿色植物_kg。,(4)鸡粪是优良的鱼类饲料,适量的投入可以给鱼提供食物,从而提高鱼的产量。鸡粪中的碳元素只能以_形式流向鱼。向河流中少量投入鸡粪对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_;如果投入鸡粪过多,将导致浮游植物大量增殖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直接原因是鸡粪分解产生_。,【标准解答】(1)从表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可得如下食物 网:该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其中鲫鱼占有第二、第三两个营养 级。(2)若螺蛳突然全部死亡,则鲫鱼对轮虫的捕食量增 加,短时间内造成轮虫数量减少。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 物种的数量有关,物种数量减少导致生态系

15、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3)若鲫鱼增重2 kg,则经螺蛳、轮虫消耗绿色植物:(2/510%10%)2=80 kg;直接消耗水草、绿藻:(1/510%+2/510%)2=12 kg,则共消耗绿色植物92 kg。(4)鸡粪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鸡粪中的碳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生物群落内沿食物链传递;河流中加入少量的鸡粪,由于水体的自动调节能力存在,一般不会造成污染,若大量鸡粪进入,超过了河流的自净能力,原有稳态将被破坏,鸡粪分解产生的大量N、P等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表现为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答案:(1)5 2 (2)减少 降低 (3)92 (4)有机物 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N、P等元素,【拓展提升】 1.食物网中物种变动情况的分析与判断: (1)食物链中若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其他生物都将减少。 (2)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短期内会增加,但这种增加不是无限的。,(3)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若d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e减少,以e为食的f也减少,f减少则g就更多地捕食b和c,从而导致b和c减少。在这里必须明确f并非g的唯一食物,所以f减少并不会造成g的减少,它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如b、c等生物)而维持数量基本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