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六单元世界地理第二讲世界重要地区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89969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6.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六单元世界地理第二讲世界重要地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六单元世界地理第二讲世界重要地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六单元世界地理第二讲世界重要地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六单元世界地理第二讲世界重要地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六单元世界地理第二讲世界重要地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六单元世界地理第二讲世界重要地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六单元世界地理第二讲世界重要地区课件(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世界重要地区,考纲呈现 1.亚洲主要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非洲、欧洲西部、拉丁美洲和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自然 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思维导图,考点一 东南亚,考点二 南亚,考点三 中东,考点四 非洲,考点五 欧洲西部,考点六 拉丁美洲,考点七 两极地区,考点一 东南亚,特别提醒 马六甲海峡被日本视为“海上生命线”的原因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尼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了太平洋与印 度洋,是东南亚联系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的必经之路,有“十字路 口”“咽喉要道”之称。由于日本每年从非洲和中东地区进口的大量 石油、原料和出口的商品都由此输送,此海峡

2、被日本视为“海上生命线”。,1.地理位置和范围 (1)位置,(2)范围,2.自然地理特征,3.人文地理特征 (1)人口特征:以 黄种人 为主,人口稠密,分布不均;多信奉 佛 教 ;华侨众多。 (2)经济特征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命题视角一 东南亚地区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1.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 富。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28分) 材料一 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下图)。,材料二 爪哇岛地处板块边界上,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 山间多宽广盆地,是世界上雷雨最多、土壤最肥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1)印度尼西亚大

3、约四分之三的陆地位于 半球,主要气候类型 是 。(4分) (2)爪哇岛附近海域是世界上发生 、 灾害频率最高的 地区之一,这些灾害有可能引发破坏性极大的海啸。(4分) (3)爪哇岛是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其原因是什么?(6分) (4)分析印度尼西亚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6分) (5)简述爪哇岛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8分),答案 (1)南 热带雨林气候(每空2分) (2)地震 火山(每空2分) (3)原因:地处热带;周围水域广阔;地形复杂;空气对流强烈。 (第点2分;其余三点答对任两点得4分;满分6分) (4)原因:岛屿多,海域广阔;热量充足,生物生长速度快;入海河流 众多,饵料

4、丰富。(每点2分,满分6分) (5)措施: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防治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推行生态模式,优化种植结构;加强科技研发、应用与推广;提升产 业化水平,延长产业链。(每点2分,满分8分) 【评分说明】意思相同者给分,意思相近者酌情给分。,解析 本题以印度尼西亚为背景,考查气候类型、地质灾害的分布以及 有关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第(1)题,读图可知,印度尼西亚大部分位于南半球,其主要气候类型应为 热带雨林气候。 第(2)题,由题中信息可知,位于板块边界且有可能引发海啸的自然灾害 应是地震、火山。 第(3)题,雷雨是强对流天气形成的,由题中信息可知,印度尼西亚地处低 纬地区,气

5、温高,空气对流强、蒸发强,空气中水汽多,同时地形复杂,所以 容易形成雷雨天气。 第(4)题,渔业资源丰富和饵料多有关。印度尼西亚河流众多、短小流 急,带来丰富营养物质,附近海域水温高、光照强,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 进而为鱼类提供了丰富饵料,形成了丰富的渔业资源。,第(5)题,爪哇岛地处热带、地形复杂、人口稠密,所以农业可持续发展 应注意防止水土流失,推行生态农业(如立体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加 强科研,等。,命题视角二 东南亚地区河流的综合开发与治理,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出 境后称湄公河。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资源丰富,人口众

6、多,但经济社会 发展水平并不高。 材料二 受强厄尔尼诺的影响,2015年底以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遭 受异常严重旱灾。中国于2016年3月15日开始经景洪水电站对下游实 施应急补水,以帮助缓解旱情。为致力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该流域各国在不同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图,材料三 图为澜沧江湄公河示意图,图为流域内三城市的气候资料图。,图,(1)图中气候资料与图中所示城市对应的是 ,其气温年 变化的特点是 ,这主要是因为 。(3分) (2)湄公河的补给水源主要依赖 ,其径流变化的最显著特征是 ,其中下游的最低水位通常出现在 月份。(3 分) (3)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地每年都要经历一次强度不等

7、和历时不同的,干旱,这是因为 、 。严重的干旱可能对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区产生 的影响有 、 。(4分) (4)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和地区在 、 等领域具有 广阔的合作前景。为了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有 。(4 分),答案 (1)昌都 冬冷夏凉 海拔高(地处高原) (2)降水(雨水) 水位季节变化大 4(或34) (3)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降水少 气温高,蒸发旺盛 河口受海浪侵蚀作用,三角洲后退 工、农业生产缺水 生活用水困难 海水倒灌,生态环境恶化 (4)旅游 航运 资源开发利用 安全 环境保护 合理规划流域开发 方案 促进开发水能与保护环境协调统一 做好流域的植被保护工作 解析

8、(1)本题考查气候。读气候资料可知,该处最冷月均温在0以 下,最热月均温不到20,一年四季温度普遍偏低,冬冷夏凉,应该是位于 海拔高的青藏高原的昌都。 (2)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读图可知湄公河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故,湄公河的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水位季节变化大,下游最低水位应出现 在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的4月份。 (3)本题考查自然灾害。读图可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位于亚热带季 风和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降水少;流域内大部分地区 气温高,蒸发旺盛,故每年都要经历一次强度不等、历时不同的干旱。 严重的干旱会使入海径流减少,河口海浪侵蚀严重,三角洲后退;会导致 工农业生产缺水、生活用

9、水困难;海岸带海水倒灌,生态环境恶化;等。 (4)本题考查区际联系。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旅游资源丰富,航运发达, 资源丰富,故流域内国家和地区可在旅游、航运、资源开发方面进行合 作。流域内可持续发展采取措施从安全、环保等角度回答。,考点二 南亚,1.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南亚主要位于035N以及60E97E之间,北回归线和80E从中间穿过。,(2)海陆位置 南亚位于亚洲的南部,临a 印度洋 ,b 阿拉伯海 ,c 孟加拉 湾 。 (3)国家位置 与我国接壤的南亚国家有4个,分别是A 印度 ,B 巴基斯坦 , C尼泊尔,D不丹。 (4)重要性 南亚附近海域是东亚、东南亚各国与非洲、西亚、欧洲各国

10、联系的重 要海上通道。,2.地形与河流 (1)三大地形区,(2)三条河流:印度河、 恒河 、布拉马普特拉河。,3.气候类型及分布 (1)三种气候类型 大部分地区为 热带季风 气候;西北部地区为 热带沙漠 气 候;北部山区为高原山地气候。 (2)季风气候显著 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受北移转向的 东南信风 影 响。 (3)降水分 布不均,南亚地区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南亚地区受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及河流状况的影响,水旱灾 害频繁,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地理位置的影响 南亚地处热带,半岛伸入印度洋,大气运动强烈,同时水汽来源充足,易形 成较多的降水。 (2)地形地势的影响 南亚北

11、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从印度洋来的水汽被地形抬升,形成地形 雨,雨水大部分汇集到中部低平的平原地区,造成汇水区域过于集中,而 地势较高地区的水量又难以满足需求。,(3)气候特点的影响 南亚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69月,其他月份降水较 少,69月易出现洪灾,而其他月份易形成旱灾。 (4)河流状况的影响 南亚地区的河流较少,主要有印度河、恒河,分洪、泄洪能力较差,造成 径流量变化大,汛期水量过大,旱季水量又不足。特别提醒 南亚国家中,孟加拉国的洪涝问题最为严重的原因 (1)地势北高南低,处于西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 (2)南部恒河三角洲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3)地处孟加拉湾顶端,

12、受海潮影响不利于洪水入海。,命题视角一 南亚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分析,1.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图为某区域略图。图为图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 图。图,图 材料二 图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甲地的高原半干旱草 原带,变为丁地的热带季雨林带。,材料三 由于河流每年带来约2亿吨的泥沙,图中戊区域形成了面积 约8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 (1)图中甲地和丁地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甲地和丁地的主要粮食 作物分别是 、 。分析两地粮食生产自 然条件的异同点。(12分) (2)图中所示道路沿线,乙地(海拔5 250米)和丙地(海拔2 000米)自然带 类型分别是 、 。分析该 道路沿线

13、自然带分异的主要原因。(8分) (3)分析戊区域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10分),答案 (1)青稞(小麦) 水稻 相同点:河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雨热同期甲地降水少, 丁地纬度低,两地光照充足。 不同点:甲地海拔高,热量不足;丁地纬度低,海拔低,热量丰富;甲地处于 背风坡,降水量少;丁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多;甲地昼夜温差大,有 利于有机质积累。 (2)高山草甸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原因:海拔高度和坡向不同引起的热量和降水量差异。 (3)流域面积大,泥沙来源广(泥沙来自两条河流);流域内降水量大(两河 支流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迎风坡);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流域内 地形坡

14、度大;坡地开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解析 (1)甲地位于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谷地,以种植青稞为主;丁地位 于恒河流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以种植水稻为主;注意问的是粮食作 物。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可从地形、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水 源、土壤等方面分析,注意要结合各地自然特征回答,异同点需要进行 对比分析。 (2)道路沿线甲地为高原半干旱草原、丁地为热带季雨林,则从甲到丁, 水热条件越来越好,结合乙地海拔可知,乙地位于高原上,两条河流之间, 海拔5 000米以上,则乙可能是高山草甸带;丙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海 拔2 000米左右,则可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3)泥沙多少

15、与流域内水土流失程度及流域面积大小相关。流域面积可 从经纬网图看出;水土流失程度可从地形坡度、降水量及强度、植被等,角度分析。,命题视角二 南亚区域地理特征与可持续发展,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即将修建的“中巴铁路”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 港。图甲为“中巴铁路”规划线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图乙为喀什和瓜达尔气候资料图。,图甲,图乙,(1)瓜达尔港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 (2)喀什和瓜达尔两地气候的不同点是 、 。喀什终年干燥少雨的原 因是 、 。 (3)中巴铁路建设难度较大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 。 (4)印度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答案 (1)邻近波斯湾和霍尔木兹海峡(邻近印度洋主航线和世界主要 石油产地) (2)喀什冬冷夏热,瓜达尔终年炎热 喀什夏季降水偏多,瓜达尔冬季降 水偏多 深居内陆 地形闭塞 (3)地势起伏大 地质条件复杂 部分路段气候高寒,冻土广布 部分 路段沿线沙漠广布(任答3点) (4)雨水 冰川融水 解析 本题以修建中巴铁路的时事热点材料和相关规划线路图与气候 资料统计图为背景,考查港口区位、气候特征、铁路工程建设、河流补 给、环境保护等一系列知识。 (1)港口区位优势要从地理位置、港口水陆条件、腹地资源等方面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