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培训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7380155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27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安全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生产安全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生产安全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生产安全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生产安全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安全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安全培训(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生产基本概念,1、什么叫安全?安稳而无危险的事物,泛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和不出事故的状态。没有危险是安全的特有属性,因而可以说安全就是没有危险的状态。,2、危险危险是指某一系统、产品、或设备或操作的内部和外部的一种潜在的状态,其发生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状态。,3、事故: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它具有几个重要的特性。 3.1因果性。事故的因果性指事故是由相互联系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2随机性。事故的随机性是指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是偶然的。 3.3潜伏性。表面上,事故是一种突发事件。但是事故发生之前有一段

2、潜伏期。事故发生之前,系统(人、机、环境)所处的这种状态是不稳定的,也就是说系统存在着事故隐患,具有危险性。如果这时有一触发因素出现,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3.4可预防性。现代事故预防所遵循的一个原则即是事故是可以预防的。也就是说,任何事故,只要采取正确的事故预防措施,事故是可以防止的。因此,必须通过事故调查找到已发生事故的原因,采取预防事故的措施,从根本上降低伤亡事故发生频率。,4、什么是伤亡事故?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5、危险源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

3、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一般分为五类: (一)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及传染病病原体类危险源; (二)锅炉及压力容器设施类危险源; (三)电气类设施危险源; (四)高温作业区危险源; (五)辐射类危害类危险源;,6、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者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7、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事故隐患归纳为21

4、类,即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水害、坍塌、滑坡、泄漏、腐蚀、触电、坠落、机械伤害、煤与瓦斯突出、公路设施伤害、公路车辆伤害、铁路设施伤害、铁路车辆伤害、水上运输伤害、港口码头伤害、空中运输伤害、航空港伤害和其他类隐患等。,8、什么是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要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使劳动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安全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消除危害人身安全健康的一切不良因素,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舒适地工作,称之为人身安全;消除损坏设备、产品和其他财产的一切危险因素,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称之为设备安全。围绕保护职工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为搞好安全生产

5、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叫安全生产工作。,9、本质安全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的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包括失误安全功能和故障安全功能。,10、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的,又叫300291法则。这个法则意思是说: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必然包含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安全生产法律 条款摘录,安全生产法第一条 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第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既有权利,也有义务)。第四十六条 从业人员有权拒绝

6、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拒绝冒险操作的权利)。第四十七条 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现场。(紧急避险权)。,第四十九条 从业人员应当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遵纪的义务)。第五十一条 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它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报告的义务)。第五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检查职责,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拒绝或阻挠安全检查是违法行为)。第七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

7、依法调查处理。,安全培训规定: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进行安全培训的从业人员包括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 未经安全生产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 第十四条加工、制造业等生产单位的其他从业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培训教育。第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 第十九条从业人员在本生产经营单位内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当重新接受车间和班组级的安全培训。第二十条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

8、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安全技术,安全用电电气危害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系统自身的危害,如短路、过电压、绝缘老化等;另一方面是对用电设备、环境和人员的危害,如触电、电气火灾、电压异常升高造成用电设备损坏等,其中尤以触电和电气火灾危害最为严重。触电它可直接导致人员伤残、死亡。另外,静电产生的危害也不能忽视,它是电气火灾的原因之一,对电子设备的危害也很大,1.1 人身安全 1.触电危害触电是指人体触及带电体后, 电流对人体 造成的伤害。 它有两种类型, 即电击和电伤。 1) 电伤非致命的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

9、 化学效应、 机械效应及电流本身作用造成的人体伤害。 电伤会在人体皮肤表面留下明显的伤痕, 常见的有灼伤、 电烙伤和皮肤金属化等现象。2)电击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 破坏人体内部组织, 影响呼吸系统、 心脏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甚至危及生命。在触电事故中, 电击和电伤常会同时发生,3)影响触电危险程度的因素(1) 电流大小对人体的影响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 人体的生理反应就越明显, 感应就越强烈, 引起心室颤动所需的时间就越短, 致命的危害就越大。 按照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和人体所呈现的不同状态, 工频交流电大致分为下列三种: 感觉电流: 指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电流(1-3mA) 。 摆脱电流

10、: 指人体触电后能自主摆脱电源的最大电流(10mA) 。 致命电流: 指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30mA)。,(2) 电流的类型工频交流电的危害性大于直流电,因为交流电主要是麻痹破坏神经系统,往往难以自主摆脱。一般认为4060 Hz的交流电对人最危险。随着频率的增加,危险性将降低。当电源频率大于2000 Hz时,所产生的损害明显减小,但高压高频电流对人体仍然是十分危险的。,(3)电流的作用时间,人体触电,当通过电流的时间越长,愈易造成心室颤动,生命危险性就愈大。据统计,触电15min内急救,90%有良好的效果,10分钟内60%救生率,超过15分钟希望甚微。,(4) 电流路径电流通过头

11、部可使人昏迷; 通过脊髓可能导致瘫痪; 通过心脏会造成心跳停止, 血液循环中断; 通过呼吸系统会造成窒息。 因此, 从左手到胸部是最危险的电流路径; 从手到手、 从手到脚也是很危险的电流路径; 从脚到脚是危险性较小的电流路径。 (5) 人体电阻人体电阻是不确定的电阻,皮肤干燥时一般为100 K左右,而一旦潮湿可降到1 K 。人体不同,对电流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一般地说,儿童较成年人敏感,女性较男性敏感。患有心脏病者,触电后的死亡可能性就更大。,(6) 安全电压安全电压是指人体不戴任何防护设备时,触及带电体不受电击或电伤。人体触电的本质是电流通过人体产生了有害效应,然而触电的形式通常都是人体的两

12、部分同时触及了带电体,而且这两个带电体之间存在着电位差。因此在电击防护措施中,要将流过人体的电流限制在无危险范围内,也即将人体能触及的电压限制在安全的范围内。国家标准制定了安全电压系列,称为安全电压等级或额定值,这些额定值指的是交流有效值,分别为:42V、36V、24V、12V、6V等几种。,2. 常见的触电原因人体触电主要原因有两种:直接或间接接触带电体以及跨步电压。直接接触又可分为单极接触和双极接触。 1) 单极触电 当人站在地面上或其他接地体上, 人体的某一部位触及一相带电体时, 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或中性线), 称为单极触电, 如图1.所示。图1.1-1(a)为电源中性点接地运行方式

13、时,单相的触电电流途径。图1.1-1(b)为中性点不接地的单相触电情况。一般情况下,接地电网里的单相触电比不接地电网里的危险性大。,(a) 中性点直接接地 (b) 中性点不直接接地图1.1-1 单相触电,2) 双极触电双极触电是指人体两处同时触及同一电源的两相带电体, 以及在高压系统中, 人体距离高压带电体小于规定的安全距离, 造成电弧放电时, 电流从一相导体流入另一相导体的触电方式,如图所示。两相触电加在人体上的电压为线电压, 因此不论电网的中性点接地与否, 其触电的危险性都最大。,3) 跨步电压触电当带电体接地时有电流向大地流散,在以接地点为圆心, 半径20 m的圆面积内形成分布电位。人站

14、在接地点周围,两脚之间(以0.8 m计算)的电位差称为跨步电压Uk, 如图所示,由此引起的触电事故称为跨步电压触电。高压故障接地处,或有大电流流过的接地装置附近都可能出现较高的跨步电压。离接地点越近、两脚距离越大,跨步电压值就越大。一般20米以外就没有危险。,4) 剩余电荷触电剩余电荷触电是指当人触及带有剩余电荷的设备时, 带有电荷的设备对人体放电造成的触电事故。 设备带有剩余电荷, 通常是由于检修人员在检修中摇表测量停电后的并联电容器、电力电缆、 电力变压器及大容量电动机等设备时, 检修前、 后没有对其充分放电所造成的,3. 防止触电产生触电事故有以下原因: (1) 缺乏用电常识,触及带电的

15、导线。 (2)没有遵守操作规程,人体直接与带电体部分接触。 (3)由于用电设备管理不当,使绝缘损坏,发生漏电,人体碰触漏电设备外壳。 (4) 高压线路落地,造成跨步电压引起对人体的伤害。 (5) 检修中,安全组织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不完善, 接线错误,造成触电事故。 (6) 其他偶然因素,如人体受雷击等,保障安全用电应采取下列一些安全措施: 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要采取保护接地或接零。 安装自动断电装置。 尽可能采用安全电压。 保证电气设备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 采用电气安全用具。 设立保护装置。 保证人或物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 定期检查用电设备。,消防安全,火灾指失去控制蔓延成灾的燃烧现象。或指超出

16、有效范围的燃烧。通常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人员和和财产损失较轻时,有时也称火警或未遂火灾事故。,1.燃烧定义: 同时放热发光的剧烈氧化反应。2.燃烧的三个特征: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 放热发光,3.燃烧的三要素(基本条件):可燃物,氧化剂,火源火源是具有一定的温度和热量的能源,如:火焰、电火花、炽热物体、日光、暖气片、静电,4、燃烧的类型闪燃可燃液体受热蒸发为蒸气,液体温度越高,蒸汽浓度越高,当温度不高时,液面上少量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遇火源会闪出火花,短暂的燃烧过程(一闪即灭),称闪燃。 T5秒。闪点: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如:车用汽油-39;煤油2835等。闪点越低,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越大。,着火可燃物质在火源的作用下能被点燃,并且火源移去后仍能保持继续燃烧的现象。着火点(燃点):能发生着火的最低温度。如:纸130,木材295等自燃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无需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燃烧的现象。能引起自燃的最低温度称自燃点,如:黄磷30,煤320 。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