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山西省中考思品命题思路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7378691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125 大小: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山西省中考思品命题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2012年山西省中考思品命题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2012年山西省中考思品命题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2012年山西省中考思品命题思路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2012年山西省中考思品命题思路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山西省中考思品命题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山西省中考思品命题思路(1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山西省思品科目说明 (考试大纲)及今年中考命题 思路解读,山西省教科院初中思品教研员 张增建,本专题报告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明确几个核心理念 第二部分:2011年山西思品中考试 题分析总结 第三部分:2012年山西思品中考命 题思路及科目说明解读 第四部分:今年中考总复习建议 和今后教学的方向,第一部分 明确几个核心理念,一、国家将“思想政治”改为“思想 品德”的意图是什么? 二、应试考试和素质考试的区别。 三、开卷考试的初衷是什么? 四、如何看待思品学科中的能力。 五、一套好的思品中考题应该是什么样 的?,一、将“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的意图 是什么?,1.从“政治”到“品德

2、”,表明官方开始有意识淡化多年的意识形态,是人本主义的回归与体现,是对人的一种尊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是中国教育的一种进步。 2.改变了这个学科的教学重心,政治不再是这门学科的独角戏,道德、法律、甚至心理健康等都成为舞台的活跃角色。 3.开始强调公民素质的重要实为公民教育。今年的新课标也在强调这一点。,思想品德的定位和宗旨,思品学科定位:就是公民教育应对社会的常识(包括能力)。新课标目标:“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区别:公民与国民 (1)强调与世界接轨,开放性和普适性。 (不仅仅以意识形态为准绳) (2)站在权利义务的角度 思品学科宗旨:从

3、一个“自然人”走向“社会人”的桥梁,培养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不像大学是要培养社会精英),假设:,这个初中生空投到郑州北京伦 敦, 不同层面的地方,这个学生都能立 刻能很开适应其周围的环境与社会。 (不要象文革时的中国人和现在的朝鲜人足球世界杯观众席上的场景),因此:,今年及今后思品中考命题的中心思想: 就是培养一名合格的现代公民。 这应该是一套思品中考题的灵魂,也是日常教学和课堂教学改革贯彻的红线。,二、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第一,目的不一样: 第二,应试重题型,轻内容;素质相反 第三,应试重技巧,轻思维;素质相反,第一,目的不一样:,应试教育以高分数为唯一目的,功利色彩明显,中考几乎就

4、是要重点中学;这是中国教育的一种无奈现状。 素质教育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考试只作为一种检测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手段。 例如:消费者维权五个途径,现实中“行政部门”在哪里? 参加一个隆重是学术会议,应该注意的哪些礼节,不被别人笑话指责;,第二,应试重题型,轻内容;素质相反,前者考前就明确了题型,过于看重题型; 后者将题型作为试题的有机组成,“临场”发挥,有新鲜感。 前者题型模式化,甚至有题型(形式)决定内容的倾向; 后者主要根据内容需要,选择并设计题型 。,第三,应试重技巧,轻思维;素质相反:,前者形成一套应对考试的应试技巧,已经把学生训练成“条件反射”,一看题就“本能”地答,与平时教学

5、已经达成一种高度默契。 后者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标志就是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这是一个人终身受用的工具软件,不仅对高中有用。,总之:,应试教育突出静态的知识,考试时只“高效”适应于平时教学设定的命题情景;试题稍有改变,就不知所措,且非常生气。在现实生活中,易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素质教育突出动态的知识,强调过程,所学知识和能力有弹性。在现实生活中,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对新鲜事物有挑战激情。,三、开卷考试的初衷是什么?,第一,减轻学生负担,是否可减轻四分之一。 第二,突出思品学科的常识性和实践性,包括以 体验和感悟为主的内容,都适合开卷形式。 第三,改变死记硬背的传统方式,留出更多的时

6、间,去干什么?去更深入的思考,进而真 正培养一种灵活运用的能力。 (计算机的作用;爱因斯坦的火车时刻表) 显然:思品本来应该是最靠近素质教育的学科。,注意:,开卷并不意味着就是简单机械地抄书。 应该是: (1)需要建立在平时扎实教学的基础上;(2)考试时则深入思考,灵活应用; (3)“课本”在开卷考试扮演的角色,只 是参考和备忘的工具,或者说是一个 仓库。,因此:,不能把思品学科搞成“三无”产品: 无基本概念和原理, 无逻辑思维, 无学术体系。 相反:思品学科是一门具备“三有”的 独立学科。 否则:思品学科的学术门槛过低,随之 导致缺乏应有的学术尊严。,四、如何看待思品学科中的能力,一种理解:

7、学科能力(识记、理解、应用) 一种理解:科目说明“能力立意”之试题 语境中解决问题的实用能力。 后者之“能力”与基础知识是什么关系? 打个比方:“实物”与“投影”的关系,即不能刻意追求,或者说离开知识体系的基础,一味去追求。正确的认识为: 知识的体积越大,能力的影子越大; 聪明的办法:教学或命题如调整灯源 角度,尽可能使知识的投影拉长。,因此:,“能力立意”并不意味着完全排除对学科基本知识和原理的考查。 同时,在日常教学中,要给基础知识应有的地位,否则,能力容易成为“空中楼阁”。 应试所谓的“能力”,常常是一种应试能力,严格说多属于一种“伪能力” 能力的最高境界:国际竞争能力 (动物园的老虎和

8、野生老虎),注意:,我们又是强调独立学科,又是强调学科基础知识和原理,是不是要走回头路搞“学科中心论”?不是! 我们的目的只是“纠偏”以前是过分以学科逻辑(学科知识)为主,忽视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培养;现在是否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分强调生活逻辑(能力培养),忽视学生的基础知识。 如何把握?大树要长高,就要把根扎深,以这个“深度”为标准。,在中考命题实践中:,去年中考已经有体现,就是直接考 基础的题共为9分:5题、 13题。 今年及今后山西中考命题坚持如 此,留出10%的比例,约8分左右, 直接考基础知识,且成知识体系。 这不影响“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目的就是通过“知识”的根须扎得深和牢,使“能力”

9、的树冠长得更茂盛,五、一套好思品中考题该是什么样的?,评价标准(理论层面的): 三个有利于:一个为素质教育, 二个为课堂教学改革, 三个为高中综合评价。 四度一面:区分度、可信度、难度、效度, 知识点的覆盖面。 六 性:科学性、基础性、综合性、 实践性、人文性、灵活性。,目前中考题问题的关键在于:,这套理论标准体系在命题实践中是否僵化了? 思品中考题已经形成一种特有的生态, 或者说模式,出现明显的应试风格。 令人担忧的是,相当多的教师不仅已经 完全适应,而且成为这种生态的自觉维 护者,甚至是坚定的! 但在外人看来,一看这些题就感到发怵 和压抑,甚至不知所云;特别是一个受 过高等教育,且是文科高

10、材生,也出现 如此感觉, 那么,这门学科是否应该有所反思了呢?,因此,除理论标准,还有感性层面要求:,学生有做头,教师有说头,外行有看头。 总之,一看题有想做的欲望,而不是压抑的感觉。 “三不要”和“三要”: 一不要面面俱到(追求覆盖多少知识点) 二不要被题型所束缚,作茧自缚; 三不要干巴巴的,一副政治面孔。 一要有情趣(要好玩,有意思); 二要有书卷气和圆润感(要“润物细无声”) 三要有思维含量(基本思维能力的训练),本部分(第一部分)最后特别强调的是:,转化考试理念,以素质教育(给学生以“渔”)为出发点,而不是应试教育为出发点。不同的评判标准,可能对同一套题的评价出现差异,乃至相反的结论。

11、 真正的能力,真正的素质教育并不难,更不是与大家为敌,恰恰是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的。,第二部分:2011年山西思品中 考试题总结,一、为什么要临时调整2011年思品 中考的命题思路 二、2011年试题的五大变化 三、2011年中考题的问题和争议,一、为什么临时调整命题思路,6月的中考题命题思路与3月的培训、4月的适应考试,出现偏差,成为最大的争议。 在此,向老师们表示歉意。但实属不得已。,原因有三,不得不紧急调整:,上来自省厅的压力,5月座谈会,“题型 结构十年不变”“思品的本质究竟是什 么”。 下来自书商的自信:这套模拟题能猜中 80% ,不信考完再要你的资料钱! 中来自全省初中思品教学的应试之

12、风,已 经连死记硬背也不用了,两抄:平时把成 题抄书上空白处;中考把书上题再抄卷 上,基本上就是高分!哪里用讲授呢?,这个命题思路调整(指导思想)就是:,第一,去年3月培训时公布的,是山西中考改革用2年时间逐步平稳过渡,5月会议后,临时决定直接在当年一步到位,将原定的“稳中有变”,变为带一定风险的“稳中求变”,加大改革的步伐和力度。 主要增加辩证、递进(小评论)等思维模式 第二,充分挖掘开卷的优势,强调灵活运用。 第三,突出“思品”的本质,即力求用一根主线将所有的试题窜起来培养现代公民。,二、2011年试题的五大变化,第一,命题的重心出现结构性的位移。 第二,简答题和分析说明题做了明显的区别。

13、 第三,加大思辨性,区分度明显被拉开。 第四,扎根现实泥土,乡土气息浓厚。 第五,研究性学习逐步浮出水面。,第一个变化:命题的重心出现结构性位移。,由“以宏大的政治语境为重心”转向“以培养合格现代公民为重心” 具体而言:涉及公民常识教育的考点约为70%,而且,涉及政治语境的也尽可能拉近与初中生的距离。 总之,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 这个“社会人”就是 “培养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第二个变化:简答题和分析说明题有明显区别,去年3月中考培训和4月份适应性训练,已经对二者的区别做过讲解和铺垫。 命题着力点: 简答题突出一个简字,看结果不看过 程,小题小分化,考基础;突出是什 么,甚至13题填空为

14、1分,6空,6分。 分析说明题把一个问题说透彻,看过 程,为什么,着重训练思维能力。16、 17、18三道大题,23分均为分析说明。,第三个变化:加大思辨性,区分度明显被拉开,山西思品直到2010年中考,普遍反映不是太难,区分度不够;因此2011年实际被明确要求:适当加大区分度。 “两考合一考”,但根据实际情形和教育部精神,叫“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考试”,侧重选拔功能。 因此,2011年中考难度加大,具体就是加大了思辨性。以太原市为例,2010年平均分58分,2011年53分。 可见:这个目的基本达到。,但是,,2011年思品中考最激烈的争议随之而来,甚 至是捅了“马蜂窝”: 相当多的考生不适

15、应, 相当多的教师有不同说法, 为什么会如此?,原因有好几个方面,但过快加大思辨性,也就是题型出现较大变化,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具体分析:,初中思品思维类型本应有四种: 并列、因果、辩证、逐层深入(递进) 其中,并列思维应该说是含金量最低,呈静态平面状;可它便于掌握,使用频率最高,能强化联想搜索能力,便于与课本知识点广泛结合,因此成为近年来中考试题的主角,80%为此类题。 并列思维本来无可厚非,而且不乏经典题,包括2011年全国各地有许多精彩试题。但关键的问题是一支独大,喧宾夺主了,导致思维结构失衡。,并列思维过于强势的后果是什么呢?,其一,容易造成学生思维能力的平面化或弱 化,因为是“摊大

16、饼”,而且是沾边 就行,甚至是草木皆兵; 其二,命题人为了提高难度,只能在“并列” 思维的框架内,进一步将散见于课本 多处的知识点,整合在一个主题之 下,并形成“整合的知识点越多,题 出得越好”的评价标准。 其三,这就容易导致一种不良循环:要难 度饼就要大;饼大了就可能出现“真、 大、空”情形,即有些答案有风就是雨。,对此,去年(2011年)思品中考:,我们甘冒风险和压力,一反常态,连续 推出最后三道大题,均为“反传统”的思维: 16题“请你谈谈山西为什么要开展这次专项督查?”因果思维+并列思维(摊大饼) 17题“请你对这位同学想当作家的行为进行评析”辩证思维 18题“为这幅漫画配一幅小评论” 逐层深入思维,第四个变化:扎根现实泥土,乡土气息浓厚,1.紧密结合学生实际 大题如14题的QQ聊天(针对现实,聊 天时间太长,有的同学成为其奴隶)、 17题“理想与现实”(普通文班近一 半学生学艺术,学钢琴,当明星;) 小题3题“如何成长”、7题“社交礼 仪”、9题“消费理念”、 10题“正确 行为”、12题“心理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