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解读——林小英-人教教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7376449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5.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字经》解读——林小英-人教教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三字经》解读——林小英-人教教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三字经》解读——林小英-人教教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三字经》解读——林小英-人教教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三字经》解读——林小英-人教教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字经》解读——林小英-人教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字经》解读——林小英-人教教(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文化教程,三字经 教材解读与教学构建,上饶县中小学国学教学“薪火”工作室江西省上饶县第二小学 林小 英,二零一二年八月十三日,2,自行添加标题,自行添加标题,自行添加标题,自行添加标题,三字经,熟悉而陌生!,贴近又遥远!,2,自行添加标题,自行添加标题,自行添加标题,自行添加标题,走出三字经!,走进三字经课堂!,2,自行添加标题,自行添加标题,自行添加标题,自行添加标题,一、透视内容涵盖 二、纵观形式呈现 三、通览编排特点 四、锁定目标达成 五、探寻策略构建,一、透视内容涵盖,为何谓“经”“经”是什么?字典中的解释就是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

2、物的专著。,1.首经论,一、透视内容涵盖,一是针对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三百千”而言。 二是指初级经文。,1.首经论,为何谓“经”,“淹贯三才,出入经史”,“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为何谓“首经”,一、透视内容涵盖,2.六部说,第一部分:谈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人之初,性本善人不学,不知义。”28句。,一、透视内容涵盖,2.六部说,第二部分强调教育的内容和顺序。“为人子,方少时首孝悌,次见闻。”14句,强调儿童要懂礼仪,尊敬父母,兄长。,一、透视内容涵盖,2.六部说,第三部分 :讲授基本的文化常识。“知某数,识某文此十义,人所同。”84句,介绍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

3、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透视内容涵盖,2.六部说,第四部分介绍代表中国文化的重要经典和读书的次第。“凡训蒙,须讲究文中子,及老庄。”68句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一、透视内容涵盖,2.六部说,第五部分中国通史纲要。“经子通,读诸史。通古今,若亲目。”146句。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透视内容涵盖,2.六部说,第六部分谈勤奋刻苦是接受教育的基础,“口而诵,心而惟戒之哉,宜勉力。”94句。,一、透视内容涵盖,3.三部曲,三字经分为“教史学三部分,第一部分 “教 ”讲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理由、教育的方法、教育的规律。(

4、1-19课),一、透视内容涵盖,3.三部曲,三字经分为“教史学三部分,第二部分 “史 ” 二百余字讲完中国史 !(20-29课),一、透视内容涵盖,3.三部曲,三字经分为“教史学三部分,第三部分 “学 ” “口而诵,心而惟”从学的方法; “朝于斯,夕于斯”从学的坚守; “身虽劳,犹苦卓。”从学的精神; “尔小生,宜立志。”从学的志向; “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从学的意义。(29-40课),一、透视内容涵盖,先学好,才能教好!字字句句要做到融会贯通,并将它溶解在血液里,隐匿于生活中。 “当效之,当自警。”,全文共1122个字,1.(字)一字千金,二、纵观形式呈现,“字有重复,词无藻彩

5、”,如“教之道,贵以专。”,“父子恩,夫妇顺”,全文三子一句,共374个句子。,2.(句)句短易读,二、纵观形式呈现,三字一句,两句一韵, 易读易记!,例如千字文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百家姓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冯 陈 褚 卫 蒋 沈 韩 杨,句短易读,殊便于开蒙。“,2.(句)句短易读,二、纵观形式呈现,第二课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句短易读,殊便于开蒙。“,2.(句)句短易读,二、纵观形式呈现,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

6、道,贵以专。,“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3.(语言)简洁通俗,二、纵观形式呈现,用故事激趣很童趣,像“昔孟母,择邻处” “香九龄, 能温席” “融四岁,能让梨”, 用榜样激励很真实,“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 能咏吟。” 用警句告诫很恳切,“勤有功,戏无益;诫之灾,宜勉力”。 用比喻劝勉很直白,“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用列举说明很清晰,“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组合”套餐:经文译解拓展故事中国传统文化小课题,1. 课时化,三、通览编排特点,经文主题分割、按序呈现,,

7、第一课“人之初性本善教之道贵以专”说的是人生哲理;第二课“昔孟母名俱扬”则是家庭教育的。 。,“故事”加味:,2. 趣味性,三、通览编排特点,讲述典故渊源如“开明君主唐太宗与直谏大臣魏征” “周公吐哺”还有蒲编、竹简、悬梁、刺股、囊萤、映雪、负薪、挂角;,阐释人生哲理-如“ “空中楼阁”“铁杵磨成针”“子非鱼”;,表现传统美德如“黄香温席”“万石家风”。,“拓展”增补:,3. 时代感,三、通览编排特点,拓展 中国传统文化小课题,传统的文化知识与现代的健康理念融合,课程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外学习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引导学生熟读成诵,积累语言;质疑探源,启智开思;古今结合,开宗明义;学以

8、致用,身体力行。从而感受民族文化的精髓,培植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向往与热爱的情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实现文化兴校与经典育人的双向发展。,1. 课程总目标,四、锁定目标达成,传承知识和弘扬美德,双重目标,双向发展!,2. 学科总目标,四、锁定目标达成,课文学习要求(二年级) 1、对40课经文能诵读成韵。2、能够背诵40篇课文。3、学习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中意思浅显的句子。对课文意思有粗略的理解。 4、激发喜爱诵读的兴趣。学习诵读方法,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5、学习运用三字经所诠释的方法引导自己的行为实践。 二 故事学习要求1、对全册课文中的课文故事,有大概的了解。 2、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教材中的10个故事

9、。(即第1、8、13、19、25、30、31、32、36、37课的故事 三 节气与养生要求 四 读写 要求第一学段,3. 课时目标,四、锁定目标达成,第一课【教学目标】 读中感知,认识初步韵文三子一句,两 句一韵的规律,并能有节奏地诵读背诵。(识韵) 2读中知意,学会运用释文来读明白经文的大致意思,懂得结合故事进一步理解。(明意) 3读中激情,在多层面诵读中体味三字经的韵律,激发学生学习情趣。(体悟),3. 课时目标,四、锁定目标达成,第三十一课【教学目标】1. 读中习法,学会字正腔圆地诵读,有节奏,有 韵味地诵读,并能背诵。(识韵) 2读中明理,结合释文与故事初步理解经文的意 思,感知古人勤

10、学苦读的行为和精神。(明理) 3读中导行,切入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先人为典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自省自律。 (导行) 4读中激情,在多层面诵读中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激情),(一)多维整合,形成体系,五、探寻策略构建,1. 建构四个环节 情趣导入熟读成诵知意明理思辨导行。,2. 抓住两条主线 诵读线(一读解千愁、贯穿始终)读音读韵读意读情 认知线 (循序而渐进)置疑读文知意感悟践行,(拓展延伸),(一)多维整合,形成体系,五、探寻策略构建,第三十一课 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一)多维整合,形成体系,五、探

11、寻策略构建,第三十一课 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一)多维整合,形成体系,五、探寻策略构建,3. 融入两化方法生活化从生活问题引入切入生活思悟回归生活导行情趣化 多种形式的趣味诵读 声情并茂的故事讲述 生动有趣的音画辅助 拨动心弦的生活再现,(一)多维整合,形成体系,五、探寻策略构建,4. 打通两条渠道学校让校园生活中处处能触摸到三字经。家庭让父母与孩子一起走进三字经。,(二)课例举证,实施策略,五、探寻策略构建,第一环节“情趣导入” 故事导入情景再现音画渲染激思启疑,(二)课例举证,实施策略,五、探寻策略构建,第一环节“情趣导入” 故事导入 如

12、第二十二课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故事:周文王为姜子牙拉车,(二)课例举证,实施策略,五、探寻策略构建,第一环节“情趣导入” 情景再现 如第三十一课 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切入视频新闻报道),(二)课例举证,实施策略,五、探寻策略构建,第一环节“情趣导入” 音画渲染 如第七课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二)课例举证,实施策略,五、探寻策略构建,第一环节“情趣导入” 激思启疑 如第十三课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

13、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二)课例举证,实施策略,五、探寻策略构建,第二环节“熟读成诵”,四步走,步步提升:一读求正音二读明节奏三读知轻重 四读晓缓急,四点取,取之有道: 多读少讲、示范引领、重效轻形、动静结合,(二)课例举证,实施策略,五、探寻策略构建,第三环节“知意明理” A.自读译文,初知文意自读,或同桌互读,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与能力。 B.文释对读,通晓文意师生或生生进行原句与译句的对读或抢读,既检测了自读效果,又加深了理解。 C.故事穿插,深刻感知突破重难点,(二)课例举证,实施策略,五、探寻策略构建,第四环节“思辨导行” 再现生活情景,用三字经进行道德评判以他人触动自我。(以三

14、十一课教学为例) 联系生活实际,用三字经进行自省自纠以自省促进自律。(以三十二课为例).开展践行活动,用三字经进行体验感悟以行动书写真善美。(以第五课为例),(二)课例举证,实施策略,五、探寻策略构建,第五环节“课外拓展” 打通两条渠道 学校广播吟唱,声声入耳;墙上经典,无声胜有声;课前背诵,句句归心;背诵考级、擂台大赛,个个开心。 家庭亲子诵读;送星行动;践行行动,好榜样,好榜样,文化树,学校文化柱,内墙国学栏,班级内墙,四班,三班,室外展示台,校内活动研究小组,大课间诵读,学校,校园电视,校园电视,艺术节表演诵,艺术节表演诵,家庭,家庭,家庭,用心铭记,林语堂说:概论之类的教科书不算书,拼鼻子凑脸的小说也不能算作书。现代人的思想完全被影视媒体所控制,满脑子都是报纸上看来的消息,自己完 全没有中心思想,变成了随风倒的草。孩子们那一点有限的历史知识还都是从“秘史”中“戏说”来的,不知道文学作品算不得“书”。真正读几篇左传史 记,呼吸都会感觉深沉。,共勉,鸟欲高飞先振翅 人求上进先读书,谢谢大家!,2012年8月13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