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策略研讨会《智慧备考》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7376394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17.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策略研讨会《智慧备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策略研讨会《智慧备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策略研讨会《智慧备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策略研讨会《智慧备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策略研讨会《智慧备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策略研讨会《智慧备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策略研讨会《智慧备考》(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策略研讨会智慧备考,夯基提能,高考改革明方向,语文高考改革势在必行,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生活外延 国家教育目标,语文学习的“五大核心素养”,树根即语之根,指信息吸收系统,包括“听”、“读”;树干即语之干,指信息处理系统,主要为“思”;果实部分即语之果,指信息处理后的呈现部分,包括“说”和“写”。,语文学习与呈现的过程生态平衡的大树,6,语文素养生活外延,语文的命题与考查关乎生活情理,语句连贯题,离不开生活中语意逻辑的情理; 成语辨析题,离不开生活中语境表达的内在情理; 古诗文情感,离不开生活中价值观表达情理; 现代文探究,离不开作者写作意图呈现的生活情理,我们从中小学到大学

2、的教育,更多的是在教知识、技术、专业,唯独缺少文化。我们培养了很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很多高学历的野蛮人。鲍鹏山,鲍鹏山,我国高考改革正在进行中,2014年“拿图纸、出方案”,制订了高考内容改革规划和分省命题省份使用全国卷的调整方案。 2015年“打基础、抓施工”,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和创新精神的考查,并顺利实现7个省份使用全国卷的平稳过渡。 2016年迈入“调布局、克难点”的关口,科学实行“一纲多卷”,平稳完成命题格局调整,全国26个省份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通过加强法治化建设强化考试管理秩序,进一步提升全国高考权威性和公信力,“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

3、。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 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 “一体”是总体框架,“四层”与“四翼”是“一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考评价功能的“一体四层四翼”理论体系,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解读2017高考新修订考纲,高考语文新大纲细读,【原大纲】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

4、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新大纲】 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分析】新大纲在能力层级的表述上,对A、B、C前三种能力层级补上了具体要求,使考核目标更加清晰。,【一】能力层级,【原大纲】 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5、【新大纲】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分析】新大纲取消了原有了“必考内容”等表述,去掉了“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这一宽泛模糊的说明,增补了对于论述类文本的详细考查说明83个字。这个变化是为了和之前大纲后面的选考文本的考查说明进行对等。之前的实用类和文学类阅读均有较为详细的考查说明。这一巨大的变化说明了,高考命题组对于现代文考查的目的性和功能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提醒了同学们,需要对“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这类准确界定的文体有

6、所准备,备考更有针对性。,【二】论述类文本阅读,【原大纲】 选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新大纲】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 B 理解

7、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分析】新大纲去掉了原有的“选考”等表述。在考查目标中用语更加规范,使用了“阅读鉴赏XX作品,应注重”这一表述,和论述类、实用类等同起来。 最重要的是增加了“1.理解 B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这一之前没有的内容。这种理解层级的考查方式在选考年代是不存在的,只出现在论述类考查的要求中,但是如今结合 修订题型,并不难理解,这是为文学类文本的选择题出题埋下伏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原大纲】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

8、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新大纲】 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1.理解 B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分析】同上文,用语更加规范,三篇现代文的考查目标用语非常齐整有序。同样,增补了理解层级的考查,分析同上。 最大亮点在于新闻和传记的考查,2个词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一直以来雄踞实用类“一把手”位置的传记终于“退居二线

9、”,新闻这一信息时代最“实用”,应用最广泛的文体终于被推到了前台。备考的同学们,今年对于新闻的考查不可掉以轻心。,【四】实用类文本阅读,【原大纲】2表达应用 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6)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新大纲】2.表达应用 E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

10、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分析】多年未曾考查的标点符号被放到了最后,这一变化也要引起注意。之前的“(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被合成一个考点,有可能仅仅是语句的精简。表达应用变化不算大,但是对于这块传统试验田还是要上心。毕竟,近五年来全国卷的省份都是变化,为了求稳,题型一直固化,如今不同了,省份基本固定下来后,僵化的题型是否会有新变化呢?

11、还是需要多些思想准备。,【五】语言文字运用,16,1、在复习中,一定要重视对材料的选用,对人文素养、核心素养的关注,重视传统文化,比如爱国精神、民族精神、民族自信心,体现创新精神等正能量内容;2、备战2018年语文高考,提高阅读做题速度。在文体复习上,文学作品和实用文体要兼顾,纠正过去偏向实用类文本的复习倾向;同时限时训练快速阅读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几点备考建议:,3、古代文化常识、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在近几年的全国新课标卷中已出现,现在只是明确地写到考纲中。需要注意的是,古诗词鉴赏,以往主要考查手法、情感等更多“套路”性的题目,以后就很可能注重考查鉴赏评价能力了。4、如果认识了本质规律,其实

12、考什么都一样。备考时偏重或者放弃某种体裁,无论是改革前还是改革后,都是不明智的选择。只要我们从语文的实质出发,什么样式的变化真是无须大惊小怪。,几点备考建议:,(2018年考试大纲)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2017年考试大纲)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归纳整合相关现象和问题。,考核目标与要求变化,变化解读 【顺序变化】“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较之前表述,有突

13、出强调“归纳整合”的能力要求,这一能力要求其实一直是重点,2017新考查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就对学生归纳整合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不仅要从文中归纳,还要能读懂图表变化并作出准确归纳概括。,考核目标与要求变化,1、文学类文本 (2018年考试大纲)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017年考试大纲)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变化解读 【概念变词语】参照独立命题省份考纲表述可知,常考查散文的省份在这一考点上的表述基本都为“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这一变化需要我们在平时复习中加强对散文的训练与指导。特别是在2017真题中已有变化的情况下(2017新课标I卷考查文本为小说,II卷、III卷考查文本为散文。

14、),更得重视散文阅读的复习与指导。,考试范围与要求变化,2、写作 (2018年考试大纲) 有文采用语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2017年考试大纲) 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变化解读 【用词变用语】要求范围扩大,写作需注意语言要合符情景、合符文体特点。这一点要求在语用得体上亦有体现。,考试范围与要求变化,(一)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考的育人导向功能会在2018年高考中体现的更加充分,在保持稳定的大前提下,学科素养、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会更多的融入到考题的情境中。所以建议广大考生必须牢记并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时刻以这

15、种价值观去反观和审视自己的生活。 (二)强化快速阅读能力培养 “生活的舞台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宽”,语文复习决不能只做题。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谁放弃了阅读谁就放弃了语文。全国卷的特点是阅读信息量大,对语言文字的要求高,建议考生做好读书笔记。甚至可以每周抽出一定时间,将读书笔记的内容背一背,这样还可以更好的发挥阅读对写作的推动作用。,备考建议,(三)重视传统文化和文化常识积累 大纲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察内容,需要学生在备考阶段,积累一定量的关于古代官职官制、礼仪、称呼、风俗、节令和科举考试等相关知识。建议可以通过对文言传记相关的常识进行分类整合

16、归纳和熟悉命题思路着手备考。,备考建议,高考真题知考情,解读一七高考,奠基一八辉煌,二、17试题整体变化及启示:1、实用类文本阅读文体多样化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由选考变为了必考,同时,实用类文本第一次考察新闻类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难度增大全省平均分下降。尤其是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平均分下降得多。,3、更加凸显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中国留学生杨舒平,是马里兰大学2017级的本科毕业生,她在美国华盛顿时间5月21日作为毕业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发言。发言内容涉嫌辱华。新课标一卷,作文要求,“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启示:高考往往稳中求变,试题类型有其延续性,我们要重点研究新增题型。,解读一七高考,奠基一八辉煌,4、文字实际阅读量增大 启示:平时作业,周测保证题量,时间重新分配 指导学生阅读,分层次勾画、标记,快读提炼有效信息,提高阅读效率,解读一七高考,奠基一八辉煌,一、突出语文考试的综合性功能 增加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多个领域中的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