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4苏珊&安东尼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57376369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4苏珊&安东尼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4苏珊&安东尼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4苏珊&安东尼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4苏珊&安东尼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4苏珊&安东尼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4苏珊&安东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4苏珊&安东尼(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苏珊安东尼,蔑,讪,氛,q,b,di,lin,sh,pi,di,y,bn,君子的争与不争(2015宜昌) 蒋骁飞 民国四大国学大师之一的陈寅恪学贯中西,通晓30多种文字,但他不屑于考证书,连一张文凭都没有。 梁启超知道他是匹“千里马”,便极力向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举荐。最终,清华大学破格聘用这名“高中生”为大学教授。 按理说,陈寅恪从此应该对梁启超感恩戴德才对,但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两人在相处中,丝毫看不出陈寅恪对梁启超的“追随”。 一天上午,梁启超刚上班,同事就递给他一份学报,说:“陈寅恪又要和你干仗了!”梁启超接过学报一看,上面有一篇署名陈寅恪的文章,矛头直指自己。,原来,梁启超曾写过一篇有

2、关陶渊明归隐动机的论文。他认为,陶渊明弃官归隐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士大夫阶层寡廉鲜耻,普遍缺乏道德感,他纵然没有力量改变现实,起码也不愿同流合污,把自己的人格和操守丢掉。陈寅恪则提出不同见解,他认为陶渊明辞官回家种田,是因为东晋被灭之后,他“耻于事二主”,才发誓不与新政权合作。 面对陈寅恪的针锋相对,梁启超毫不在意“恩师”的威信受到挑衅,大笑道:“这小子总是和咱过不去,咱要再写一篇好好和他过过招。”,一旁的同事与陈寅恪有些恩怨,见梁启超如此说,便低声建议道:“梁先生,这陈寅恪别有用心,他是在含沙射影骂您啊!先生您在清朝做过官,在当今民国又做过官,陈寅恪这不是影射您在事二主吗?”梁启超一听,脸顿

3、时黑了下来,很是难看。突然,他怒气冲冲地对那个同事喝道:“你滚!陈寅恪的为人我是知道的。请以后不要以小人心腹揣度君子胸怀!”那个挑拨是非的同事旋即狼狈地走开了。 陈寅恪得知此事后,对梁启超的人品更加钦佩了。梁启超和陈寅恪尽管常常为了学术分歧唇枪舌剑、互不相让,但在工作和生活中相互尊重和信任,从不听信他人挑拨,这样的君子之交以及争与不争的境界无法不令人敬佩。,3通读全文,找出最能具体体现梁启超和陈寅恪“争”与“不争”的语句,完成下边的读书卡片。(12分),A:梁启超接过学报一看,上面有一篇署名陈寅恪的文章,矛头直指自己。(或陈寅恪经常为一些学术问题和梁启超争吵不休。) B:面对陈寅恪的针锋相对,

4、梁启超毫不在意“恩师”的威信受到挑衅,大笑道。(或陈寅恪的为人我是知道的。请以后不要以小人心腹揣度君子胸怀!),4“争”与“不争”是矛盾的,为什么“争”是君子,“不争”也是君子?请你概括出“争”与“不争”各自蕴含的君子风范。(20分)5“相反,陈寅恪经常为一些学术问题和梁启超争吵不休,面红耳赤、怒目相视的场面时有发生。他们之间的恩怨一度成为好事者的说词。”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出来的,你认为应该放在第_段和第_段之间。(8分),“争”蕴含思想独立、治学精深的君子之风;“不争”蕴含襟怀坦荡、不重虚名的君子之风。(恰当即可),6文章虽然短小,但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却不尽相同,富于变化。指出文中第段画线句刻画梁启超和陈寅恪的不同方法。(20分)7积累链接:梁启超和陈寅恪是人中君子,莲花是花中君子,请默写周敦颐爱莲说中表现莲花如君子一样行为方正、美名远播的句子。(4分),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梁启超:正面描写(神态、语言描写亦可);陈寅恪:侧面描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