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丹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76227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98 大小:6.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丹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山西省丹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山西省丹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山西省丹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山西省丹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丹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丹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山西省丹河流域生山西省丹河流域生态环态环境境综综合治理工程合治理工程总总 体体 方方 案案晋城市晋城市环环境保境保护护局局 山山西西省省丹丹河河流流域域生生态态环环境境综综合合治治理理工工程程总总体体方方案案 组织单组织单位:晋城市位:晋城市环环境保境保护护局局领导组领导组: :组组 长长: :李作富副副组长组长: :杨金中成成 员员: :张建明 焦金生 乔荣生 李乾元 李维民赵启发 牛启中 杨作栋 李晋龙 马全新技技术术支撑:山西省支撑:山西省环环境科学学会境科学学会编编制人制人员员: :宋佳 王志平 郭前进 韩旭 马捷技技术审术审核:核:宋建民技技术审术审定:定:杨金中目目 录录第一章第

2、一章 基本概况基本概况1第一节 河流基本情况.1第二节 流域自然地理.1第三节 气候.4第四节 水文.4第二章第二章 流域社会经济状况流域社会经济状况7第一节 社会环境.7第二节 社会经济.7第三节 交通环境.9第四节 旅游经济.10第三章第三章 污染源排污污染源排污11第一节 污染源分布.11第二节 污染源排污状况.11第三节 污染源排污特征.19第四章第四章 地表水环境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20第一节 水环境监测.20第二节 水环境质量.22第五章第五章 水污染问题与防治策略水污染问题与防治策略32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32第二节 水污染防治目标与对策.34第六章第六章 水污染防治方案水污染防治

3、方案36第一节 水污染防治技术优选.36第二节 水污染防治方案.41第三节 工程建设与实施.54第七章第七章 保障措施保障措施69第一节 组织保障.69第二节 管理保障.70第三节 资金保障.71第四节 政策保障.72第五节 科技支撑保障.72第六节 部门协调能力保障.73第八章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76第一节 结论.76第二节 建议.76第一章第一章 基本概况基本概况第一节第一节 河流基本情况河流基本情况丹河是沁河最大支流,地理位置介于东经 112 4211325,北纬 35 1635 58之间。丹河发源于高平市寺庄镇丹朱岭,河流曲折东南经泽州县北义城镇河底村附近折向南流,于泽州县之两

4、谷坨附近出境,在河南省山路平出太行山,经博爱至沁阳县北金村注入沁河干流,山西境内沿途流经高平市的寺庄、永录、高平市区、米山、河西,泽州县的北义城、高都、金村、柳树口、大箕等乡镇。丹河的主要支流自上而下有:小东仓河、东仓河、许河、东大河、巴公河、北石店河、白洋泉河和白水河等,由于其出口在河南省,在山西省境内丹河与沁河是两条独立的河系(图 1-1) 。丹河山西境内流域面积 2931km2,为长流河,河流全长约129km,上游从源头到高平市的寺庄村,中游从高平市寺庄到太行山脚下,从太行山脚下到最后注入沁河的河段为下游,河道平均纵坡6.4,河床糙率在 0.05 左右。丹河干流呈带弧度的曲线,弯度比较小

5、,任庄水库大约处于弧度的顶端。干流主河道河床稳定,河床平均宽约 l00m,没有改道,河道急弯很小。第二节第二节 流域自然地理流域自然地理丹河流域总的地形是北高南低,四周高中间低,且地形较平坦开阔,形成宽阔的高原盆地,流域内最高点为东北部陵川县六泉乡的北板山,主峰海拔高程 1791.6m,最低点为丹河下游河谷出境处铁路桥,海拔高程仅 290m。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 690-1000m 之间(图 1-2) 。地貌形态以中山和中低山为主,次为低山及丘陵,有部分山间盆地、山间宽谷及高中山区。丹河流域石灰岩广布,溶洞发育,断层较多,水量渗漏严重,上游在高平市境内除汛期外基流量很小,河床主要是污水径流。丹

6、河流域包括晋城市城区、高平市全部及泽州县、陵川县的大部分,这里地势起伏不大,绝大部分为农耕地,分水岭一带山区多为人工油松林,天然植被多见散生的侧柏、荆条、黄玫瑰、酸枣等乔灌木和白羊草等草本植物为主。第三节第三节 气候气候丹河流域属东南季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区内年际降水量变化较大,据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650mm (19532010 年),最大年降水量为 1117.6mm (1954 年),最小为 295.9mm(1965 年),降雨主要集中在 7 月、8 月、9 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 60。年平均气温为7.911.7之间,无霜期 180d 以上。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1770mm,蒸发量变化大,

7、多年平均最大蒸发量主要集中在每年的 6 月份,其值为2983mm,最小蒸发量主要集中在每年的 12 月份,其值为 156mm。第四节第四节 水文水文丹河干流设有 2 处水文站,山路平水文站位于河南省境内,控制流域面积 3049km2,始建于 1954 年,观测至今,属国家基本站网,由水利部黄委会管理,是丹河山西河段的把口站。省内建有任庄水文站,该站于 1968 年建站,观测至今,控制流域面积 1313km2,是任庄水库专用水文站。据山路平站资料,丹河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为 2.8l 亿 m3,平均实测径流量为 2.32 亿 m3。丹河流域内河流结冰基本在每年 12 月份到次年 2 月份之间,冰

8、层薄,无凌汛等灾害。流域水资源总量为 4.24 亿 m3,其中,河川径流量 3.44 亿 m3,地下水资源量 3.25 亿 m3,重复水资源量 2.45 亿 m3。 境内广为出露的碳酸盐岩类岩石,为岩溶裂隙水的发育和赋存提供了基础,由于河流切穿了含水岩层,其下面的相对隔水层也露出地表,出现了地下水天然排泄中心,主要岩溶大泉有白洋泉,位于泽州县东下村乡北寨村南 500m 处。泉水从白云质灰岩缝隙中喷出,涌水量 50100L/s。三姑泉为晋城市最大的岩溶泉,出露于泽州县大箕镇孔庄村东5km 的丹河河谷西岸三姑村,泉水呈股状集中涌出,流量4.70m3/s,出露高程 302.3m,流量最大的为南股泉,

9、涌水量为3500L/s。三姑泉及丹河排泄带是丹河清水流量的主要组成部分。该泉现在已经被下游的河南省青天河水库回水淹没。在该泉的上游沿丹河河谷还有三姑泉群的多处泉水出露,较大的有郭壁泉、土坡泉、台北泉、白洋泉、小会泉等,出露高程 342.3848.2m,多年平均流量 7.2m3/s,近期流量下降为 5.52m3/s。三姑泉泉域总面积2814km2,包括丹河流域的大部分区域。由于泉水出露于丹河深切峡谷中,出露高程低,采用泉口引水方式利用困难,晋城市主要采取在岩溶泉域径流区凿井取水的方式利用,1980 年以后晋城市建成了高平、巴公、北石店、城区 4 个岩溶地下水水源地,年开采量约3900 万 m3。

10、郭壁泉又名五龙溪,在泽州县金村镇郭壁村中。该地南北两山,中有石台百仞,上有天然寨堡五座,与人工构筑的箭女儿墙成一石城。泉有两眼,一南一北,清流绕台分泻。南边不远有一石洞,飞泉自崖而下,瀑布封门,称水帘洞。第二章第二章 流域社会流域社会经济经济状况状况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丹河流域内有四个县(市、区) ,共计35个乡镇(图2-1) ;总人口168.6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95.08万人,农村人口为73.55万人(表21) ;人口密度为575人/km2,流域内有十几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5%以上;流域内共有耕地177.2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为1.16亩/人。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经济社会经济

11、经济总量:2012年四个县(市、区)国内生产总值为686.0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为29.29亿元,占全市总产值的4.3%,第二产业总产值为425.83亿元,占全市总产值的62.1%,第三产业总产值为230.28亿元,占全市总产值的33.6%。人均 GDP 37131.5元(见表21) 。工业经济:近几年来,晋城市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构建以煤为基础的产业链,走煤电化、煤电铝、煤焦铸一体化之路,发展洁净能源、电力、煤化工、中高档铸件、新型建材、丝麻织品、特色饮品和旅游八大产业,建设年产5000万吨清洁煤、800万千瓦时电力、200万吨高浓度氮肥、200万吨中高档铸件四大基地。2012年全市原煤产量达

12、8526万吨;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218亿千瓦时,水泥233万吨,农用化肥(折纯)236万吨,焦炭91万吨,钢材产量269万吨,生铁334万吨;另外服装、电石、钢、釉面砖、大麻混纺布、日用陶瓷、日用玻璃制品等均有较快的增长。农业经济:流域内主要农业作物为谷子、玉米、小麦、高粱、大豆、薯类等;经济作物主要为棉花、油料、蔬菜、麻类等;经济果林主要为黄梨、柿子、苹果以及山楂等。2012年农业产值达29.29亿元。第三节第三节 交通环境交通环境流域内交通发达。铁路交通有太焦、侯月两条铁路干线穿越流域。公路已形成了外通内畅的公路网络,晋阳、晋焦、长晋、晋济高速公路已经通车;普通公路G207国道、5条省道与

13、高速公路综合交错,形成流域四通八达的的交通网络,为流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运输支撑能力。市政府一直把公路交通设施的改善,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市实施的“村村通”工程继续保持全省先进,全市村通公路达到2148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96%;通油(水泥)路的村达到了1925个,通达率为85%,为农村居民生活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表表 2-1 丹河流域四县市丹河流域四县市 2012 年人口及国民生产总值统计表年人口及国民生产总值统计表人口(人)产业分类县(市、区)总人口(人)非农业农业生产总值(亿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人均GDP(元/人)城区48259641881463482203

14、.31.188.1114.142239高平484862247800237062234.712.7172.149.248405泽州486305201038285267217.711.4154.851.544812陵川2328388312714971130.394.110.815.513070合计1686601950779735522686.0929.29425.83230.2837131.5交通事业快速发展,营运效率进一步提高。全市完成交通建设投资、公路通车里程、市民汽车拥有量、公路客运量、货运量以及公路客运周转量逐年增长,为流域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快速提升奠定了良好的交通环境。第四节第

15、四节 旅游经济旅游经济流域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各类旅游资源20余处,以玉皇庙雕塑艺术为主的府城、鈺山旅游区和以开化寺壁画艺术为主的猞猁山、羊头山旅游区,古迹以青莲寺、二仙庙、玉皇庙、棋子山等较为著名,分布在干流两岸不同区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新兴产业已成为流域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近年来,旅游景点改善和旅游设施逐步健全,吸引了境内外大量游客,旅游观光人数快速增长,旅游产值稳步上升,2012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152.8亿元,成为了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热点地区,并被评为是国家模范旅游城市。第三章第三章 污污染源排染源排污污状况状况本次流域内污染源统计,未考虑排污负荷小呈零散分布的工业、生活点源

16、,以及农村生活与农业面源的排污量,仅考虑到流域内对丹河及其支流地表水体产生影响的主要排污单位。 第一节第一节 污染源分布污染源分布工业污染源:工业污染源: 流域内目前主要产业有煤炭采掘加工、氮肥制造、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日用及医用橡胶制品制造、炼铁、畜禽屠宰等15个行业。主要排水企业共有63个,产业多分布于丹河干流及一、二级支流的两侧河谷中(图3-1)。生活污染源:生活污染源: 流域内生活污染主要为城镇与企业住宅区办公、生活区排污。流域内集中的生活污染源主要为高平市市区、晋城市市区(含泽州县城区)以及高平河西镇、泽州的巴公镇与南村镇、晋城城区的北石店镇主要的乡镇集中生活区,城镇多分布于丹河干流上中游和白水河的上游河谷地带。主要排污单位及废污水与污染物的排放状况见附表1。第二节第二节 污染源排污状况污染源排污状况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