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中考化学复习第13讲认识几种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75123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58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中考化学复习第13讲认识几种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8版中考化学复习第13讲认识几种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8版中考化学复习第13讲认识几种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8版中考化学复习第13讲认识几种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8版中考化学复习第13讲认识几种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中考化学复习第13讲认识几种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中考化学复习第13讲认识几种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讲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及化 学方程式,基础知识细细过,知识梳理,一、化学基本反应类型,1.化合反应 (1)概念: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2)表达式:ABM。 (3)举例:H2OCO2=H2CO3、C+O2=CO2。 (4)特点:_。 2.分解反应 (1)概念: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2)表达式:MAB。 (3)举例:H2CO3=H20+CO2、2H2O=2H2+O2。 (4)特点:_。,多变一,一变多,点燃,通电,3.置换反应 (1)概念:由一种_与一种_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2)表达式:ABCBAC。 (

2、3)举例:Zn2HCl= ZnCl2H2、FeCuSO4= CuFeSO4。 (4)特点:_。 4.复分解反应 (1)概念: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2)表达式:_。 (3)举例:NaOHHCl= NaClH2O。 (4)特点:双交换,价不变。,单质,化合物,单换单,ABCDADCB,二、质量守恒定律,1.概念:_的各物质的_,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_。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可表示为:,3.适用范围:一切化学反应。 4.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变与不变 (1)六个“一定不变” 宏观:_不变;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总和不变;元素 质量不变。 微观:_不变;原子数

3、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质量总和,元素种类,原子种类,(2)两个“一定改变” 宏观:_一定改变。 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一定改变。 (3)两个“可能改变” 宏观: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微观: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5.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6.应用 (1)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2)推断某反应物、生成物的组成元素或化学式。 (3)根据反应前后质量差,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4)配平化学方程式及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物质的种类,三、化学方程式,碳和氧气,点燃,二氧化碳,1:1:1,12:32:44,3.书写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4.书写

4、步骤 (1)写:反应物的化学式写在_,生成物的化学式写在_。 (2)配:配平方程式。 (3)等:将“”改为“=”。 (4)注:注明反应条件,如点燃、高温、催化剂等;注明生成物状态,用“_”表示有气体产生,用“_”表示有沉淀产生。 (5)查:检查反应条件、化学式、配平结果等是否正确。,左边,右边,5.有关计算的解题步骤 (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数,不带单位; (2)写:正确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3)找:找出相关物质的量的关系; (4)列:列出比例式; (5)算:计算出未知量; (6)答:简要写出答案。,1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特例。 2如果反应物中无气体或固体参加

5、,反应后生成物中有气体或固体,则在气体或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后要标出“”或“”符号。若有气体或固体参加反应,则生成的气体或固体不标“”或“”符号。 3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4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守恒,非“体积”等其他物理量的守恒;与生成物质量总和相等的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而不是“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识记强化,5要正确认识“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如有的反应需要 使用催化剂,不能将催化剂视为反应物。 6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重点实验轻松做,实验 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1常见实验装置,实验C原理:2HClNa2CO3= 2NaCl

6、H2OCO2 现象:产生大量气泡,完全反应后,天平不平衡。 原因解读:图中C装置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因为反应有气体产生,气体逸散到了空气中。 实验改进装置(使反应在密闭环境中进行),3实验现象分析(从三个方面分析)(1)化学反应的现象(说明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2)天平平衡状况(说明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3)对于实验后天平不平衡的解释(有气体逸出、外界物质进入、反应生成的气体存在浮力等因素的影响)。 4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和要求,5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 质量守恒定律只能应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例 (1)某同学按如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反应前天平平衡,

7、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 偏转(填“左”“右”)。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例题图,(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_(填序号)。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分子种类 分子数目 元素种类 物质种类 (3)工业上制取硝酸的关键反应为: 4NH35O2= 4NO6R ,其中R的化学式为_。推断的依据是_。,右,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H2O,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或质量守恒定律),【解析】(1)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右偏转,是因为实验在敞口的容器

8、中进行,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所以反应后质量小于反应前质量,天平右偏。(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都不变。在此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种类也发生了改变;分子数目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也可能不变,故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3)反应前N、H、O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别为4、12、10;而反应后4NO中含4个N、4个O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则6个R分子中应含有12个H原子和6个O原子,

9、则每个R分子由2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其化学式为H2O。,1 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例1 2017台州汽车安全气囊中有一种物质,能在汽车碰撞时迅速反应,如图是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类型属于【导学号95444085】( ),B,经典例题深度析,甘肃、兰州三年中考,教师典例剖析,【解析】NaN3受热分解产生N2和Na,其化学方程式为2NaN3= 2Na3N2;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故属于分解反应。,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2 质量守恒定律,例2 2017青岛为了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甲同学和乙同学分别设计了下面两个实验,请根据图

10、示回答问题:【导学号95444086】,例2题图,(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 A 所示,反应前,托盘天平的指针指向刻度盘的中间;两种物质反应后,托盘天平的指针_(填“向左”、“向右”或“不”)偏转,原因是_ _。 (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B所示,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_。 (3)两位同学通过交流反思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_装置中进行。 (4)从微观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选填序号)。 原子种类 分子种类 原子数目 分子质量 分子数目 原子质量,向右,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逸出,密

11、闭,不变,【解析】(1)两种物质反应后,托盘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原因是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逸出。(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B所示,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反应前后指针不发生偏转,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3)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密封装置中进行。(4)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一定不变;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一定不变;反应前后分子一定改变,不同的分子质量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反应前后原子质量一定不变。,例3 2017重庆A在“欢迎来找茬”的趣味活动中,老师举出四个错误实例,在学生的错因分析中错误的是【导学号95444087】( ),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B,4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例4 2017德阳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的一次探究性活动中,他们将50 g氢氧化钠溶液与50 g硫酸铜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得到9.8 g沉淀,请你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