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材习题答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374945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材习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材习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材习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材习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材习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材习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材习题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生物 (上) P教材答案及解析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第 3页 【想一想, 议一议】因为机器人不像其他生物一样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以外, 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也不存在构成细胞的有机物, 同时, 机器人不具有营养、呼吸、 排泄、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长和繁殖、 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因此机器人不是生物。第 3页 【观察与思考】1.尽管生石花的肉质叶看起来像石头, 但生石花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例如, 通过观察可以看出,生石花的肉质叶与仙人球的肉质茎类似; 生石花能从小长大; 生石花能开出各种颜色的花, 还能结出种子, 表明它能进行繁殖; 生石花长有根

2、, 可以从土壤中获取水和无机盐等。查阅生石花的资料可知, 生石花是一种植物, 因此它是生物。2.岩洞里的钟乳石尽管能慢慢长大, 但这种长大与生物的生长是不同的, 它是一些无机物慢慢堆积的结果。同时钟乳石没有生物所共有的特征, 如具有营养、 呼吸、 排泄、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繁殖、 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因此钟乳石不是生物。3.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 可以看它是不是“活” 的, 看它是不是具有生命现象。即看它是否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由细胞构成 (除病毒以外) 、 生活需要营养、 能进行呼吸、 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能生长和繁殖、 有遗传和

3、变异的特性等。第 4页 【旁栏思考题】植物需要从外界吸收氧气, 以维持自身的生存。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 排出二氧化碳, 植物也需要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消耗氧气, 为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第 7页 【技能训练】在观察时要从宏观到微观, 从整体到局部, 并及时做好观察记录, 有必要时还需要测量。对于马、牛、 驴的外形, 可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观察发现马和驴的不同之处主要有: 马的体型比驴的体型大, 马的鬃毛比驴的长一些, 马耳朵短, 驴耳朵长,马尾成束, 驴尾末端分叉等。马和牛的相同点主要有: 眼睛都较大, 都有四肢, 都有蹄, 体表都被毛, 都有尾巴等。第

4、8页 【练习】1. (1) 解析:能运动的物体不一定是生物, 例如运动的机器人就不是生物。(2)解析:植物能进行呼吸, 即可以吸收氧气, 释放出二氧化碳。(3) 解析: “一猪生九仔, 连母十个样” , 描述的是生物的变异现象。(4) 解析:除病毒以外,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生物呼吸例如: 人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生物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例如: 人的出汗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例如: 兔子看见老鹰就躲避生物生长和繁殖例如: 小草由小长大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性例如: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3. (1) 珊瑚不是生物, 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 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珊瑚虫是生物

5、, 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 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2) 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 有适宜的温度, 有利于藻类的生长, 可以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氧气。因此, 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第 9页 【想一想, 议一议】文中提到的植物, 有的是具体的植物名称, 如皂荚树、 桑椹, 有的是一类植物的总称, 如菜、 树、 菜花、草。文中提到的昆虫及其栖息环境是: 蝉 (树上) 、黄蜂 (伏在菜花上) 、 油蛉 (泥墙根处) 、 蟋蟀 (泥墙根处) 。文中提到的鸟类及其栖息环境是: 叫天子(草丛中) 。第 1页 【调查】1参考答案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列出生物的种类。植物、动物、

6、 微生物都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与人类相互依存。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释放氧气, 供给人类营养、 呼吸的需要; 动物可以为人 类提供优质的肉、 奶、 蛋类食品; 微生物能帮人类 进行工业生产、 食品加工等。总之, 大自然中的生 物与人类共同繁衍生息。 不同生物对环境的要求不同。例如, 狗、 猫等家 畜靠人类饲养而生存; 樱花、 桃树、 柳树等绿化树 木生活在陆地环境; 仙人掌类喜欢干旱的环境; 蘑 菇生活在阴暗、 潮湿的草丛中; 等等。 根据实际情况回答。例如: 如何规划自己的调 查路线等等。 第 11页 【练习】 1.在调查的时候, 要找出不认识的生物, 问老师或 者查资料等认识

7、它们。 2.根据自己的调查写体会。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 12页 【想一想, 议一议】 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西部和北 部、 甘肃南部、 西藏东部及陕西西南部。大熊猫以 箭竹等为食, 食性单一, 这些地区的环境适于大熊 猫生活的特点主要是有竹类植物和水源。 第 13页 【旁栏思考题】 农作物的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营养物 质, 如氮、 磷、 钾等。由于年年耕种, 人们在收获大 量农产品的同时, 也将土壤中的这些营养物质带 走了许多, 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因此, 为保证农 产品持续生产, 必须给农作物施肥。 给农作物施肥说明农作物的生长还受到土壤中的 无机

8、盐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第 15页 【探究】 需要根据所选择的实验动物来回答。 将动物分成两组, 除了实验要探究的因素外, 其 他因素在两个组要保持一致。 用多只鼠妇做实验才能得出可信的结论。用 1 只鼠妇做实验会有很大的误差。 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 第 15页 【旁栏思考题】 在河流中生长的鱼, 有些终生只能在淡水中生活, 如青鱼、 草鱼、 鲢鱼、 鳙鱼、 鲤鱼等; 有些能在海洋 中生活, 如在淡水中生长的鳗鲡, 要徊游到海洋中 产卵。 第 17页 【资料分析】 骆驼排尿少, 出汗少, 这样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 适应缺水环境。另外, 骆驼一次能喝大量的 水, 并且能将水储存在胃里, 这

9、也是对缺水环境的 适应。 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发达, 这样可以更多地吸收水分; 它的地上部分植株矮小, 这样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海豹的皮下脂肪层很厚, 具有保温作用, 这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 可以使土壤疏松, 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此外, 蚯蚓可以吞食土壤, 排出的粪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 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 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旗形树树冠的形状是对多风环境的适应; 生活在寒带的雷鸟的羽毛冬天时是纯白色, 夏季时就变成棕褐色, 是对生活环境的适应; 候鸟迁徙是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是蚂蚁对环境的影响,“大树底下好乘凉” 是植物对环境的影响等。第 18页 【练习

10、】1. (1) 解析: 生物环境除非生物因素外, 还包括生物因素。(2) 解析: 非生物因素除阴光、 温度、 水外, 还有很多, 如土壤、 无机盐等。(3) 解析: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环境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影响。(4) 解析:同种生物个体之间, 由于争夺食物、配偶、 空间等, 有时也会发生斗争。在种间也会形成多种关系。2.这句诗描写的是气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由于在同一季节山里气温相对较低, 桃树生长迟缓。生长在平原地区的桃花, 4月就已经凋谢, 而山里的桃花才刚刚开放。3. (1)(2) 假如猫少了, 田鼠由于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田鼠以土蜂的蜜和幼虫为食, 并破坏它们的巢,因此, 土

11、蜂数目减少; 三叶草靠土蜂传粉, 土蜂减少后, 影响三叶草的传粉, 从而影响三叶草繁殖后代, 三叶草的数量就会减少。三叶草是牛的食物, 三叶草的数量减少会导致牛的食物缺乏。4.这种蝴蝶叫做枯叶蝶, 它的体色与周围落叶的颜色基本一致, 这样它就不容易被敌害发现, 从而2七年级生物 (上) P增加生存下去的机会。5.山羊因为啃食草根, 影响了草的生长。大量饲养山羊, 如果管理不当, 就会破坏草场植被。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第 19页 【想一想, 议一议】在草原上, 昆虫吃草; 有的鸟吃草籽儿, 有的鸟吃昆虫, 有的鸟既吃草籽儿又吃昆虫; 吃草籽儿和昆虫的鸟又往往被狐和鹰等动物捕食。由此可见

12、,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是相互制约的。草地被网罩起来以后, 鸟飞不进去了, 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的控制, 就猖獗起来。这个实例说明,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 20页 【资料分析】昆虫的幼虫吃树干中的有机物, 啄木鸟吃昆虫的幼虫。会。树干中的有机物会被真菌、 细菌等分解成无机物 (水、 二氧化碳和无机盐) 。植物属于生产者, 动物属于消费者, 真菌属于分解者。第 21页 【旁栏思考题】现在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是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产者、 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已经形成错综复杂、 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的关系, 消费者已经成为这个统一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不能说是可有可无的

13、。例如, 许多植物要靠动物传粉或传播种子, 如果没有动物, 许多植物就不能繁殖; 消费者能够加快动植物遗体的分解,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等等。第 22页 【观察与思考】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如下图。从理论上分析, 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 猫头鹰的数量会减少, 青蛙、 鼠、 吃虫的鸟的数量会增加; 各种生物的数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第 23页 【资料分析】这些有毒物质会在人体内积累, 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 不易分解,而且不易排出, 这样就会积累在生物体内; 图中的大鱼比小鱼营养级别高, 大鱼一生会吃掉许多小鱼, 这些小鱼体内的有毒物质都积累在大鱼体

14、内, 结果导致大鱼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比小鱼多。由此可见, 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 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第 24页 【练习】1. (l) 解析: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当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部分都具备时才是生态系统。(2) 解析: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3) 解析: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着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如果外界干扰生物超出一定的范围, 生态系统就可能遭到破坏。2.D解 析:食 物 链 的 起 点 是 生 产 者 , 只 有 D 项符合。3.野生青蛙以昆虫为食, 而大多数昆虫如蝗虫、 蚱蜢等都是以植物为

15、食的, 对农作物有一定的危害。因此, 捕食青蛙会使有害昆虫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 从而导致粮食减产。4.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因为它大致上符合生态系统的特征, 具有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 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5.四个长方框从上到下依次填写: 生产者, 动物, 分解者, 阳光、 空气、 水等。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第 26页 【想一想, 议一议】在其他洲农田中施用的农药 DDT , 被雨水冲刷进入河流等水体中, 随河流进入海洋, 而整个地球上的海洋是连成一体的, 进入其他洲海洋的 DDT 能够随着海水的运动进入南极洲的海洋, 从而进入南极洲动物的体内。第 30页 【资料分析】从教材提供的资

16、料中可以看出, 河流生态系统与许多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森林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功能, 因此与河流相关联; 湖泊能够吞吐河水, 调节河流的水量; 河流可用于农田灌溉,也可为城市和农村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 河水浅滩及河流沿岸河水滞流处, 往往形成沼泽等湿地生态系统; 有的河流流经草原, 与草原生态系统也有关联; 许多河流是与海洋连通的, 河水流入海洋, 海洋中大量的水也可以通过蒸发变成水蒸气3参考答案进入大气中, 随大气的运动进入陆地上空, 再以雨、 雪等形式降落到地面, 补充河流中的水, 可见河流与海洋有着密切的联系。第 30页 【旁栏思考题】能。许多河流是与海洋连通的, 河水流入海洋, 海洋中大量的水也可以通过蒸发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中, 随大气的运动进入陆地上空, 再以雨、 雪等形式降落到地面, 海洋中的水还能回到地面。第 31页 【技能训练】与环境的变化有关系。人们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 会污染河流和稻田中的水, 不利于鱼、 虾等动物的生存。第 32页 【练习】1.D解析:生物圈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