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络筒-2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7373005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绪论,络筒-2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绪论,络筒-2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绪论,络筒-2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绪论,络筒-2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绪论,络筒-2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绪论,络筒-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绪论,络筒-2(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织造学,教材:机织学课时:72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平台必修课,绪论,一、本课程研究的内容纺织工程学科 包括纺纱、机织或针织、印染工程。 织物包括:a:针织物,如运动衫等b:机织物,如衣料、装饰布、国防用布 (帐篷、降落伞),机织物两组相互垂直的纱线按一定规律织制而成的制品,其中一组为经纱(与布边平行),另外一组为纬纱(与布边垂直)c:工业用布(造纸毛毯、帘子布、水龙带)、产业用布(江堤防护等)。 准备工程包括:a:经纱准备(重点)b:纬纱准备,二、纺织工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过去几十年,纺织品零售额占商品零售总额的五分之一,出口创汇占全国总创汇值的四分之一,最近几年,比例少了,但数额也很大据

2、海关总署最新数据,2010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创出历史新高,达2065.30亿美元,同比增长23.59%;其中,纺织品出口770.51亿美元,同比增长28.44%,服装及其附件出口1294.78亿美元,同比增长20.88%。,三、我国纺织简史与现状08年较78年增长6-8倍,我国纺织工业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1)劳动生产率低、速度低、自动化程度低,如236根10万米用人:日本200人,我国790人,我国用人多。(2)设备陈旧,70%以上有梭织机,比国外落后1520年。最近几年,改造力度在加大(3)文明生产差,劳动强度高,噪音大。(4)科学管理水平低,计算机监控很少。(5)技术人员比例低,只占1

3、,属劳动密集型行业。,第一章 络筒(winding),概述 一、络筒的目的 1、接长管纱,做成容量较大的筒子 2、检查纱线直径,清除纱疵(粗节、绒毛杂质),二、络筒的要求 1、不损伤纱线原有的机械物理性能(弹性损失小),筒子成形好 2、张力均匀一致 3、结头小而牢,三、络筒的工艺行程 管纱导纱钩垫圈张力装置清纱器探纱杆槽筒筒子四、络筒输出的卷装形式 图见下页,第一节 络筒张力(P17),一、络筒张力的大小络筒时张力要适当,既可使筒子达到一定的卷绕密度又不损伤纱线的机械性能。张力过大,纱线弹性损失大,筒子板结,纱线轴向退绕时脱圈;张力过小,筒子成形不良。 筒子上纱线张力的确定:棉纱:张力不超过其

4、断裂强度的15-20%毛纱:张力不超过其断裂强度的20%麻纱:张力不超过其断裂强度的10-20%,二、络筒时管纱退绕(winding-off)张力分析,气圈(balloon)退绕时,纱线在空间形 成的旋转曲面 气圈高度h从导纱钩到分离点的距离 导纱距离d纱管顶部到导纱钩的距离 分离点纱线开始脱离卷装表面或纱管的裸出部分进入气圈的过渡点,退绕点管纱表面上受退解过程影响的一段纱线的终点,摩擦纱段 退绕点到分离点之间的纱段(在管纱表面蠕动) 层级一个绕纱循环(绕纱层、束纱层) 细纱机成形运动,上升慢,形成绕纱层,下降快,形成束缚纱层,(一)构成络筒时张力的因素,1、退绕张力:纱线从固定的管纱退绕出来

5、进入导纱器之前产生的张力分离点张力气圈作用力 2、张力装置作用而产生的张力(人为加的张力) 3、由于导纱机件摩擦而产生的张力(此力越小越好),(二)退绕张力的形成,1、分离点张力 纱线的静平衡张力 ,即退绕张力 f 纱线对管纱的平均摩擦系数摩擦纱段对管纱的摩擦包围角(在水平面的投影角,以弧度表示),若 T02克, f=0.5时当 0 2克 9.6 2 46.4 因此分离点张力主要取决于摩擦纱段的包围角 的大小 。,2、作用于气圈微元纱段上的力,结论:纱线从分离点进入气圈后其张力增加是不大的,因此气圈顶点或导纱钩处纱线张力(退绕张力)主要取决于分离点张力,而 取决于 ,所以 是张力波动的主要因素

6、( 一般数值很小),(三)管纱轴向退绕时纱线张力 的变化规律,1、退绕一个层级时纱线张力的变化规律回转运动的法向惯性力c是引起张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当络筒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层级顶部半径小, 大,T略大;层级顶部半径大,小,T略小,但张力变化不大,不致影响络纱工艺顺利进行,也不会仅反映到下道工序。,2、整只管纱退绕时张力变化规律。A B C D,A点处:满管时张力极小,形成不稳的三节气圈 B点处:稳定的二节气圈,气圈高度增加50,张力突增 C点处:稳定的单节气圈,气圈高度增加100,张力突增 D点处;纱线对纱管的Lf大大增加,T也迅速增加,3、导纱距离对退绕张力的影响不防碍操作的最小距离为50mm

7、,再小纱管就拔不出来了 (1)d50mm,满管到空管只出现单节气 圈张力波动小 (2)d=200mm,张力波动大,开始气圈有5节,管底单节,T变化4倍以上 (3)d500,张力波动小,开始6节,管底2节,不出现单节 结论:d250多节,张力波动小50d650米/分,就必须采取措施,1、合理选择导纱距离 选短或长导纱距离,不选中导纱距离。 2、使用气圈破裂器(ballon breaker气圈消除器) (1)作用:变单节气圈为双节气圈,并出现小气圈,以减小摩擦纱段,避免管底张力徒增的现象发生。,(2)类型 环状 2127,M1332M型上用,注意回转方向。球状管状(3)效果,3、把管底做成圆台型可

8、减少管底的 ,缺点是容纱量减少4、管纱回转可降低气圈的 ,,5、反装细纱凸轮一般细纱下 上绕纱层 不稳定上 下束纱层 稳定退绕:上 下绕纱层下 上束纱层 易把绕纱层拉出形成脱圈,反装细纱凸轮可解决此问题。,第二节 张力装置(Tension device)P22 P36,一、作用和要求 1、作用:适当增加纱线张力,使筒子成形良好,密度合宜 2、要求: 附加的张力均匀,不扩大原有张力的波动幅度 表面光滑 结构简单 不积聚绒毛杂质,衡量张力装置性能的优劣,一般可检查两个指标 1、稳定度a (300米/分)(a实际上是张力不匀率),2、纱线感知度b b=1000米/分时平均张力100米/分时平均张力

9、以上两式可知: a越小,不匀率 ,稳定性好。 b越小,该装置在v变化时,对张力影响小。,二、张力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P22 1、累加法:纱线从两个相互紧压的平面间通过而获得张力 N摩擦面之间的正压力 若几个装置时,则,N,N,纱线通过各个摩擦面之后,其张力是累次相加的,所以称为累加法。 优点:不扩大纱线张力的波动幅度,降低了张力波动幅度的百分率(图见下页) 缺点:粗节结头通过时会产生动态附加张 力,当v 时,波动幅度 ,需采用缓冲装置(如毛毡),波动率a而 故,2fN,2、倍积法:纱线绕过一个曲面,与之摩擦而增加张力若经过n个曲面时,则,纱线通过数个张力装置后,其张力是按一定倍数增加的,所以称

10、为倍积法。 优缺点:正好与累加法相反。,三、张力装置的种类P36 1、圆盘式 (1)垫圈加压 (2)重锤加压 压缩空气 (3)弹簧加压 (4)气动加压 一般用于络筒机上 优点:可调节压缩空气气压的大小,全机调节且 有缓冲作用。,2、弹子式由瓷碗和钢球(或玻璃球)组成。 优点: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 缺点:高速时圆珠会跳动,制动不均匀,不适应高速,用于老式急行式往复式络纱机上。 3、梳形张力装置(P36,划图) 倍积法 在络丝机上用的较普遍,四、圆盘式张力装置工作动态分析 五、张力盘形式和性能 1、型式与比较,2、张力盘重量w配置原则 V W Nt W 股线 W 粘胶纱 W 可用经验公式W

11、 (3%5%),纱线断裂强度,或查棉织手册。,第三节 清纱器和纱线的打结 P28 thread cleaner and knoting,一、清纱装置的作用和要求 作用:检查纱线直径,清除纱疵(粗节、清纱、脱圈)和杂质(绒毛、飞花、尘屑) 要求:除杂效率高,不损伤纱线,二、机械式清纱器 隙缝式:除杂效率30 梳针式:除杂效率60,但易刮纱线 有些工厂采用联合式:先用梳针清除杂 质,再用隙缝检查纱线直径 机械式清纱器隔距一般在22.5d,梳针式为46d,三、电子清纱器P28 (一)光电式:采用光电原理,通过电子线路,将纱疵的直径和长度两个几何量直接转换成脉冲的幅度和宽度来检测 脉冲作用时间很短的突

12、变电压(或电流)是不连续的信号,此装置对任何纱号的纱线都产生2伏的标准讯号,所以无须对纱号粗细做烦琐的调整。,2工作框图说明, 光源发出平行光穿过检测区 硅光敏二极管 控制小灯泡亮度,硅光敏二极管 对纱疵进行检测 放大器输出B(输出2伏标准电压纱疵脉冲) 移位电路输出C(抹去平均直径讯号2u,仅纱疵脉冲输出)长度比较积分电路输出D(取出 2 6dm的讯号尖脉冲 )长度比较电路输出E(将尖脉冲整形为 的矩形脉冲)粗度比较输出F(将 的讯号取出并整形为 的矩形脉冲),与门发出信号H 单稳态电路输出I(输出一个150ms的驱动脉冲) 驱动电路吸剪刀剪断纱疵 优缺点: 检测讯号与纤维种类和回潮率无关

13、怕灰尘积聚 对扁平纱疵、双纱可能漏切,(二)电容式:根据电容原理,两极间是空气时介电常数小(约为1),纱线(干纤维介电常数25)通过,电容量增大,增量与纱线质量成正比 优缺点:检测讯号与纤维种类和回潮率有关;对扁平纱疵、双纱可以清除 (三)电子清纱器工艺指标的优劣指标P30,四、纱线的打结P30,1、筒子结:结头大,易松,打结简便 2、织布结:结头小而牢,不易松,结尾短,打结手续较复杂,应用较广 3、平结:结头小,牢度差,未广泛应用 4、自紧结:结头大,牢度大,脱结少,手续复杂。可用机械打结器完成织布结、自紧结 5、新型接头方法(无结接续方法),(1)空气捻接器P31通入空气流(涡流),空气压力6公斤/cm2 ,德国的三德公司。 空气涡流把纱线吹散,然后加捻 接头牢度可达原纱线的90%,直径和原纱差不多(直径的1.1倍) 回丝量只有原来的1/2,停机时间除外,(2)圆盘式搓捻器把两端拧松(退捻), 纱尾靠近再加捻,用于短纤维,如意大利SAVIO(沙维奥)公司。 其牢度比原纱大,成功率高,近100,直径和原纱一样。,(3)静电捻接器 由静电使纤维松散,然后切断电源进行机械加捻 (4)毛纱粘接法:用粘合剂 (5)合成纱热熔法 (6)镶接 检验器:打结后检验,不合格就不放 定长、毛羽控制、上蜡P32-34,第五节 卷绕成形分析P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