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制造行业企业生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70879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438 大小:3.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啤酒制造行业企业生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438页
啤酒制造行业企业生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438页
啤酒制造行业企业生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438页
啤酒制造行业企业生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438页
啤酒制造行业企业生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4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啤酒制造行业企业生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啤酒制造行业企业生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4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 67.160.10X60DB37山东省 地方标准DB 37/T 33352018啤酒制造行业企业生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体系实施指南Guidelines of the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for the manufactures in beer industry2018 - 06 - 29 发布2018 - 07 - 29 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DB37/T 33352018I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

2、草单位:青岛啤酒(济南)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贾新强、徐大莹、顾晓东、黄祖江、戚佳龙、李欢。DB37/T 33352018II引 言本指南是依据啤酒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 分级管控体系通则和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的要求,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啤酒制造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特点和本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 理经验编制而成。 本标准用于指导山东省内啤酒制造行业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杜绝或减少 各种事故隐患,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DB37/T 333520181啤酒制造行业企业生产安全风险

3、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内啤酒制造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 文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实施指南适用于山东省内啤酒制造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以下统一简称为“企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害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DB37/T 2882 安全生产

4、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 2974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轻工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 啤酒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3 术语和定义DB37/T 28822016、DB37/T 2974201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 基本要求4.1 总体要求通过全面开展风险辨识、分析、评价,落实风险分级管控措施,预防和减少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 生。4.2 工作目标与原则4.2.1 工作目标以现有风险辨识、分析、评价,管控经验为基础,结合啤酒制造行业企业实际全面排查生产作业 过程中的风险点,建立风险点管理台帐,对辨识出的风险加以管控。4.2.2 工作原则坚持“全员

5、、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原则。DB37/T 333520182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 坚持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的工作原则。 坚持持续改进的工作原则。4.3 成立组织机构4.3.1 机构框架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明确各组成员的职 责。确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制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定期对体系建设工作 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为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立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4.3.2 企业风险管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组长职责组长应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其主要职责: 确保获得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体

6、系所需要的资源。如人力资源和专门 技能、方法、信息系统、技术与财务资源等; 确定各部门、各班组/工段、各岗位职责与责任,授予权限以促进有效的风险管理; 确保体系变更时,维持体系完整性; 组织制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定期对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 确保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履行其职责。4.3.3 企业风险管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职责负责对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分级及管控措施编制等工作统一部署协调,其主要职 责: 负责组织编制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相关制度的审核; 组织对实施方案、制度进行培训; 确定各工作组的职责,并监督其履行职责。4.3.4 企业风险管控体系

7、建设领导小组成员职责按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制度的要求进行落实,其主要职责: 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分级及管控措施编制等工作; 根据现场变化、工艺改进、技术更新及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对管控体系持续更新,确保 与 现场相符; 负责对分管范围的员工进行培训,确保员工熟知本岗位存在的风险及管控措施。4.3.5 两体系办公室职责其他职责如下: 负责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起草和制度建设。 组织各工作组对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分级及管控措施编制进行讨论、修改完 善; 负责风险告知牌板的设计、制作、安装; 负责风险评价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资料的建档管理;

8、传达上级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落实领导小组有关要求。4.3.6 其他职责DB37/T 333520183其他职责如下: 财务部负责保证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以保证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实施与运行,并监督经费 的使用落实情况; 技术、设备、生产等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协调 指导和监督检查;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风险监督管理。多部门协作共同开展活动时,由活动牵 头或组织部门负责危险源辨识和风险管控工作; 各生产单位负责本单位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组织、协调,并及时更 新,对管辖范围所有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 同时鼓励本

9、部门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识别与评价;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本车间的安全生产 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新、改、扩建设项目由项目筹建组负责项目“三同时”各阶段的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4.3.7 岗位员工职责岗位员工负责本岗位职责内风险点排查,危险源的辨识、分析,按照分级结果实施风险管控。4.4 编制建设实施方案企业应明确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工作任务、进度安排等。要提出具体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管理保 障措施,从加强组织协调、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强化宣传推广、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培训交流、 督查考 核等方面制定措施,以保证工作任务切实落实到位。4.5 宣传发动企业应

10、组织对全体员工宣贯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政策依据、目的意义、方法步骤,宣传途径 包括内部报刊、宣传栏、黑板报、班前班后会、专题会、观看示范企业宣传片等多种形式,在企业内 部营造浓厚的体系建设氛围。4.6 制度建设4.6.1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企业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流程,明确各层次风险管控职责,根据安全风险等级,落实管控层 级。各 专业管理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履行部门职责,落实安全责任,认真做好本专业 管理范围内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企业各基层部门按照“分级控制、属地管理”的原则,做好本部门管理 范围内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应规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的步骤和方法,主要包括确定危险

11、 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及风险等级判定准则,明确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准则、管 控层级确定、 管控措施编制、安全风险告知等内容,保证本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规范化。4.6.2 培训教育制度应明确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和各部门培训教育职责,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开展培训需求分析,制定培 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全员培训,加强培训督促考核。各部门负责落实培训计划, 组织本部门员工利用班前会、安全活动日等方式组织职工学习“两个体系”相关内容,岗位员工要加强 日常学习,熟悉本岗位存在的危险源及相应的管控措施。4.6.3 运行管理考核制度DB37/T 333520184应明确制定部门、

12、班组/工段、岗位、各专业小组运行管理考核内容及标准, 规范相关信息档案 的管理,按照“分级管控、逐级考核、级级负责”的原则,建立风险运行管理考核制度,确定考核频次 和考核组织形式,规范监督检查的方法和程序。应将考核结果与评先争优、物质奖励等有机结合,强 化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确保体系有效运行,实现持续改进。(参见附录 A)4.7 实施全员培训4.7.1 编制培训计划4.7.1.1 企业应将风险分级管控的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方案,明确培训学时、培训 内容、考核方式等,并按计划分层级组织员工进行培训,并留存培训档案。 4.7.1.2 企业应制定并落实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工作措施,

13、按计划实施培训。自上而下,分阶段、 分层级实施全员培训。4.7.2 培训内容与实施企业应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之初组织全员培训,重点针对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 分 级、管控措施编制的标准和依据进行培训,以及对企业制定的组织机构文件、实施方案、风险分级管 控制度、培训教育制度、运行考核制度等内容进行传达落实。促使每位职工熟练掌握风险分级管控体 系的建设标准及实施步骤。提高风险意识,能够辨识工作岗位中存在的风险,积极参与到风险评价工 作中,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措施,降低风险。4.7.3 培训考试及考核4.7.3.1 培训结束后应进行考试,考试重点是岗位风险点,包括岗位风险点的风险类别、风险辨识

14、分 析评价方法、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风险等级、管控措施等基本知识,考试应采取闭卷考试或“手指口 述” 的方式,组织全员进行考试,并应留存相关记录。 4.7.3.2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定期监督检查各部门、各单位安全培训情况,并按照不低于 20%的 比例采取随机抽考的方式,检查培训效果。 4.7.3.3 对参加公司或本部门组织的培训时,如发生不符合培训要求、违反培训规定和纪律、培训考 试 成绩不合格等情况,按照企业培训教育制度进行考核。4.7.4 建立培训档案企业应按照培训计划组织人员进行培训,收集相应的培训教育资料,建立培训档案并妥善保存。 包括:培训计划、培训 内容、培训签到表、培训影像、

15、培训考核及培训效果总结与评价等资料。5 工作程序与内容5.1 信息收集企业在开展风险辨识、分级工作前,应收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相关的安全及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等; 企业平面图及周边环境; 组织架构图; 在用设备清单(特种设备可单列); 安全操作规程、设备操作规程、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外协或外包等相关方信息;DB37/T 333520185原材、辅材、过程、成品物料清单; 过去已识别的危险源识别清单、重要危险源清单,对应的措施(可能在危险源清单中体现);危险源识别、评价及控制方法文件、制度或指南; 应急预案文本; 安全管理制度; 各岗位职责或安全生产责任制; 特种作业人

16、员或需持证上岗人员台账; 在用安全检查表; 项目安全设施、职业卫生“三同时”资料; 安全、职业卫生现状评价报告、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等外部评价报告; 年度职业病体检报告及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岗位日常监测与检测资料等; 构建筑物防雷要求及周期性检测报告; 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及同行业、同类型企业事故案例。5.2 风险点确定5.2.1 风险点划分原则5.2.1.1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可依据 啤酒制造生产工艺流程图(参见附录B图B.1)对生产工艺功能分区,可以划分为酿造、包装、动 力运行、辅助四个基本工作单元。各个基本单元中可以按照工段划分若干部位及主要场所: 酿造工作单元中主要部位包括:投料,糖化,发酵过滤等; 包装工作单元中主要部位包括:理瓶,拆垛,洗瓶,装酒,杀菌,贴标,全塑包,码垛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