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____经济体制改革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369494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0.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9课____经济体制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19课____经济体制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19课____经济体制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19课____经济体制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19课____经济体制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9课____经济体制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9课____经济体制改革(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主要内容,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概述家庭联产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讲课:郝利鑫,导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轨道上来,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并且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改革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

2、和发展生产力。,前提: 内容:目的: 目标: 实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计划经济时期的各种票证,70年代豆腐票和粉票,80年代的布票,为什么当时要用这些票证?,各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价格都是由中央统一制定,排斥了市场,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商品供应的严重不足,人民消费水平低下。,材料二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

3、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材料三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较远的其他地方去,电缆厂需要的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上述两个案例说明了什么?,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自主权,不能发挥创造性、积极性,行政指令管理经济,造成了官僚主义和大量的资源浪费,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1978年,安徽发生特大旱灾,凤阳县许多人都外出讨饭了。没有外出的小岗村农民感到与其坐等饿死,不如大胆想个

4、办法。于是,在1978年12月的一个夜晚,他们聚在一起,开了个秘密会议,写下了保证书,决定包产到户。,小岗村部分按手印农民合影,在实行包产到户后,改变了过去长久以来“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的状况,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丰收的小岗生产队农民,1、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1)原因:,A农村人口比重大,稳定农村事关国家稳定;,B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2)措施:,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率先:,安徽和四川,特征:,包产到户(经营管理方式的一次变革),影响:,a.使

5、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 b.促进了农业发展,基本解决农民温饱问题,概念:,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B发展乡镇企业。,影响:,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重点,建国后农村经济体制四次调整,土地改革: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农业合作社:19531958年实现土地公有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197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现在应遵循原则: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把握住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

6、的发展。,想一想: 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哪几次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结合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说明生产关系变革应遵循什么规律?,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那几个步骤?结合我国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的成功与失误,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四个步骤: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遵循规律与经验教训: 经济政策的制订既要解放思想,又必须实事求是 合乎经济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生产关系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超前或滞后都会 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 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

7、?人民公社的弊端是什么?改革为什么从农村开始?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农村改革有哪些内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先又是从农村开始的。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 邓小平改革的步子要加快,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

8、农民生活一直比较贫困;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安徽凤阳县是一穷乡僻壤之地,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花鼓闻名全国。当时有一首广为流传的凤阳花鼓唱道:,改革前小岗村农民居住的茅草屋,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牛羊, 小户人家卖儿郎。 奴家没有儿郎卖, 身背花鼓走四方。,中央支持农村改革的系列文件,党中央、地方政府、人民群众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态度分别是什么?,小岗生产队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解题关键: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答案提示: 小岗生产队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直接原因是在安徽省政府

9、鼓励下,农民把生产队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根本原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的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小岗村建成大包干纪念馆,为了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0年,四川首先在广汉县进行了人民公社政社分开、恢复乡政府的改革试点。图为取消人民公社后全国最早建立的四川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用农民们的话简单概括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讨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有何

10、不同?,生产资料(土地)所有制根本不同; 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 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 发展后果迥异。,(1)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不同:,在农业合作化前,土地等生产资料归个体农民私有,实行的是 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等生产 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土地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 农民只是享有经营和使用权。,(2)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 土地属集体统一管理,在集体统一规划下进行农田基本建设; 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只是单纯的以农民个体力量进行的一 家一户的落后的生产方式。,(3)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贯彻了按劳分配、

11、多劳多得的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合作化前的农民 个体经济不存在按劳分配和集体提留。,(4)发展后果迥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也有利于改革农业经营结构,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商品化、现代化。 而合作化之前的农民个体经济的经营方式落后,个体力量薄弱, 亦无法采用农业机械和新技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农民高兴地种自己分到的田,农民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4.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 是指农村集体或个人创办的各类企业。乡镇企业原来叫社队企业,在经济体制改革前基本没有活力。,乡镇企业,背景:1984年全国粮食产量突破4亿吨,基本解决了8亿农民的温饱问题农村改革进入调整产业结构

12、,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时期 影响: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 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 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苏杭农村的乡镇企业,二、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背景: 2、中心环节: 3、目标:,农村的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2年党的“十四大”),4、作用: 5、存在的问题:,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增强了企业实力;国有资产大幅增加,企业职工下岗等,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通过,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

13、全国全面展开,二、国有企业改革,建国后,我国的工业经济体制经历了哪三次重大变化?,从建国初到1956年: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的市场经济。通过市场来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体制。它的特征有: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以市场为中介;经济活动法制化,市场平等竞争,以公有制和按劳分

14、配为主体,与其它所有制和分配形式并存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国家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重点建设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稳定市场,改善人民的生活,在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期间发挥过巨大作用;但随着计划经济的僵化,它严重地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无法解决人民的温饱,更无法满足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解析与探究,材料一:所谓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经济为基础完全由市场自发调节的商品经济可见,典型的全社会范围的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 反“和平演变”战略与策略材料二: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

15、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上述两则材料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有何不同?请结合世界现代史上的有关史实说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一观点。你如何认识这场姓“资”姓“社”的争论与建立社会主义

16、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材料一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材料二认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它是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发展到相当程度的产物,与所有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无关,其本身不存在姓“资”姓“社”的区别。,罗斯福新政;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中共十四大(1992):2、中共十五大(1997):,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新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理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93年全国人大将宪法第15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入宪),21世纪初,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 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3、确立的过程:,(2)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目标,(4)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创新,(5)21世纪初初步建立,(3)1993年全国人大宪法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