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369455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ppt培训课件(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要使学生认识以下问题:1)资本主义发展到当代,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掌握垄断含义和垄断组织的形成的过程。垄断组织在各经济部门占据了统治地位,垄断资本操纵了国家政权,表明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阶段。垄断资本主义也叫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对世界各国人民的压迫和剥削,集中表现为殖民地的掠夺和瓜分。2)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起重大的推动作用,表明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 战后垄断资产阶级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使生产关系在一定范围内适

2、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但是,决定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下百这一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使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摆脱和种危机和不可调和的矛盾。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世界存在三大社会矛盾,这是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它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要消灭这些矛盾,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基

3、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这也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将长期共存和斗争,这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基本事实。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课第一节始终是以垄断为信心,讲述垄断及其形成过程,垄断资产阶级对内、对外的统治,并列举大量事实加以论证,人保说明垄断是帝国主义的主要特征这一基本观点。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通过本课学习,由自己来得出正确结论。 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本课第二节讲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社会,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 (1)要全面地看问题,防止片面性。战后资本主义世

4、界处于相对稳定和发展,但资本主义无法消除它固有的危机和不可调和的矛盾,也无法改变它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统治手法有变化;工人物质生活状况也有改善,但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基本矛盾没有消失,工人阶级被雇佣、受剥削的地位并没有改变。,(2)要发展地看问题,防止静止地看问题。本课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前一课学习的基础上,了解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到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对社会主义制度也要了解它在发展过程中虽然有困难和挫折。但它是新生事物,是向上发展的新制度,一定会不断发展、壮大。(3)要联系地看问题,防止孤立地看问题。通过第二课、第三课的学习,要联系地、整体地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从而了解资本

5、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既要看到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也查看到其他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是建立在长期以来对不发达国家的侵略、扩张、剥削和掠夺的基础上的。3、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一次飞跃,要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方法的应用,以利于学生对社会进步的理解,对历史趋势的把握,立足于理性认识的基础上。 (三)思想觉悟目标 在讲清垄断资本主义在本质上仍是一个存在阶级剥削的社会,垄断资产阶级仍然以对广大劳动者实行剥削和奴役而取得更多利润的剥削阶级,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垄断资产阶级的本质,澄清对资本主义的一些模糊认

6、识。 使学生初步懂得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的道理,既看到这个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更要看到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并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人类社会最后一个阶级社会是什么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哪个阶级?他们剥削的手段和统治方式具有什么特点? 第三课前言部分集中讲述的哪些问题? (设计这些问题的目的有两个:1)复习旧课知识,了解新课内容;2)明确第三课仍然是讲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状况,它与第二课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人类社会最后一个阶级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上占有生产资料,政治上占统治

7、地位的阶级是资产阶级;他们剥削手段的特点是隐蔽的,资本家是靠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发财致富的;他们统治方式的特点具有狭隘性得虚伪性,资本主义民主是资产阶级享有有民主。 导入新课第三课仍然是讲述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状况,是第二课所学内容的进一步延伸。第二课主要是阐述资本主义代替封建制是历史的巨大进步,深刻提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对劳动人民的统治。那么1)资本主义究竟经历了哪些发展阶级?2)怎样理解垄断是帝国主义的主要特征?3)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关于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将在第三课中学习。,第三课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

8、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板书)请同学们粗读第三课内容,即只读这部分内容的课题、节题、框题、目标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通过粗读本课内容,我们知识第三课共有三节七框18个目标题,需要通过8个课学习讲解才能完成,很显然第一节中的第一框题就是第三课的逻辑起点。第一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分两个阶段(板书)一、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板书) 复习提问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什么? 什么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终代替封建制生产关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标志是什么? (设计这些问题的目的是,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入后,通过复习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标志和作用进而引出

9、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标志和作用。)(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终代替封建制生产关系的根本原因就是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即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它又叫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是机器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重大变革,它是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 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个基本原理出发我们不难推论出: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其根本原因同样是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即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生。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生(板书) (投影片2)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生综合图表(代板书)(备注:投影片可制作成叠加式,随着相关

10、内容的文过讲解分别出现。)(投影片2 第一部分) 1)资本主义的两个发展阶段(板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2页第三行至12行。)阅读提纲:1)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时间?标志?2)第二次科技革命过程中 的三大发明?其著名的发明家有哪几位?(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投影片2、教师归纳)从19世纪初开始,科学家们先是找到了发电机的科学原理,再是发明了产生电能的发电机,最后又把发电机械推广使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方面,从而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化时代”。,(插图说明:贝尔发明的电话)贝尔(18471922年)电话的发明者,人类用电话机传送的第一句话:是贝尔在操作时,不小心把硫酸溅到脚上,由于疼痛,他情不自禁

11、地对着话筒喊他的助手“沃森特先生快来呀,我需要你”,沃森特听到后,惊喜万分地回答:“贝尔,贝尔,我听见了,听见了”。 (请学生阅读85页“读一读”:爱迪生发明电灯)(投影片3)阅读提纲:1)在爱迪生的实验发明过程中,体现了哪些精神?2)爱迪生还有哪些著名的发明?3)你能说出爱迪生最著名的一名名言吗?(设计这些问题的目的是:树起榜样的力量,歌颂科学家为人类造福的精神,挖掘其中的投影片2(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从材料中看到爱迪生的发明之多,贡献之大,不愧为世界上著名的“发明大王”。在他的实验发明过程中,体现出坚韧不拔,敢于实验,勤于实验,不怕失败挫折,不断创新总结,精益求精、不达目的不罢休等精神,是

12、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他除了发明电灯外,还发明了留声机,自动定时发报机、电影、电车、蓄电池、打字机、水泥、橡皮等。他最著名的一句名言是;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总之:电机、电话、电灯等发明照亮了人类实现电气化的道路。这些均说明第二次科技革命是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2)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板书)(学生阅读教材第83页118行) 阅读提纲:1)第二次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2)为什么会有这些影响呢?(学生阅读回答,教师引导认识)由于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从此由蒸汽时代跨入电气时代。很显然这是对生产力的影响。这里所说的蒸汽时代,是以瓦特改革蒸汽

13、机为标志,它改变了人类以人力、畜力、水力作为主要动力的历史,使各种机器有了新的强大动力。机器大工业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蒸汽机的成功应用推动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还推广到冶金、采矿、农业等一系列生产部门。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相继发明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火车和轮船,使交通运输工具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电气时代是把电力广泛地应用到所有国民经济的领域里,特别是用做机器的动力时代。电作为主要的能源,广泛用于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发光、照明、发热、产生动力等。电的应用使得锅炉、汽轮机、水轮机、发电机、发动机、变压器、电线电缆、各种电器、电工仪表绝缘材料等迅速建立起专门的生产部门,并形成一个庞大的电气工业技

14、术体系。同时以电为动力的新举工业也出现了。电解铝业,感应电炉炼钢、电动车床、电力卷扬机等改变了传统的冶金、采矿机械等工业。电提应用还使电报、电话、无线电等一整套曜技术迅速兴起、产生了电讯业和广播业,电照明又使工厂街道以至于家庭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直到今天我们仍能感受到电在我们家庭生活中所提供的无数方便和快乐。总之第二次科技革命提供了比蒸汽机更为强大、更为方便的动力,创造了比,蒸汽时代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使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得到改善,大大推进了人类

15、文明的进步。(投影片4)在19世纪最后30年里,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突飞猛进的增长:进而又引起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汽车问世于19世纪80年代,出现于20世纪。补充材料:第一辆汽车的诞生。汽车是由动力牵引车发展起来的。法国路易十四时,炮兵大尉丘尼约奉命研制大炮的牵引车,他经过两年的努力,制成一辆木制的三轮车,采用蒸汽机作动力,可乘坐4人,时速9.5公里,成为历史上第一部“自动车”。1826年勃朗在英国制造成功世界上第一辆内燃机汽车,它有两个汽缸,不仅能在平坦的大道上奔驰,而且还能越徒坡。但是最先制造实用汽车的是德国人奔驰,他经过多年反复的试验制成了一只汽缸在1886年初装到三轮

16、车上,由于后来的自动车多装用汽油机,人们就称它为“汽车”。德国慕尼黑科技博物馆还保存着这辆汽车,并标有说明牌,“这才是第一辆汽车”。插图说明: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行者”一号。(详见教参)第二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它对生产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呢?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新的变化,其最主要的标志就是垄断的出现。这再次说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见投影片2 第三部分) 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资本主义的两上发展阶段,集中分析了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时间、标志及影响。 巩固新课(投影片5)恩格斯名言: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同学们用当堂课所学过的知识,分析思考并回答:在人类历史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后科学作为一种革命的力量其推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教师提示要点)科学是一种革命的力量,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上,已经发生了两次科学技术的革命,而这两次科技革命都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具体表现由学生更举。 作业熟知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综合图表内容。 预习教材垄断组织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