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管理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7369453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126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管理研究(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宏观经济管理研究,江苏省委党校教授 徐泰玲,第一讲 宏观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 概 述,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三微调一稳增 .保持快速增长 .物价继续回落 .居民消费稳步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继续回落 5. 出口继续增长,贸易顺差创新 6. 财政收支基本平衡 7. 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快速增长 特征:高增长 低物价,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四大背离,第一 :GDP增长率和高涨和资源有限供给背离。,第二: 投资和消费的背离,第三: 货币供给和物价的背离,第四: 经济增长和就业形势 的背离,2006年宏观形势面临五大挑战:,1.新盲目投资正在形成。,2.能源瓶颈制约仍在。,3.调控物价任务艰巨。,4.就业形势依然

2、严峻。,5体制性弊端有待消除。,我国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 1. 强政府经济 2. 高投资经济 3. 高成本经济 4. 高风险经济 5. 高外向度经济,我国经济必须实现战略性转型: 1.由政府主导型经济向市场主导型经济转变 2.由投资主导型经济向消费主经济导型转变 3.由外需主导型经济向内需主导型经济转变 4.由 高风险 型经济向低风险型经济转变,一、宏观经济管理的概念,(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1、内容不同 宏观经济,就是指一定范围的经济总体及其总体运行 微观经济,就是指独立的经济实体及其经济活动,2、研究方法不同 宏观经济:是总量分析 微观经济:是个量分析,3、研究对象不同 宏

3、观经济: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 微观经济: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4、解决的问题不同,总供求是否平衡? 经济是否增长? 失业率是否在下降? 通货膨胀是否得到控制? 财政收支是否平衡? 进出口贸易是顺差还是差?,微观经济:生产什么? 生产多少? 如何生产? 达到的目标不同 宏观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微观经济学 核心:价格决定理论 宏观经济学 核心: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二)宏观经济管理的含义 宏观经济管理是国家各级政府为了保证整个国民经济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地发展并取得较好的宏观经济效益,对一定范围内的经济总体及其运行进行决策、计划、调节

4、、监督和服务的过程。,二、宏观经济运行体系 (一)宏观经济运行过程就是生产与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运行过程,如图(1),生产者,消费者,产品市场,要素市场,金融市场,S,I,政府,T,G,外贸部门,X,宏观经济运行循环的主要流程(货币流程) 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五大宏观经济主体部门, 如下图,劳动力市场: 就业政策(工资率) 产品市场: 物价政策(物价指数) 资本市场: 货币政策(利率) 国际市场:外汇政策(汇率) 财税政策(税率),(二)宏观经济运行机制计划机制、市场机制 市场经济主要由三要素构成: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 1.供求机制是市场经济的保证机制 2.价格机制是产品的供需和价格的有

5、机联系与运动机制 3.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客观形式,市场机制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发挥着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两大功能:一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节约社会资源; 二是通过价格核心作用,调节社会资源在部门之中合理分配。,2. 市场机制的缺陷 (1)垄断性失灵(2)信息性失灵 (3)外在性失灵(4)公共性失灵 (5)宏观性失灵 由于市场机制的局限性,使市场失灵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即造成资源配置失灵。,三、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1. 宏观经济管理是弥补市场缺陷的需要。 2. 宏观经济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3. 宏观经济管理可以使宏观经济目标和微观经济协调统一

6、。,四、宏观经济管理的局限性,宏观经济管理的局限性表现为“管理失效”, 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方面:,1、信息对宏观决策的约束,2、决策者偏好对决策的影响,3、不同利益集团对决策的干扰,4、政策“时滞”的存在,5、市场主体的“合理期”,市场,计划,六、宏观经济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1、宏观经济管理应必须以市场调节为基础,2、宏观经济管理必须在一定法规约束下进行,3、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目标必须与公众利益一致,4、宏观决策必须建立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基础上,5、政府系统内部各要素必须相互协调,第二讲 西方宏观经济管理理论演进及实践,一、西方宏观经济管理的演进 (一)经济自由主义 1. 重农主义是经济自由

7、主义的先导 “自然秩序”是重农主义经济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概念,“自然秩序”的唯一途径是实现经济自由,主要表现为享受财产所得的权利,从事劳动所得的权利,以及追求个人利益的自由,政府不得干涉个人的经济事务。,自由主义-经济(生产)自由、契约自由、贸易自由和竞争自由,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统治阶级应奉行自由放任,不干涉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充分扩展个人自由经济活动的空间,政府只充当守夜人的角色 这种自由主义思想适应了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对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意识形态领域一般也把这种自由放任政策称为 “传统自由主义“经济思想,2. 英国古典经济学派和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基本思想 古

8、典经济学派代表人物:亚当斯密代表作: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 研究出发点:人的本性,资产阶级利己主义,主要观点: (1)提出了“经济人”的假设,每个人都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 (2)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是一致的 (3)提出“看不见的手”的概念 (4)提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标准的真实尺度” (5)经济思想的中心内容是“经济自由”,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大卫、李嘉图:建立劳动价值论 萨伊:“供给自动创造需求” 古典经济学派代表人物马歇尔均衡价格论,(二)凯恩斯主义 代表作:1936年发表的就业、信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策略原则-推行国家宏观调控和建立“福利国

9、家”提供了经济上的论证核心:有效需求不足。(1)分析了失业的原因,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随着人们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比例越来越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资本家新增加一个单位资本投资时,预期可以得到的利润会越来越低,因为资本家生产某种产品的供给价格在增加,预期收益下降,因而投资不足。,流动偏好规律 流动偏好是指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主要有三大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资动机决定。,(2)建立了以国家干预为中心的调控体系 凯恩斯从宏观经济学上论证了在资本主义正常情况下,有效需求不足,失业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 克服危机,就必须由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实现需求管理 实行举债赤字财政政策

10、 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1929年首先在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 罗斯福 在他的任期内 (1933一1945年)国家干预政策正式出台 最重要的标志便是他所推行的“新政”。罗斯福的“新政”- “新政”是通过“三R计划” (即复兴、救济、改革,相应的三个英文是Recovey、Relief、Reform)具体施行的。 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重点在复兴和救济, 第二阶段重点在改革。 主要是通过颁布一系列法律、法令,加强国家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全面而强有力的干预。这也是美国经济的一个转折点,国家干预取代自由放任而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性政策。 直到1981年罗纳德里根上台执政为止,美国一直奉行这种政策。 正是这一

11、政策的推行使美国最早从经济危机的打击中恢复过来 .,(三)新自由主义 (1)现代货币学派 代表人物,弗里德曼 (2)供给学派 供给学派认为政府应采取下列措施降低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 实行货币紧缩政策 必须放慢政府开支的增长 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里根的“新保守主义” 在里根任期内,他全力推波助澜行所谓的 “里根经济学”,大刀阔斧地进行经济改革,摒弃国家干预政策,从传统自由主义的自由放任政策中寻求摆脱经济滞胀的“药方”。 “新保守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回归传统 也正是这种政策,使美国经济从“停滞”的困境中摆脱出来,经济增长速度得到迅速提高,从而使里根得以连选连任,并荣获 “经济总统“的美称

12、。但这种政策持续到乔治布什便出现了“疲软“,克林顿的“第三条道路” 在90年代初经济衰退的形势下,克林顿竞选获胜 他接过罗斯福“新政”的旗帜,为阻止经济的衰退,大力进行政府干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美国经济在他的任期内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从而也使他得以在1996年的大选中保住了总统的职位 克林顿的“成功”并不仅仅由于他所奉行的国家干预政策,在重视国家干预的同时,他也及时地吸收了一些自由放任的政策,并使二者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从而开辟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第三条道路”也称当今的“新自由主义” 自由放任也好,国家干预也好,从本质上说,作为统治阶级管理国家的一种政策,二者并不绝对排斥。克林顿 取得

13、经济的发展就说明了这一问题,二、西方发达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模式比较及其借鉴,美国宪政组织运作图:,选 民,直接选举,州 议 会,选 举 人 团,直接选举,间接选举,国 会 众议院 参议院,总 统,联邦最高法院,直 接 选 举,总统政治-金钱铺就的白宫路,1860年林肯竞选时10万美元 1936年罗斯福连任时-1400万美元 1948年杜鲁门竞选时-5000万美元 1952年艾森豪威尔竞选时-14亿美元 1972年尼克松连任时-4亿美元 1980年里根竞选时-10亿美元 1992年克林顿竞选时-15亿美元 1996年克林顿连任时-18亿美元 2000年布什竞选时-近25亿美元,美国总统办事机构,副

14、总统办公室-总统办公室-白宫办公厅,行政管理 政策制定 国家安全 经济顾问 和预算局 办公室 委员会 委员会 科技政策 改善环境质量 行政事务 合众国贸 办公室 委员会 办公室 易代表,两院的权力: 立法权-财政预算、拨款权-弹劾权 国会的职责:主要包括-代表、立法、协调、监督、阐明政策、认可 第一,代表- 即体现构成合众国的经济、社会、种族、宗教及其他利益集团的多样性和表达他们的观点 第二,立法-即制定有助于解决实质性问题的法案 第三,协调-即通过讨价还价使各种利益集团和谐相安 第四,监督-即依法监督官僚机构以使国会所批准的法律和政策得到忠实执行并达到预期目的 第五,阐明政策-即认清争论问题

15、和宣传这些问题 第六,认可-也称为给予合法地位,就是通过适当的途径正式批准政策,司法政治-独立和“公正”? 在美国,法院被看做是悬于政府头上的一把 “利剑”,而且几乎每一个在现实中生存和生活的人都要同法院相联系,这种联系既反映在人们之间的争讼上;也体现于人们的权利和利益的享有与分配上。也就是说,在美国这样一个以民主、法制为标榜的国家里,法院及其司法权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1789年,国会通过了建立联邦法院的司法法令,它规定了最高法院及地区法院的组成及管辖权限。1911年,随着司法法典的颁布,美国的法院系统基本确立。到目前为止,美国的联邦法院系统基本上包括:最高法院、上诉法院(11个)、地区法院(94个)和特别法院(9个),孟德斯鸠: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 专制和民主的根本区别就在于集权和分权。国家的权力由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组成,如果这些权力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手中,那么自由就不复存在了 分权并制衡的原则:权力- 互相分立 互相制约 以权制权 保持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