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燃料的燃烧[新]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57368301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5.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体燃料的燃烧[新]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气体燃料的燃烧[新]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气体燃料的燃烧[新]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气体燃料的燃烧[新]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气体燃料的燃烧[新]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体燃料的燃烧[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体燃料的燃烧[新](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预混可燃气体的着火和自燃理论二、预混可燃气体的点燃理论三、层流火焰传播四、湍流火焰传播五、火焰的稳定六、气体燃料火焰的类型和自由射流的基本特性七、湍流流场数值计算简介,第三章 气体燃料的燃烧,2,第一节 预混可燃气体的着火和自燃理论,(高等燃烧学中称“热力爆燃理论” )热着火 着火的反应机理化学链着火自燃 自发的着火 着火方式点燃 强迫着火,3,一、自燃热力理论,1、绝热条件下的自燃过程质量作用定律 :阿累尼乌斯定律 : 产热率 : kJ/(sm3) 热值; 化学反应速度。,4,若n=a+b+ 化学反应级数平衡式 将 代入: 积分,1、绝热条件下的自燃过程,5,根据初始条件: 时, 反

2、应结束: (绝热火焰温度)两式除 微分,1、绝热条件下的自燃过程,6,1、绝热条件下的自燃过程,图3-1 反应物浓度与温度的关系,7,1、绝热条件下的自燃过程,图3-2 温度、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8,1、绝热条件下的自燃过程,图3-3 绝热容器内反应过程中C与T随时间的变化,9,1、绝热条件下的自燃过程,图3-4 绝热容器内可燃混合物释热率随时间的变化,10,即各组分扩散速度的总和不为0。,即各组分扩散速度的总和不为0。,非绝热条件下自燃的发生是有条件的,是散热和放热综合作用的结果。 散热 能量平衡 即,2、非绝热条件下的自燃过程,11,图3-5 非绝热条件下的热量平衡,a点稳定点;b

3、点平衡点,不稳定点;c点不稳定点,着火临界点,Tc着火温度,12,自燃的临界条件:,2、非绝热条件下的自燃过程,13,T0c自燃温度,一般 T0cTC 维持着火的燃料浓度限 一定p,T或一定T,p着火范围变窄 一定p,T或一定T,p任意浓度下不会着火 容器散热程度着火范围变窄,3自燃界限,14,3自燃界限,图3-11 一定压力下着火温度与成分的关系,15,3自燃界限,图3-12 一定温度下自燃的临界压力与成分的关系,16,4着火延滞(感应)期,可燃混合物从初始温度T0上升到着火温度Tc所经历的时间。,17,二、链锁自燃理论,链锁反应基本步骤:链的激发链的传递链的中断(反应中存在链载体),18,

4、第二节 预混可燃气体的点燃理论,点燃 用具有较高能量的外部热源去接触可燃混合物,靠近外部热源的部分先行着火,然后火焰传播到整个混合物中去。,19,一、点燃特点,热物体表面附近,取 厚度:,图3-16 稳定的缓慢氧化状态下,热物体附面层中的 温度场和浓度场,20, 能量方程 (1) 导热 = 反应放热量 热平衡 扩散方程 (2) 反应物消耗量=扩散量 物质平衡 扩散方程乘Q,代入能量方程: 。,一、点燃特点,21,一般情况下 Le1 积分,代入边界条件 (环境) 将 代入 (3),一、点燃特点,22, 可燃气体的点燃是有一定条件的。 维持热物体表面附近一薄层气体稳定氧化的极限状态,即为点燃的临界

5、状态。图3-17 温度不同的热物体点燃时的温度分布,二、点燃热力理论,(4),(1)(3)(4)联立,可求解。但分析解很难,只能求近似解。,23, 双区理论:反应区 反应进行比较迅速,反应的热量也主要由这一区域放出。 导热区 不进行化学反应,只从反应区导出热量(以外区域)。,二、点燃热力理论,24,1、热球点火 炽热的石英球或铂金球若球温 ,可能着火。2、平面火焰点火 火焰为无限大平板3、电火花点火 点火能 熄火距离 最小点火能 在可燃混合物中能够引起火焰传播的最小能量。,三、点燃方法,25, 可燃混合物着火 温度、时间。 临界点燃时间 在一定的能源性质、形状及大小等条件下,使一定的可燃混合物

6、发生着火所必须的能源与混合物的接触时间。 要点燃一定的可燃混合物,必须提供一定的能量:或短时间提供大量能量,或低水平能源维持足够长的时间。 可燃极限 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点火能量加大到一定程度以后, 混合物的点燃浓度界限就不再扩大了,这就称为饱和点火能下的可燃浓度界限,或简称可燃极限。,四、可燃界限,26,图3-25 可燃界限示意图,可 燃 界 限 示 意 图 图3-25,四、可燃界限,27,1、压力 p 可燃极限 2、流速 w 着火范围变窄 3、可燃混合物初温 T0 着火范围变小 4、掺入其它物质 惰性气体使着火范围变窄(上限下降) 另一种可燃物质 可燃极限介于两者之间。,五、影响可燃极限

7、的因素,28,掺入惰性气体可消除火灾,热容(比热)和导热性能对着火和火焰传播的影响高的导热性使着火困难,但有利于火焰传播;高的热容对着火有利,但使火焰传播困难。 良好的灭火剂都具有较高的 值(火焰传播困难)。,29,层流火焰传播火焰传播 湍流火焰传播爆 震,第三节 层流火焰传播,火焰锋面向未燃气流方向的推进。,30,一、层流火焰传播的概念,1、层流火焰传播速度 方向一致时取负号。 火焰面移动的绝对速度 未燃混合气体的绝对速度火焰不动; 回火; 吹熄。,31,2、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测定方法肥皂泡法、圆管法、本生灯法。 3、本生灯法(法向分速度)测得 和 ,可求 。,一、层流火焰传播的概念,32,

8、一、层流火焰传播的概念,实 际 的 本 生 灯 火 焰 图3-34,4实际本生灯火焰 * 顶部呈圆头形:原因是热量与活性粒子扩散强烈; * 管口边缘形成凸出部分:原因是热量损失与活性粒子碰壁销毁。,33,本 生 灯 火 焰 的 u0、w 分 布图3-35,1.u0分布 2.W分布 3.理想火焰 4.实际火焰,34,二、层流火焰传播理论,层流火焰传播理论 - 控制火焰传播的主要机理 热理论 - 从反应区到未燃区的热传导 扩散理论 - 链载体的逆向扩散 综合理论 - 热传导与活性粒子的扩散有同等影响,35, 热理论:1火焰锋面内几个参量的变化 火焰锋面 已燃气体和未燃气体的分界面。 最大温差/最大

9、温度梯度 火焰锋面压力差(动量守恒: ),二、层流火焰传播理论,36,浓度与温度关系由能量方程与扩散方程求得(假定Le=1)2、泽尔多维奇双区理论 能量方程 预热区忽略化学反应项反应区忽略对流项,二、层流火焰传播理论,37,火 焰 传 播 的 热 理 论 图3-37,二、层流火焰传播理论,38,3、火焰锋面厚度和预热及反应时间 预热区厚度 反应区厚度。 预热时间 反应时间 火焰锋面内平均反应速率, 见(3-83)式。,二、层流火焰传播理论,39,1、温度 混合物初温 m =1.52 火焰温度 比 影响大 2、压力 n 总反应级数,当 n2, 则 (大多数碳氢燃料的燃烧n2)工程中, 燃烧强度(

10、增压燃烧)原因:火焰质量传播速度 (燃料消耗量)随压力增大。,三、影响层流火焰传播的因素,40,3、燃料/氧化剂混合比混合比 = 化学计量比时, 最大。 4、燃料结构饱和烃类(烷), 与 (碳原子数目)无关不饱和烃类, 5、添加剂 惰性添加剂,使 反应添加剂,三、影响层流火焰传播的因素,41,四、层流火焰传播界限, 当 降至某一数值时,火焰传播不能维持,产生熄火淬熄。 发生淬熄时的临界条件火焰传播界限。,42,第四节 湍流火焰传播,一、流体的湍动参数1、湍动能 湍流脉动速度的均方值 湍动能 湍动相对强度 平均速度 湍动能耗散率 湍动能的减弱速率2、湍动尺度 欧拉尺度考察各瞬间流体微团的脉动情况

11、 拉格朗日尺度考察空间某一质点的运动情况,43,小尺度湍流火焰微团的平均尺寸层流下火焰锋面厚度 类型 大尺度弱湍流火焰 大尺度强湍流火焰 湍流火焰的传播速度比层流时大得多。原因:(1)湍流脉动使火焰变形,从而使火焰表面积增加;(2)湍流脉动增加了热量和活性粒子的传递速度;(3)湍流脉动加快了已燃气和未燃气的混合。,二、湍流火焰传播的特点,44,三、湍流火焰的表面理论从火焰锋面入手展开讨论。 四、湍流火焰的容积理论容积理论认为: 不存在火焰锋面,反应也不仅仅发生在锋面厚度之内。,45,一、本生灯火焰的稳定 稳定条件 :火焰传播速度; 预混可燃气流速度。 不稳定的因素(使 ):1、管壁的散热作用;2、射流边界层外缘混入外界气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