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七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综合开发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64909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3.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七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综合开发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七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综合开发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七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综合开发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七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综合开发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七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综合开发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七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综合开发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七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综合开发课件(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七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综合开发,高考地理 (江苏省专用),考点一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A组 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累计造林31.5万公顷。江苏省人工造林主要有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 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下表为“十二五期间江苏 省造林类型结构表”。据此回答下面两题。(双选),五年高考,1.(2018江苏单科,23,3分,易)“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是 ( ) A.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B.提高造林存活率 C.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D.提高林地生产力,答案 AC 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由材料和表格分析可知,江苏省“十二五

2、”期间造 林比重最大且仍在不断提升的是杂阔林,杂阔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说明该省在“十二 五”期间造林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A、C项正确;从材料中不 能体现造林成活率高低,B项错误;提高林地生产力应是以发展经济林为主,D项错误。,知识归纳 造林的类别及功能。造林因目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类别,主要有用材林,以提供木 材为主要功能;防护林,其主要功能是保护生态环境,避免生态恶化;薪炭林,主要是为农村地区 提供生活能源;经济林,主要是创造经济效益为主的果树或茶树等经济林木。,2.(2018江苏单科,24,3分,中)“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 ( ) A.生物

3、多样性增加 B.森林覆盖率降低 C.果品供应能力下降 D.木材供需缺口加大,答案 AD 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江苏省“十二五”期间造林结构体现在以防护 功能为主的杂阔林比重大且不断提升,而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比重较小且不断下降,随着时间 的推移,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增加,A项正确;同时用材林比重减小,可能会加大该省 木材供需缺口,D项正确;造林面积大,会使江苏省森林覆盖率升高,B项错误;经济林的比重虽增 长较慢,但仍在上升,果品供应能力应上升,C项错误。,温馨提示 随着造林面积的扩大,特别是防护林面积的扩大,生态环境得以改善,森林在调节局 部地区气候、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4、效果显现,整体环境质量提升。,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 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 读材料,回答下面两题。,1.(2015天津文综,8,4分)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 )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答案 C 本题考查湖泊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艾比湖面积缩小,湖水减少,盐度增大,生态环 境恶化,不利于鱼类生长,鱼类密度会降低,湖面缩小导致芦苇大量枯萎,而芦苇对湖水有净

5、化 作用,故湖泊的自净能力减弱;湖面减小而湖水蒸发总量会减小,故C项正确。,2.(2015天津文综,9,4分)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修建水库 调节径流 B.退耕还草 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 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 改善水质,答案 B 本题考查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修建水库,会减少入湖水量,萎缩状况会加剧;咸水 湖中不适合发展水产养殖;芦苇能改善水质,但对艾比湖萎缩没有影响。A、C、D错误。艾比 湖为内流湖、咸水湖,为防止其继续萎缩,要尽可能增大入湖水量,在该流域退耕还草,保护水 源是最恰当的措施,B项正确。,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

6、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 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3.(2015山东文综,5,4分)“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答案 C 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形成是由于绿洲 区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附近交错带地下水位相对较 高,地下水由交错带流向绿洲区,C项正确。“生态裂谷”为环境退化现象,即自然植被恶化、 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4.(2015山东文综,6,4分)“生态裂谷

7、”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答案 D 本题考查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出现是由 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即水资源利用不当所致,故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 内合理分配水资源。,5.(2014广东文综,3,4分)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 ) 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 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 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8、,答案 D 本题考查沙漠中植被对沙丘的影响机制。沙漠中的植被能降低风速进而减小风沙 流对地表的侵蚀,A项错误;沙漠中的植被会减少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B项错误;沙漠中的植 被使风速下降,导致携沙能力减弱,C项错误;沙漠中的植被会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 成沉降,D项正确。,6.(2018课标,37,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 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 貌、气

9、候特点。(6分),(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 的变化。(6分)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4分),答案 (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 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

10、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 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解析 (1)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河流排水受阻形成堰塞湖,是因为河谷相对较深,且水 量丰富;该地形成湿地,可以推断其河谷较浅,地势平坦;水量较少与该地区降水较少、蒸发量 大有关。 (2)本题考查区域水平衡知识。河流性质改变(变成湿地),基本不影响降水量;而随着水面面积 的增加,蒸发量加大;湿地面积稳定说明其降水量与蒸发量相近。 (3)本题考查盐度及影响因素。该湿地地区河水不断输入盐分,而水分蒸发会导致盐分积累。 (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

11、回答时应先表明观点,然后给出对应的理由。如选择同意,可以从内流 河和湿地的负面影响回答。如选择不同意,则应从湿地的生态功能回答。,易错警示 第(1)题考查的是河流受阻没有形成堰塞湖而形成湿地的原因,不是单纯考查湿地 的成因,答题时易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而出现答偏现象。,知识拓展 区域水平衡是指多年平均状况下,水的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差额等于储水变量。如 本题扎龙湿地面积稳定,表示储水变量接近零;内流区域水量收入为降水量,支出为蒸发量,储 水变量为零说明该地最终降水量和蒸发量相近。,7.(2018课标,44,10分) 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白洋淀分布广泛的芦苇,曾是当 地居

12、民收入的重要支撑。但前些年由于其经济价值减弱,居民管护芦苇的积极性下降,大量芦 苇弃收,出现了芦苇倒伏水中的现象。雄安新区设立后,管委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视白洋淀的生态环境 保护,积极推行芦苇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大大提高了当地居民管护、收割芦苇的积极性。 (1)指出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6分) (2)说明当地居民积极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4分),答案 (1)吸收水体和淤泥中的营养物质,减缓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吸收污染物(重金属等),起到 净化水体,稳定水体自净能力的作用,提高水环境质量;为鸟类等多

13、种动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 物多样性。 (2)管护好芦苇,可维持芦苇对白洋淀水体的净化功能,利于改良水质,提高白洋淀生态环境质 量;收割芦苇,能减少芦苇倒伏、腐烂数量。,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对湿地生态功能的作用。(1)芦苇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水体与淤泥中的 营养物质,减缓富营养化过程;同时还吸收有害物质,净化水体,提高水环境质量。芦苇长成后 高出水面,能为鸟类等多种动物提供栖息地。(2)注意材料中“管护芦苇的积极性下降,大量芦 苇弃收,出现了芦苇倒伏水中的现象”,由此说明芦苇出现倒伏、腐烂现象,从而影响水质,降 低湿地生态功能。管护、收割芦苇的意义,可从减少负面影响,提高水质角度分析。,知识总结 湿

14、地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 环境等方面,有“地球之肾”的称号。,8.(2015广东文综,41,30分)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 知识,完成(1)(5)题。,材料一 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图,材料二 南四湖及周边地区1982年与2012年各景观类型面积统计图。图,(1)南四湖湖盆狭长,总体呈 走向。部分入湖河流不定期出现断流现象,主要原因可能 是 。(6分) (2)南四湖及周边地区各景观类型中,1982年面积最大的是 ;19822012年

15、间,面积增 加最多的景观类型是 。(4分) (3)分析19822012年间南四湖及周边地区沼泽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6分) (4)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6分) (5)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8分),答案 (1)西北东南 降水变率大,河流沿岸用水量大 (2)湖泊 台田鱼塘 (3)利用沼泽,种植水稻;发展台田鱼塘;修建水库;建设用地占用沼泽。 (4)南四湖水量增加,湖面扩大,使周围地区气候湿润;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利于水生生物的生 长,增加生物的多样性;水量增加,利于通航;利于发展养殖业及旅游业。 (5)禁

16、止沿湖地区发展污水排放量较大的工业;加强工业污水处理技术及循环使用;加强对沿岸 工业监督检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解析 (1)对南四湖湖盆走向判读要注意看南四湖的总体延伸方向;入湖河流的不定期断流要 结合该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工农业发展状况来分析,考虑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回答景观类型面积大小及变化情况,要留心材料二当中的时间信息和图例信息。 (3)分析沼泽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人为原因,要从材料二中的各景观类型面积统计图的变化入手, 比较分析可知,在19822012年间,随着沼泽面积的减少,面积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台田鱼塘,其 次是水稻田和建设用地,修建水库主要是减少了来水量。 (4)南水北调工程对该地带来的有利影响,既有自然方面(水量、气候、生物),又有社会经济方 面(航运、养殖、旅游),要注意答题的完整性。 (5)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包括: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工业布局、强化监督制度、提高环保意识等 方面。答题中要注意与当地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