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历史(一)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7363343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谁的历史(一)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谁的历史(一)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谁的历史(一)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谁的历史(一)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谁的历史(一)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谁的历史(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谁的历史(一)(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伍、誰的歷史(一) 吳鳳的故事,一、前言 二、漢人的記載 三、吳鳳故事的神化 四、鄒族的傳說 五、誰的歷史孰是孰非 六、結語,一、前言,吳鳳南、北路(嘉義市) 吳鳳技術學院(嘉義縣民雄鄉) 吳鳳紀念館(嘉義縣中埔鄉 ) 中正路 中正大學 中正紀念堂,一、前言,小學課文 臺灣的山番,在祭典時有獵人首之風,可是只有阿里山的山番早就停止了這項陋習,這是吳鳳的餘蔭。吳鳳是大約兩百年前的人,是阿里山的官員,因為他很疼愛番人,所以被山番所仰慕。吳鳳當官時想革除獵首的惡習,剛好山番在前年所獵人頭有四十幾個,所以叫他們以後每一年用一個。不知不覺已過了四十多年,祭祀用的人頭已沒有了。,一、前言,小學課文 山番們

2、就向吳鳳請求允許獵人頭,吳鳳勸說因祭祀而殺人不好,就拖延了一年又一年。到第四年時,山番前來說:再也不能等了。吳鳳說:那麼需要人頭的話,明日白天時,就獵取戴紅帽穿紅衣經過這裡的人頭。翌日,山番們聚集在住所旁,果然來了戴紅帽穿紅衣的人。等候的山番馬上殺了那個人取下頭顱。一看,是吳鳳,山番大聲哭了。於是,山番奉吳鳳為神,在其前發誓以後絕不獵人頭,一直到現在。,一、前言,弦張, 箭發。 當那朱衣紅巾人墮落白馬時, 吳鳳乃成阿里山之神, 中國人之神, 全人類之神。 楊牧,偉大的吳鳳,吳鳳(台北:洪範,1979年),頁176。,一、前言,為什麼一個關於久遠時代人物的故事, 竟像蟲蛇一樣啃嚙著他們的心? 是

3、因為這則故事隱射他們是粗暴、沒有文化、有待感化的民族? 還是因為他們在現今社會中受到不公平待遇, 便把怨氣發洩到一個具體的故事上? 胡台麗,吳鳳之死,台灣文藝第16號(1980年10月),頁212。,一、前言,歷史事件發生以後,通常先存入當事人或見證人的記憶,有的記憶於事後筆之於書,但因對事件的了解不同,筆之於書的記錄彼此絕難相同;有的記憶未能立即筆之於書,由口耳相傳,直到多年以後始有人筆之於書,由於傳說在流傳過程中不斷產生曲解、誇大、遺忘、重補、懸疑化、理由化,時間愈久,筆之於書的內容彼此的出入愈大。,一、前言,大家都宣稱自己所寫的歷史是歷史事實,是正確的歷史。但是,如果我們所熟知的歷史,只

4、是人們以選擇、創造、修正、組合各種對過去的記憶,以維持一種認同,或造成認同變遷,那麼,究竟什麼是歷史事實?什麼是正確的歷史?,二、漢人的記載,依據目前可以考據的資料, 早年記載吳鳳事蹟的有三處: 1855年,劉家謀海音詩 及其附文 1894年,倪贊元雲林采訪冊 1920年,連橫臺灣通史,二、漢人的記載海音詩,紛紛番割總殃民,誰似吳郎澤及人。 拚卻頭顱飛不返,社寮俎豆自千秋。 附文:沿山一帶有學習番語、貿易番地者,名曰番割;生番以女妻之,常誘番出為民害。吳鳳,嘉義番仔潭人,為蒲羌林大社通事。十八社番,每欲殺阿豹厝兩鄉人,鳳為請緩期,密令兩鄉逃避。久而番知鳳所為,將殺鳳。鳳告家人曰:吾寧一死以安兩

5、鄉之人。既死,社番每於薄暮見鳳披髮帶劍騎馬而呼,社中人多疫死者,因致祝焉,誓不敢於中路殺人。南則於傀儡社,北則於王字頭,而中路無敢犯者。鳳墳在羌林社,社人春秋祀之。,二、漢人的記載雲林采訪冊,吳鳳,打貓東堡番仔潭莊人。少讀書,知大義,能通番語。康熙初,臺灣內附,從靖海侯施琅議,設官置戍,招撫生番,募通番語者為通事,掌各社貿易事。然番性嗜殺,通事畏其兇,每買游民以應。及鳳充通事,番眾向之索人;鳳思革敝無術,又不忍買命媚番,藉詞緩之,屢爽其約。歲戊戌,番索人急,鳳度事決裂,乃豫戒家人作紙人持刀躍馬,手提番首如己狀,定期與番議。先一日,謂其眷屬曰:兇番之性難馴久矣,我思制之無術,又不忍置人於死。今當

6、責以大義,幸而聽,番必我從;否則,必為所殺。我死勿哭,速焚所製紙人;更喝吳鳳入山。我死有靈,當除此患。家人泣諫,不聽。,二、漢人的記載雲林采訪冊,次日番至,鳳服朱衣紅巾以出,諭番眾:以殺人抵命,王法具在;爾等既受撫,當從約束,何得妄殺人!番不聽,殺鳳以去;家屬如其戒。社番每見鳳乘馬持刀入其山,見則病,多有死者;相與畏懼,無以為計。會社番有女嫁山下,居民能通漢語,習聞鳳言歸告。其黨益懼,乃於石前立誓永不於嘉義界殺人;其厲乃止。居民感其惠,立祠祀之。至今上四社番猶守其誓,不敢殺擾打貓等堡。,二、漢人的記載 臺灣通史,士有殺身成仁,大則為一國,次為一鄉,又次則為友而死。若荊軻、聶政之徒,感恩知己,激

7、憤舍生,亦足以振懦夫之氣,成俠客之名,歷百世而不泯也。嗚呼!如吳鳳者,則為漢族而死爾。迄今過阿里山者,莫不談之嘖嘖。然則如鳳者,漢族豈可少哉?頂禮而祝之,范金而祀之,而後可以報我先民之德也。,二、漢人的記載 臺灣通史,吳鳳,諸羅打貓東堡番仔潭莊人,今隸雲林,字元輝。少讀書,知大義,以任俠聞里中。康熙中,諸番內附,守土官募識番語者為通事。鳳素知番情,又勇敢,諸番畏之。五十一年,為阿里山通事。 阿里山者,諸羅之大山也;大小四十八社,社各有酋,所部或數百人、數十人。性凶猛,射獵為生,嗜殺人,漢人無敢至者。前時通事與番約,歲以漢人男女二人與番,番秋收時殺以祭,謂之作饗,猶報賽也。屠牛宰羊,聚飲歡呼,以

8、歌頌其祖若宗之雄武。然猶不守約束,時有殺人,而官軍未敢討。,二、漢人的記載 臺灣通史,鳳至,聞其事,嘆曰:彼番也,吾漢族也,吾必使彼不敢殺我人。或曰:有約在,彼不從奈何?且歲與二人,公固無害也。鳳怒叱曰:而何卑耶,夫無罪而殺人,不仁也。殺同胞以求利,不義也。彼欲殺我,而我則與之,不智也。且我輩皆漢族之健者,不能威而制之,已非男子;而又奴顏婢膝,以媚彼番人,不武也。有一於是,乃公不為也!,二、漢人的記載 臺灣通史,其年番至,請如約。鳳饗之,告曰:今歲大熟,人難購。吾且與若牛,明年償之。番諾而去。明年至,又紿之。如是五年。番知鳳之終紿己也,群聚謀曰:今歲不與人,則殺鳳以祭。聞者告鳳。鳳曰:吾固不得

9、去。且吾去,公等將奈何?彼番果敢殺我,吾死為厲鬼,必殲之無遺。,二、漢人的記載 臺灣通史,鳳居固近山,伐木抽籐之輩百數十人,皆矯健有力者,編為四隊,伏隘待。戒曰:番逃時,則起擊。又作紙人肖己狀,弩目散髮,提長刀,騎怒馬,面山立。約家人曰:番至,吾必決鬥。若聞吾大呼,則亦呼。趣火相,放煤竹,以佐威。越數日,番酋至,從數十人,奔鳳家。鳳危坐堂上,神氣飛越。酋告曰:公許我以人,何背約?今不與,我等不歸矣。鳳叱曰:蠢奴,吾死亦不與若人。番怒刃鳳,鳳亦格之,終被誅。大呼曰:吳鳳殺番去矣!聞者亦呼曰:吳鳳殺番去矣!鳴金伐鼓,聲震山谷。,二、漢人的記載 臺灣通史,番驚竄。鳳所部起擊之,死傷略盡。一、二走入山

10、者,又見鳳逐之,多悸死。婦女懼,匿室中,無所得食,亦槁餓死。已而疫作,四十八社番莫不見鳳之馳逐山中也。於是群聚語曰:此必吾族殺鳳之罪。今當求鳳恕我! 各社舉一長老,匍匐至家,跪禱曰:公靈在上,吾族從今不敢殺漢人。殺則滅!埋石為誓。自是乃安。尊鳳為阿里山神,立祠禱祀。至今入山者皆無害。,二、漢人的記載 臺灣通史,連橫曰:鳳之死也,或言康熙五十七年,或言乾隆三十四年八月十日,相距竟五十二年。余以後說確也。朱一貴既平之後,阿里山番始內附,則鳳為通事,當在乾隆時也。鳳生於康熙三十八年正月十八日,歿時年七十有一,配陳氏,生二子,曰汀援,曰汀巽。光緒中,其後嗣請列祀典,嘉人士亦以為言,未成而遭割臺之役。然

11、鳳之威稜,至今猶在阿里山也。君子疾歿世而名不稱,如鳳者豈有死哉?,二、漢人的記載,海音詩附文中提及吳鳳死後鬼魂作祟,原住民畏懼,因此,不敢再於中路殺漢人。 雲林采訪冊及臺灣通史所述大致相同,吳鳳因不願獻人被原住民殺害,但在死前早已佈置機關、假人,使原住民以為吳鳳鬼魂作祟,不再殺漢人。,二、漢人的記載,1855年,劉家謀海音詩及附文:226字 1894年,倪贊元雲林采訪冊:442字 1920年,連橫台灣通史:1215字 故事的發展?,三、吳鳳故事的神化,1、由來 日治時期,由於不少原住民不服日本統治,造成日人極大困擾。為了解決此一情形,日人透過各種不同的手段進行安撫或威壓,將吳鳳事蹟改編成吳鳳神

12、話便是其中之一。 1909年嘉義廳長津田義一編纂吳鳳傳,1912年中田直久寫殺身成仁通事吳鳳 ,1913年日本當局興建吳鳳廟,當時的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更親自主祭。,三、吳鳳故事的神化,1、由來 同時吳鳳事蹟也編入小學教科書、改編成歌舞劇。吳鳳成為日本統治者理蕃的論述基礎,成功的宣達原住民的行為是野蠻落後的,是應該被教化與開化的,而吳鳳則是寬大、仁慈,以自我犧牲弭平紛爭的義士。,三、吳鳳故事的神化,1、由來 阿里山蕃通事吳元輝碑後藤新平 吾初蒞臺灣也,巡覽阿里山森林;阿里屬嘉義廳治,峰巒襞積,谿壑迴環,而番人馴服,愈於他番,吾甚異之。父老皆曰:此吳元輝流澤所致也。吾聞而滋感焉!乃訪其廟賦詩以弔

13、之,將刊山石,顯其潛德,會有命卸事不果。頃者,嘉義廳長津田君,募貲立碑,以書走京師,請吾為銘,嗚呼!此成吾疇昔之志者,寧得不喜而銘之乎?,三、吳鳳故事的神化,1、由來 阿里山蕃通事吳元輝碑後藤新平 元輝名鳳,姓吳氏,元輝其字也;清福建漳州平和縣人,考名珠,妣蔡氏,航臺灣居諸羅之鹿?產社。元輝讀書知大義,旁通番語,年二十四為通事。是時移民侵墾番地,有社商、社棍,又有番割介在民番之間,貪殘無饜,元輝憂之,設定軌則,悉心措辦,宿弊漸革,民番悅服。但番每祭必殺人,蓋積習而不可移也。番人屢請馘首,元輝畀物,百方開諭不聽,爰設詞延至數年,番以為誑,嗷嗷不已。,三、吳鳳故事的神化,1、由來 阿里山蕃通事吳元

14、輝碑後藤新平 元輝厲聲謂曰:殺人者王法所不赦,然予既與汝約矣,其必履之,異日仍有天殃,汝曹悔蔑及也。戒家人曰:予將授首,永絕後患!即命以後事,一家掩泣。屆期徐步赴會,番迫而殺之,始知為元輝,相顧駭去。家人殮之,焚芻靈紙馬禱曰:公推誠拊循,冀革其非心,今齎恨以歿,靈其不泯,當禍祟番社,靡有孑遺。遂葬於枋樹腳。 元輝之死也番見其橫刀躍馬,馳騁如電;既而陰雨綿延,疫癘大作,死亡相踵。番酋震懼,請巫以祓穰,巫曰:祭吳公之靈,乃可免也。番即營祭,瀝血埋石,誓不殺人,於是阿里四十八社獷戾嗜殺之習除矣。,三、吳鳳故事的神化,1、由來 阿里山蕃通事吳元輝碑後藤新平 蓋元輝志識魁奇,有古俠烈風,在職五十年,炎瘴

15、厲霧,不憚綏撫之勞,一旦捐軀,使文身鑿齒之,翕然嚮化,此所謂殺身成仁者非耶!元輝生於康熙三十八年正月十八日,歿於乾隆三十四年八月十日,年七十一;配陳氏,子二人,曰汀援、汀巽。鄉人思其流澤,立廟以祀,又可尚也。,三、吳鳳故事的神化,1、由來 阿里山蕃通事吳元輝碑後藤新平 抑阿里森林之域,林林焉,總總焉,自改籍以來,謀築鐵路,設電機,具為採辦,而番不唯無害,轉相為力,得發天地之藏,成國家之業,未始非元輝之賜也。津田君既諒之,乃脩其廟,歌詠其事,余復立碑,以嬗於來茲,信為美矣。,三、吳鳳故事的神化,1、由來 阿里山蕃通事吳元輝碑後藤新平 銘曰:瞻言阿里山一色,掃開烟霧闢榛棘,庶士交正品物興,協和民番

16、教耕織;疇知獷俗難猝除,慨然授命破頑惑,功在家國澤在民,赫濯聲靈殊莫測。鄉人感激常咨嗟,炭祠明禋報遺德;氣磅礡兮神彷徨,緬成仁兮可矜式,山青青兮水冷冷,碑屹立兮曷有極。明治四十五年(1912)五月,原任臺灣總督府民政長官從三位勳一等男爵後藤新平譔文。,三、吳鳳故事的神化,1、由來 阿里山蕃通事吳元輝碑後藤新平 此碑建於大正元年(民國元年,1912年),其中提到了屆期徐步赴會,番迫而殺之,始知為元輝,相顧駭去。就是吳鳳神話的原型。 而神話中的紅衣或取自雲林采訪冊中次日番至,鳳服朱衣紅巾以出。,三、吳鳳故事的神化,1、由來 1912年中田直久寫殺身成仁通事吳鳳 ,文章甚長,難以備載。其文延申細節更多,如朱一貴之亂,獵得漢人四十餘頭,故可支撐四十餘年,相安無事,等等。 全文請參李亦園傳說與課本吳鳳傳說及其相關問題的人類學探討。 http:/www.nict.gov.tw/tc/learning/b_3.php(2008.10.19) 其後,吳鳳神話即以此張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