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360053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 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 ”此言道出了良好习惯的 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习惯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 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 标。抓好习惯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 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 促进其终生发展。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不仅仅要培养一批批掌握现代 高新技术的人才,更应当培养一大批具有现代人

2、的精神面貌、良好的行为习惯、 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学校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任务。少年儿 童是祖国的未来,未来公民的素质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现在的教育。因此,探 索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对提高未来小公民的素质有着极 其重要的作用。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国内外研究现状:就国内外现有研究看,纯粹的养成教育理论研究少见。 从已有研究看,学者们往往将习惯与人格的研究置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之中。就 国内外情况看,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 的关注和重视。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 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一般都注

3、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 忽视行为习惯研究。它们大都以一些设计精巧的实验为基础,内容涉及儿童道 德发展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等方面。如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 知发展理论(详细研究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和形成)和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 认知发展理论(对皮亚杰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 问题。再如精神分析学派关于儿童焦虑和移情作用的研究,以及前苏联心理学 家关于儿童羞愧感的研究,则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问题。国外的这 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 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可喜的是,这些研究成果大都被我国

4、心理 学界的一些学者介绍到国内,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如早期的陈鹤琴关于儿童教 育的研究,近期潘菽和朱智贤等人对儿童心理的研究等。 这些已有研究基本侧重于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论研究方面,对儿 童具体道德行为的养成的研究还是不够的。总的来说,对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 过程中”行”的研究比较少,往往注重“知、情、意”这几方面的研究。但是, “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而且“知、情、意”最终都要 落实在“行”上。我国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仅进行这样的一般理论研究,在 实际的少年儿童德育中,对于克服过于注重说教以及“高大全”等现象是不力 的,少年儿童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很难形成。近年来,从行为

5、习惯入手来研究 少年儿童德育也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如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王极盛教 授就进行过关于 1560 例少年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 云晓研究员也曾主持过关于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研究,以及培养独生子女健康 人格的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关鸿羽副教授进行过关于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 2001 年 10 月 26 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了”道德教育与习惯养成” 大型论坛。来自全国 17 个省共 316 名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及心理学、教育学、伦 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并深入地探讨了少年儿童德育与习惯养 成的问题,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见解。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1

6、、理论价值: 开展这项研究,有利于新形势下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基本的 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创新德育新形式,培养学生社 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实施素质教育架起新的支点。为学校德育 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 方法和措施。 2、实践价值: 养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抓好良 好习惯养成教育,这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 的时代要求,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通过研究,回答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小学生该从哪些方面培养哪些好

7、习 惯;二是在教育教学之中应该怎样培养这些好习惯;三是家长、教师如何配合 才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四是好习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正面影响。收到 三个实效:首先是教师、家长要获得一些良好习惯培养的方法、经验,并养成 一些好习惯;其次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明显上升,校风、学风更好;最 后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实效,社会、家长更加认同。 因此,本课题的主要思路是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对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 的内容及培养途径进行探讨,使其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中逐步培育健康人格。为 此,本课题将着重以下几方面研究: 1、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初步理论研究和探索; 2、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3、少年儿童不

8、良行为习惯矫治的初步实验研究(以个案为主) ; 4、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与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初步实验研究。 这几方面的研究重点是小学生在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良好习惯养成 的研究。小学生习惯教育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和学会学习。 如果少年儿童在这三方面养成一系列的良好习惯,他们人生发展就有了巩固的 基础。课题将如何做人、做事和学习具体化为一系列习惯,并通过他们日常的 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培养。在做人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爱心” , 在主要体现在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在做事方面,课题 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规则意识” ,主要体现在遵守规则、讲究效

9、率、友善合作、 合理消费;在学习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 主要体现在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四、课题实施步骤设计和保障条件 本课题将采用实践分析总结重构实践这一研究思路,在 教育教学实践中边思考、边分析、边总结、边调整,把“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 育”这一教育观念渗透在教育教学中,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平,充分发挥教师 的引领作用,使少年儿童通过真实的感受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通过深刻的理 解掌握道德规范,并在实践中培养道德能力,最后形成并表现为良好的行为习 惯。 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参加课题教师要边研究边行动,边行动边研究, 既

10、注重研究结果,更强调研究过程,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总结, 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研究和实施课题的能力。 2.问卷调查法:在本课题的研究中,需要各方面给与高度的重视与配合。 每一张张问卷将成为课题研究过程的一个必要依据及沟通桥梁。 3经验总结法:我校多年来一直重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摸索 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要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 验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提高、创新,进一步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除采用以上主要的研究方法外,本课题还综合采用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 其他研究方法。 课题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1 年 67 月,收集有关资料,为课题研究做准备。 2

11、、实施阶段:2011 年 9 月2012 年 5 月,制定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要 求;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和方法; 3、总结结题阶段:2012 年 6 月,收集个案记录,整理装订资料,撰写研 究论文和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具体保障措施 (一)组建一个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建由分管校长为组长,德育处、班主任为成员,集思广益,有目的分阶 段规划指导、组织实施,部署每月主题教育内容及每周教育考评内容。 组 长:负责课题的全面规划、申报、指导、总结等。 副组长:协助主持人负责课题的整体规划,制定研究方案,全程组织实施 课题的各项教研活动,总结研究成果。 成 员:根据所带年级,结合学生的年龄

12、和认知水平,具体参与课题的各 项活动,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各类资料,进行阶段和结题成果的总结。 (二)抓好两项工程建设 1、班主任建设。班主任是养成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做好班级日常管理, 建设良好乃至优秀班集体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每年六月底评选校级优秀班主 任。学校要大力宣传优秀班主任的育人事迹。学校值周组要对全校学生进行文 明礼貌,卫生习惯等诸项进行每日督查,以班为单位进行打分。班主任还要加 强文明礼貌、卫生习惯、劳动教育等常规管理,对学生课间的言行督促指导。 2、习惯评价内容建设。 围绕“公德好习惯、做人好习惯、礼貌好习惯、学习好习惯、阅读好习惯、 安全好习惯、运动好习惯、劳动好习惯、卫生

13、好习惯、饮食好习惯”这十种习 惯,完善内容,细化评价方法。 (三)建设三重教育阵地。 1、学科教学阵地。努力把思品课、班队课、晨会课和其它各科教学渗透作 为学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主渠道。课题组有计划地对这几个方面作经常性的全 面督查。 2、实践活动教育阵地。经常组织学生去劳动基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从中学得一些劳动技能。组织学生去敬老 院搞卫生,送物品,培养学生敬老爱幼的思想。 3、班队活动教育阵地。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自编自演一 些在行为习惯势力具有正反两面典型的文娱节目。从中得到教益。 (四)创设四重教育氛围。 为了更好更快地强化小学生良好行

14、为习惯的养成,学校加强多重育人环境 创设,使学生在校园里感受到的浓烈的熏陶。 1、教室宣传氛围。从班级抓起, 小学生行为规范挂上墙,张贴“认认 真真写字,端端正正做人”等标语、宣传画。统筹安排,设立班级习惯教育栏 目,每半月抓一项习惯养成教育,建立班级督查考评制度,努力提高良好习惯 的养成率。各班主任要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来抓。 持之以恒,必有成效。当前,尤其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校园宣传氛围。办好宣传橱窗,主要展出包括文明礼貌、劳动教育、卫 生习惯等行为规范图片及学生有关活动的照片,表彰习惯养成考核“文明之星” 、 “进步之星”等。办好黑板报,围绕学生在校内

15、外、课内外,从学习到学习、 卫生、劳动等习惯,定期定主题出刊,让学生接受教育。办好广播。 3、家庭教育氛围。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由家长对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的 表现作全面的跟踪,通过“校信通”传达给学校,学校根据信息及时调整教育 方法。切实做好家访工作,提高家访实效。做到家访均衡化,不过分集中在某 时段。家访有针对性,明确轻重主次,不为了凑数量而无目的家访。再次要努 力提高家访质量,提高与家长的沟通水平。德育处统一做好教师家访记录的有 关统计考核工作。 4、媒体教育氛围。小记者现场采访将校园中的好人好事及时报道,为学生 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由课题组和信息技术组联合行动,将校 园中浪

16、费、随地乱扔瓜皮果壳、践踏草坪、损坏课桌椅等不良行为习惯拍摄下 来,作为反面例子进行教育。 (五)抓好五项活动。 1、宣传教育活动。利用班会、晨会、思想品德课与其它学科教学加强良好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和,定时定量开展广播、演播,拓宽 学生视野,浓厚学校文化。校园环境布置有教育性,教室正前方有国旗悬挂、 教室后墙有班训、教室有名人名言、图书角、黑板报、阅报栏、学习园地、卫 生角,在走廊楼道悬挂整容镜,张贴“请使用礼貌用语”宣传牌,在醒目的地 方悬挂名人、伟人画像及警句,使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在说话。 2、学生评价奖励活动。建立班级督查考评制度,印发检查评比表,由各班 主任组织本班学生先每天自查自评,再同学互评,做到的打“” ,没有做到的 打“” 。每 2 周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评议汇总,计算好达成率,填写在班级自 主教育栏目中。每 2 周班级中评选出一位达成率最高的“习惯标兵”和一位进 步最大的“进步之星”上报德育处, “利用国旗下讲话”的时间发奖章,进行全 校通报表扬;并利用宣传橱窗展示“文明标兵” “进步之星”的照片、介绍他们 的事迹。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