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的应用解剖生理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359547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耳的应用解剖生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耳的应用解剖生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耳的应用解剖生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耳的应用解剖生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耳的应用解剖生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耳的应用解剖生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的应用解剖生理课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耳的应用解剖生理,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3部分,外 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 软骨支架,外覆软骨膜和皮肤。耳垂无软骨,只有脂肪与结缔组织。外耳道 长2.5-3.5cm S形,外1/3为软骨部 内2/3为骨部,耳廓,外耳道,耳廓特点,1、耳廓软骨无神经支配。 2、耳廓前面皮肤与软骨粘连较紧,皮下组织少,若因炎症等发生肿胀时,感觉神经易受压迫而致剧痛;若有血肿或渗出物极难吸收;由于外伤或耳部手术,可引起软骨膜炎,甚至发生软骨坏死,导致耳廓变形。 3、耳廓血管位置浅表、皮肤菲薄,故易冻伤。,外耳道,1、起自耳甲腔底,向内止于鼓膜,长2.53.5cm,由软骨部和骨部组成。 2、成人 略呈S型弯曲,检查

2、时需将耳廓向后上外牵拉才易看清鼓膜。婴儿外耳道尚未发育完全,较小而塌陷,应将耳廓向后下方牵拉 3、 有两处狭窄,一为骨部与软骨部交界处,另一为骨部距鼓膜0.5cm处,后者称为外耳道狭。 4、 皮下组织甚少,皮肤与软骨膜和骨膜相贴,当感染肿胀时易致神经末梢受压而引起剧痛。 5、软骨部皮肤较厚,含有耵聍腺并富有毛囊和皮脂腺,是耳疖的好发部位;骨性外耳道皮肤较薄,毛囊和耵聍腺较少,顶部有少量皮脂腺。,外耳的血供及神经,神经来源 下颌神经耳颞支,分布于外耳道 前壁 迷走神经耳支,分布于外耳道后壁 血供来源 上颌动脉供给外耳道 颈浅和耳后动脉供耳廓前、后面,中耳,包括鼓室、鼓窦、乳突和咽鼓管,上鼓室 鼓

3、膜紧张部上缘平面以上中鼓室 上下鼓室之间下鼓室 鼓膜紧张部下缘平面以下,鼓 室 为颞骨内不规则的含气空腔,位于鼓膜与内耳外侧壁之间,其前方经咽鼓管于鼻咽相通,其后方经鼓窦入口与鼓窦及乳突气房相通。含听骨链,鼓室为含气空腔,分外、内、前、后、顶、底六壁,(1) 外壁:,主要由鼓膜构成。鼓膜为灰白色、半透明、有光泽、有弹性的薄膜,成人呈椭圆形、浅漏斗状,高约9mm、 宽约8mm、厚0.1mm。鼓膜自外上斜向内下,与外耳道底约成45角,婴儿鼓膜的倾斜度更为明显,几成水平位。,鼓膜的解剖标志及四个象限(右侧),(2)、内壁:即内耳外侧壁,从上至下有水平半规管凸、面神经管凸、前庭窗(卵圆窗) 、鼓岬、

4、蜗窗(圆窗),(,(3)、前壁:上部有两口:上为鼓膜张肌半管的开口下为咽鼓管的鼓室口下部与颈内动脉相隔 (4)、后壁(乳突壁):有面神经管垂直段 通过 上部有鼓窦入口 ,上鼓室 借此与鼓窦相通,(5)上壁: (鼓室盖)由颞骨岩部前面构成,将鼓室与颅中窝分开。(6)下壁:将鼓室与颈静脉球分隔,其前、内方即为颈内动脉的后壁。 鼓室内有听小骨、肌肉、韧带等。,听 小骨,沟通鼻咽腔和鼓室的通气引流管道,成人全长约3540mm,咽鼓管咽口在静止状态下是闭合的,当张口、吞咽、歌唱或呵欠动作时开放,以保持鼓室内外气压平衡。婴幼儿咽鼓管与成人相比短、宽、平直,故易患化脓性中耳炎 。,2. 咽鼓管(耳咽管),咽

5、鼓管,咽鼓管是沟通鼓室和鼻咽的管道 外1/3为骨部,内2/3 为软骨部,儿童与成人咽鼓管的比较,短、平、宽,为上鼓室后上方的含气腔,前与上鼓室、后与乳突气房相通,上方以鼓窦盖与颅中窝相隔。,3. 鼓窦(tympanic antrum),位于鼓室后下方,内含许多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相互连同的气房。乳突气房多于2岁开始发育,至6岁时有广泛的延伸。根据气房发育程度不同将乳突分为四型:气化型、硬化型、板障型和混合型。,4. 乳突,鼓窦,乳突,鼓窦与乳突,(三) 内耳,内耳又称迷路埋藏于颞骨岩部,结构复杂而精细。 按解剖和功能分为前庭、骨半规管、耳蜗 从组织学上内耳又分为骨迷路与膜迷路。,骨迷路 为骨性结构

6、,包括前庭,骨半规管和耳蜗,右侧骨迷路内面,膜迷路,形似骨迷路,借纤维束悬浮于外淋巴液中。由椭圆囊,球囊,膜蜗管及膜半规管组成,各部相通.,膜迷路含有内淋巴,膜迷路与骨迷路之间充满外淋巴液,内、外淋巴液互不相通。,耳蜗横切面,膜迷路位于骨迷路之内,含有位觉与听觉感受装置。,位觉感受器 椭圆囊(椭圆囊斑) 、球囊(球囊斑) 、膜半规管 (壶腹嵴) 听觉感受器 即Corti器 位于膜蜗管的基底膜上,耳的生理,听觉功能 外耳中耳为传音部分,内耳为感音部分 1.空气传导 2. 骨传导 平衡功能 前庭(为主) 视觉 本体感觉 膜半规管的壶腹嵴感受角加速或减速的刺激, 椭圆囊斑、球囊斑感受直线加速或减速刺激,气导过程,骨导 声波直接经颅骨振动途径激动耳蜗的螺旋器而产生听觉。在正常听觉功能中,由骨导传入耳蜗的声能甚微,故无实际意义,但是骨导听觉在耳聋性质鉴别诊断中意义重大,骨导曲线下降表明感音功能下降。,平衡功能:三大系统前庭 视觉 本体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