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学年高一熟语(成语)专题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7358614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3.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学年高一熟语(成语)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2009学年高一熟语(成语)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2009学年高一熟语(成语)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2009学年高一熟语(成语)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2009学年高一熟语(成语)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学年高一熟语(成语)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学年高一熟语(成语)专题(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广州市铁一中学郭佩钿,熟语的运用,熟语(成语)的运用是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自1991年至2008年连续18年高考都考查了这一内容,高考考查的重点是成语的意义和使用,尤其是在语言环境中考查对成语的正确运用,包括成语的含义、感情色彩、近义成语辨析等。,【考点解析】,08年高考大纲,【解析】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词语的使用离不开语境,常常需要结合上下文或一定的情境加以判断,有时甚至需要反复比较,才能作出最佳选择。这里面不仅有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更好的问题,这就与修辞有着密切的联系。,高考试题对熟语(成语)的考查,主要是要求我们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

2、当。而要正确判断成语运用是否恰当,就必须了解成语的意思,明确成语的使用范围、对象及褒贬色彩等情况。在复习中,只要针对这些情况,从了解成语的特点出发,加强练习,勤于积累,就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特点与对策,1、什么是熟语。 2、熟语有什么特点。 3、熟语的考查题型。 4、熟语的答题思路。 5、熟语的强化训练。,学海导航,熟 语,熟语类型,1、惯用语 【解读】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口头创造出来的,格式固定的具有一个特定意义且具有强烈修辞色彩的习惯用语。它活泼生动,通俗易懂,具有口语色彩,如“炮筒子”是指性情急躁或心直口快的人。又如戏台的柱子是十分重要的部分,设有它,戏台就要倒塌,于是人们用“

3、台柱子”表示戏中的主要演员,进一步又比喻一个集体中的骨干。惯用语的运用比较灵活,可以拆开,中间插入一些成份。如“钻空子”可以说成“钻了我们的空子”。惯用语是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也是汉语词语中富有活力的一部分。,【注意】: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例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定调子、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等等。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含贬义居多。,熟语类型,2、谚语 【解读】谚语是人们口头上流传的通俗、简炼、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一般都能揭示一个客观规律或反映的一个事理,使人从中受到启示。如农谚“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气象谚语“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4、保健谚语“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等无不习见习用。,【注意】: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例如: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3.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4.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5.众人拾柴火焰高。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以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总结,其中农谚多带有地域性。,熟语类型,3、格言 【解读】格言是简炼而含义深刻并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它书面色彩浓厚,多来自名人名言,多从正面总结经验,作为们思想行为的规范,富有哲理性,意味深长,促人警醒。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在几千年漫长岁月里,积累了许多优秀的道德传统,而

5、格言正是这种道德传统的体现,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见利思义”、“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至今都在指导人们的修身处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注意】: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 例如:1.知识就是力量。2.事实胜于雄辩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熟语类型,4、歇后语 【解读】歇后语是由“前语”和“后语”组成的并且只说出“前语”就能让人猜到“后语”的一种口头用语。它分两种形式,即喻意的(“前语”是一个比喻,“后

6、语”是对“前语”的解释)和谐音的(“后语”用谐音表示意思),如芝麻开花节节高、飞机上挂水壶高水瓶(平)等。在一定的场合下,使用歇后语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活泼,有时还可以收到诙谐、幽默的效果。,【注意】: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 例如:1.飞蛾扑火 自取灭亡2.大海里捞针 无处寻3.大路上的电杆 靠边站4.腊月里的萝卜 冻(动)了心5.孔子搬家 尽是书(输)6.老和尚住山洞 无寺(事) 歇后语包括两类,一是喻意,二是谐音。喻意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谐音的歇后语,其后部分是借助音同或者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

7、词义理解与语境把握 相结合,高考熟语试题应对方略,链接,熟语特点,1.结构的稳定性【解读】熟语的结构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不可乱加改动。如“瑕不掩玉”不可改成“玉不掩瑕”;“胸有成竹”不可改成“有竹成胸”。,2.形式的独特性【解读】熟语的形式与一般词语有别:成语多为四字格,如,毛遂自荐。惯用语多为三字格,如,敲边鼓。谚语、格言多由两个短句构成,如,人心齐,泰山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歇后语多由两部分构成,前半部分是比喻,后半部分是释义,如,抱着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熟语特点,3.表意的整体性。 【解读】熟语作为“定型的词组或句子”,其意义往往是一个整体,还有相当一部分经常使用的是比喻义。例如:

8、(1)鸡蛋里头挑骨头(谚语):比喻有意挑剔。 (2)以管窥天,以蠡测海(格言):比喻所见狭小短浅。 (3)卖油娘子水梳头(谚语):比喻把自己的东西送了别人,自己要用时却没有。 (4)放空炮(惯用语):比喻说空话,不干实事。,成语专题,特点一、古语性,有的成语中保留了古汉语词语的意思或用古汉语语法结构。如“不过尔尔“中,前一个“尔“是“如此、这样“的意思;后一个“尔“同“耳“,相当于“罢了“。意思是“也不过如此而已,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又如“时不我待“,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应理解为“时不待我“,“不我待“是“不待我“的倒装。意思是“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特点二、定型性,成语的结构不能

9、随意变动,也不能随意换字或增减字。如“入木三分“不能说“三分入木“。“入木三分“来源于古籍记载,说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工人用刀刻时发现墨迹渗入有三分深。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如果说成“三分入木“就不是其原意了。又如“九牛一毛“不能改成“十牛一毛“;“名副其实“与“名符其实“,“副“是“相称、符合“的意思,与“符“的意思差不多,但“名符其实“就不是成语。,成语专题,特点三、完整性,成语的各个组成部分合起来表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意思,不能把它割裂开来。如:“义无反顾“中,“义“是指应该做的事,正义的事;“反顾“指回头看。把“义“无“反顾“连起来理解为:做正义的事,勇往直前

10、,绝不犹豫回顾,亦即指为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回头。,成语专题,辨析成语的方法,1、从意义上辨析,成语相互间有意义上的差别,即使是意义相近、相关的成语仍有语义轻重的不同、表达重点的不同、范围大小的不同。,例1:“自命不凡”和“自以为是”,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自以为正确”的意思。但“自以为是”指主观不虚心,语意较轻;“自命不凡”指自以为了不起,比别人高明,语义较重。,例2: “苟且偷生”和“苟且偷安”,辨析:两个成语意义基本相同。但“苟且偷生”偏重在贪图生存,“苟且偷安”偏重在贪图安逸。,例3:“食古不化”和“食而不化”,辨析: 这两个成语都有“没有很好掌握消化已学过的知识”的意思,但“食古不化

11、”仅指古代知识而言,所指范围小,“食而不化”所指范围就大得多。,2、从结构上辨析,成语的结构类型很多,有主谓式、动宾式、并列式、兼语式等,成语的结构不同,意义、用法也往往不同。,例1:“弦外之音”和“弦外有音”,辨析:这两个成语都喻指说话或行文中另有间接透露而不明说的话。但“弦外有音”是主谓式,指的是事,多作谓语、定语、状语;“弦外之音”是定中式,指的是物,多作主语、宾语。,3、从适用对象上辨析,有些成语的意义虽相近,但语义轻重有所不同,适用对象也不同.,例2: “不可思议”和“不堪设想”,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不能想象”的意思,但两者的适用对象不同。“不可思议”适用于奇妙的事物或深奥的、不可

12、理解的事情或道理;“不堪设想”适用于严重的不良后果。,4、从色彩上辨析,成语色彩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成语的色彩不同,在使用时也不同。,例1:“侃侃而谈”和“夸夸其谈”,辨析:这两个成语都形容说话多,但两者感情色彩不同,前者是褒义,后者是贬义。,例2: “进退维谷”和“进退两难”,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进也难,退也难”的意思,但前者具书面色彩,后者具口语色彩。,辨析方法归纳,从意义上辨析 从结构上辨析从适用对象上辨析 从色彩上辨析,常见成语误用类型,一、张冠李戴,【解读】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 就要出差错。,【例1】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

13、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解析】“汗牛充栋”是形容“书籍”很多,此用于“人”,适用对象误 。,【例2】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解析】“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 。,(1)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夜景观”建设琳琅满目,发展十分迅速。 (2005年全国高考题) (2)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相的苗家风情及丰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3)外援和主教练在出场费和转会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合,终于琴瑟失调,不得不分手。汗牛充栋 豆蔻年华 破镜重圆,积累,尊卑错乱,(1)你遇到什么麻烦,尽管说,只要我能做到,一定

14、鼎力相助。 (2)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一定要虚怀若谷,多向老教师请教。,不耻下问 长命富贵 如坐春风 蓬荜生辉 抛砖引玉,积累了!,二、望文生义,【解读】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从字面上认定其意思,导致误用 。,【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解析】“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例2】兴华实业公司与菇农的纠纷,有关方面调解无果后,不得不对簿公堂 。,【解析】“对簿公堂”是指“到公堂上受审讯”,此误解为“到法庭对质” 。,(1)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

15、是百里挑一,极度缺乏。 (2005年全国高考试题) (2)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2004年湖北高考试题) (3)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2008江苏),不足为训 不名一文 文不加点 身无长物 倚马可待 目无全牛 危言危行 不刊之论 下里巴人 阳春白雪 七月流火 明日黄花,知道吗?,太好了, 记下了!,三、重复赘余,【解读】与成语相同意思的在句子上下文已有表述,导致语意重复 。,【例1】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顺便帮了一下别人,没想到却受到了

16、不虞之誉 。,【解析】“不虞”就是“没料到”的意思 与“没想到”重复,【例2】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解析】“忍俊不禁”就是“笑起来”之意 。,四、自相矛盾,【解读】在运用中,有些成语的意义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不一置,前后矛盾 。,【例1】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解析】“差强人意”的意思是“这勉强让我满意”,前后矛盾,当改为“强人所难” 。,【例2】为了让分别多年的老同学不期而遇,我们精心组织了这次同学会 。,【解析】“不期”即没有约定,与“精心组织”矛盾 。,五、不分轻重,【解读】成语与上下文描述的情景相比,夸大其辞,轻重失调 。,【例1】刚一起跑,我班的胡艳艳就滑倒了,他爬起来奋力追赶,离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夺得3000米跑的第一名。 。,【解析】“后起之秀”所指后出现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此大词小用 。,【例2】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材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哀鸿遍野 。,【解析】“哀鸿遍野”比喻旧社会到处是呻咛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程度太重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