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理论基础ppt培训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358545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115 大小:14.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档案学理论基础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档案学理论基础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档案学理论基础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档案学理论基础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档案学理论基础ppt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档案学理论基础ppt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档案学理论基础ppt培训课件(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档案学理论基础,中国档案工作者誓词,作为一名光荣的档案工作者,我庄严宣誓:忠诚档案事业,热爱档案工作,严守档案法规,加强档案管理,精通档案业务,维护档案安全。为充分发挥档案工作记载历史、传承文明、服务未来的作用而不懈努力,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全部力量。,教材,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第一篇,第一章 档案源流 第二章 档案定义 第三章 档案的形成 第四章 档案的属性及其本质 第五章 档案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第二章 档案定义,第一节 档案词源寻踪 第二节 档案定义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 档案定义 第四节 档案与图书、情报、资料的关系 P22-P32,第三节 档案定义,档案是记录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各种信息的载

2、体。P291、档案来源于社会实践。(物质生产、科学研究、社会管理等) 2、档案的形成主体是人。(自然人、法人、家庭宗族等社会群体) 3、档案所记录的是原始信息。档案的本质特征:历史的原始记录。档案与其他文献资料的区别:原始性、第一价值的利己性 4、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档案的多样性。(门类、载体),家庭档案,档案的形态,档案的形态包括档案的载体形式和档案内容的记录方式。我国档案载体的发展,古代有龟甲兽骨、青铜钟鼎、竹木板片、缣帛、纸张等,现代有胶片、磁带、磁盘等,随着人类科学的进步,使档案载体形式和记录手段不断变化,向轻便、价廉、功能强的方向发展;档案的记录方式,有手写、刀刻、印刷、晒制

3、、摄影、录音、录像等;从档案的文种名称来看,有诏、谕、题本、奏折、咨呈、照会、电报、命令、通知、条约、协议、计划、报表、会议记录、手稿、日记、信函等形式。,第一节 档案词源,“档案”一词起源于明代崇德三年(1638)。 P22,第二节 档案定义的历史演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本法所称的档案,P24指过去和现代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第四节 档案与图书、情报、资料的关系,三者联系 1、 都是信息存在的形式,都是信息源。 2、 共同的上位类文献,都是文献的属概念 三

4、者区别 1、档案与图书 2、档案与情报 3、档案与资料,档案与图书、情报的区别,1、档案与图书档案一般地表现为一次文献(原始记录),图书一般表现为二次文献、三次文献。2、档案与情报档案是第一手的原始的记录,而情报则可以是经过加工了的第二手、第三手材料,档案与资料的关系,来源不同: 资料一般是从外部搜集来的;档案是其形成者在工作、生产和科研活动中的直接产物。作用不同:资料一般是供人们工作、学习参考的; 档案是第一手材料,具有依据和凭证作用。机密程度不同:资料一般可以公开交流,机密程度较低;档案则具有一定的机密性,特别是现行文书档案和尖端科技档案中机密度较高的部分。档案与资料有时也可以互相转化:档

5、案经过加工可以编印成资料,资料如被某一单位、个人采用,也可以转化为档案。,第一章 档案源流,第一节 文字的出现与档案的产生 第二节 古代的档案与档案工作,22,工投 档案管理中心,同步,工投 档案管理中心,字,P2,文字 档案,第一节 文字的出现与档案的产生,文字的出现,早期记忆方式:结绳记忆、贝珠记忆、刻契记忆。,甲骨文,1899年在河南省安阳小屯村发现。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象形文字:古埃及人、古印度人发明 楔(xi)形文字(箭头文字)处于西亚的古代两河流域的人发明

6、了楔形文字,这是一种用木棒在未干的泥板上书写出来的文字,形似箭头。P4,档案的产生,档案的起源代表性的三种观点:P5阶级社会产物论。原始社会末期论。历史过程论。,阶级社会产物论,档案产生于阶级社会。档案是保存备查的记述人类从事各种社会活动过程的文字记录。阶级和国家出现以后,统治阶级成为便于发布政令、指挥国事、治理国家、记载事务,利用文字这一工具,将能够反映其统治合法性的各种数据记载下来,制定各种法律条文,这就是有条理的文件。这些文件是统治者进行管理的工具,也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凭证,因而得到了有意识的妥善保管,成为档案。,第二节 古代的档案与档案工作,P6 一、中国夏商周 春秋战国 秦汉三国魏

7、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清(鸦片战争前)近代档案工作 二、外国,夏商周的档案与档案工作,1、商代 甲骨档案:迄今最早文字档案实物。宗庙:商王朝,历史上最早的档案保管机构。,夏商周的档案与档案工作,2、周代 档案载体:竹、木为主。档案保管机构:天府、太史寮。,夏商周的档案与档案工作,3、夏商周 金文档案:锲刻了文字的青铜器 。毛公鼎:西周晚期周宣王册封毛公的诰命铭文,共497字,现存台湾。,春秋战国的档案工作,社会特点:我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转折时期,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档案工作: 1、社会动荡导致档案文献的大量毁损和流散。 2、使原本深藏不露的档案流散民间,给社会公众接

8、触档案提供了可能。 3、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对文书档案的种类带来了影响,出现了许多新的文件。档案载体:简牍、缣帛,起源于春秋,盛行于秦汉。(学富五车),秦汉时期的档案工作,1、秦 社会特点: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档案工作:秦朝统一文字,对文书档案工作带来了积极影响。统一文字为全国文书档案制度的统一提供了前提。,秦汉时期的档案工作,文书抬头制度:在缮写文书时,将特定的词句或空一至数格、或另起一行平格、或另行高出数格书写,以示尊敬。其中采用空格书写的,称为“空抬”;另起一行平格书。P10,秦汉时期的档案工作,1922年4月,苏州鸿生火柴厂为请提供国货证明事致苏州总商会函,秦汉

9、时期的档案工作,文书避讳制度:避讳,就是封建时代,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 文书用印制度等均产生于秦朝。P10,秦汉时期的档案工作,2、汉 社会特点:汉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强盛时期。档案载体:简牍档案。西汉时期就发明了麻质纤维纸,但质地粗糙,东汉蔡伦加以改进。但当时纸张在文书和档案中并不普及,仍然以简牍为主。P11 档案机构:石渠阁、麒麟阁、东观、兰台、石室、宣明 。P11,秦汉时期的档案工作,汉代的石室金匮(gu )是我国古代档案库房的模式,使我国封建社会档案管理达到一

10、个新水平。 在江苏省东海出土的尹湾汉简,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简牍档案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档案工作,社会特点:我国历史上另一个社会大动荡时期,长期的社会大动荡对档案典籍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魏晋,门阀制度极为严格。 档案 :谱牒档案工作“一枝独秀”。纸张成为国家文书的正式载体。,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档案工作,公元404年,东晋丞相桓玄下令以纸代简。自此,纸张成为国家文书的正式载体,纸质档案开始大量出现,结束了文书档案载体以简牍为主的历史,最终逐渐完全取代了简牍缣帛。P12,隋唐时期的档案工作,社会特点: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另一个空前繁荣时期。 政治经济制度日益完善和加强,文书档案工作得

11、到新的发展。隋唐时期形成并实行的三省六部二十四司的国家机关体系,文书品种增多,档案数量大增。唐代的文书种类和行文制度已非常成熟和完善。,隋唐时期的档案工作,一文一事制度 :源于唐代,一份公文只叙述一个问题或一件事情,不同的事件要分写于不同的公文,以确保公文的专指性及准确性。P13文书档案工作的有关制度列入法律范畴 。甲库,它是为保管甲历档案而专门设立的档案机构。甲历档案类似于我们现今的人事档案。,宋辽金元时期档案工作,架阁库:宋代各级国家机关设置的保管现行档案的专职机构。P13架阁库制度,历朝沿袭,在中国档案史上有重大意义。,明清时期的档案工作,社会特点:明朝建立了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作为

12、统治工具的文书档案工作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档案工作:明代专用文种:黄册、鱼鳞图册、军册。在全国各级政权机构普遍设立了架阁库。,明清时期的档案工作,明代最普遍、数量最多的文书,是明王朝维持赋役的基本工具。 1、黄册:记录土地、人丁和赋役的文书。 2、鱼鳞图册:登记土地所有权的文书。,明清时期的档案工作,后湖黄册库:明代洪武初年(1368年)在南京兴建,以集中保存黄册和鱼鳞图册。因其建在玄武湖后湖的小岛上,故名后湖黄册库。是我国古代建筑规模最大、收贮籍帐档案最多、管理制度严格的专门档案库。1644年明朝灭亡,后湖黄册库随之消失,库存黄册也损毁殆尽。 P16,明清时期的档案工作,皇史宬(chng )

13、(表章库)皇家档案馆 时间: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位于北京天安门东边的南池子大街南口,距今已经470多年,依然非常完好。用途:用以保存皇帝的实录、圣训和 玉牍。成就:皇史宬达到了我国古代档案库房建设的最高水平,是我国古代石室金匮之典范建筑,是我国封建社会档案库建筑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也是我国古代档案事业的一份珍贵的遗产。P16建筑特点或保护手段:砖石垒砌、无梁无柱坚固、防火、防震;高台:排水防潮;窗户:通风;墙壁厚度:控制温度。,明清时期的档案工作,清朝档案工作制度参照明朝发展起来。地方志发展的全盛时期,至今全国尚存的8500多种方志,清代的即有近6000种。创立了完整的方志学理论。这

14、其中要数章学诚的成就最大。,明清时期的档案工作,同治八年卖地契,近代档案工作发展变化,档案工作机构和档案管理制度的变化。1911年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档案工作的迅速近代化,以令、咨、呈、示、状取代旧文书,使文书档案工作面目为之一新。P18清末民初,社会动荡,档案史料大量流失。,近代档案工作发展变化,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永乐大典遭劫掠焚毁。 八千麻袋事件: 1921年,北洋政府将历史博物馆收存的清内阁大库档案约15万斤,装了8000麻袋,以每袋半块银元的价格 ,出卖当造纸原料。,外国古代的档案与档案工作,P19世界上主要有三种: 石刻档案 泥板档案 纸草档案 另有羊皮纸:古希腊人最先发明。

15、,外国古代的档案与档案工作,汉谟拉比法典泥板档案:古代西亚两河流域人发明的刻写在用泥土加工成的泥板上的文字记录,后来又流传至波斯及古希腊等地区。纸草档案:公元前二、三千年古埃及人将一种名为纸莎(suo)草的植物加工成薄片刻写形成的档案,后来扩展到地中海沿岸的广大地区。P20,第三章 档案的形成,第一节 纸质档案的形成 第二节 非纸质档案的形成 第三节 档案的载体,第一节 纸质档案的形成,档案的前身文书 文书的定义文书是代表作者推动所述实际事物活动的程式化的文字书面记载。P33文书工作是以公文写作、办理和立卷为业务内容,服务于单位领导和职能活动的行政辅助性工作。,文书办理,文书办理具体指文书运转

16、、收文登记、传阅拟办、催办注办等环节。 1948年,某小学为更换校长致吴县教育局呈,文书立卷,立卷:办理完毕的文书对于以后的工作有依据和查考价值,因此不能听其自然地损毁散失,而因妥善的加以保管,这就是立卷。立卷归档是文书向档案转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文书的归宿是档案,档案的来源是文书。立卷归档前是文书,立卷归档后成为档案。立卷归档前处于文书(秘书)工作阶段,保存于文书 (秘书)工作部门,立卷归档后则移存于档案室,经过一定的期限后,有长期和永久保存价值的移交进档案馆保存。,文书立卷,第二节 非纸质档案的形成,非纸质档案:以纸张以外的物质为载体的档案。 P39电子时代前的非纸质档案:甲骨档案、简牍档案、金石档案、缣(jian)帛档案等,国外有泥板档案、纸草档案、羊皮纸档案。电子时代后的非纸质档案(新型载体档案):照片底片、胶片档案、磁盘、光盘档案。,第三节 档案的载体,档案由记录内容、记录手段、记录载体三部分组成。 记录内容:人类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 记录手段:文字、图形、声频、视频等 记录载体: 早期:甲骨、竹木、石板、泥板、纸草等 传统:纸张 新型:胶片、磁性材料、光盘、硬盘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