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防理论培训2014年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7358143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152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寄防理论培训2014年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寄防理论培训2014年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寄防理论培训2014年_第3页
第3页 / 共152页
寄防理论培训2014年_第4页
第4页 / 共152页
寄防理论培训2014年_第5页
第5页 / 共1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寄防理论培训2014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寄防理论培训2014年(1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包虫病 土源性线虫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包虫病,包虫病是一种由棘球绦虫所致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包虫病和血吸虫病、疟疾一道被列为我国三大重要寄生虫病。 包虫病是国家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 包虫可在人体生存数年至数十年不等。,包虫病,我国有囊型和泡型二种包虫病。 我国以囊型包虫病为主(占75.13% )。以囊型包虫病流行为主,这是我国包虫病流行的生物学分布特征。,包虫病,囊型包虫病棘球蚴可寄生在人体任何部位,可同时累及多个器官,主要以慢性消耗为主,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 泡型包虫病泡球蚴主要寄生在人体的肝脏,但可以通过浸润扩散、血行扩散和淋巴转移等方式累及肺、脑等器官,对组织破坏严重,有“寄生虫肿瘤

2、”和“第二癌症” 之称。泡型包虫病虽仅占包虫病总体发病率的3-5%,但预后极差,90%的患者在确诊后10年内死亡。,包虫病,包虫病是当前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问题,体现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影响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全球每年因包虫病造成畜牧业生产损失高达近22亿美元。 2004年完成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调查结果表明,包虫病流行区人群平均患病率为1.08%,现症患者调查数据为38万(专家估计实际病人超过100万),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7个省(自治区)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受威胁人口为6600万。 据农业部门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推算,全国每年患包虫病的家畜在5000万头

3、以上,因家畜死亡和脏器废弃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30亿元。,包虫病,包虫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痛苦和沉重经济负担,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是导致我国西部农牧区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 牲畜包虫病影响畜牧业发展,使肉、奶及其制品产量减少,皮毛质量、产量和牲畜繁殖率均下降,直接造成国民经济损失。,包虫病,传染源:犬和狼、狐狸等野生动物是包虫病病原体的终宿主和传染源。我省绝大多数居民居住地周围没有狼、狐狸等野生动物,可以确定犬为我省主要/唯一包虫病传染源。,包虫病,传播途径: 包虫在家畜体内生存,犬因食入病畜内脏而感染,并通过粪便污染形成传播链。包虫病流行区存在家养动物循环和野生动物

4、循环。 人与犬接触或食入被犬排出虫卵污染的水、蔬菜或其它食物而感染。,起源和历史:我国包虫病的起源无从考证 1905年青岛报道首例人体囊型包虫病 1911年北京首次在犬体检出成虫 (Echinococous granulosus) 1958年青海、新疆同年先后报道我国人体泡型包虫病,包虫病,囊型包虫病分布于25个省、自治区,占国土总面积87%,重点流行区占国土总面积44.6%,受威胁人口达8000万以上。全国平均患病率为1.08%,个别县人群患病率达10%以上。第二次全国抽样调查数据现症病人为38万人(专家估计实际病人超过100万)。,包虫病,12种家畜动物可做为中间宿主 2种食肉动物可做为E

5、.g终宿主 3种食肉动物可做E.m终宿主 2种食肉动物可做E.s终宿主 6种啮齿类动物可感染E.m 2种啮齿类动物可感染E.s,包虫病,包虫病流行区至少可分为:三大生态流行区 1、新疆、青海柴达木盆地、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荒漠。 2、陕西北部,甘肃中、东部,宁夏,青海东部黄土高原。 3、青藏高原各生态区人与动物感染率及患病率不同。,包虫病,包虫病,包虫病流行于世界各畜牧业发达地区,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疫情,在发展中国家的流行强度较高。 我国包虫病流行区主要集中于西部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四川、内蒙古等。青藏高原最重、黄土高原次之、内蒙古和新疆第三。这种西高东低、高原地区高、盆地地区低的

6、现象是我国包虫病流行的显著地区分布特征,这与我国的牧区分布相一致。其中四川、甘肃、青海、宁夏和西藏5省区存在囊型和泡型包虫病的混合流行。由于人员流动,牲畜的输入,包虫病正在向内地扩散。,我国卫生部组织调查:在包虫病的流行传播中,不同地区的社会因素即经济、文化、生活和生产方式、宗教习俗、饮食卫生习惯等是影响流行传播的重要因素。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人群患病率最高(2.32%),牧业人群的生产生活方式是造成包虫病流行和传播的主要原因。民族以藏族患病率最高,其病例数占全部病例的69.25%。女性显著高于男性。不卫生的生活习惯如喝生水、落地食物不洗捡食和吃未洗净的瓜果等促进了包虫病的传播。饮用未经处理的地表

7、水是另一重要的危险因素,在包虫病流行区水源极易受到虫卵的污染。生食牛肉等习惯与包虫病感染也有一定关系。,包虫病,诊断: 症状、流行病学接触史、影像学(X线、B超、CT)、免疫学 手术摘出棘球蚴可确诊 治疗: 包虫病病人-外科手术治疗 包虫病内科治疗药物-阿苯达唑(包括乳剂和片剂) 犬驱虫-吡喹酮,包虫病,E.m,E.g,E.s,囊型包虫病,泡型包虫病,包虫病,包虫病,1、细粒棘球绦虫生活史细粒棘球绦虫的终宿主是犬、狼和豺等食肉动物;中间宿主是羊、牛、骆驼、猪和鹿等偶蹄类,偶可感染马、袋鼠、某些啮齿类、灵长类和人。成虫寄生在终宿主小肠上段,以顶突上的小钩和吸盘固着在肠绒毛基部隐窝内、孕节或虫卵随

8、宿主粪便排出。孕节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沿草地或植物蠕动爬行,致使虫卵污染动物皮毛和周围环境,包括牧场、畜舍、蔬菜、土壤及水源等。,包虫病,当中间宿主吞食了虫卵和孕节后,六钩蚴在其肠内孵出,然后钻入肠壁,经血循环至肝、肺等器官,经3-5个月发育成直径为1-3cm的棘球蚴。随棘球囊大小和发育程度不同、囊内原头蚴可由数千至数万,甚至数百万个。原头蚴在中间宿主体内播散可形成新的棘球蚴,在终宿主体内可发育为成虫。,包虫病,棘球蚴被犬、狼等终宿主吞食后,其所含的每个原头蚴都可发育为一条成虫。故犬、狼肠内寄生的成虫也可达数千至上万条。从感染至发育成熟排出虫卵和孕节约需8周时间。大多数成虫寿命约5-6个月。人

9、可作为细粒棘球绦虫的中间宿主。当人误食到虫卵后,六钩蚴即经肠壁随血循环侵入组,引起急性炎症反应单核细胞浸,若幼虫未被杀死,则逐渐形成一个纤维性外囊,在内缓慢地发育成棘球蚴。故棘球蚴与宿主间有纤维被膜分隔。,包虫病,一般感染半年后囊的直径达0.5-1.0cm,以后每年增长1-5cm,最大可长到数十厘米。棘球蚴在人体内可存活40年甚至更久。但如遇继发其它感染或外伤时,可发生变性衰亡,囊液浑浊而终被吸收和钙化。棘球蚴在人体内可发现于几乎所有部位,最多见的部位是肝,多在右叶,肺次之。此外是腹腔、以及原发在肝再向各器官转移,其他部位分别是:脑、脾、盆腔、肾、胸腔、骨、肌肉、胆囊、子宫以及皮肤、眼、卵巢、

10、膀胱、乳房、甲状腺等。在肺和脾内棘球蚴生长较快,在骨组织内则生长极慢。,包虫病,巨大的棘球蚴囊多见于腹腔,它可以占满整个腹腔,推压膈肌,甚至使一侧肺叶萎缩。 棘球蚴在人体内一般为单个寄生,但多个寄生也不少见,约占患者的20%以上。,包虫病,2、多房棘球绦虫生活史终宿主主要是狐,其次是犬、狼、猫等食肉目动物。中间宿主以野生啮齿类动物为主,如田鼠、麝鼠、旅鼠、仓鼠等。我国报道的还有黄鼠、鼢鼠、小家鼠、鼠兔及牦牛、绵羊。狐类以鼠类为食,狐等吞食带有泡球蚴的鼠类或其他动物脏器后,约经45天原头蚴发育为成虫,并随粪便排出孕节、虫卵。鼠则因食入终末宿主粪便中的虫卵而感染。地甲虫因喜食狐粪,在消化道和体表携

11、带虫卵,鼠类可因捕食地甲虫受到感染。人由于误食虫卵而感染,由于人是多房棘球绦虫的非适宜中间宿主,人体泡球蚴内较少含有原头蚴。,包虫病,形态及鉴别:棘球绦虫有4种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 Batsch,1786); 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 Leuckart,1863);少节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oligarthrus Diesing,1863);伏氏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vogeli Rausch & Berhstein,1972)。,包虫病,1、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寄生于犬、狼等食肉动物小

12、肠内,是绦虫类最细小的一种。呈乳白色,体长多为3mm-5mm,因虫株不同而异,最大可达7mm,平均仅3.6mm。虫体分节,多为45节。除头颈部外,有幼节、成节和孕节各一节,偶或多一节幼节。头节略呈梨形,具有顶突和4个吸盘。顶突上有两大小相间的小钩共28个48个,呈放射状排列。吸盘圆形,平均为0.014mm。各节片均呈扁长形,幼节中仅可见生殖基。成节生殖孔位于节片中部一侧中间或偏后;睾丸45个65个,较为均匀地散布于生殖孔水平线前后方。孕节的生殖孔位于节片后部一侧,子宫具不规则的分支或侧囊,含虫卵200800个。,包虫病,2、多房棘球绦虫成虫寄生于狐、狗和狼等食肉动物小肠内,其形态结构与细粒棘球

13、绦虫的形态结构大同小异。成虫长约1.2-3.7mm,体节多为2-5节。除头颈部外,有幼节、成节和孕节各一节,偶或多一节成节。生殖孔位于中线之前,孕节子宫多无侧囊。不同宿主虫体形态上有一定差异。,包虫病,3、虫卵 人体包虫病的感染, 绝大部分是由于误食(饮) 入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 棘球绦虫虫卵所致。 虫卵是人和动物原发性包虫病的病原。光镜下虫卵呈椭圆形或近圆形,具有厚的呈放射纹状的胚膜结构,内含结构清晰的六钩蚴;大小约4458m,长宽之比约为1.22:1。,包虫病,4、棘球蚴为圆形或近圆形的囊状体。大小不一,因寄生时间的长短、宿主和寄生部位的差异,直径可由不足1cm至数10cm。由囊壁和囊液两部

14、分组成。囊壁乳白色,厚约1mm-3mm,较脆弱易破裂。囊壁分层,外层为角质层,内层为生发膜或胚层;囊液无色透明或微黄色,含有胚层长出的子囊、生发囊和原头蚴。,蛔虫病,蛔虫病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病,分布范围遍于全国,尤以农村地区为甚。1990年全国第一次寄调,我国人群蛔虫感染率为44.59% 。20012004年全国第二次寄调蛔虫感染率为12.72%。,蛔虫病,一、形态 成虫: 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是寄生人体的肠道线虫中体形最大者。 在人体内生存时间1年左右。 雌雄异体雌虫:长20-35cm 有的可达49cm, 雄虫:15-31cm,,蛔虫病,受精蛔虫卵: 平均大小6045m 宽椭圆形 棕黄色

15、卵壳较厚,自外向内分三层:受精膜、壳质层和蛔甙层。壳外有一层蛋白质膜,凹凸不平,被胆汁染成棕黄色 内含一大而圆的卵细胞,卵细胞与卵壳间有新月形空隙,蛔虫病,未受精蛔虫卵: 大小9040m 长椭圆形 棕黄色 壳质层与蛋白质膜均较薄,无蛔甙层 内含许多大小不等的折光性颗粒(卵黄颗粒),蛔虫病,两种蛔虫卵比较:,蛔虫病,幼虫: 幼虫4次脱皮后发育成童虫,再经45周成熟产卵。 幼虫经4次脱皮发育为成虫期幼虫脱皮(卵内)期(感染期) 期幼虫破壳(小肠)侵入肠粘膜期幼虫脱皮(肺内) 期幼虫期幼虫脱皮(肺内) 期幼虫期幼虫脱皮(小肠) 童虫,蛔虫病,二、生活史(直接型) 1. 感染阶段:感染性蛔虫卵(含蚴卵

16、) 2. 感染途径与方式:通过污染食物、饮水,经手-口途径感染 3. 体内移行:口小肠门静脉肝脏右心肺脏气管咽食管胃小肠 4. 寄生部位(成虫):小肠 5. 致病阶段:成虫、幼虫 6. 诊断阶段:成虫、虫卵(粪检),蛔虫病,蛔虫病,三、流行: 流行原因: 生活史简单; 产卵量高(一条雌虫每天产卵约24万个); 虫卵抵抗力强(适宜环境下可存活2年), 粪便管理不严; 不良卫生生活习惯。传染源:蛔虫感染者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感染途径:感染性虫卵经口吞入。,蛔虫病,四、致病 : 幼虫致病 1.幼虫主要引起肺蛔虫症亦称蛔蚴性肺炎。 2.幼虫也可引起肝、脑、肾、甲状腺、脾等器官的异位损害。 成虫致病 1.掠夺营养与影响吸收 2.变态反应 3.并发症 蛔虫的特性:钻孔习性,喜酸厌碱,扭曲成团。常见并发症: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胰腺炎、阑尾炎、肠穿孔、 肠梗阻等。,蛔虫病,五、诊断和防治 : 诊断: 1. 粪检查虫卵 2. 痰中查蛔蚴 3. 驱虫治疗性诊断 预防:消灭传染源、健康教育、改水改厕 治疗:常用驱虫药物对蛔虫有较好驱治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