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目标决定软件开发之道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358117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目标决定软件开发之道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商业目标决定软件开发之道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商业目标决定软件开发之道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商业目标决定软件开发之道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商业目标决定软件开发之道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业目标决定软件开发之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目标决定软件开发之道(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业目标决定软件开发之道将商业智慧引入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林 锐 博士http:/ ,上 海 漫 索 计 算 机 科 技 有 限 公 司,目录,1. 软件危机新理解 2. 企业产品人 3. 企业的根本目标 4. 企业的根本目标决定产品开发之道和用人之道 5. 软件产品开发之道:开发正确的产品 6. 软件产品开发之道:正确地开发产品 7. 如何组建软件开发团队 8. 如何管理软件开发团队 参考书: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解析,林锐 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1. 软件危机新理解,1.1 现代软件危机的特征 IT产业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然而充满活力、优秀的软件企业太少了(苛刻地讲,十个

2、手指头就能瓣完),绝大多数软件企业长期面临“产品质量低下、进度延误、成本高昂”的共性问题,就像患了恶劣的慢性病,无法根除。 太多原本雄心勃勃的软件企业并没有战死在沙场上,而是被恶病折磨得奄奄一息直至颓然去世。IT产业的利润和前景实在是太诱人了,没有获得免疫力的新企业又如雨后春笋般地诞生,前仆后继,延续着相似的故事。 三十年多前(1969年),NATO会议把这种病称为“软件危机”。三十多年过去了,这种病仍然存在,之所以不再危言耸听,是因为人们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并且适应了极度浪费社会财富的“快速诞生、快速死亡”的企业生存方式。 软件危机一直就在我们身边。 1.2 为什么长期克服不了“软件危

3、机”? 难道是国内大学计算机教育太差劲了?难道是软件人才不够?难道是书籍资料不够导致人们不懂软件开发、不懂管理吗?难道是政府对IT产业扶持不够?难道社会对IT产业投资不够? 尽管中国还不是发达国家,但平心而论,当今软件企业的生存环境真是太好了,找不出象样的借口来推卸失败的责任。内因决定外因,是大部分软件企业的内功太差,以至成为扶不起的阿斗。 中国教育界和工业界长期的失误:大学教育以填鸭的方式给学生灌输技能,却忽视了传授思想和方法;学生们埋头学习,不知学以致用,离开学校后对企业、产品、人生一片茫然;企业以混乱甚至错误的方式开发产品,重复着前人的失败而不是成功。这就是产生“软件危机”的真正根源。,

4、2. 企业产品人,2.1 知识框架 在软件行业,“企业产品人”这三个主体构成了复杂的系统,一般性的知识框架如图1所示。如果人们不明其理而行事,必然会对系统造成伤害。,图1 “企业产品人”系统的知识框架,2. 企业产品人,2.2 方法论与模式 教育界和工业界应当研究和推广让“企业产品人”走向成功的“方法论和模式”,这是解决“软件危机”最有效的办法。 意义:让人们少走弯路,少经历没有价值的挫折,从而在有限的生命年华里做出尽可能多的贡献 方法论是用于指导人们解决问题的系统性的思想方法,而不是一堆孤立的方法、技术的集合。方法论主要研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类基本问题。当人们掌握方法论之后

5、,就能够在实践过程中产生出解决特定问题的方法。 模式描述了在我们周围不断重复发生的问题,以及该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核心,这样你就能一次又一次地复用该解决方案而不必从头开始研究。在技术开发领域,人们总结了不少很有价值的模式,例如设计模式、编程规范、文档模板等等,被业界人士广泛采用,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人们期待更有价值的模式,那就是让“企业产品人”走向成功的模式。 下文将探讨“企业的根本目标、产品开发之道、用人之道”这三个论题,尝试提出系统性的观点、论断,为研究软件工程和项目管理的方法论和模式打下基础。,3. 企业的根本目标,3.1 论断 学过法律的人都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立国之本,任何普

6、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企业的根本目标是“合法地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使企业利益最大化”。这个根本目标就如同企业的“宪法”,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本。 企业所有的特定目标和行动都是围绕上述根本目标开展的,任何背离根本目标的行动都将对企业造成伤害,应当杜绝。 如果企业主不明白这个道理,企业必定会很快倒闭。如果广大员工不明白这个道理,企业必将岌岌可危。 上述文字简单朴实,没有任何玄妙之处,似乎任何人都看得懂,但是我敢断言:除了极少数天生的商人之外,绝大多数人在遭受第一次商业挫折之前不会深刻领悟这一点。 3.2 强烈反差 我们从小到大接受自闭的政治教育太久了,被灌输的幼稚口号太多了,以至于长大成人

7、后仍然极度缺乏商业智慧。 企业的根本目标难道不是为了振兴民族产业、为国家多做贡献吗?开发人员的追求难道不是最先进的技术吗?(解释为什么) 企业的本性就是惟利是图,而不是救国救民,无论大企业还是小商贩都一样。不论是“姓资还是姓社”,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让企业回到赚钱这个正道上来。违背企业根本目标的做法注定是要失败的。(解释国企的包袱) 理工科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们(国家的栋梁之才)几乎毫无商业智慧,连小商贩都不如。,3. 企业的根本目标,3.3 案例分析: 巨人公司(史玉柱)建造巨人大厦的故事 公司最初决定建造一栋18层的科技大楼,供员工们办公用。各级政府领导时常光临巨人公司,少不了题词、表

8、扬、勉励和指示。一些政府领导建议巨人公司为珠海建一座标志性大厦。结果每一批领导视察之后,巨人公司的虚荣心就膨胀一次,不断提高大楼的高度。为了给本市、本省乃至本国争光,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巨人公司决定建造70来层的摩天大楼。最终企业现金断流,风华正茂的巨人公司一夜之间崩溃 经济学研究人员的精辟评论:如果一个明星企业经常受到政府各级领导的视察和表扬,那么企业就会干蠢事,它离死期就不远了。 警示:企业的根本目标决定了企业必须专心致志地赚钱,企业人士要理智地规避伪善的社会事务,防止企业被非目标事务拖累。 林锐读博期间第一次创业失败的故事 获取的荣誉太多,思想中毒太深。发自内心地“以振兴民族软件产业为己任

9、”。把微软公司当对手:构思了一套三维图形系统,该系统下至开发工具、上至应用软件无所不包,准备击败微软公司的二维操作系统。 成天忙于开发那个振兴民族产业的软件,结果不到一年就把公司的30万元资金用个精光,但是没有卖出一份软件,所以公司啥都没振就倒闭了。 让我们回顾电影甲方乙方里冯小刚的年终工作报告,作为企业根本目标的喜剧解释: 同志们,我们推出的“美梦一日游”深受广大群众的喜欢(墙上挂满了群众们送的旌旗)。大家工作都很勤奋,客户越来越多,但是我们挣的钱却越来越少了。(公司)再办下去就成了慈善机构,所以大家只好散伙。,4. 企业根本目标决定产品开发之道和用人之道,4.1 产品开发之道的两个内涵 开

10、发正确的产品:即开发能为企业赚取利润的产品; 正确地开发产品:即努力使产品为企业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 4.2 企业用人之道的两个内涵 用正确的人:即利用能为企业赚取利润的人; 正确地用人:即努力使人为企业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 4.3 决策与执行的观念 “开发正确的产品”和“用正确的人”属于企业的决策过程。“正确地决策”是企业各级领导的第一职责。 “正确地开发产品”和“正确地用人”属于企业的执行过程。“正确地执行” 是企业各个团队的第一职责。 决策和执行之间的关系是战略与战术之间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企业的成功是建立在“正确地决策”和“正确地执行”的基础之上的。任何错误的决策、错误的执

11、行都可能导致产品失败,进而导致企业倒闭,所以切勿在企业里鼓吹“失败是成功之母”。 在决策过程和执行过程中,人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任何优化和折衷的措施都是围绕“企业利益最大化”这个根本目标开展的。,5. 软件产品开发之道:开发正确的产品,5.1 开发正确的产品 所谓“开发正确的产品”是指“开发能够赚取利润的产品”。对于企业而言,评判产品“对错”的标准就是“能否赚钱”。 政府每年给大学科研机构投资很多钱,允许人们去研发不赚钱的东西,例如很多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考核目标是学术水平而不是经济效益。但是企业的职能和大学科研机构的完全不同。企业只能开发“能够赚取利润”的产品,赔钱的产品不能开发。 疑

12、问:一些国际著名的大企业拥有自己的研究机构,例如贝尔实验室、IBM研究院、微软研究院等等。这些机构的学术水平极高,企业花巨资让那些天才们研究一些看似不赚钱的东西,岂非违背企业的根本目标? 解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提高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国际著名的大企业不得不花巨资从事超前的研究。那些超前的研究成果通常没有短期的经济效益,但是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被大规模地应用,从而产生巨额利润。当然不少研究成果可能永远都不会产生经济效益,这就是科研投资的风险。世界范围内的科技竞争非常激烈,有些关键性的技术往往决定了企业的命运。万一竞争对手在科技上领先一步,马上就会占领市场的主要份额,自己就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例

13、如当前几乎所有的大型电信企业都在研究3G(第三代移动通信),简直可以用豪赌来形容。所以为了让自己在未来能够活下去并且活得更好,大企业不得不花巨资从事超前的研究,这是战略投资。 对于普通的中小企业而言,它们只能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采用成熟的技术就能够做出能赚钱的产品,那就没有必要自己研究新技术,尽可能地降低风险。 判断一个设想中的产品是否能给企业带来利润,这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千万不能依赖于少数领导人拍脑袋的决策方式。 “开发正确的产品”这种决策过程叫“立项管理”。,6. 软件产品开发之道:正确地开发产品,6.1 概念 基本要求:项目团队在预定的时间和成本之内,开发完成合格的产品; 努力

14、方向:项目团队尽最大努力把产品做得好、做得快并且少花钱。 “质量、效率、成本”通常是衡量产品开发过程优劣的三个关键指标。一般说来,质量、效率、成本之间存在对抗关系。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人们买东西的时候大多认可“质量越好价格就越高”。再如俗话“慢工出细活”,言下之意是提高质量将使生产率降低。根据常识可知,要想同时提高产品质量、效率并且降低开发成本是非常不容易的。 6.2 关于软件质量 软件的质量属性很多,如正确性、精确性,健壮性、可靠性、容错性、性能、易用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复用性、兼容性、可移植性、可测试性、可维护性、灵活性等。对于一个特定的软件而言,我们首先要判断什么是它的质量要素,

15、才能给出提高质量的具体措施,而不是一股脑地想把所有的质量属性都做好,否则不仅做不好,还可能得不偿失。简而言之,能成为卖点的质量属性才是质量要素,才值得开发人员关注。 提高软件质量的最终目的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而不是出于对完美质量的追求;如果某些质量属性并不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我们可以忽略它们,把精力用在对经济效益贡献最大的质量要素上。 缺乏商业经验的开发人员往往因为单纯而傻得可爱,却因幼稚而傻得可笑。(以设计可扩展性和兼容性为例),6. 软件产品开发之道:正确地开发产品,6.3 关于效率 企业总是希望产品上市的时间越短越好,这样可以抢占市场。对于合同性的项目而言,开发方应当在合同指定的期

16、限内交付软件,否则违约的话将损害双方的利益。所以对于企业而言,时间就是金钱。 在正常情况下,开发团队的工作效率是决定产品实际开发时间的主要因素。所以提高工作效率是企业获取更多利润的有效途径。在旧社会,资本家的工厂里都有监工,监工的职责就是让工人们不停地干活,在给定的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东西。 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条件是所有工作成果的质量必须合格。否则,工作效率越高,软件中的缺陷就越多,那么用于测试和维护的代价也越高,得不偿失。所以提高质量、提高效率都不是喊口号,要根据企业的目标和当前实力,量力而行。 在不对质量和成本产生负面影响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这才是真本事,常见措施有: 提高项目成员的工作技能。使他们在开发产品时不仅做得好而且做得快。 制定合适的软件过程。软件过程定义了做事的主要步骤,如果过程混乱,做事颠三倒四的话,势必伤害生产率。 提高复用程度。复用就是指“利用现成的东西”,软件中可以复用的对象有设计模式、代码库、文档模板等等。软件人员应当懂得复用别人留下的成熟可靠的成果(可能要花钱去买也可能是免费的),并且还要给自己留下可以在将来复用的东西。 使用高效率的开发工具和管理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